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冬至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冬至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冬至的作文900字6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冬至的作文900字合集6篇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1

每逢冬至,我都會和媽媽一樣給家人包頓餃子吃,一家人圍在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餃子,是無比幸福快樂的事情。

今天又逢冬至,和往常一樣,我一早就準備好了包餃子的材料,就等下班回來後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吃。

説起冬至的餃子,讓我思念的就是小時候媽媽給我們包的豬肉白菜餡兒餃子,香噴噴的極有誘惑力,那種味道似乎總也找不回來了。那是一種家的味道,家的温暖。

記得那個時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大冷的天兒能吃上媽媽包的餃子,一家人圍在炕上吃着熱騰騰的餃子,配上一兩個小菜,看着爸爸喝一口小酒,美滋滋的,一家人其樂融融,開心至極。而冬至這一天,媽媽會準備我們每個人愛吃的餡兒,滿足我們的願望,她説冬至吃上自己喜歡的餃子,整個冬天就不會凍耳朵了。而冬至吃餃子的習慣我們都一直堅持着,維繫着這種傳統,浸沒在家的温馨裏。

冬至吃餃子,是我們北方人的一個習慣,南方人卻是極少包餃子吃的,記得在大一那年,我們全班四十幾個人圍在一起包餃子,也讓我這個北方人過了一把師傅隱,手把手教姐妹們包餃子,惹得男同學也來拜學,真的是很難忘記,看着大家臉上、衣服上都沾滿了白麪粉,各自嬉戲着,包出來奇形怪狀的餃子,甚是可愛。那種場面、那種歡呼聲、那種無拘無束的自在和那種隨性率真,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每逢冬至,大家還在開玩笑似得説師傅再教我們一次吧,我們什麼時候再來包一次餃子吃,那次的餃子真的很好吃。其實,我記得那次的餃子煮好後已經沒有了餃子的形狀,更沒有了餃子的味道,可每個人吃的卻極其開心。因為那裏凝聚了每個人的汗水以及我們當時深深的友情。

談到冬至的餃子,除了最思念最難忘的冬至餃子,還有就是最興奮的冬至餃子。那是女兒五歲那年,我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激起了女兒的好奇心,非要讓我們教她包餃子,媽媽拿一個餃子皮放在她的小手上,又給她放了一點餡兒,慢慢的讓女兒跟着自己學,小孩子的模仿力真的是無法形容,還真的包出來一個餃子,因為餡兒少,沒有媽媽包的好看,不過還真是那麼回事,逗得我們都開懷大笑,她還在那喊着説多放點餡兒,想起這件事兒來都會偷着笑笑,看着女兒慢慢的長大,現在可以做我的小幫手,看來這些年的辛苦也沒有白費,心中別提多滿足了。

而今天冬至的餃子,是我最期盼的餃子,因為今天媽媽、婆婆他們全都過來,這次是三家人組成的大家庭一起包餃子,想想滿屋子的人一起動手包餃子,那種場面也是蠻熱鬧的,給這寒冷的冬季帶來家的温暖,就連春節都沒有這樣熱鬧,想想都讓人期許。

這個冬至的餃子,一定是美美的,團團圓圓,和和氣氣,其樂融融。這次冬至的餃子肯定又是一次讓人難忘而又值得思念和期許的餃子。

雪花飄舞的冬至夜,和家人圍在一起,來一碗熱騰騰的餃子,美就在其中。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2

12月21日就是冬至了,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但其實,冬至吃餃子也有一段古老的歷史!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麪皮包餡水煮而成。

相傳河南人張仲景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正好趕上冬至這一天,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原來當時傷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裏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裏總掛記着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是總結漢代300多年臨牀實踐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着餃子,心裏仍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着用嬌耳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雖然常常吃餃子,但莫過於冬至和除夕這兩頓餃子吃得最愜意和温馨,一方面是傳統節日別有意味,另一方面是家人團聚,格外親切熱鬧。

現如今,餃子的做法也很多,雖不為治病吃餃子,但仍然要健康吃餃子,專家講,從營養學角度來講,製作餃子皮時不妨在精粉中適量加入高粱面、燕麥面等雜麪,營養更豐富,口感也更好,尤其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如今很多飯店在餃子皮中加入菠菜汁、胡蘿蔔汁或者西紅柿汁,色澤鮮豔、營養豐富。

冬至,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也是中國人的一個傳統節日。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3

