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900字作文 >

有關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有關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宵節的作文900字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元宵節的作文900字合集7篇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1

今年元宵節,吃過晚飯,我們就去看花燈、焰火了。雖然七點剛過,但是我們就來到新市區看花燈,這裏人山人海,花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造型各異。市政府前的整個街道火樹銀花,璀璨奪目,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前來觀賞。有做生意的人早早來到擺好攤位,有的坐車從幾十里路的農村趕來,還有的小孩騎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蘆邊吃邊看,八點多鐘,在市委大樓旁邊一朵朵綻放的禮花騰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見深藍色的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開放的禮花如一個個綵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顆顆拖着綵帶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晝一樣,把元宵之夜變得無比美麗,我簡直被迷住了。一顆顆五彩的禮花騰空而起,禮花炸開以後,一朵朵紙花飄落下來,甚至有的紙花還帶着一顆顆亮閃閃的東西,真像一顆顆彩色的流星;有的禮花炸開以後是雙層的,接着變成動物形狀了;有的炸開以後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還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環,把天空變得光彩奪目,整個市區都沸了……五彩的花燈被高高的掛在了半空中,閃着耀眼的光芒。美麗的花燈給這裏增加了秀麗的色彩。這些造花燈的人手還真巧,什麼羊形、龍形,拖拉機耕田形的……都能造出來,真了不起。

聽媽媽講,傳説在很久以前,世上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老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突然災難降臨、城內洪水氾濫,城外田地乾旱,原來是王母娘娘請玉帝去赴宴,玉帝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宴會後餘地回宮辦事,於是把雨簿寫錯了,本應是城外雨五分,城內雨三分,玉帝給寫反了。青龍得知原因,便偷偷地裏溜到天宮,改了雨簿,這樣世上又慢慢恢復了本來面目。玉帝酒醒後,也發現寫錯了雨簿,但本想改正,又怕重臣説自己做事不慎重,只好將錯就錯。後來玉帝發現自己的雨簿被改過,不由心中大怒,派丞相來到人間殺了青龍,丞相照做了。青龍被丞相殺了後,變成一隻神鳥,在玉帝殿外喊冤,玉帝心中感到慚愧,便下書要黃帝向百姓傳令,要紀念為民除害的青龍。每年春節,人們都要敲鑼打鼓,耍龍舞獅幾年青龍,慶祝元宵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所以今晚媽媽“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所以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看媽媽煮湯圓的經驗,先把水燒開,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我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白白胖胖的湯圓浮出水面,看着它們一個個膨脹,我興高采烈地喊道:“湯圓要出鍋了。”我高興得不得了。

時間不知不覺已過去了1個多小時,但我們一點也沒覺得累。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2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天氣睛朗,還在睡夢中就被陣陣的鞭炮聲吵醒了。明媚的陽光透過窗子照了進來,真有春天般的感覺了,天空有一層薄薄的霧,是節日響成一片的鞭炮裝點的吧。

我們這裏既過節又是廟會,所以顯得格外的熱鬧,平時習慣騎車、乘車的人們,今天都改成步行,成羣結隊穿得漂漂亮亮的在大街上游玩。十字街頭有交警在維持秩序,繁華的路段車輛繞行,只准 出不許進。

元宵節比過年還要熱鬧,更有節日的氣氛,過年家人團聚,大街上行人稀少,都在家裏共享節日的喜悦。元宵節大人孩子都從家走了出來,脱去厚厚的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五顏六色的風箏隨風 飄動,孩子們手拿各式花燈,更有一天都不熄的鞭炮聲,大街上到處都充滿着人們的歡笑聲。

漫步在大街上,穿行於人羣中,陽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春天來了,春天真的來了。

熱鬧的元宵節作文

歲歲元宵,今又元宵。轉眼大年過去了,不過也沒什麼值得惋惜,誰讓元宵節這麼熱鬧呢!

