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

職業規劃就是對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規劃由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針對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換句話説,職業生涯規劃要求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職業定位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最關鍵的一步,同時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對一項職業或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最終退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你是否每天忙碌,但成果有限,讓我們做好職業規劃,在今後的工作中奮勇爭先吧。職業規劃的開頭要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精選4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

學業和職業可以説是每個人必經的兩個階段,不同的只是在這兩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們的學業生涯我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考慮職業的導向作用,在學生階段就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和理想,對於以培養職業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生來説更要認清這一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

一、學業是職業的基礎

人的許多本領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學習積累中逐漸形成的,知識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識轉變,為了有一個更好的職業之路我們現在應趁着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知識,我們是高職生,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適應一線生產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論知識又有實踐動手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對於職業性很強的高職教育來説,理論知識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業中,學業是第一位。在學業中許多學到的東西可以為我們的職業服務,可以為我們的就業提供一個更好的機會

新學業論認為,學業是按照學校學制規定、修業年限、具體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學計劃,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有系統、有組織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過程,是促進身心結構健全、智慧才能開發、品行人格完善的過程。

從培養目標的角度來看,學業包括學德、學智、學體、學美、學勞的全部過程;學業包括學業成績、學業行為、學業特長和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和全面發展的過程。“十年寒窗苦”,就是為了完成學業,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成為21世紀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確定一個適合的職業理想

所謂職業理想,簡單來説是指人們對未來的專業、工作部門、工作種類以及事業成就大小的嚮往和追求。它應該建立在個人的專業知識與能力、興趣和職業激情的基礎上,只有三個圓重疊的部分,才可確立為自己的職業理想。

有人説,現在找工作賺錢就行,尤其是在就業形勢非常嚴峻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再談職業理想了。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實際上,在任何情況下,一個人都應該有一個長遠而又切實的職業理想,在實際生活中,現實往往與職業理想發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標準選到合適的職業,於是有的人索性不就業,坐等理想職業的出現;有的人隨便謀個有收入的職業混日子;也有的人對與自己的職業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無所作為。這些現象發生的根源,皆在於擇業者沒有能正確認識職業理想與現實的關係。

其實,在大學生畢業後的頭兩年,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現實與自己職業理想的落差非常大,這段時期被我們稱做“職業探索期”。在這段時間裏,職業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非常正常。我們應該用這段時間積累經驗,同時通過增加對自己興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認識調整自己的職業理想,積極尋找機會,從而為自己的長期發展奠定基礎。而我們高職生也應對確定合適的職業理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第一,要認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職業理想定得是不是脱離實際、過高;自己的職業素質符合不符合你所選擇的職業要求。職業理想雖然因人而異,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有一點必須指出的是,理想職業必須以個人能力為依據,超越客觀條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謂理想,是不現實的。這就要求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職業之前一定正確估價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

第二,我們把職場分為“天堂團隊”、“人間團隊”、“地獄團隊”,很多人以為不能進入“天堂團隊”,就是不理想的。實際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從“人間團隊”,甚至“地獄團隊”走出來的。因為當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個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鍛鍊。

第三,要懂得職業理想不等於理想職業。一般認為當個人的能力、職業理想與職業崗位最佳結合時,即達到三者的有機統一時,這個職業才是你的理想職業。只要你的職業理想符合社會需要,而自己又確實具備從事那種職業的職業素質,並且願意不斷地付出努力,遲早會有一天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而理想職業卻帶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選擇的職業崗位已無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業,那就先降低一點自己的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工作,即意味着沒有實現職業理想的可能。而就業以後,可以在主觀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職業理想靠近,例如對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一定的調整。確定合適的職業理想一定要綜合考慮,不能盲目。

三、在就業中體現自身價值

有了一定理論知識和職業理想,就要積極就業,在就業中體現自身價值。

就業就是工作,在工作崗位上我們應在職業理想的指引下,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及能力,儘自己的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不過在就業中我們還應注意幾點,對於個人來説,主觀的因素更為重要,現在的許多學生,最善長的是考試,因此當面對工作、面對社會時,尤其當客觀因素讓找工作如此難時,我們寧願逃避,選擇自己所擅長的考試,如果能考一輩子,或許真可能選擇這樣的道路,當然這裏面肯定也有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他們是自願選擇這樣的道路。要表現出自己價值,還應該把心態放正,敢於去闖、去嘗試,然後才是方法。

對於我們來説,企業僱傭你,是因為你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或許你現在創造的價值不多,但是你能夠迅速成長,有可塑造的潛力,因此在找工作之前,肯定要思考自己能為企業帶來什麼?

