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植物作文 >葉子作文 >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

香山紅葉,名聞中外,是西山風景區中一大壯麗的景觀。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一)

北京讓人感到秋天來臨氣息的,也許就只有香山微紅的楓葉,與那總是帶着一股暗香的紅葉。

香山是陪伴我成長的朋友,也可以説我是陪伴香山走過歲月的夥伴。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香山那麼悠久的歷史,但姥姥,姥爺總愛講述他們成長曆程中的香山,和那並不引人注目的紅葉。

香山雖然沒有陶然亭那“更待菊花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的詩意;也沒有頤和園中昆明湖的生機盎然;更沒有釣魚台國際賓館那般的輝煌,但卻有着無景能比的生命……

從山腳到山頂,青石板鋪成的階梯兩旁都是葱鬱蒼天的大樹。香山並不以紅葉獨尊,松樹、柏樹等也毫不遜色的各顯本色。

聽老一輩的人説,公元前,香山只是一座荒山。沒有太多的生機,也沒有太多的景色。當時,山頂住着一位富人,他請了一個年輕人幫忙看管牲畜。

一天,那人在餵豬時,發現石槽裏的食物怎麼也吃不完。於是他把錢幣放進去,竟發現錢幣越積越多,怎麼也拿不完——一到結帳那天,那人便向富人要求以石槽來抵換月薪。富人自然二話沒説給了他。那人無法一人把石槽抱下山,便把它埋進土裏,插上一根樹枝作記號。可當再次找來時,早已找不到石槽的位置了,因為他發現滿山都是樹木……

雖然只是傳説,但也為香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至於香山紅葉,卻比這傳説帶給香山的魅力與深邃更多。

香山其實並不香,因誰而得名,恐怕就是感悟問題了。

小時候,我始終覺得,紅葉之所以迷人,是她那紅得透明,綠得發亮的外觀,和她那輕盈如翩舞般的身軀。殊不知,紅葉骨子裏的堅韌與那淡泊的清香,竟是如此讓人敬佩,陶醉。

紅葉散生在常綠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飄揚;纖細娟秀,撕鮮花般柔情;燦若雲霞,宛如淋不滅的火焰。總是這樣,我卻從未發現紅葉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發現紅葉的香味,是在北京那持續了好幾天的秋雨中。

瀟瀟的秋雨千絲萬縷落下來,無邊無際地織着一張迷濛的魚簾子。這像霧似雨,像與似霧的秋雨,倒也為北京帶來了沁人心脾的涼爽。山風捲襲林海,如狂瀾似的,帶着嚇人的聲浪,也帶着那股別具一格的香味從遠處赫赫地滾來。

那香味彷彿遠處渺茫的談話聲,述説着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逸;范蠡“乘扁舟浮於江湖”的隱退;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廣闊。

正因為遠離喧囂,才有那“暖暖遠人樹,依依墟里煙”的景緻;正因為淡泊名利,才有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閒適;正因為戀故自然,才有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深情。紅葉不也如此嗎?

她的香味,只有有心之人才能發現,倘若您心細緻入微;她骨子裏高潔,只有忘卻繁華之人才能覺察,倘若您視名利如煙塵……

紅葉雖沒有玫瑰、牡丹那樣豔麗的色彩與婀娜的身姿,也沒有紅梅般堅貞不屈、傲霜鬥雪的品格,但卻有着勝似她們的謙讓與高潔。

香山因誰而得名,感悟出的結果,恐怕就非紅葉莫屬了!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二)

“十一”國慶節,我和爸爸媽媽一同去遊覽美麗、迷人的香山,觀賞漫山遍野的紅葉。

香山又叫靜宜園,位於北京海淀區西郊,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爐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是我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著名的“眼鏡湖”。我們剛來到山腳下,就看見山兩旁的楓樹。有的還是金燦燦的黃色,有的是半黃半紅,還有的則是火一般的紅色,還有棵棵翠綠的松柏。我和爸爸媽媽隨着人羣開始登山。沿途,頭頂的黃葉黃得炫目,腳邊的紅葉紅得耀眼。遠看,似片片火海,近看,像滾滾的金浪,令我感覺彷彿就置身於一片仙境之中。我抬頭仰望山峯,色彩斑瀾,我心想:山中的景色一定更美吧!

轉眼間,我們就來到了半山腰,只見從山腳延綿向上的小路旁的山坡上有幾棵紅黃楓葉相間的樹,我們一面登山,一面賞景。我俯身看,路上落滿了五顏六色的樹葉,紅的、黃的、綠的。媽媽拾起一片,説:“留着回去做標本吧!”“好。”我們爭先恐後地拾起了落葉。有號稱“煙樹”的黃櫨葉,有果穗紅豔的火炬樹葉,有長年鮮紅的槭樹葉……還有柿子樹、紫葉李、衞矛等樹的落葉,為香山的增添了美麗。香山的景色真迷人啊!

終於,我們氣喘吁吁地爬上了山頂,我抑制不住自己心裏的'喜悦,站在香山頂上極目遠眺:層層疊疊的黃色楓葉好像黃昏時分的雲朵,一片一片,為香山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驕陽似火的紅色楓葉宛若傍晚時刻的彩霞,一團一團,為香山暈染了一份迷人的景觀。我深深地陶醉在這美景中,忽而微風輕拂,陽光照耀下,滿山遍野的各色楓葉頓時演奏出一陣陣“沙沙”的輕響,一曲曲美妙的音樂,真是悦耳極了!香山的景色真絢麗啊!