按照傳統習俗,元宵節晚上家家要吃湯圓。放學回家,媽媽正忙着在廚房煮湯圓呢。只見一隻只色彩鮮豔,又大又飽滿的湯圓在鍋裏來回滾動,像一羣頑皮的小魚,在鍋裏嬉戲打鬧。開鍋了,煮熟的湯圓又變成了熟睡的嬰兒,渾身肉肉的,嫩嫩的,範着晶瑩的光澤,好像輕輕一碰就會破一樣。

吃完湯圓,媽媽建議去大統華廣場逛逛。太好了!正好我有機會炫耀一下春節在南京湖南路買的“手工金紗飛機燈”了。今晚,路上的行人一般都是三口之家,他們幸福地手挽着手順着人流走向市中心——大統華廣場。

今日的大統華廣場非比尋常,人山人海,用摩肩接踵形容一點都不為過。我點燃了我的飛機燈,在擁擠的人羣裏穿梭,爸媽快步跟了上來,因為稍有疏忽就有走丟的“危險”(好在我已長大)。我提着金壇獨一無二的燈,可是賺足了眼球。不時有行人駐足觀看,我趁勢自由地在穿梭在人羣中。耳邊不時有人議論:“簡直太漂亮了!”“走,到前面看看,也買個飛機燈!”賣燈的小販也追問在我哪買的'燈。有些任性的小孩開始哭鬧:“我要飛機燈!”看着這個架勢我不自在起來,趁人不備滅了燈鑽入人羣中。

這時我才發現馬路兩邊各種各樣的燈還不少呢!有電子燈,有手工燈,有花卉燈,有人物燈,有的燈會唱歌,有的會轉呼啦圈,有的還會吹泡泡呢!再看看小販和顧客的交易,搞得像開辯論會似的。不過在這方面還是女人有一套,在小販堅持價格時,她們開始挑毛病:聲音太響容易壞了,有瑕疵了——實在不行就使出殺手鐗——不買了,這種情況下,小販只要賺了,也就做成交易了。

大統華廣場下的超市裏更是熱鬧非凡,這裏人頭攢動,正在舉行燈謎會,不過商品銷售也相當火爆,商家怎會放過這一賺錢的良機呢!就連司馬坊步行街後面的小吃攤主都佔了元宵節的光,他們臉上放出異樣的光彩,忙着接待每一位吃客。

我們轉出人羣,發現天色已經不早了,是該回去了的時候了,但是那種只有節日才有的熱鬧卻永遠留在了我心裏。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3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謂上元節,因為這節日的活動主要在月圓的夜間,通稱為元宵或元夜。

元宵的活動最主要的是燈會和燈猜。

舊日福建,大體説來,從正月初九起,燈市便開始熱鬧起來,正月十三日後幾乎可見各居家門前都掛出花燈。

元宵節給新嫁女送燈,是舊日福建的習俗,各地送的燈品式樣不盡相同,但目的一樣:為了“添丁”。福州一帶已嫁女未生男者,孃家多於正月初以觀音送子燈送之,是謂送丁;嫁後已生男者,孃家可送各式的燈,謂“添丁仔”。閩南各地給新嫁女送的是一對白芙蓉燈,給嫁後已生男者則送一紅一白的。燈內點有蠟燭,弄不好會把燈燒了。花燈失火,通常被視為喜事,叫“出丁”.白燈失火視為生男吉兆,紅燈失火視為生女吉兆。那當然是人們一種願望的表達。

閩南一些地方,比如漳浦等地,燈節中還有一叫“穿燈腳”的習俗,即在元宵夜裏,村中新娶進門的新娘子和當年生男孩的小媳婦,必須穿紅着綠,打扮一新,在婆婆或其他年歲大的老婦人陪同下,手拿吉祥物,口中説吉利語,從大祖詞堂的燈棚下走過,一展風采。其所以這樣做,目的在於向祖宗也向鄉親介紹新媳婦。至於已生男孩的小媳婦也過燈腳,在於告慰祖宗。

燈節期間各地都熱鬧非常,有幾個地方特別熱鬧,如福州的南后街,泉州的西門街,都是買燈、送燈、看燈最集中的地方。燈的種類甚多:走馬燈、關刀燈、蓮花燈、兔子燈、骰子燈、錢鼓燈、薄餅燈,應有盡有。

