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

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

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1

七月的普洱,炎炎夏日中附帶着絲絲的細雨,而我卻沉浸在《歷代名人家風家訓的故事》一書中,看着書中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在讀書時代早已認識,卻僅僅認識其本人及其優秀事蹟,但對各位名人的成長經歷及其對後輩的教育也知之甚少,但通過閲讀《歷代名人家風家訓的故事》一書,我從中看到了司馬去的大孝之道在立身,看到了蘇洵三兄弟的團結共患難,看到了司馬光告誡子孫貪婪多欲身必敗,看到了曾老的居官不以錢為本等等,其中包含了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學之道及處世之道四個大道理,但其中我受到的啟發不僅僅於其中,生活中先做人後做事,作為一名基層項目管理員,需要協調各方參建單位工作,對內對外都必須合理安排,提前策劃,為人、為管理員、處事必須學會,必須嚴於律己,善於學習。

首先,為人之道,作為一名基層項目管理員,在項目的日常管理中,必須學會為人。“夫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慎言檢跡,立身揚名,亦已備矣”這段話出自《顏氏家訓》,大意是古來聖賢書,教人誠實孝順,謹言,經常檢討自己的行為,立足於養成良好的家風,修身齊家。在日常的項目管理中,細小瑣碎的事情繁雜,這就要求我們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反省自己的行為,而且項目管理必須嚴格執行公司的規章制度,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鬆懈,在對外交流中要慎言,把握好語言的尺度。在蘇洵的:兄弟團結共患難一文中,更是要我們學會團結,項目參建單位眾多,配合難度頗高,因此需要我們緊密團結,各方配合才能完成項目的建設工作,尤其是室外施工,土建管道,綠化、智能化及市政配套,並不是單獨一個單位就能完成的,如果不能通力合作,每一家單位各做各的,那最後將會造成無休止的返工,費時費力,這就體現了合作團結的重要性,而我們甲方現場管理員,正是作為合作團結的橋樑出現的,鏈接各單位完成此工程項目,可想而知,我們首先要明白團結的重要性,才能做好項目的管理工作。

其次,為官之道,首要廉。“御孫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慾,君子寡慾,則不役於物,可以直到而行;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也’”。這句話是司馬光訓誡子孫的一封家書,大意是,節儉是德行裏面最主要的,勤儉者慾望淡薄,在人生的路上受物質條件左右的程度也小,不會為了錢財去犯罪,不管君子小人,只要勤儉,都能遠離犯罪,豐裕家庭。儉,不僅僅是勤儉,古代的儉其實也是廉的一種説法。廉儉不分家,在項目管理中,作為基層管理員,受到誘惑甚多,比如簽證的辦理,參建單位的打招呼等等,要求我們基層管理員要學會儉,其實更主要的是廉,廉並不是一句口號,這是一種行動,杜絕誘惑,才能不被事情所左右。一旦失去了廉,意味着工作上也會失去了公正,自然就做不到廉潔自律了。比如陝西省副省長馮新柱,利用分管扶貧工作職權謀取私利,長期接受私營企業主安排的宴請和旅遊,接受公款宴請;收受禮品、禮金,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鉅額財物。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嚴重違紀,這是失去了廉潔自律,最終釀成苦果。還有因貪腐違紀而“出名”的領導幹部,廉政奉公,任重道遠,基層廉儉管理從我做起。

最後為求學及處世之道,“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兩千多年前,屈原已經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求索”不僅僅指知識,更多的是一種對真理的追求。“人之能為人,由腹由詩書。讀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此句出於韓愈的《符讀書城南》,讀書要勤,有詩書才能稱之為人,因此學習必須勤。作為年輕人,學習必不可少,我們從大學出來走上工作崗位並不意味着我們的學習生涯結束,恰恰相反,其實才剛開始。作為基層項目管理員工,初到項目,學習工程管理知識必不可少,學習圖紙、施工、安全規範等等,學習的東西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勤。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黨的歷史,黨的規章制度,黨的思想路線、政策,黨的廉潔自律政策必須經常學習,必須經常警醒自己,因此我們要學的東西將會更多,正如康熙帝的求學尤需勤,勤奮方能有學。學習處事之道,馬援的例子告訴我們,禍從口出,學會少説話多做事,白居易誡高後輩言行要一致,要知足。于成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陸游的寬容之心,太史慈的孝義雙全等等,處事之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這需要我們多看、多聽、多學才能夠學會,在複雜的項目管理中,處事之道尤其重要,多單位合作,要有寬容之心,要有大局意識,要有謙虛謹慎的心態,這都需要慢慢磨練,求學之道,處世大道,當如是學。

