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精選10篇)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精選10篇)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

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應該學什麼知識?

1、語言:初步養成幼兒傾聽他人説話的習慣。

鼓勵幼兒用普通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表情地朗誦兒歌,能連貫、完整地複述故事。引導幼兒學會有序、有目的地觀察事物,能圍繞主題談話和講述。培養幼兒的閲讀興趣,能看懂並説出每幅畫的主要意思。對生活中的常見符號感興趣。

2、音樂:能辨別並喜愛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種美的聲音。

能初步感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容、情感和意義,能初步運用聲音、動作創造性的進行音樂表現活動。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較協調地做出各種韻律動作,較熟悉地演奏幾種常見的打擊樂器。初步學會與同伴進行合作表演,並能從中體驗快樂。

3、社會:瞭解自己的興趣,願望、體驗和感激他人對自己的愛,願意關愛弱小者,有愛心和同情心。

願意為他人和集體做事,初步養成愛勞動的習慣,萌發愛集體的情感。瞭解家鄉的物產和名勝古蹟,熱愛自己的家鄉。能遵守一日生活的基本規則,能簡單評價自己和同伴的行為,學習同伴的優點。瞭解與自己生活關係密切的周圍成人的勞動,尊重勞動者,懂得愛惜勞動成果。

4、數學: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引導幼兒點數“7”以內的物體,正確説出總數。

幫助幼兒認識“7”以內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會用數字表示物體的數量。引導幼兒感知物體數量的差異,初步學習按物體的某一特徵和規律進行“5”以內物體的排序。

5、美術:鼓勵幼兒運用色彩、線條、形狀等大膽進行美術表現。

引導幼兒進一步學習多種繪畫方法,體驗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引導幼兒認識紅、黃、藍、綠、橙、紫等8—10種顏色,並逐步學會辨別同種色的深淺,學習用較豐富的顏色作畫。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精選10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育活動反思(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1

幼兒的安全問題始終放在幼兒園工作的首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點之一。火災是我們的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讓幼兒在火災事故中學會自救、保護自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根據我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遇到火災我不怕》這一活動,目的在於讓幼兒知道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便玩火,提高幼兒的防火意識,學習撥打119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以及火場逃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這節課的活動準備得比較充分,在課堂上孩子們都積極地發言討論,各個環節銜接的比較自然,層層遞進。活動的開始環節,我以幼兒喜歡的小猴形象引起幼兒興趣,再通過故事《着火了》讓幼兒初步瞭解火災帶來的災難。進而讓幼兒討論、交流不能玩火的原因。在基本環節,我通過給幼兒觀看火災錄像及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圖片,使幼兒在大腦中形成表象,讓幼兒通過觀察、思維、想象,自主的作出判斷,豐富了幼兒的安全防火知識,從而增強防火意識,初步瞭解了撥打火警電話119以及火場逃生的基本自救方法。最後的逃生演習進一步鞏固了幼兒的防火自救技能。總之,在整個教育活動中,我堅持面向全體,儘量給每個幼兒表達的機會,注意動靜交替以及活動的遊戲性,給幼兒提供了寬鬆的環境,和他們一起探索,做幼兒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豐富了幼兒的防火知識,提高了自我保護的能力。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2

在活動中抓住了幼兒年齡特徵,整個活動以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充分利用好教具,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中讓幼兒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鬧鐘,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現、表達的機會,激發了幼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了幼兒動手實踐能力。讓幼兒在實際中運用所學知識,密切聯繫實際。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注重幼兒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中注意創設生活情境,使數學更貼近幼兒。

在教學中,我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使幼兒圍繞問題暢所欲言,這樣,同伴間也有了相互學習的機會。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能較好地幫助幼兒初步認識鐘面:1~12個數字,分針和時針。還有長針和短針。於是根據幼兒的回答隨機演示。

本次活動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活動中僅讓幼兒初步認識鐘面,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目的不應該是幼兒“經驗”簡單的在再現和累積。

2、幼兒自主探索的機會不夠,讓幼兒猜是什麼時刻,雖然也請幼兒交流討論,但只流於形式。幼兒沒有獨立思考和觀察,有的甚至在玩。結果既沒觀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注重培養幼兒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千萬不能“拔苗助長”。這樣才會使幼兒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3