舊日福州南后街,有一種桔燈(與“吉丁”近音),用紙糊成.形如巨大桔子,形狀簡樸大方,民眾多愛觀賞。另外還有一種真的桔子燈,用較大的鮮桔桔皮製成。做法是在近蒂處切平,取出桔肉,留下空殼,再用小鐵絲札一燭託,放入空心桔中,插上小蠟燭,將蠟燭點亮。桔燈燭光透過紅紅的桔皮,通明絢爛,成為一件具有實物美感的藝術品。曾有人寫詩讚道:“何人剖桔空中點,勝看蓮花大盞燈。”

燈節期間,有些地方疊燈為山,人稱“燈山”或“鰲山”。這鰲山開頭只是一些有錢的富貴人家所張設,任人觀賞,後來更多設在寺廟、神祠或鬧市路口,讓更多人看熱鬧。鰲山中除了幹姿百態的大小花燈之外,多還擺設一些名貴的手工藝品、古董等加以點綴裝飾,構成“鼈山勝景”,甚為壯觀。

燈節中的舞龍燈,是福建元宵節中最受歡迎的節目,龍燈長數1O尺,有頭有尾。龍身有九節或十一節,以長帛彩繪鱗甲披蓋其上,各節燃蠟燭,前導一燈球,由十數人手執舞弄,屈曲盤旋,隨燈球而上下,前後敲鑼打鼓以壯聲勢。龍燈於元宵夜在街頭巡迴,誰家有放鞭炮以示歡迎者,即進入該家庭院舞弄,讓人們觀賞,舞畢主人以薄禮相送以示答謝。這種舞龍燈,福州人稱為“舞太平龍燈”。舞龍燈的龍燈,由各地寺廟札制,節後收入廟中.來年重加修飾後再用。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4

經歷一百多年來歐風美雨的沖刷,中國傳統節日受到很大侵蝕,元宵節也不例外。在當代的一些大都市,元宵節民俗似乎只剩下吃湯圓了。這是忙碌的都市人的悲哀,因為在相對悠閒的小城市和鄉村,元宵節仍然是一年之中最熱鬧的節日。

其實,元宵節不是一個孤立的節日,它是春節的一部分。要理解元宵節的意義,不能不把它放在春節之中來考察。

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初一給家長拜年,初二回孃家拜年。以後逐步擴大拜年範圍到一般親戚朋友。在這個時段,人們的活動範圍侷限在熟人之間。初五是破五,農活可以開始幹,商店可以開門了。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元宵節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社會的“狂歡節”,連平時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婦女也可以自由出門遊玩了。當然,個別禮法之士反對這個習俗,比如宋代的司馬光。元宵夜,他夫人打扮了準備出門賞燈。司馬光問:“家中點燈,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遊人。”司馬光説:“某(我)是鬼耶?!”這就太不講理了,總不能只讓夫人終年只看他一個人一張臉吧?好在社會不買這些禮法之士的賬,大多數婦女照樣遊樂。元宵節允許民眾自由娛樂,這是古代社會針對過分嚴格的禮法制度而設計的一個發泄渠道。一些年輕人乘機會見意中人。正如辛棄疾所説:“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宵節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

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古代人祭祀泰一(太一)神,因為他是最高神,掌管人類命運。祭祀他,可以獲得豐收和平安。古人祭祀地神,是要保佑蠶事豐收。

元宵也是一個求子的節日。元宵張燈最初是出於客觀需要,晚上活動必須照明。後來張燈又是為了遊玩欣賞。可是,它還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祈求生育。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二《偷燈盞》解釋當時人在元宵節偷燈的原因時説:“一雲,偷燈者,生男子之兆。”這裏“燈”諧音“丁”,就是男丁。這樣一來,偷燈就象徵着生育兒子。根據同樣的道理,觀燈也具有求子的涵義。於是,古代婦女出門觀燈有了這個理由,就名正言順了。一直到民國時代,各地多有送燈給那些無子家庭的習俗,祝願他們添子孫。清代有摸城門門釘的活動。釘,也諧音“丁”。人們希望通過摸門釘而祈求生育兒子。有些地區的人們還賦予湯圓以象徵意義。清代成都有元宵夜偷取供在神龕上的湯圓以求得子的習俗。清代湖北安陸一帶百姓互相贈送元宵,其中有大如鵝蛋的元宵,婦女觀察煮這種元宵的火候來占卜生育。

當然,在人口壓力巨大的今天,元宵求子活動已經很少看到。現代人又賦予湯圓以新的解釋,那就是甜甜蜜蜜,團團圓圓,象徵一家團圓,幸福美滿。這種解釋多少有點凡庸,但是它很符合人們的內心希望。元宵節因此獲得了新的文化意義。

元宵節在古人的不斷創造中發展而來,也必將在現代人的再創造中發展下去。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5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正月十五這天大街小巷,各大小商場店鋪都會張燈結綵,人們熙來攘往,熱鬧非常!每年的元宵節家家户户也都會放煙花,上街去看花燈!在那一天,也會有舞龍、舞獅子,為元宵節增添了許多節日的氣氛!