為人之道、為官之道、求學之道、處世之道,本書中所講的名人家風家訓中的四個大道,給予我很大的啟示,對我今後的項目管理工作及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學習為人之道、為官之道、處世之道,任重道遠。

歷代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讀後感2

讀這本書源於一個偶然的機會,4月8日,在村委會看到了這本書,耳目一新,於是借來一讀,工作之餘用了5天的時間讀完,讀得還是挺快的,看來“書非借不能讀”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讀過之後,感觸很深,書中40個人物故事,可以説大多數耳熟能詳、如雷貫耳,在歷史上都有一定的影響,他們的家風家訓故事,在今天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從中我們可以領會到家風家訓的重要性,這些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關係家族的興衰,有的甚至關係整個民族的興衰,很多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這是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作為普通人,要一個家庭和睦,興旺發達,同樣離不開好的家風家訓。而要形成好的家風家訓,我們可以從這些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中,學到很多有意義的東西。書中從“為人之道、做官之道、求學之道、處世之道”四個方面,分別通過10個故事,對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進行了介紹,其結果發人深思,很多家風家訓的故事可以説是振聾發聵!

為人之道

開篇用的是“顏之推:平實家訓傳大義。”作為顏家人,雖然《顏氏家訓》讀過兩遍,但還是一知半解,通過這本通俗易懂的《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讓我明白《顏氏家訓》的精髓就是以平實家訓達到修身齊家的目的,作為顏家人努力學習傳承顏氏家訓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於為人之道,書中還列舉了司馬遷、蘇洵、王祥、陶淵明、李鴻章、劉備、方孝孺、高攀龍、楊繼盛等歷史名人的家風家訓故事。通過他們的家風家訓故事,對我們普通人也有很好的啟發。我想作為普通人做到王祥的五德:誠信、謙虛、孝順、團結、大度,也就做到了高攀龍:做一個好人,楊繼盛:人當立志做君子。總之,為人我們要守住道德的底線。

做官之道

做官與為人密不可分,相輔相存,歷史在做官與為人上有很多經驗與教訓,書中10個故事,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了家風家訓對做官的重要性,周公、司馬光、范仲淹、李世民、包拯、楊震、曹操、曾國藩、彭玉麟、鄭板橋,一個個響亮的名字,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家風家訓對於個人成長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歷史也證明了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是何等的重要。從這些名人的家風家訓中,讓我們明白做官要守住法紀的底線。

求學之道

求學之道,從孔子:家師同道文脈傳,到左宗棠:求學切勿為功名,共10個故事,共同之處在於好學,孔子自然不用説,儒家思想影響世世代代中華兒女,如今更是走出國門影響世界。除孔子之外,其餘,9位名人,既有韓愈、歐陽修、王守仁、嚴復等文豪大儒,也有劉邦、康熙、諸葛亮、胡林翼、左宗棠等帝王名臣。這些文豪大儒、帝王名臣,都將好學作為家風傳承,作為普通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不讀書呢?好學才能明理,明理才能知大是大非,修身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學習;在當今社會“好學”應該成為每個家庭的家風,通過“好學”的家風促進整個社會“好學”的學風形成。

處世之道

10個故事10種經歷10種啟發,紀昀、馬援、白居易、于成龍、陸游、樑商、太史慈、林則徐、劉向、朱熹的家風家訓故事,給予了世人太多的啟發和教訓,從他們的身上我們深深的感到,處世之道,才是立身之本。作為普通人,在現實社會中,為人處世我們要做到:謹言慎行、言行一致、表裏如一,與人相處要謙虛謹慎、包容理解。

啟示

閲讀該書收穫以下幾點啟示:一是良好家風家訓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幾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傳承。二是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必須言行一致,身教大於言傳。三是好學明理傳家久,良好的家風家訓離不開良好的學風,培育良好家風家訓需從良好學風開始。四是修身齊家人之本也,加強自身修養,構建和諧家庭,是良好家風家訓形成和傳承的最基本要求。