首先,是硬指標。譬如實實在在的技術就是絕對的硬指標,因此我們高職生,如果成績到位,實踐、實習認真做了,技術學好了就絕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一般來説,英語、計算機也算硬指標中之列。對於文科學生,貌似也有些證可以支撐,不過就弱了許多。接下來,是軟指標,這類的指標很難體現,即便遇上很優秀的面試官,也不能保證將“對企業最合適的人才”盡收囊下,畢竟面試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因此大學生需要在面試的時候主動展示。

相信我們搞好學業職業就業的關係,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會很好完成我們的學業,並在以後的工作中實現我們的職業理想,體現出自身的價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名大二專科生,性格偏內向,好強,愛沉默思考。比較重感情。業餘時間愛看書,也喜歡聽音樂,外出散步,聊天。

自我優勢;做事認真,有條理,有計劃,有責任心。

自我劣勢;對於問題的考慮往往不夠周到,做事有時太好強。

二、物流專業職業規劃分析

wto使中國的大門逐步打開,跨國快遞巨頭們在中國的人才需求也隨之劇增,而在物流行業的需求上,最缺乏的是中高級物流策劃管理與營銷人才,最好是既懂營銷管理又懂得策劃,還懂得如何運用現代技術去改善提升原有操作模式的。顯然,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顯然在工作經驗上難以適應這些崗位。不過,經驗總是要積累才能有的,我們可以通過在操作崗位以及低級別管理崗位上的鍛鍊來達到那個水平。

職業通路:操作人員→中層管理人員→高級管理人才

三、物流的發展趨勢

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很多物流企業都在積極引進和採用信息管理平台,對物流信息管理師的需求也相應增加。鑑於物流培訓多是從知識普及方面出發從而幫助學員進入物流行業,而物流信息管理師是從解決實際物流管理問題出發,提高學員解決現代物流行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前景更為廣闊。在目前的物流人才市場,這種既懂物流業務操作和管理又懂信息技術的複合人才非常少,物流信息管理人才將成為物流行業內緊俏人才,無論是業務操作人員還是一般管理人員或高層管理者,都必須掌握物流信息技術這一項物流核心技能。物流信息管理師將在物流行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物流作為市場的基礎,在今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會快速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要也會很大。因此我做一名物流管理員,今後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必定非常廣闊。

四、建立初步目標

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所學專業,在大學期間,應該會向國際貿易知識和實務方面發展。所以本人制訂如下:

大一年度學業: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及條件優勢,認真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學習,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參加物流師資格認證,不斷深入研究物流方面知識和實務,並一次性通過考試。

大二年度學業:努力提高英語口語水平,特別是商務英語,爭取通過英語四級考試。

大三年度學業:開始接觸社會,熟悉工作環境,積累人際關係,主要做好職業生涯的基礎工作,加強溝通,虛心求教。初步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工作環境、崗位。

五、未來人生職業規劃[畢業十年的職業行動計劃]

1、XX-XX:在物流基礎崗位工作,積累工作經驗。在工作期間,充分利用空閒時間為自己補充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2、XX-20XX:在原來企業做上一名中層管理者,成功管理自己的下屬,加強與上級的溝通,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作條件擴大社交圈,重視同學交際,重視和每個人的交往。

3、20XX-20XX:到一家外資物流公司,學習跨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爭取當上一名外資企業中級物流經理。

六、生涯的評估和反饋

我覺得只要我在大學裏努力做到正確的目標,學習好各種知識,掌握好各種技術,上述人生職業規劃可行的機會是很大的。如果畢業後找不到物流方面的工作,到時候我會根據市場的供需的情況而再次決定適合我的工作。不管周圍環境及自己人生某一階段出現何種的變化,都應該善於發現其中的各種機遇並駕馭這些機遇。

七、結束語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理想,信念,追求,成功,未來,一切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3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三個認識誤區

1.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職業規劃。其實不然,職業生涯規劃是指規劃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整個職業歷程,它主要包括職業規劃、自我規劃、理想規劃、環境規劃、組織規劃等,職業規劃僅僅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

2.就業教育等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在大學生四年級的時候將就業教育列為大四學習的重點內容,且認為大四的就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教育等同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認識上的誤區必將影響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靜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要受到規劃者自身興趣、素質和自身以外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隨時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對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因此,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個動靜結合、交替的過程。

(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內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辦理就業手續、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導等簡單工作上,高層次、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則嚴重不足。