我也一直期盼着這天能夠早早的到來! 這一天大家期盼已久的正月十五元宵節終於來臨了!

一大早還在夢鄉,便被媽媽拉起來讓我陪她去超市買菜,説因為是元宵節,家裏會有客人來吃晚飯,我們就去了大統華超市,超市裏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滿目,我們先是買了些魚鴨肉和一些時鮮的蔬菜,準備去收銀結賬的時候,媽媽説今天是元宵節怎麼可能不買元宵呢?對啊!我最喜歡吃湯圓了,只見冷凍櫃前擠滿了男女老少。我看見了許多湯圓,有芝麻味的、花生味的……樣樣我都喜歡,我精心挑選着,真想把所有湯圓都買回去,聽媽媽説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閤家安康,過了元宵節就等於過完了新年。最後我們買了芝麻和巧克力味的。

忽然,我看見頭頂上有許多謎語,其中有一張這樣寫的:一家十一口打一個朝代,我想了又想,還是想不起來,這也太難了吧。再看一個:又見面打一禮貌用語,我眉頭都皺了起來還是想不到,媽媽説這應該是再見吧,我想也是啊,又見面,不就是再見面麼,這一個就算是媽媽猜出來的,我也不甘示弱,再看一個:拍一個巴掌打一地名,一個巴掌不是五個手指嗎,五指山!服務員笑着連聲説:對的,對的。便把禮品日曆送給了我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收下了,心裏無比地高興,因為這是用智慧換來的。

晚飯時間到了,媽媽的朋友們也都到齊了,原來她們主要是來我們家一起熱鬧熱鬧的,董平阿姨還帶來了一個非常精緻漂亮的蓮花燈,説是純手工製作而成,讓媽媽一下想起了她們小的時候提着蓮花燈,拖着兔子燈滿街跑的情形,忍不住激動的流下來眼淚,正如今年春晚的一首歌《時間都去哪了》不經意間,媽媽和阿姨們,她們這輩人都已經過了四十個元宵節,我也受到了深深的感染,媽媽您辛苦了,還沒好好享受青春,白髮和皺紋卻已爬上了額頭,我要快快懂事,為母親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

我們吃着晚餐看着元宵晚會,看着媽媽和阿姨們難得相聚一起,我想為媽媽做點事,我悄悄的來到廚房想親手煮湯圓給媽媽吃,我首先往鍋裏放了半鍋水,等把水燒開,水上冒出了一個個小泡泡,我把湯圓小心翼翼地放到水裏,一個個湯圓立刻沉了下去,過了幾分鐘,它們一個個在水裏遊起泳來,等煮熟了,我把它們撈起來,湯圓一個一個地粘在一起,咬一口,芝麻醬從湯圓裏流了出來,甜甜的,令人垂延三尺,我拿了小碗都盛了些湯圓,端到了媽媽跟前,對媽媽説:媽媽,您辛苦了!嚐嚐兒子為你煮的湯圓吧!媽媽一下愣住了,隨即眼淚就流了下來,邊端過碗邊説:兒子你真的長大了!

我真心希望我們家能團團圓圓,家庭幸福!這個元宵節我既吃了湯圓,猜了燈謎,還感受到了媽媽這麼多年為我付出的辛苦!我要做到好好學習,不讓母親煩惱!懂得感恩!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6

今天,是2月14日,是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就讓我來説一下元宵節的習俗和由來吧!