這一活動所用的器械是幼兒園均具備的小椅子,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能力創編了以“和小椅子做遊戲”導入主題的各種椅子游戲,較好地發展了幼兒的跑、跳、跨、平衡等技能,提高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同時也培養幼兒克服困難的精神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整個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熱身部分,幼兒根據音樂和我的指令做預備運動。第二部分探索椅子的多種方法,在這個環節要不原先想象的要好,幼兒能自主的想出很多種方法,當孩子的想法和表述受侷限時,我採用了帶孩子和椅子做遊戲的形式,來完成各種動作練習。椅子變小橋;椅子變小山;椅子變小溝。孩子們表現的很興奮,並且完成了各種動作練習。最後組織孩子們將小椅子組合在一起進行了過小橋、過小山、跨小溝的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們很順利的完成了各種練習,雖然有個別孩子過小山時剛開始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才能完成動作,但經過練習孩子動作的熟練程度提高了,完成動作的技巧掌握了。而且孩子們在活動中是積極的、興奮的。

遊戲過程設計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幼兒嘗試與我演示相結合,極大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當然在活動中,也存着一些不足之處,在安全措施保護恰當的時候不妨也可以帶領孩子挑戰一下自己的極限,適當的參加一些有難度的活動,多培養他們的勇敢精神。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4

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日曆》,活動一開始我就開門見山讓幼兒認識了今年的日曆,由於我們這是農村,我發現大部分孩子不認識,只有小部分孩子能説上來。於是我馬上用講一個關於年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的注意,果然孩子們聽到有故事,馬上興致勃勃的。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是通過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於幼兒理解的特點,使幼兒喜歡、理解日曆。果然,這種方式大大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天,分別住在12個月裏,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通過讓幼兒到前面來找年媽媽的孩子,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較好,效果也不錯。

活動的第三環節是“乘坐小汽車去參觀”日曆展,由於孩子收集到的日曆只有4本,我把辦公室的日曆都用上了,可是由於日曆的種類不同,有兩組孩子使用的是枱曆,在找生日、節日時遇到了困難,此環節由於材料的短缺遇到了不小阻力。

從整個活動來看,用故事的形式把枯燥、複雜的內容變生動、簡單的方法真的很不錯,值得在今後的活動中借鑑;還有材料的準備是一個活動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收集材料方面我們有時也確實遇到兩難的境地,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5

《認識時鐘》這節課的目的旨在使幼兒認識時鐘,能區分時針、分針,瞭解鐘面上數字的排列規律,初步瞭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認識整點、半點。為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課件教學,使幼兒在保持興趣的同時更直觀、更主動的去掌握教學目的。整節課堂上幼兒學得主動,課堂氣氛熱烈,知識獲得與情感體驗同步進行。

我用參觀時鐘店的方式引出課題,出示了形狀、大小、顏色不一的時鐘,引導幼兒充分觀察鐘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説開了,課堂氣氛一下子就高漲了。

接着,我引導幼兒先觀察並認識鐘面上的1—12個數字,重點認識12、3、6、9這四個數字的位置。瞭解12個數字的排列規律,知道這些數字是按順時針方向走。然後讓幼兒認識時針與分針,讓孩子們仔細看看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根據指針的長短、粗細辨別時針與分針。並通過實物演示,讓幼兒知道時針和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兩根指針朝着一個方向走,叫順時針方向,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格,通過演示,幼兒看得清晰明確,興趣濃厚。

在認識整點這一環節中我在課件中出示了12個整點的鐘面,讓幼兒自己通過觀察發現整點時時針在哪裏,分針在哪裏。接着我再出示幾個整點的時鐘讓幼兒鞏固對整點的認識。然後我就請他們拿出學具“企鵝鍾”聽老師報時,他們來撥一撥整點,這一環節因為有了實際操作,幼兒大多掌握得較好。

活動的難點是認識半點,如何讓孩子輕鬆掌握難點呢?我採用了對比的方法:讓幼兒觀察整點、半點兩個時鐘,孩子們大多説出了整點的時間,亦有個別幼兒説出了半點的時間,我就請他來説説‘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最後我再來引導幼兒自己小結:半點時分鐘總是指向6,時鐘指在2個數字的中間。對於究竟是幾點半這個難點中的難點,我藉助實物大鐘邊撥鍾邊解釋:看現在時針在4和5的中間,那麼時針已經走過的數字4,有沒有走到數字5上,所以現在應該是4點半而不是5點半。當再出示課件請他們看看、説説幾點半時,發現孩子們大多掌握了半點。接着又讓幼兒看數字時間,自己撥一撥學具,幫助他們對於半點的鞏固。