2.機構缺失。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載體。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並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舊靠就業指導中心幾堂課、幾場招聘會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專業教師匱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終要靠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來完成,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少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大多來源於學校黨務、政務部門,他們對學生就業和就業管理工作的要點掌握得比較好,但要他們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於“半路出家”的他們來説還比較困難。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和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系統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應該貫穿於個人發展的一生。在西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高度發達的國家,很多人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職業角度的自我探索,這種從小學到大學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他們的職業選擇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及社會需求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在我國,學生只有在大四就業時,學校把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同時開展,大學生接受到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十分有限。據新浪網教育頻道推出的一項關於“你什麼時候接受過系統地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調查顯示:“從來沒有過的”佔80.98%,“大學期間”佔15.9%,“高中期間”佔3.12%。這就表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在小學和和初中階段目前還是空白。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環境缺失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購買率低。據調查,社會上86%的人對職業規劃有過了解,但僅有8%的人接受過職業規劃服務,購買率僅為9.79%。其次,高校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背景下,高校關注更多的是“進口”和辦學質量,對“出口”的關注卻並不夠,投入得也少,領導的不重視,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及其工作開展的環境。最後表現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國,家庭教育以灌輸為主,以“嚴”著稱。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有的興趣和價值觀都是父母和社會強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長的家庭環境裏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環境。

二、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輿論宣傳

在我國現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下,要順利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輿論宣傳。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其工作的開展用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形成於政策或法規,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勵民間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體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做好職業生涯機構的完善、課程的開設和諮詢等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工作;通過校園網、校報、廣播站、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競賽等方式或活動宣傳職業規劃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藉助“第二課堂”,利用寒暑假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豐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經歷。

(二)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個新事物,人們對其理念、內涵和外延並不理解,以致於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要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必須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筆者認為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應包含以下主要內容: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主客觀基礎之上的一個長期堅持的自我探索過程。第二,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就是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落實為實際行動,不斷接受社會、企業組織和他人反饋的信息,對自身的職業體力傾向、職業能力傾向和職業個性傾向予以全面科學的衡量與評價,實現擇業觀從“我能幹什麼”的理想型向“我會幹什麼”“或我適合幹什麼”的現實型轉變。最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實現個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幫助個人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了內外環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況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使自己的規劃符合自己的興趣,符合社會的需要。

(三)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效率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一種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教會大學如何進行學業規劃、如何開展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生涯路線和目標設計、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等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級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但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離不開小學和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鋪墊,這就是説要成功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應在中小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教育。筆者以為小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啟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通過教育活動來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和正確的職業理念,讓他們對不同的職業有初步的瞭解,形成初步的職業理想。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形成職業理想、制定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和方法。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要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我們可以通過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以滿足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要。這些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會自身的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培訓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二,通過政府的資助開發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測評工具;第三,可以通過提供職業信息服務、開展職業諮詢服務、進行就業市場指導等活動,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內部職能機構。

2.培養一批專業、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培養非常關鍵。一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接受培訓後,筆者認為應該具備以下專業素質:

(1)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戰經驗。

(2)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兩方面。學習能力體現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能夠創新,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

(3)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緒的管理技巧、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核心。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設置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至關重要。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置要體現前瞻性、確定性、開放性、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高校可以依託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設置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大學科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教育課程,其次,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更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一個企業和企業職員的生涯規劃經歷、過程、經驗和教訓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好的內容。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課程,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使學生獲得最前沿、最實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另一方面,通過與創業開發課程,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也得到了訓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最後,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教學要改革傳統的教師在講台上講,知識在黑板上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比如寫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社會實踐等。案例教學法。

參考文獻:

①蔣嶸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②樑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中國教育報》2005年10月26日.

③劉建新等,《大學生生涯輔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凱,《近六成學生對就業“沒想清楚”》,《中國青年報》,2005年12月23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4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根據自身特點開設了《事業與人生》課程,通過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

20XX年,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要求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同年,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設了全校性選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0XX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選修課《事業與人生》,立足於有專業特色的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較好效果。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背景

(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想培養能夠與全球優秀青年競爭而立於不敗之地的優秀大學生,就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大學生的特點和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全力投入,高效產出。生涯規劃教育是讓人通過內省、測定和分析,對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價值觀進行總結,結合時代和組織特點進行權衡優化,為自己的事業和未來發展選擇合理的方向並設計出可行的步驟。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生涯規劃教育是培養富有競爭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並在財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證,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宣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由政府創辦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教育事業”。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將其作為系統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發展階段開展相應的教育,並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有機銜接。在發達國家,小學往往通過開展“職業日”等方式,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介紹和扮演各種職業,培養小學生對職業的感性認識。中學則會進行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英國的《僱傭和高等教育》規定學生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接受職業諮詢顧問的指導,然後根據興趣選擇大學的專業和方向。

①美國大學考試中心(ACT)在考生填報大學志願之前,還會先讓學生進行興趣測試並據此對專業選擇提出建議。

②當前,我國的普通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與考試無關的職業思想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