元宵節有幾大習俗: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也就是湯圓,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 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

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陝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可以油炸,代表着團團圓圓。2. 送花燈,“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3. 耍龍燈,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

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4. 舞獅子,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着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着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5. 猜燈謎,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還有各種習俗,我和爸爸媽媽今天也為了祝願我們一家人以後團團圓圓的,所以,我們一起圍在一張圓桌子上,一起吃着熱氣騰騰的湯圓。

我從媽媽那裏得知了元宵節的由來。它的由來是這樣的:傳説一:傳説在很久以前,有一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 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 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着生命的危險,把這 個消息告訴了人們。眾人聽説了這個消息,有如頭上響了一個焦雷。嚇得 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説:“在正 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掛起紅燈籠、點爆竹、 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都點頭稱 是,便分頭準備去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 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們就 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 户户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祝我們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閤家團圓。

元宵節的作文900字 篇7

元宵佳節,細雨霏霏,團圓的温馨點亮萬家燈火,美麗的廈門被籠罩在祥和的氣氛中。元宵夜,紅紅火火、流光溢彩的廈門顯得更加嫵媚,更加温柔。

“才賞春節萬家燈火,又見元宵華燈幻海。”這一夜,沿禾祥西路-鬥西路-中山公園西門-南門-中山路,形成燈的長廊:華燈齊放,花燈璀璨,火樹銀花,吸引了我,我提着燈籠和爸爸、媽媽冒雨前來賞燈。

一走進白鷺洲公園,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直徑15.5米、高13.8米的大紅燈籠,燈籠造型宏偉震撼,喜慶祥和,寓意着和諧美滿;跨虹色彩明朗,動感絢麗,藴涵着跨越騰飛的意義。跨虹由紅黃藍三原色組成,紅色代表太陽、藍色代表大海、黃色代表土地。“跨越發展,和諧社會”道出了廈門人的心聲。巨大的旋轉走馬燈造型喜慶的側立兩旁,更凸顯了元宵的熱鬧與美好。20xx盞紅燈籠組成的“20xx個祝福”,寓意着20xx年的豐收和喜悦,表達了對廈門的衷心祝福。我們沿着“開”滿“鮮花”的花廊來到湖邊,湖面上波光粼粼,在湖中,漂浮的千盞荷花宮燈顧盼生姿,水中倒影流光溢彩,彷彿天上人間,令人遐想翩翩,流連忘返……。

“楚楚,你看:鯉魚躍龍門了!”媽媽喚回了我的遐想,我定睛一看:一羣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的、渾身透着吉慶亮彩的鯉魚們,大鯉魚率領着小鯉魚們,搖頭擺尾,互相打着招呼,正爭先恐後地躍出水面,彷彿正向目標――“龍門”躍過呢!媽媽説:“鯉魚躍龍門”帶給人們誠摯的祝福。我説:是的,媽媽,我會用“鯉魚躍龍門”的精神去努力,迎接我小學畢業的各項挑戰。

銀河落九天繽紛不夜廈門城

水上的花燈精彩紛呈,陸上的花燈絢麗奪目。你瞧:流光四溢的貝貝、京京、歡歡、迎迎、妮妮不正向我們招手嗎?相距不遠,孔雀正開屏、金豬正送福、美猴王正揮舞着定海神針,它們形態各異、喜慶吉祥;白鷺翩翩欲飛,預祝廈門人民在新的一年裏有更大的飛躍。咦,哪裏傳來悦耳的音樂?哦,原來奇花起舞、蝴蝶翩翩、蜜蜂嗡嗡,人類的朋友――動物們正開元宵聯歡晚會呢!

“哇噻,好漂亮呀!”一座耀眼的花燈呈現在我們眼前:在一片蔚藍的海浪上,托起一片巍峨的建築,兩道彩虹凌空而過,雄偉而壯觀。這是我們廈門的觀音山建築樓盤,它與金門隔海相望,真正的體現了“廈門金門門對門”的同胞情懷,它的建成將成為廈門的標誌性建築。面對着這美麗的廈門,我們不禁要問:誰持綵帶當空舞?我們將自豪地回答:是我們,所有的廈門人!

“春燈絕勝百花芳,元夕紛華盛福唐;銀燭燒空排麗景,鰲山聳處現祥光。”“龍銜火樹千燈焰,雞踏蓮花萬歲春。”雨中賞燈,別有一番風味,我期盼着20xx年的元宵節的到來,我祝福我的廈門更加流光溢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jiubaizi/0xox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