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寫作方法

(一)簡略寫出自己閲讀過的書籍或文章的內容,然後寫出自己的意見或感想。明確的説,就是應用自己的話語,把讀過的東西,濃縮成簡略的文字,然後加以評論,重點的是着重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見。

(二)將自己閲讀過的文字,以寫作技巧的觀點來評論它的優劣得失、意義內涵,看看它給人的感受如何,效果如何。

(三)應用原文做導引,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比如我們可以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做為引導,然後發表見解。

(四)先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感想,然後引用讀過的文章來做印證。

(五)將讀過的東西,把最受感觸、最重要的部分做為中心來寫;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書中的主角來寫;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來寫;更可以採用向老師或同學報告的方式來寫。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美育心得體會(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1

美育是培養學生審美觀和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觀形象感人,寓情於理,以情動人,陶治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審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從上了美育,我覺得這世界滿滿的都是藝術,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個觀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求知的前提。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賞、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審美知識,知識面越廣,越能辨別真偽和美醜,越有利於美育的實施和創新。老師通過美圖和播放視頻鍛鍊我們的觀察與認知,她要求我們要通過自己的眼睛看、腦子想、用手畫來感知藝術美,當我們對藝術美有了一定的認知之後,便開始要學會去評價一些優秀的作品,這就需要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和不錯的審美能力。

美育是訴諸於人的情感活動的,以感情的激發和陶治的方式進行,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點。對此蔡元培先生説到:“哲學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於抽象者也。而美學觀念,以具體者濟之,使吾人意識中,有寧靜之人生觀。而不至於疲於奔命,是為美學觀念惟一之價值。”在這裏,蔡先生為審美教育尋找了一個情感上的落腳點和依據。審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稿簡單的説教,必須通過感情活動的陶治作用

才能達到。只有真正關於心靈的學問、訴諸情感的學問,才會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審美活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過在在審美過程中情感的激發和自由活動來適情悦性,產生高尚的精神,從而進一步培養審美主體的健全人格,所以進行高尚的審美活動,有助於減少、沖淡私有欲和狹隘的自私觀念,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達到“陶冶活潑敏鋭之性靈,養成高尚絕潔之人格”,實現美育之目的。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2

藝術節將以“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舞台藝術精品奉獻給全國人民。

中央音樂學院將攜手上海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學院共10所音樂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在內的全國280餘所藝術院校共同參與,並邀請中國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央芭蕾舞團、中央歌劇院、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寧波交響樂團10家着名院團為全國觀眾帶來網上雲展演、美育大講堂活動。

從5月23-28日連續6天40餘場活動中,傳統音樂經典和當代精品力作將以各種形式輪番上演。23日的開幕式,將會演出抗疫音樂作品——萬人雲合唱、合奏《我們》(中央音樂學院李小兵教授作曲),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峯指揮全國百餘所院校近萬人演唱,國際鋼琴大師郎朗、着名音樂家呂思清、秦立巍等和國內各大樂團首席、中央音樂學院部分教師和國外着名校友等近百人蔘與演奏。

24日是全國10所音樂學院的網上展播;25日是全國10家藝術院團接力聯播;26日是全國藝術碩士培養院校的教學成果雲展演;27日“美育大講堂 ”將由中央音樂學院俞峯院長(音樂)、中央美術學院範迪安院長(美術)、中央芭蕾舞團馮英團長(舞蹈)、中國戲曲學院徐超副書記(戲曲)擔綱主講,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師生將為全延安的小學生同上一堂“雲”音樂課,當晚,將播出“立德樹人、美育啟智”音樂公開課;28日閉幕式當天,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峯院執棒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帶來獨具特色的中央音樂學院音樂黨課,中央音樂學院和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共同製作演出的歌劇《白毛女》,“為人民抒寫”——中央音樂學院師生原創抗疫作品音樂會,閉幕式音樂會的最後將上演英文版雲合唱《我們》,全球20餘所院校近200餘位音樂家將參與演唱,全球人民共抗疫情,彰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3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熟悉的旋律盪漾在耳邊,我不經跟着輕輕合唱。

為提高青少年審美素養,以美育人、以文化人,5月23-24日,職教中心全體學生線上參加了由中央文明辦三局、教育部體育衞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央音樂學院等單位共同舉辦的“美育雲端課堂”活動。

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黃河大合唱》,《黃河大合唱》堪稱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千古絕唱。她的深沉、悲壯、激昂、宏偉、雄渾,達到了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的最強音,是從我們民族的靈魂中迸發出的心聲,是一座難以逾越的音樂高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我們永遠感謝冼星海,他是我們民族的驕傲。黃河大合唱是我們民族的音樂豐碑,聽黃河大合唱,我的心靈受到洗禮,心靈感受到強烈的震撼。

藝術點亮生命,美育豐盈人生。通過本次活動,用紅色文化藝術加強全體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傳承紅色基因、培育文明風尚,不斷滿足青少年精神文化需求,幫助他們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4

美育對於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它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沒有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學期我校在開學初就擬訂了美育工作計劃,並通過一學期的工作中,美育工作取得較理想的成績。

