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西湖作文 >

精選遊覽西湖作文7篇

精選遊覽西湖作文7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覽西湖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遊覽西湖作文7篇

遊覽西湖作文 篇1

太陽下山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一起到西湖去玩。一到西湖邊,我們就聞到了桂花的味道,好香啊,我們的腳步變得更加歡快了。

我們走在白堤上,看見樹上掛着許多亮亮的彩燈,一會變成紅色,一會變成藍色。夜風吹來,樹枝搖動,在水裏映出一道道光亮,美麗極了。岸邊的柳樹上一盞盞紅燈倒映在水裏,就像一顆顆星星,分不清哪裏是湖,哪裏是天。

人們有的坐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在湖邊散步,還有的在湖中划船,他們好像都被這美麗的景色陶醉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

在湖邊走着,欣賞着這美麗的夜景,心情好極了。

我們又坐上了遊覽車,準備去斷橋看看呢。來到了斷橋,啊,斷橋的景色就更美麗了,有燈火,有鮮花,還有綠綠的草地。往橋下看,水裏的魚有紅色的,有白色的,還有黑色的,他們在湖水裏游來游去,快活極了。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妹妹都被這美麗的景色迷住了。

該回家了,可我們都捨不得離開這美麗的西湖。 西湖真美麗,我愛夜晚的西湖,更加愛美麗的斷橋。

遊覽西湖作文 篇2

我國有着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蹟,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今天,我就將帶着你們一起去遊覽西湖吧!

説到西湖,讓我想起了一首蘇軾寫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再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到了西湖的大門口,西湖的大門口是由三個門建成的,紅色的柱子,五顏六色的房頂,房頂上還畫着畫,真像北京的大門啊!

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旁的湖,走到湖岸上,向下望,就可以看到魚,它們在水裏歡快的搖着尾巴,好像在説歡迎來到美麗的西湖,在我們的一旁,有着一顆顆姿態不一的柳樹:有的飄蕩着自己的頭髮;有的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有的一副嚴肅莊重的樣子……

我們繼續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就來到了已高大的石橋,我走到石橋的中間,一看,這裏不即可以看到更遠還可以觀賞江面的遊船,輕風從前方的湖面上吹來,給人神清氣爽的感覺!

下了石橋,就看到一棵大榕樹盤踞在那裏,那棵大榕樹很茂盛,葉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好像一把碧綠的大綠傘!

在向前走去,就來到一個大涼亭,涼亭的柱子是紅色的,坐在裏面,我還向下望了一下,啊,怎麼會有一個魚池,裏面有着許許多多的大魚,美麗極了!

西湖的美景還有很多很多,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

遊覽西湖作文 篇3

前幾天,爸爸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着我和表哥親自坐划船遊西湖。剛上湖時,不遠處起了大霧,把整個西湖都罩住了,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好像進入了神祕的世界,只隱約看到幾點帆影。我們劃到了湖心,這時又朦朦朧朧看見了斷橋。霧中的橋身呈灰色,白堤猶如一條黑色綢帶,隨着波浪蕩漾起伏。橋上的人不多,有幾個靠在橋欄上垂釣。整個湖面上靜極了,甚至連魚兒的游水聲都聽得見。霧中的柔柳好似一團團綠色的'濃煙在飄動。

我彎下腰,用手捧了一些水。西湖的水真清啊!放在嘴裏,還覺得有一股甜味。爸爸説,前幾年由於環境污染,西湖變得很髒,水質又差。荷花不再長了,水鳥也不見了。這幾年溝通了西湖和錢塘江,使水質大為改觀。同時,又注意了環境保護,西湖比以往更美了。在爸爸説話的時候,我不時地在湖面上看到那些少説也有三四斤重的魚盪出波紋。黑色的野鴨也棲息在湖面上。

一陣涼風送來了香氣。我們順着香氣劃去,只見一片綠色的荷葉在微風中擺動,上面還滾着珍珠似的露珠。亭亭玉立的荷花散發出濃郁的香味,沁入我的心肺,我不禁醉了……

當我們返回時,霧已漸漸散去。遠近人物清晰可見,斷橋上也熱鬧起來。雖然已過立秋,太陽一出,天氣依然炎熱。只有河面上平靜如初。偶爾有蜻蜓點水,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

快到晌午,我們才上岸。回到家,我還在留戀西湖的美景。

遊覽西湖作文 篇4

天氣晴朗,春風徐徐,我們踏上了通往瘦西湖之路。還沒到,就隱約地看到那位故人的身影。看着那古銅色的牌匾,一股激動之情油然而生,儘管已多次遊玩過瘦西湖,但這一次卻別有一番滋味。

色彩斑斕的花朵依舊是那麼爛漫,那沁人的花香依舊是那麼芬芳。可它孕育的是新的生命,綻放的是新生事物。在我眼裏,它永遠是那麼的新奇,充滿着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踱步而上,只見遠方的那片山石瀑布被雲霧籠罩,這令我們萬分好奇。走過去,一幅虛幻的仙境瀑布映入眼簾。一番攀爬後,我們到達了山峯之巔的小亭中。望着湍急的流水,巍峨的高山,我們不禁讚歎道:“好一個石壁流淙!”