家風家訓讀後感(通用10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風家訓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家訓讀後感1

什麼是家風?家風就是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散。風的意思是“上以風化下,下以風諷上”的意義,即人們要以高尚的道德去影響教化自己的子女。而家訓就是家風歸練成的祖祖輩輩規定下來的道德準則。説了就做,做了必穩妥,言必行,做事不拖是我們家的家訓。所以我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家風,一定要遵守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家訓。

在我犯錯誤時勇於去承認錯誤,這也是我們家的家訓。我清清楚楚的記着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高高興興地玩,而玩時一不小心打碎了一個阿姨家放在窗户上的一個漂漂亮亮花瓶。此時此刻,我發現四下無人,準備溜之大吉,可是想一想,越覺得這樣做不太好,所以就在她家門口等她回來。等啊,等啊,直到她下班才回來。此時,我立刻向阿姨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並承諾會用自己的零花錢來給她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新花瓶回來。於是,阿姨很高興的答應了我並送我回了家。在我家裏時,阿姨對我媽媽講了這件事,她們還異口同聲地在誇我,還説我們家的家風、家訓真不錯。是啊,一個個良好的家風、家訓就能教育出一個個優秀的子女。

同學們,艱苦樸素是作文美德,鋪張浪費是犯罪。我有一個好朋友,她家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的溺愛她。因此,她想要什麼,她的父母就滿足她的要求,所以她總是非常的浪費,不想要的物品就隨地亂丟,還經常提一些過分的要求。如草稿本上有一個污點,她就要重新買一本新的。就算是不喜歡吃的零食她也會買來,其目的就是為了在別的同學面前炫耀一番。她吃飯時,總是把飯裝的滿滿的,然後吃幾口就立馬倒掉。水筆,總是買最好的,不管好不好用,總是買來,只為追時尚。還常常把用過沒幾次就筆就扔了。她的行為常常讓人覺得是可恥的。她浪費書本,浪費金錢,浪費食物,浪費……因此,我要對她説:“節約樸素是美德,鋪張浪費是犯罪。”我們一定要拒絕浪費,支持節約。要樹立一個好家訓,學習好的家風。

同學們,我們應該深深地知道一個家庭必須要有一個良好的家訓,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個個家庭過上和諧的生活。俗話説的好:“品格為靈魂,心為臉,應養成高尚、正直、誠實守信的優秀品格。不要言而無信,自食其果,要信守承諾。慈孝之心,人皆之有……所以我們每一個家庭要有一個良好的家訓、家風。

家風家訓讀後感2

中華文明,燦爛悠久,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孕育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諸子百家文化和傳統美德。家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應積極用傳統文化精髓佔領人們的思想意識,自覺抵制西化、庸俗文化的侵蝕,在弘揚傳統文化中傳承好家風。

好家風貴為“和”。“和”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從《論語》中的“禮之用,和為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活字印刷術表演展示的中國“和”理念,再到羊年春晚主題“家和萬事興”,都在詮釋着和諧、和平與和睦。家風作為家庭文化的傳承,首先要家人之間和睦,相互信任、謙讓、理解、支持,相處融洽,讓家成為和睦幸福的港灣;其次要家庭與社會之間和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果每個家庭的“家風”都和,則社會風氣自然會得到改善,也會相應的“和”。

好家風重在“德”。“德”,是一個會意字,起源於甲骨文時期,意為行動要正,而且“目不斜視”。發展於西周,“禮樂文明”把“德”為其核心,涵蓋了忠、孝、仁、義、温良、恭敬、謙讓、誠信、仁義等,《周易》中講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至今仍影響着大家。家風作為家人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影響着做人做事態度、為人處世的風格,主導家風的父母或長輩在教育家人時,應以德為先、以德育人、德才兼備,讓“德”成為衡量家風好壞的尺子和天平,使家人在面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時能用道德標準做出正確判斷。其次,還要將十六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家風,賦予家風新的時代內涵。