冬至,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對於節氣時令的變化,我們總是很敏感的。時令變了,皮膚感觸到的温度變了,眼中看到的風景也變了,從枝椏新抽一直看到黃葉滿地。徒然草中寫道:“我在世上已經了無牽掛,只對於時序節令的推移,還不能忘懷。”不能忘懷的,是看到眼中,記在心裏的自然的美麗吧。

今天早上,我剛剛走下樓梯,就聽見奶奶對媽媽説道:“要過冬至節了,得要吃糯米飯,今天一定要早點回家!”冬至節?我心裏一陣納悶,有這個節日嗎?冬至只不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呀,難道它也有個節?真是稀奇!這是怎麼回事?我連忙問奶奶,奶奶回答説:“心宜啊,難道你不知道?冬至節是一年中最長的一夜,是從冬季到夏季的一條明顯的分界線,要吃糯米飯,就是因為怕晚上肚子餓了,所以要多吃點,特別是像你這樣的人!”“哦。塬來是這樣!”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話中有話,竟然説我胖!我氣極了,腮幫子鼓鼓的,滿臉通紅。

中午,爸爸問我:“你知不知道世上為什麼有個冬至節?”我搖了搖頭,接着,爸爸給我講了個關於冬至節的傳説: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老爸講完後,停了一會,又接着説道:“可是,這畢竟還是一個傳説,真正的冬至節由來是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哦,現在我總算明白了,塬來在冬至吃糯米飯不是為了躲避災禍,而是在這天裏休息,祭拜祖宗。”又學到了一個知識,心裏可真高興。

晚上,媽媽如約早回家。奶奶在廚房中不停地忙碌着,燒了香噴噴、紅白相間的糯米飯,便招唿我們來吃飯,雖然我還是對早上那件事耿耿於懷,但我還是在糯米飯中放了點糖,足足吃了兩碗,吃的肚子滾熘熘的,因為吃飽了晚上才會做個好夢了哦。

冬至,作為二十四節令之一,意味着冬天的到來。北方的冬至,是寒冷的象徵。要是沒有凜冽的寒風、鵝毛般的雪花和厚實的羽絨服,簡直不可思議。而福州的冬至卻別有風味,煦暖的陽光依然是主旋律。置身於滿眼的葱綠中,我絲毫沒有寒冬的感覺。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4

爺爺説冬至吃餃子時中國的傳統,是要典故的。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説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於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着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裏,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絞,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是完全大變樣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麼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擀麪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麪糰,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則圖形,再拿擀麪杖在麪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擀麪杖上,媽媽告訴我説:“這是因為你放的麪粉太少了,所以導致黏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的在麪皮上撒了一點麪粉,帶我再次去擀的時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這樣,我擀的第一個麪皮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雖然它並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幾個麪皮後,媽媽嫌我速度太慢,於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一個麪皮,小心翼翼的從盆子裏挑了一點肉餡兒放進麪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剩下鍋啦!水燒開後,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餃倒進鍋,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似的在鍋裏快活的游泳,不大一會兒,鍋裏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迫不及待的撈了一大碗,再沾點準備好的調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麼説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冬至吃餃子特別有感覺!團圓的感覺!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5

這幾天冷得厲害,雖然是晴天,卻沒有一絲兒太陽的味道。媽媽把洗過的衣服剛一掛在院子裏,就凍得硬梆梆的,下面還掛上幾條晶瑩的小冰柱;牡丹鸚鵡小水槽裏的水也凍成了冰,急得它們兩個圍着水槽轉來轉去;媽媽讓我把茉莉花和兩盆草莓也搬進了有暖氣的房間。 媽媽告訴我,再過六天就是冬至了,冬至又稱“交九”,代表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氣就要開始的意思。媽媽還囑咐我,在學校一定要加強體育鍛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具備“順四時,適寒暑”的能力。

課間十分鐘,我和同學們正在操場上快活的玩兒跳大繩的遊戲,突然,幾朵像蒲公英一樣毛茸茸、亮閃閃的小雪花,從太陽公公的眼皮底下大搖大擺的`飄了下來,“太陽雪,太陽雪!”夥伴們歡快的叫起來,太陽公公氣的臉色慘白,像一個十足的冰太陽,我立刻止住了笑,我怕冰太陽頃刻之間“嘩啦”一下碎裂開,從天上掉下來呢!

12月21日 星期一 晴

披星戴月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可不是嘛!昨天下午,我參加完英語朗誦比賽,從階梯教室裏出來,才剛剛六點,天就黑乎乎的了,一個彎彎的月牙兒掛在清冷的夜空,笑眯眯的看着我,我走一步,它挪一點,一直把我送到了家。早上六點半,我準時起牀,站在窗前,用手抹掉玻璃上那光怪陸離的冰花,隱隱約約的看見她還在響水灣那幢高樓上,翹首遙望她那在南迴歸線上徘徊的老朋友——太陽公公呢!