我愛這美麗迷人的香山,我愛着絢麗奪目的紅葉!香山,我一定會和爸爸媽媽再來遊玩的!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三)

秋天,我們去觀賞馳名中外的香山紅葉。秋天的香山總是那麼美麗,令人陶醉。香山公園在北京的西郊,與玉泉山、萬壽山遙遙相對,古木茂密,羣山環繞,是北京著名的遊覽勝地。山中有許多殿堂、廟宇,它們交相輝映。

早晨,我們乘車來到香山遊覽,離香山還有一段距離,就遠遠望見香山上深紅一片,分不清哪裏是坡,哪裏是路。

一下車,我立即向公園奔去。進了北門,就聽見潺潺的流水聲,聞到泥土散發出的陣陣清香。穿過眼鏡湖,我們來到山腳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紅色,好像熊熊的烈火在燃燒,又像天邊飄落下來的一片彩霞,罩住了整個山峯。

我們爬到半山腰。在紅樹林中,近看那些黃櫨樹,樹身並不十分高大,但樹幹上伸出的枝杈卻很多,樹冠像一把大傘;那一片片紅葉密密麻麻的長在枝頭,在微風中輕輕的抖動,不時飄落下來幾片,給山路鋪上了一條紅色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麼柔軟,那麼舒服。我輕輕地拾起一片紅葉細瞧,那紅彤彤的葉面上有着清晰的葉脈;橢圓形的葉子,像一把團扇;那顏色紅得極豔,像是畫家精心塗過的一樣。這真是一幅賞心悦目的水彩畫呀!

我們好不容易爬到山頂。站在“鬼見愁”上,眺望山下,滿山一片火紅,偶爾點綴着幾點碧綠,真像在一塊紅豔豔的地毯上,散落着幾塊無暇的翡翠,那是常青的松柏。蜿蜒的盤山路,像一條條玉帶,環繞着美麗的香山。這時,我彷彿置身於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中,真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啊,美麗的香山紅葉,我讚美你!

香山賞紅葉的優美作文(四)

北京的初秋,總是帶着那如伏旱三月的夏季的氣息,雖不見的揮汗如雨,但也悶的如個大蒸籠。唯一讓人感到秋天來臨氣息的,也許就只有香山微紅的楓葉,與那總是帶着一股暗香的紅葉。

香山是陪伴我成長的朋友,也可以説我是陪伴香山走過歲月的夥伴。雖然我沒有經歷過香山那麼悠久的歷史,但姥姥,姥爺總愛講述他們成長曆程中的香山,和那並不引人注目的紅葉。

香山雖然沒有陶然亭那“更待菊花家釀熱,與君一醉一陶然”的詩意;也沒有頤和園中昆明湖的生機盎然;更沒有釣魚台國際賓館那般的輝煌,但卻有着無景能比的生命……

從山腳到山頂,青石板鋪成的階梯兩旁都是葱鬱蒼天的大樹。香山並不以紅葉獨尊,松樹、柏樹等也毫不遜色的各顯本色。

聽老一輩的人説,公元前,香山只是一座荒山。沒有太多的生機,也沒有太多的景色。當時,山頂住着一位富人,他請了一個年輕人幫忙看管牲畜。

一天,那人在餵豬時,發現石槽裏的食物怎麼也吃不完。於是他把錢幣放進去,竟發現錢幣越積越多,怎麼也拿不完——一到結帳那天,那人便向富人要求以石槽來抵換月薪。富人自然二話沒説給了他。那人無法一人把石槽抱下山,便把它埋進土裏,插上一根樹枝作記號。可當再次找來時,早已找不到石槽的位置了,因為他發現滿山都是樹木……

雖然只是傳説,但也為香山增添了不少人文氣息。至於香山紅葉,卻比這傳説帶給香山的魅力與深邃更多。

香山其實並不香,因誰而得名,恐怕就是感悟問題了。

小時候,我始終覺得,紅葉之所以迷人,是她那紅得透明,綠得發亮的外觀,和她那輕盈如翩舞般的身軀。殊不知,紅葉骨子裏的堅韌與那淡泊的清香,竟是如此讓人敬佩,陶醉。

紅葉散生在常綠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飄揚;纖細娟秀,撕鮮花般柔情;燦若雲霞,宛如淋不滅的火焰。總是這樣,我卻從未發現紅葉竟然有淡泊的清香。

發現紅葉的香味,是在北京那持續了好幾天的秋雨中。

瀟瀟的秋雨千絲萬縷落下來,無邊無際地織着一張迷濛的魚簾子。這像霧似雨,像與似霧的秋雨,倒也為北京帶來了沁人心脾的涼爽。山風捲襲林海,如狂瀾似的,帶着嚇人的聲浪,也帶着那股別具一格的香味從遠處赫赫地滾來。

那香味彷彿遠處渺茫的談話聲,述説着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清逸;范蠡“乘扁舟浮於江湖”的隱退;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廣闊。

正因為遠離喧囂,才有那“暖暖遠人樹,依依墟里煙”的景緻;正因為淡泊名利,才有那“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閒適;正因為戀故自然,才有那“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深情。紅葉不也如此嗎?

她的香味,只有有心之人才能發現,倘若您心細緻入微;她骨子裏高潔,只有忘卻繁華之人才能覺察,倘若您視名利如煙塵……

紅葉雖沒有玫瑰、牡丹那樣豔麗的色彩與婀娜的身姿,也沒有紅梅般堅貞不屈、傲霜鬥雪的品格,但卻有着勝似她們的謙讓與高潔。

香山因誰而得名,感悟出的結果,恐怕就非紅葉莫屬了!

標籤: 紅葉 香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wuzuowen/yezizuowen/72k8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