好家風嚴於“規”。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即“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作為家人的行為規範或習慣,近年來,廣受關注和爭議的《弟子規》,就是一套成熟的家規家教體系,雖然現在看來有些教條和呆板,但其內容從行為舉止中的細節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中的小事規範,培養青少年戒陋習、懂禮貌、守規矩,對家風、家規的培養仍然值得借鑑。有規矩、懂規矩是前提,關鍵是守規矩,守規矩在於嚴,長輩要帶頭執行、率先垂範,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家人,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讓家規外踐於行,內化於心。

把傳統文化融入家風傳承,用家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既豐富了家風的內涵底藴,又拓展了弘揚傳統文化的載體途徑,讓傳統文化與好家風共同激勵人、塑造人、培養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新風尚。

家風家訓讀後感3

好家風、好家訓是傳家寶。一些歷史故事中,我們也能窺見家風對後代為人處世的影響。我們所熟知的張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樣的胸襟與包容,化干戈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鄰里之爭,傳為後世美談。而這種淡泊致遠、克已清廉的家風也獲得了其後代很好的傳承,張英兒子張廷玉三朝為官,清廉公正,學識過人,為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輩那裏寬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寬了萬丈,“心底無私天地寬”,無私的心胸因此坦蕩而無垠!

家風雖小事,關乎大國治。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家風相連形成民風,民風相融促成社會風氣。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傳承好家風,對社會而言,是一種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個社會要和諧美好,弘揚家風不可或缺。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須從一個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視家風和家教,突出價值觀和道德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每個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日常道德行為中,真正凝聚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風是祖輩經歷滄桑歲月,用智慧結晶出來的精神財富。但隨着時代的進步,家風傳承內容也應與時俱進,適時補充外延,做到與時代同歌,與發展共舞。特別是要與我們倡導的核心價值觀順接,要延伸至我們今天的時代主題中去,使得諸如環境保護、低碳生活、生態文明建設等要素增添到家風家教中,為這些好的倡導增添一份遵守與執行力,同時也使美好家風獲得新的發展空間而千載傳承。

家風家訓讀後感4

古語有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王侯將相之家。以前,我對這句話不甚理解,但在閲讀了王立羣老師所著《家風家訓》一書後,深有感悟。

家風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開端。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道德品性;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為人處世;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會有什麼樣的的家教。

從小我就經常聽父母告訴我們“家教”這個詞,但那時是懵懂的,只知道平時聽他們在言語交談中提到小孩子要有“家教”,沒有“家教”的孩子是不受歡迎的,是會讓人討厭的。在以後成長的經歷中,在父母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了“家教”的一些內涵。我的家庭,在家教上沒有深刻的內涵和華麗的道理,只有淺顯的、通俗易懂的一些做法,這些做法,甚至被我沿襲到了對女兒的教育中。從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做一個寬容的孩子,不要和別的小朋友吵嘴打架,不要欺負別人,要有寬容忍讓之心,遇事多謙讓別人,不要和別人爭高低,否則既傷害他人,也會讓自己吃虧。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我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父母這種簡單直白的話語其實就是一種家教之風,這種家教之風藴含着對子女的點滴之情和無私的愛。這些足以指引或影響着我三十幾年的生活和工作,並且還會一直影響下去,使我終生受益。

好家風是雙向互動的,是承前啟後上下聯動的,他不是單一,不是一廂情願的,好的家風應該是有頑強生命力的,是上下幾代人之間的共識和自覺行動,是外化於形,內化於心的情和愛。父母長輩對子女後代的教育培養其實就是世代家風傳承的過程,家風的好壞,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一言一行,我們常説“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反之“有什麼樣的子女,就能襯托有什麼樣的父母原型”,這是相輔相承的、相互作用的。所以在女兒面前,我一直極力維持着一個擁有良好家風家訓的形象,畢竟父母長輩是家風的示範引領者,而子女晚輩是家風的傳承踐行者。

我一直秉承着一個想法:好的家風家訓,是家庭幸福、社會穩固的基礎,每一個家庭,就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只有家庭和諧,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家風家訓讀後感5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也過了十四個春秋,可依然記得弟子規中那一句耳熟能詳的格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句子的意思是父母叫時,應當及時過去,不能緩慢;父母命令時,應當及時做到,不能想着偷懶,而這也成為了我們家的家訓。

記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的拿着手機玩着遊戲,這時,媽媽從小河邊洗衣歸來,捧着一大盆的衣服對我説:“我去燒飯了,你把這些衣服曬了。”我心中頓時產生了一股無名之火,對她大聲吼叫道:“知道了,你每天都説同樣的話,煩不煩啊!”

