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自然作文 >長城作文 >

散文:萬里長城

散文:萬里長城

歡迎各位遊客來到這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是從春秋戰國時期修建的。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怡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接起來。現在,我們來到了萬里長城的角上,從遠處看它像一條長龍,蜿蜒盤族在崇山峻嶺之間。長城全長一萬三千多裏,高大堅固,我們再看看我們腳下的方磚,是以前古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肩膀和手,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上這陡峭的山嶺。再看看旁邊,是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下有一個方形的t望口和射口,是用於t望敵人的動向和射擊用的。你們大家不要小看這些數不清的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更沒有吊車,只能抬上去。

散文:萬里長城

在長城的終點嘉峪關,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於合黎山脈黑山之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的終點。建於一三七二年明洪武時代,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台。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拓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必經之路。關於長城修築的一個傳説,《孟姜女哭長城》一次,孟姜女的丈夫被惡毒的秦始皇抓去築長城了,孟姜女長途撥涉,終於來到了長城,可沒想到丈夫已經累死了,她哭,把長城都給哭倒了。今天,遊長城我們就到此結束,毛主席説過“不到長城非好漢”。現在你們已經來過長城了,你們都變成了好漢。歡迎大家下次光臨。

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還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內關”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折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而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內三關”長城在很多地方和“內邊”長城並行,有些地方兩城相隔僅數十里。除此以外,還修築了大量的“重城”。雁門關一帶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始皇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可以想見,沒有大量的人羣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築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在秦始皇的時候已經把它肯定下來,司馬遷把它寫入《史記》之中。以後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的。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四顧要之處”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有是沿着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收“易守難攻”之效。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的,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了。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真可以説是巧奪天工了.長城,作為一頂偉大的工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遺產。

2001年06月25日,長城作為春秋至明時期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長城全長約12600裏。

在萬里長城上有許多關口。這些地方多以“關”、“口”命名。而在張家口的長城處,卻以“門”命名,謂之“大境門”。

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羣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盛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蹟。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裏。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盛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裏,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iranzuowen/changchengzuowen/7vjj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