輕悠漫步,一會兒,便來到了如少女般亭亭玉立的五亭橋。這橋建築精美,巧奪天工,令人歎為觀止。橋上坐滿了人,打破了像石壁流淙那樣的寧靜氛圍,卻又渲染了熱鬧的氣氛。橋後柳樹環繞的白塔圖五亭橋相得益彰,為五亭橋增加一種唯美之感。

曲徑蜿蜒的小道上建着許多精緻的別院,這些小院個個別具匠心,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

瘦西湖的景色美,但在這些美中,它也藴含着它獨特的神韻,這種神韻是隻可意會的,只要你仔細品味它的每一個足跡,便能深切體會。

遊覽西湖作文 篇5

人們都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今年的寒假,我來到杭州,來欣賞冬日裏西湖的山山水水。

盪漾在西湖上,放眼遠望,清晨尚未退去的薄霧在陽光的照射下若隱若現,羣山被霧氣包圍着,霧就像一個淘氣的孩子,沿着山腰,纏綿而上,又像一條白色絲帶,彎彎曲曲,飄向遠方。近處,水平如鏡的西湖上,正有幾葉扁舟,在風中搖拽,船漿激起的微波,彷彿是魚兒的鱗片,隨着涼風向四周擴散、擴散,我的思緒也飄得好遠好遠……

西湖不愧被譽為“人間仙境”。在春天,“蘇白兩堤”桃柳夾岸,漫步堤上,曾為眼前的景色所驚歎,甚至心醉神迷,懷疑自己是否進入了世外仙境;“雷峯獨峙”夕陽西下,塔影橫空,又別有一番景色。在夏季,體驗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妙意境,穿行在曲曲彎彎的橋上,猶如盪漾在荷叢中,人面荷花相映紅。在秋日,“三潭印月”獨具一格,湖中有島,島中有湖,賞心悦目。在遊覽過西湖多處景緻之後,我不由借古人發出感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地方,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裏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無論哪個季節,西湖都能給你帶來她獨特的美感。春光下萬木競秀的林區,夏日裏接天蓮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日裏疏影橫斜的紅梅,更有那煙柳籠紗中的鶯啼,細雨迷濛中的樓台——無論你在何時來,都會領略到不同尋常的風采。

時間總是那麼的短暫,很快,我們便要告別西湖回家了,在夕陽下,我戀戀不捨地回頭望了望被拋在身後的西湖,由衷地祝福西湖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遊人更多!

遊覽西湖作文 篇6

今天,我來到了杭州並且遊覽了朝思暮想的西湖,一説到西湖,我就會想起《白娘子傳奇》中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首先我們租了一條小木船。然後坐上小木船在西湖上閒遊,心裏還不停幻想,這是不是當年白娘子做過的船。小木船輕輕地飄在湖面上在水面上劃開了一大到浮萍,湖水的顏色翠綠翠綠,像注入了綠色的顏料,水裏有許多的小魚和小蝦。有時還歡快的跳出水面。似乎也在貪婪西湖的美景,有時在湖面上能看見一對鴛鴦在戲水;有時是一對天鵝。我很想伸手摸摸他們,但西湖的水有點深,看起來有點嚇人,看完。看完湖後我累來到了湖中央的小亭子裏吃了點麪包,喝了杯礦泉水後又開始玩水了,我把鞋子脱了把腳伸進水裏,水好温和,突然我聞到了一種香——西湖的香,西湖水裏有水香、花香、果香和土香,這是西湖獨有的香。

站在湖中的亭子裏,我才知道這裏為什麼那麼有名了,這裏依山伴水。山清水綠真是漂亮。

之後我來到了雷峯塔,這裏據説壓着白娘子,這裏的雷峯塔與電視上的大不相同,但還是很漂亮,雷峯塔有十二層一層比一層小,上面還有棕色的圓圈,

天快黑了,我們才上了岸,回到家,我依然流連西湖的美麗景色。

遊覽西湖作文 篇7

西湖,是歷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 。尤其大文豪蘇東坡對西湖美的感受與我不謀而合,《飲湖上初晴後雨》就是蘇東坡遊西湖的生動寫照。在這個美好的夏日雨天,沐浴着一身的清涼,我漫步在西湖邊。

一場淅淅瀝瀝的小雨不期而至,柳條隨風雨飄舞,宛若柔綠的仙子翩翩起舞。不久,風雨更大了,萬千柳條婆娑的身影在美麗的西湖波光中搖曳生姿。小雨點掉在湖面上,似乎技藝高超的舞者在湖面上凌波微步,泛起了陣陣漣漪。自然的美景所給予我們遐想的空間是多麼浪漫,多麼奇妙啊!

眺望前方,山峯在雨霧中若隱若現,一種神祕莫測的感覺油然而生。那山彷彿是神仙的祕境,周圍被層層雲霧所籠罩。能撥開這繚繞着的雲霧,那該多好啊!遠處湖面似乎與天空接壤,形成水天一色的奇妙景觀,使我也朦朦朧,沉醉其中。這景象,恍若一卷天地融合的山水圖畫,而我便是細細品味這幅大自然畫卷的觀賞者。“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説出了其中的奧妙。

雨中的西子湖畔,荷花更生機勃勃了。雨珠將粉紅的花瓣映襯出秀麗的容顏,荷花也不負雨珠們的辛勤勞作,綻放出了嬌豔的花朵,散發着淡淡的清香,吸引遊客們駐足歎賞。雨中的荷葉競相舒展,圓圓的,大大的,一片緊挨着一片,像綠盤子,裏面盛的是躍動的珠子。蓮蓬昂首挺胸,仰着天空,果然是朝氣蓬勃。雨這個精靈使一切生命努力生長,煥發出生機。

綠葉被雨水沖洗得蒼翠欲滴,紅花被雨露滋潤得分外妖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雨中的西湖也是很美的,很有魅力的。漫步雨中西湖,飽覽美景,令我回味,令我難忘!

標籤: 遊覽 精選 西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xihuzuowen/qkpq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