那時的我滿心只有憤怒,覺的自己並沒有錯,反而覺得都是媽媽的錯,在我的認知裏,這些家務本應該是她來做,為什麼每次都要讓我來做呢?憑什麼呢?,我的心在吶喊!每次我都是在憤憤不平中,完成這些“額外”的任務,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常常想起我和母親之間的故事,沉靜在母親和我的事件當中不能自拔,就在這不斷的徘徊中,腦海裏忽然出現了小學時曾背過的弟子規,頓時醒悟過來,我知道了自己的幼稚和不懂事,明白自己不應該對媽媽大呼小叫,不應該為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忤逆媽媽。現在的我們,已經有的高於自己的父母,有的甚至比父母還要強壯,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做一些小事了,既然有能力,我們就應該為家庭盡一份力所能及的事,就算是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事,那也是一份心意。父母身負各種責任,我們能做的,應該做的,就是替他們分憂,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那一刻,我釋然了,突然覺得,晴空一片明朗。

現在,我才看清自己;現在,我才懂得父母的.苦,懂得父母對自己源源不斷的愛。之前,我從頭到腳都是我最討厭的不良少年;之後,我將孝敬父母,敬愛父母,為他們分擔家中的小事,把每一件小事都看作是一件重要的事來對待。

我的學習雖然不是很好,但我會努力做一個優秀的孩子,做一個孝順又懂事的孩子;雖然我不是最聰明漂亮的孩子,但是我會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

我會永遠銘記這十二字“真言”,身體力行,努力實踐!

家風家訓讀後感6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國人心中,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岳母刺字到西花廳的家規家訓,無不體現了祖輩對後代的希望與鞭策,同樣也體現了中華民族淳樸的家風家規。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或是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小時候,父母就要求我們遇到長輩要主動問好;互相尊重;我父親曾經跟我們兄弟説過討便宜就是吃虧的“後門”,不是自己的東西絕不要佔有的貪慾之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業做完了才有娛樂時間;當天的事情當天做,不能拖拉;勤儉節約,碗裏的飯必須要吃完等。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風,不好的家風必然導致家庭的不幸。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又斷機杼,為孩子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使遊手好閒、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攻讀,成為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位列三公的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高人一等,提倡節儉持家,使其子女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風家規對於家庭成員猶如土壤、陽光、雨露一樣,是不可或缺的。那麼,怎樣才能樹立良好的家風家規呢?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認為構建良好的家風家規最重要的是要有和諧的家庭關係,良好家風家規的重要基礎是團結、平等、包容、和諧的家庭關係。其次是對家規的堅持,家規雖然大多數沒有文字記載和要求,但身教、口傳的傳統美德教育非常關鍵,我父母的一言一行,是我家家風得以發揚光大的根基。

家規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一家之長的言談舉止有失規範,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家風家規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家規,才能給家庭全體成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成長環境,良好的家規家風將是家庭和社會永遠的財富。

家風家訓讀後感7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並非鮮見,為後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着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家風家訓讀後感8

我家的家訓是“誠信做人,以和為貴;勤儉持家,細水長流”。家訓影響着我們一家,融入到了一言一行中,形成了良好的家風。

父親説,萬事講究一個“信”字,説出的話必須要做到。印象最深的一次,父親答應去給姥姥家修電視機。不巧,在去修電視機時下起了大雨,姥姥説父親不要去了,等雨停了或者過幾天再去也不遲。父親不聽,還是去了,回來時衣服濕了大半。事後母親問他,父親説:“我都答應了,不能失信於人。再説,如果不去又會耽擱她姥姥看電視。”父親的誠信,使他獲得了鄰居的好評。有事情時,也會來找我的父親。所以,父親與周圍人相處得很和睦,幾乎沒有什麼矛盾。