一、明確計劃目標。

我校領導非常重視學校的美育工作,開學初就安排、策劃好本學期的美育工作,制定好工作計劃。因為美育教育工作涉及的範圍比較廣,面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制定計劃時把各項工作都安排得非常細緻。這為本學期的美育工作能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把美育工作與各科、各項教學工作有機結合。

為了確實能提高學生的美育水平,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點。我們把美育工作滲透到各項各科的`教學工作中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強調教師通過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來完成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聽錄音、看投影、錄像等多位一體的教學手段中提高審美意識,樹立美的思想,並嚴格要求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效率。

三、積極開展課餘藝術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加藝術實踐。

開展形式多樣的比賽,給學生提供表現美的舞台。要讓學生把自己對美的理解表現出來,就要給學生一個自我展現的舞台。為此,我校在本學期中組織了一系列的比賽活動。如:組織學生開展“六一文藝演出”,組織學生美術、書法作品展覽,利用學校廣播、牆報、手抄報等形式宣傳藝術知識,推廣藝術成果。按照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藝術興趣小組,組織舞蹈隊、書法興趣小組、美術興趣小組、英語興趣小組等等。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校園、自己的生活中,發現藝術、創造藝術、培養藝術天賦。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美育方面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四、取得的經驗。

1、重視藝術教育,注重美術課堂教學,藝術教育重普及,學有特長。

學校對藝術教育加強領導,不斷完善組織機構,並制定了可行的措施、方案,領導深入藝術教育課堂指導藝術工作,明確提高了工作的重點是課堂教學正規化,課外活動制度化,形成了以美樹德、以美樹體、以美樹智的大藝術觀和良好的藝術氛圍。加強音美教師素質提高和培養,改善藝術教育的辦學條件。我校在經費極度短缺的情況下,購置音美教學設備,並配置音樂教室,美術教室,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濃郁的藝術教育氛圍。為了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美、體驗美,學校充分利用每一種形式,每一個空間,營造出優雅的校園藝術氛圍,使學生在校園這個藝術殿堂中盡情地感受美、享用美、創造美。

2、選派專職人員擔任藝術課教學,開全課程,保證質量。

3、根據教師的自身特點,組織開展課外藝術班活動,發揮教師特長,培養學生具備一技之長。

4、結合重大節日、紀念日,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如“慶六一文藝匯演”、“名師名畫進校園”等,豐富了學生的文藝生活,鍛鍊了學生的文藝才能。

5、組織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藝術教育活動,特別是在它走出課堂以後,往往帶有較大的靈活性,學校加大了領導和管理力度,制定了具體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制度。課外藝術活動的開展逐步形成了制度化、規範化。學校每年舉行一次藝術節,舉行文藝匯演、書畫比賽,通過各種藝術活動培養了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規範了學生的行為,學生們藝術才華得以展現,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因此,我校湧現出一大批藝術骨幹苗子和優秀的藝術人才,並經常參加各種文藝演出,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稱讚。通過各種藝術活動的開展,學生充分展現了自己的藝術才能,鍛鍊了自己,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創造能力、欣賞能力。這些活動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學生的審美知識,增強了學生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6、組織開展好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活動。

近年來,學校組織開展了美術、書法、舞蹈等各式課外興趣小組,為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激發學生藝術興趣,起到了積極作用。學生們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取得優異的成果。

大學美育心得體會5

一、美育的含義

美育,又可以稱為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們可以從具體過程、實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種以情動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終不脱離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過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種作用於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啟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種對人的全面塑造。馬克思主義的美育理論強調人的自、全面的發展和人感覺的豐富性的解放。“每個人的自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發展的條件”。美育對人的符號實踐能力的培養,最終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諧、自的發展,全面實現人的豐富性。

總之,美育的含義在於,美育是運用審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號實踐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美育的特徵

從對美育的含義的理解,可以見出美育的特徵: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過程不是嚴肅的而是伴隨着個人趣味的激發和滿足。與德育和智育要求嚴肅和莊重不同,美育總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覺生動、活潑、有趣,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徵。比如一首寫愛情的民歌《圈兒詞》:“相思欲寄從何寄,畫個圈兒替,話在圈兒外,心在圈兒裏。我密密加圈,你須密密知儂意。單圈兒是我,雙圈兒是你。整圈兒是團圓,破圈兒是別離。還有那説不盡的相思,把一路圈兒圈到底。”這首詞彷彿是一篇“圈兒的愛情闡釋學”,滿眼大大小小的圓代表細細密密的思——這是第一層形象;是誰賦予這些圈兒以如此豐富的意義我們似乎能看見那個坐在燈下、沉浸在思念裏的少女,感受到她內心細微的波瀾——這是第二層形象。這時,詩的話語如破謎一般引領着我們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繾綣的美妙時刻,使得我們比在日常生活裏更能深深感受這種愛的動人和美妙。情感陶冶與形象玩味過程相伴,對形象的理解融匯在會心一笑中,這些都成為美育過程趣味生動的表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mwm8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