“吃過冬至飯,一天長一線。”媽媽説:“過了明天就好了,太陽就會漸漸的回來,春天也會漸漸的回來。”

12月22日 星期二 晴

冬至的味道

今天是冬至,家家户户都要吃餃子,我上學走的時候,媽媽就已經開始忙着洗韭菜、剁肉餡兒了,想象着餃子那香噴噴的味道,坐在教室裏也忍不住想流口水呢!圓溜溜的太陽,也恢復了一些耀眼的金色,好像也害怕凍掉耳朵,來和我們搶餃子吃似的。

“ 哦!多麼誘人的香氣!”當餃子的第一縷香氣偷偷的飄進教室,同學們就再也坐不住了,用靈巧的小鼻子東嗅嗅西嗅嗅,沒完沒了的小聲嘀咕着:“餓死了,餓死了!” 嚴厲的劉老師居然沒有發火,還用最後十分鐘給我們講了醫聖張仲景為了救濟鄉親們製作“祛寒嬌耳湯”的故事。原來人們在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呀!教室裏頓時安靜了許多,同學們被温暖籠罩着,彷彿嗅到了春天的氣息。

我家的小屋裏更是餃子香四溢,不一會兒我就狼吞虎嚥的吃了一大碗。吃完了飯,還不忘了給爸爸打個電話,爸爸説他在信陽出差,明天回來再吃,我吃吃的笑着説:“爸爸,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哦!”爸爸聽了,也哈哈的笑起來,誇我過了個冬至又長知識了呢!

冬至的作文900字 篇6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他看見南陽白河兩岸的鄉親衣不遮體,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裏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裏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麪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裏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凍耳朵”此種習俗。當時的“捏凍耳朵”也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餃子啦!

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你説我能不照辦嗎?為了不凍耳朵,我也要下廚房包餃子嘍!

至於剁肉、拌餡兒等麻煩的工序就只好麻煩老媽來幫忙了。只見媽媽快刀斬亂麻,不一會就把一大塊羊肉剁成了富有粘性的肉餡兒了,我用手摸了摸,嘿!光溜溜的,捏起一點兒,還真有一種藕斷絲連的感覺呢!接着還要進行第二道工序——拌餡兒。

媽媽把剛剛剁好的肉餡兒倒進一個盆子裏,依次放入了鹽、醬油、白糖(白糖提鮮的),十三香等調料,拿根筷子朝一個方向絞,不大一會兒,剛剛還是粉白色的肉餡兒已經是完全大變樣了,而是呈茶褐色的樣子,黏糊糊的,也沒有剛才那麼好看了,不過你若低頭仔細地聞一聞,一陣誘人的香味便撲鼻而來。

馬上要進行第三道工序了,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包餃子。我和媽媽分了工,我來擀麪皮,媽媽則負責包餃子。大廚出場了,我捋捋袖子,穿上圍裙,還真有一副大廚的味道呢!

我拿過一個小麪糰,在案板上使勁兒壓了壓,壓出了一個不規則圖形,再拿擀麪杖在麪皮上滾動,有好幾次都粘到了擀麪杖上,媽媽告訴我説:“這是因為你放的麪粉太少了,所以導致黏在一起。”只見媽媽很快的在麪皮上撒了一點麪粉,帶我再次去擀的時候,果然不是很粘了,就這樣,我擀的第一個麪皮就這樣橫空出世了,雖然它並不完美,缺胳膊少腿的,但這畢竟是第一次嘛,有情可原……

擀了幾個麪皮後,媽媽嫌我速度太慢,於是我又改行啦!搖身一變,變成了包餃子的主。我拿過一個麪皮,小心翼翼的從盆子裏挑了一點肉餡兒放進麪皮的中央,接着是合口,不幸的是,我放餡過多,所以餃子先生的大肚皮上便多了幾個小補丁,嚴重破相。

費時費力半個鐘頭,總算是包好了餃子,就剩下鍋啦!水燒開後,我小心翼翼的把水餃倒進鍋,只見餃子一個個如快活的小天鵝似的在鍋裏快活的游泳,不大一會兒,鍋裏泛起了白沫,餃子出鍋嘍!迫不及待的我不等火熄滅就迫不及待的撈了一大碗,再沾點準備好的調料,咬下一口,滿口生津,真是色香味俱全啊!不然怎麼説還是自己做的好吃呢?這畢竟是自己的勞動成果啊!

標籤: 冬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dlz22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