整個活動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以遊戲作引導,以幼兒操作為手段,讓幼兒從感知入手,以多媒體、實物教學具為媒體,給孩子清晰、準確的概念。在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在活動中遵循活動性原則,綜合運用發現法、遊戲法,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言語活動,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6

在日常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怕黑,在家裏不敢一個人睡覺。於是本週我們安排了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故事講的就是小女孩莎莎為了完成媽媽交代的接重要電話的.任務,而克服恐懼心理,獨自在家。

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吸引小朋友。莎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情,故事一邊發生,孩子們的思維一邊跟着故事走。他們對故事的發展非常感興趣和關心。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的很認真。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會有很多小朋友舉手,而且回答時所運用的語言也很到位。看來大家在聽故事的時候是很仔細的。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認真傾聽。所以以後我可以在這方面更加加強一下,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後,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因此,我採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圖片,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7

對於我們大班的孩子來説,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們本次的數學活動內容為認識了時鐘上的整點與半點,知道了整點與半點時分針與時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所以在本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中,在設制目標時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認識整點與半點,並能準備地説出時間,我把活動的難點定為了讓孩子知道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

那麼在活動開始時,為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遊戲“起牀了,上學了”,讓孩子在我出示的圖片中説一説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是幾點鐘,接下來我引出了時鐘,讓幼兒認一認時鐘的結構,並且找一找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幼兒幫助改正,通過這樣的一個遊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遊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要來引出今天活動的難點,讓孩子掌握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所以在活動中,我出示了一個時鐘,讓幼兒通過實物來掌握所學的.知識。首先我先讓幼兒瞭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並且瞭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麼概念,從而引出後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麼變化,讓幼兒通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在認識時鐘的活動中,個別幼兒對於整點半點了解的還不是很清楚,所以在學習過時針分針的運轉關係之後,再來説一説整點半點,讓孩子瞭解在半點時,分針走到數字6時,時針也是在走動的。也為下面幼兒的操作部分打下基礎。

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現幼兒對於學習時鐘的興趣濃厚。但是我覺得在活動結束之後也可以加上一個遊戲活動來呼應前面部分,那麼結束時用遊戲活動也可以更好的幫助幼兒鞏固本次活動所學到的知識。在活動中可以要求每一位幼兒準備一個可以撥動的小時鐘,這樣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教師報出的時間親自動手撥動,也能更好的認識時間。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8

《我們的祖國真大》是一首簡短的詩歌,詩歌內容講述了中國的地大物博,從而激發孩子們熱愛祖國,也讓孩子們瞭解我們南方於北方的氣候差異。

首先通過PPT中的中國的地圖進入活動中,其次通過地圖中南方和北方的人們的比較,讓孩子知道中國的廣闊,從而激發孩子的自豪感。為了使幼兒能更有效的記住詩歌,我利用了東西南北的手勢方向,將歌詞中的事物放入相應的位置,幫助孩子記憶。詩歌中的“十月就飄大雪花”“圍着火爐吃西瓜”通過講解以及與我們自身的比較,還有遊戲“找一找,説一説”,幼兒都能夠在遊戲中瞭解了北方的氣候特點,知道南北方有着明顯的氣候差異。

詩歌中心句:偉大的祖國——媽媽,幼兒對於媽媽的概念只侷限在自己的媽媽上,對於祖國媽媽還不能理解,一直有小朋友問:“為什麼要叫祖國媽媽?”在念詩歌時也經常落下這句,在此老師還需要做更多的講解,讓幼兒真正理解句意基礎上,更有效的學習詩歌,不僅知道中國的地大物博,也增進幼兒對祖國的瞭解與熱愛。

老師製作的課件不是很精緻,請幼兒講述聽到的詩歌裏的內容的時候,可以設計,孩子們説一個體現一個,不要一張一張的閃過,沒有給孩子整體的感覺,在設計的目標上教師要仔細斟酌,不要將很多內容一下次融入一個活動中,孩子們學習起來也較為的困難,其實整個活動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語言領域中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2中願意講話並能清楚的表達中的“鼓勵和支持幼兒與同伴一起玩耍、交談。相互講述見聞、趣事或看過的圖書、動畫片等。”因此在活動中再多一些孩子和孩子的互動,比如説孩子們可以交流自己的爸爸媽媽跟自己講的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有什麼地方不一樣,把自己獲得的經驗分享分享,相信在創編環節效果會更好!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9

