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字數作文 >800字作文 >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精選5篇)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精選5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精選5篇)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粽子飄香。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天家家户户會包粽子,灑雄黃酒,還會敲鑼打鼓去慶祝。普遍的形式有:龍舟競渡、食粽子、佩香囊、插艾葉菖蒲等。端午節又稱端午,端陽。每年端午節,人們都會把房子打掃乾淨,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有一種説法是源於紀念屈原,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每年端午節,廣州都會在珠江上舉行龍舟賽。那是的珠江邊,簡直是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看龍舟的,賽龍舟的,齊聲喊着口號,鑼鼓喧天,龍舟像箭一樣在你的身邊飛過,岸上的觀眾立刻報以熱烈的掌聲。

那場面,真是激動人心,讓你久久不忘!

我喜歡端午節,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啊!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2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因為端午節有賽龍舟活動。

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公元五百年前樑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共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端午划龍舟,龍舟競渡的説法,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

這項活動在端午節前後舉行,是一種聲勢浩大的自發的節日文化活動。龍船就是龍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龍形狀,叫龍船或龍舟。荊州市五月端午競渡的龍般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臨時紮上龍頭、龍尾,也有特製的專用龍船。《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汩羅,曰傷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下鳧,一自以為水軍。一自以為水馬,州將及士人悉臨水觀之。宋莊季裕的《雞肋篇》記載了江陵賽龍船的盛況:湖北以五月望日為大端陽,泛舟競渡,逐村之人,各為一舟。明代袁中道《午日沙市龍舟》雲:旭日垂楊柳,傾城出岸邊。黃頭郎似馬,青黛女如仙。龍甲鋪江麗,神裝照水鮮。萬人齊著眼,看取一舟先。

端午節的還有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為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賽龍舟、粽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所以我也喜歡端午節。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3

所有節日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還有什麼節日會比它更令人嚮往呢?沒錯,只有端午節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才會讓我欣喜若狂。

説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説起。傳説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楚王很是器重他,可他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免去了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湧到汩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説是讓魚吃了就不咬屈原的屍體。由此,端午節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就延續下來了。

每當端午節放假時,我總會回到家鄉,看到家家户户在門邊插菖蒲掛艾蒿,最讓我心動的是奶奶會教我包粽子。小時候,每次看見奶奶手中的粽子,我的嘴巴總會張得大大的,口水垂涎三尺,真想一把抓住一兩個粽子往嘴裏塞。因為我極其喜歡吃粽子,而且還鬧出了不少笑話呢!有次,家裏還剛在煮粽子,我實在耐不住了,就趁爺爺奶奶不注意,悄悄地拿開鍋蓋,自作主張地想先來個嚐鮮以滿足食慾,可我壓根兒沒想到粽子有多燙,剛把手伸進鍋拿粽子就給燙着了,我疼得哇哇真叫,爺爺奶奶趕緊跑過來,看到我的傻樣,他們既心疼又好笑,説我是隻“小饞貓”。直到現在,想起那件“糗事”,我還害怕呢!從那時起,我便發誓再也不吃粽子了。可一到端午節,我又高高興興地吃起了粽子,把以前説的拋到九霄雲外了。

後來,我長大了,也懂事了。每每到端午節,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學包粽子,我包的粽子總是全家最奇特的。我經常會別出心裁,直接把粽子做成圓形的,而且裏面的餡只有一丁點肉或者一點點的甜豆沙。所以,奶奶經常用家鄉話對我説:“盛兒你包的粽子真是特別,可惜太沒吃頭了!(意為不好吃)”

然而,儘管如此,我覺得吃着自己做的粽子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粽子,因為它們畢竟是我自己的勞動果實啊。最可惱的是,看到我做的粽子,我的堂哥堂姐們總會扮鬼臉、還做嘔吐狀,把我氣得臉發綠,可我依然樂此而不疲。有人説:唱歌是再創造。我自豪地説:包粽子是一項藝術工程,同樣也可以自由創造。不是嗎?

端午節給我帶來了莫大的歡樂:包粽子給我帶來了愉悦,吃粽子讓我大快朵頤,回老家團聚可以享受親情,我要大聲説一句:我愛端午節!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4

今天是端午節。剛吃過午飯,媽媽就跟我説一會兒要包粽子,我特別高興。我馬上跑到哥哥面前,跟哥哥説一會要包粽子。哥哥説:“我最愛吃豆沙餡兒的粽子。”還問我愛吃什麼餡兒的粽子,我跟哥哥説:“我也愛吃豆沙餡兒的。”媽媽説:“我先去買點葦葉和糯米。”過了一會兒,媽媽就買回來了。

媽媽開始準備包粽子用的東西,準備好就開始包了。我看了,跟媽媽説:“我葉想包粽子。”媽媽説:“可以,不過你要把手先洗乾淨了。”媽媽説完,我就趕緊去洗手了。哥哥看見我要幫媽媽包粽子,也對媽媽説要一起包,媽媽也讓哥哥把他的小髒手洗乾淨了再來。媽媽説:“先要把糯米洗乾淨,然後蒸熟。”接着媽媽把洗乾淨的糯米放到了鍋裏,然後就開蒸了。我和哥哥就在旁邊看着,過了好一會兒,我們看見鍋裏都冒蒸汽了,就告訴了媽媽。媽媽説:“糯米已經蒸熟了。”媽媽就把蒸熟的糯米乘出來放到一個盤子裏晾着,把豆沙也拿出來,放到另一個盤子裏。媽媽告訴我和哥哥:“把豆沙放在糯米的裏面,捏成一個三角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把豆沙放在糯米的裏面,可怎麼也包不好,豆沙總是不聽話的往外跑,哥哥看了,笑話我説:“你真笨,看豆沙都跑到外邊了,一點也不好看,你看我的。”説完就拿起糯米和豆沙開始包了。可豆沙好像根本不聽哥哥的話,也一個勁兒地往外鑽,哥哥可着急了,不管怎麼弄,豆沙還是往外鑽。看着哥哥的樣子,媽媽和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媽媽説:“別急,越急就越包不好。豆沙在外邊也沒關係,吃的時候一包開就知道是豆沙餡兒的不錯哦你也可以投稿,還省事了呢。”説完就給了我們一人一張葦葉説:“把葦葉包在外面就行了。”邊説邊教我們怎樣包。我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的包着,好不容易才包完一個,已經累的滿頭大汗了。包完後我們跟媽媽説:“我們不想包了。”媽媽問:“為什麼?”我們説:“太難包了。”媽媽説:“這點小事就難倒你們了?”我們聽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哥哥衝我使眼色,我們大聲説:“我們才不怕呢,小小的粽子,還能難倒我們兄妹倆,看我們的吧。”説完我們拿起糯米和豆沙又開始包了,邊包邊交流心得。媽媽看着我們認真的樣子,會心地笑了。

就這樣,在我們的努力下,不一會兒,粽子就包好了。晚上爸爸回來了,我們一家人高興地吃着香甜的粽子。

我喜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都喜歡過端午節!

我最喜歡端午節作文800字5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

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

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説“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才回來。我聽人家説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説“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户户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我的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我的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我的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標籤: 端午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shuzuowen/babaizi/rekx2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