爺爺時常教導我們全家:“勤以持家,儉以養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儉是立身之本,要勤儉節約”。所以,奶奶和母親在日常生活中都非常節儉,掉到桌上、地上的飯菜都會撿起來,油鹽醬醋都是精打細算,買最實惠的,用得最省。還記得母親在商店挑選商品時,總是反覆對比它們的質量、價格、優惠方案,甚至將幾家商店的同一件物品進行對比,選擇最實惠的,在這樣的反覆對比中,知道哪家商店是最適合我們的。直到現在,我家的油罐上還寫着“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父母親的優良品質,也影響着我。生活中,我總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答應別人的事會做到,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也學會了節儉,不去盲目攀比,知道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不需要的。

好的家風來自於好的家訓,有了好的家風家訓,才會有一個優秀的家庭,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便是由一個個小家庭組成,持好小家才能維繫好大家,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子孫後代。

家風家訓讀後感9

前不久,學校免費發放了一本叫做《家風家訓》的書,這本書,我現在已經讀完了,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弟子規》。

我現在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弟子規》裏面藴藏着許多道理1,只要反覆領悟,你就會收穫頗多!

入則孝裏面説到:父母呼,應勿歡,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是説父母長輩叫我們,我們應該立即去,不容刻緩。父母長輩命令我們,我們必須做到,不能想着懶過去,就這樣算了。

還記得那次,媽媽對我説:“吃完飯,收碗,洗碗,還要掃地,準備洗衣服。”聽着媽媽的説詞,我心裏頓時一陣火大起來:“知道了,知道了,煩不煩啊。”

此後,我並沒有覺得自己做得不對,反而更加得意。自從學了《弟子規》後我才深刻的反省到自己看似平常卻很嚴重的小事。是自己不該反駁。媽媽叫我做的事都是很平常的,而且都是我力所能及的小事,況且,父母每天那麼辛苦。如果説:讓我做這點小事,我都不願意,那麼我的素質簡直太差了。

我認為我不僅沒有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我還沒有做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如: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還有一次因為害怕公雞,但還是要煮飯,於是我不敢出去舀米,所以就從樓上去,結果很悲劇,雖然我舀到了米,但是我過去時把油罈子打破了,媽媽回來後,我當時很不高興,還發了脾氣。

當我學習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我認為我太不應該了,簡直是不孝順的孩子,通過這樣的事,我知道,自己做事以後都得小心點,不能馬虎,家裏的東西都是用錢買來的,弄壞了很可惜,所以以後要注意這樣的事再發生。

以後,我一定要尊重父母,為父母分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雖然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是,我要努力做一個優秀的學生,做一個人人誇獎懂事的好孩子。

但願每個中小學生抓住根本,重在實踐,當祖國和人民德才兼備的接班人!

家風家訓讀後感10

關於個人品德。古代文言家訓對於個人品德的教育主要集中在如何讀書和怎樣交友兩方面。縱覽古今家教著作,幾乎沒有一部著作不教導兒孫要發奮讀書和刻苦學習的。當前很多文章把讀書歸到“職業道德”範疇,我覺得不妥。(如光明日報國學版2009年6月29日《古代家教的啟示》)因為讀書和學習很多時候既不是“在公供職”,也不是“履行公職”,應該算做“個人品德”。陸游遺訓後人,“子孫才分有限,無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讀書。”《顏氏家訓》中有專門的《勉學》篇。很多家教除勉勵學習儒經外,還要求學習書法、繪畫、音樂、醫藥和騎射等“雜藝”。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於擇友,十分重視朋友的選擇。明代楊繼盛告誡兒子:“揀着老實忠厚,肯讀書,肯學好的人,你就與他肝膽相交,語言必信,逐日與他相處,你自然成個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國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劇《打嚴嵩》時就曾考慮用上這段話。姚舜牧也説:“交宜親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則誘之佚遊而蕩其家業,大則唆之交構以戕其本枝,甚則淫慾以喪其身命,可畏哉!”

總之,我國古代的文言家訓精華是我國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教育讀本。包含了豐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國人民固有的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團結友愛的可貴精神。我們回顧、認識、瞭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訓的價值內涵和文化精華,對於我們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弘揚良好道德風尚,對於我們完善社會教育體系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都將起到基礎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有了好的家規家訓,並不意味着子女就準能成龍成鳳。好的家規家訓固然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應避免模式化、程式化。因為家規家訓只是一個相對比較濃縮的理念,而家庭教育則是一個相對複雜的過程,要防止家規家訓教育走向形式主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m0xo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