《七色花》是一個傳統的故事教學活動,活動圍繞珍妮的這朵神氣的七色花展開,讓孩子在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世界裏,在理解故事內容,會説故事裏典型的句子之後,再去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並嘗試着讓孩子們去幻想自己也擁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在出示教具“一朵七色花”,猜測了七色花的神奇魔力之後,我給孩子們完整講述了整個故事,並運用圖片讓幼兒回憶故事內容,回答了七片花瓣實現了哪七個願望?討論哪一瓣花用得最有意義。孩子們的思維都非常活躍,説了很多種,有的説第一片花瓣最有意義,沒有這一片,她根本回不來,後面的事也就不存在了。有的説倒數第二片有意義,玩具太多了,交通堵塞了,這片花瓣幫助了全城的人。老師就逐個引導分析,最後讓孩子們得出統一的結論,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因為安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幫助威嘉站立起來,自己也從中得到了快樂,這也是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之一:嘗試分析故事的主題“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最快樂!”

其實,雖然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不得不認為最後一片花瓣最有意義,但是在內心,他們不一定接受。在最後的遊戲環節,“假如給你一片花瓣,你會實現什麼願望?“在遊戲中孩子們暴露了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做法,”“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買下全世界的玩具。”“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得到好多好多的糖果。”“假如我有一片七色花瓣,我想有很多很多錢。”這些是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你能否定他不應該有這樣的願望,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嗎?

關心他人確實是美德,是應該引導幼兒去感受,但是我們不能過於強調語文的教化作用,把我們的體驗強加給孩子。這樣做導致的後果是什麼呢?

長期的、模式化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從小養成了説假話,空話的習慣,童真、童趣在慢慢消失。很難聽到孩子們真實的聲音,你們要聽什麼,愛聽什麼,我就説什麼。這是多麼悲哀的現象。語言教學應該儘量避免這種悲哀,讓課堂呈現她特有的生機和活力,真正煥發生命的色彩。

大班教育活動反思10

《夢來過了》這首兒童詩歌短小精悍,富有節奏和韻律,朗誦起來琅琅上口,賦予了音韻之美。符合我們班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和感性的、富有幻想的特點。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對原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如:原教材中是直接出示圖片————小草、小花、白雲等,説:“今天都有誰來咱們班做客啦!”而為了給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語言氛圍,讓孩子們願意説。我改為談話導入活動,因為孩子們都有做夢的經歷,對做夢有一些生活經驗,説一説自己做的夢,聽一聽別人做的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樣一下子孩子們就進入一個輕鬆、有趣的話題當中,使師生關係更融洽,就像聊天一樣,活動氣氛也活躍起來,活動開展的相當順利。

由於詩歌內容比較簡單,學唸詩歌的環節很快就結束了,我將仿編詩歌作為了活動的重點,用“詩歌裏的小朋友到枕頭裏、被窩中找夢,小朋友可以到哪裏去找夢?”這一問題來啟發幼兒想象。孩子們的語言十分精彩:“在大箱子裏嗎?我看看——沒有”,“在媽媽的包裏嗎?我翻翻——沒有”,“在鞋子裏嗎?我看看——沒有”,“在草叢裏嗎?我找找——沒有”……從這些言語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句子的結構上,幼兒採用了詩歌中設問的修辭方式:自問自答,但這並不是單純的模仿,“翻翻”、“找找”、“看看”,幼兒在語言的模仿中融入了自己的想象與生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思路是比較清晰的,從傾聽、欣賞——準確記憶——學習朗誦——脱離圖譜——自由創編——朗誦表演。從步驟上、難度上是層層遞進的,幼兒行為積極,思維活躍,樂意參加創編活動。整個活動,幼兒在審美中模仿、在模仿中創造、在創造中提升,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建構了自己的語言、創造了自己的文學,最後也實現了語言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詩歌的仿編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會顯得更加的真實。課後反思時,我回想了仿編的環節,如果在這一環節中我能強調一下運用詩歌裏面的句子讓幼兒來説,會更達到我所設立的目標,另外對於一個孩子説天上去找,如果這時把幼兒的思維引入房間,讓他去房間的各個地方去找,就樣會更生活化,接近孩子的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ykl7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