③目前,一些中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

④但就覆蓋面、深入度等方面來看,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筆者在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XX級學生的深度輔導訪談中瞭解到,在高中階段接受過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學生不到10%,做過正式或非正式自我認知測評的也不到50%,且幾乎都只為高考志願填報。

由於缺乏系統教育,多數學生的生涯規劃還停留在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對生涯規劃不重視、不瞭解,甚至誤解,導致大學期間問題凸顯。這個問題,只靠學生自己摸索,或者僅通過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活動來彌補,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不夠。通過開設正式的生涯規劃課程,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理念,掌握基本理論和技巧,也必將提升學生對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

(二)以院系為平台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特殊優勢

學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針對專業各異的學生需求,全校性選修課可以做到對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啟蒙,但卻難以指導他們針對現實做出科學選擇;二是鬆散的教學關係無法實現持續指導,無法督促學生把積極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三是在提供與專業、校友等聯繫緊密的資源、信息方面,難以覆蓋周全。

相比較而言,由院系來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則具有一定優勢。首先,從師資力量上,《事業與人生》課程教學團隊由接受過專業生涯發展理論和實踐培訓的院系學生工作教師組成,他們對本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掌握最為充分,對學生的關注也會持久長效,能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並利用學院資源邀請一些優秀校友參與;其次,課程教學目標可以更加貼近選課學生本身的個性化需求,從而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

1.解釋學生在校面臨的困惑

一般來説,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只要學好知識,就會被認為是“好學生”,並在升學時佔有優勢。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採用單一標準,大家的區別只是因分數不同而引起的高低分層。上了大學之後,如果仍然採用單一標準看待問題,就會面臨很多困惑。當升學不再是大學畢業後的唯一選擇,學生們便開始問自己,讀書讀到什麼程度才是頭?畢業後哪一個職業才是自己適合的?如何實現?“只要學好知識就行”這一過去屢試不爽的風向標變得不再可靠,而且不再有人能告訴他們到底還要學些什麼就夠了。

大學期間,教學和生活環境的急劇改變帶給大學生普遍困惑,同時學科的不同也會使得各院系學生具備不同的特點,因此,以院系為平台開設課程有助於聚焦重點。

2.有助於大學生重建自我發展的評價體系

根據美國學者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15~25歲是人生職業探索期,大學生正處於這一年齡段。大學期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延續和知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成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轉變,從單純學習知識到考慮知識、能力結構與未來職業發展的接軌,從學生向職業人、從子女向持家人的過渡。能否適應大學生活並完成這些轉變,將直接影響到大學階段的學習,乃至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個人幸福。

是留在本專業還是轉到別的專業?轉往哪兒?這是很多學生入校後遇到的第一個需要自主決策的生涯發展問題。而畢業後學生們面臨的各種職業的性質更是千差萬別,難以取捨。筆者根據深度輔導統計結果,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0級本科生110人中,希望將來從事生物科研或生物產業的佔46%,打算轉行的佔23%,沒有明確想法的佔31%。在近兩年訪談的92名研究生中,未確定發展方向的達42%,其中完全沒有想法的達13%。很多學生從來沒有科學地關注過自身的特質,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面對各種選擇表現得無所適從。因此,幫助學生重建自我發展評價體系,是幫助學生學會科學決策的先決條件。讓學生自主地量體裁衣般建立起適用於自身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的重中之重。院系掌握關於學生現狀和發展路徑的第一手數據,能給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重要參考。

3.有助於大學生積極完成學業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助於大學生的就業,但又不能簡單地將它看成是就業指導課,這是一門對學生價值觀、責任感和能力素質多方面進行教育和提升的綜合性培養課程。與中小學相比,大學的教學、管理模式有着極大的不同,大學生面臨課程、專業和人生髮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選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大學生理解並正視大學的情況,協助他們做好學業規劃,將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服務。

在普通教育階段,由於是以打基礎為主,學校一般比較強調各科目全面發展,升學一般也都是按照考試總分劃定錄取線。於是,好學生們通常會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補短板”上,避免原本不擅長的科目拖後腿,而對於擅長的科目則往往滿足於課本要求的內容,不願意“浪費時間”按照興趣去探索。進入大學之後,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和特點變得更加重要,而且因為學習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識範圍的開放性,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齊頭並進應付自如。只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學業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側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質的培養與事業發展需求協調一致。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進程組織和教學方法

(一)課程教學進程組織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求職過程指導、職業適應與發展、創業教育等6個部分。由於學分和學時的限制,我們根據學院實際情況,開設了2學分的《事業與人生》課程,安排了32課時的教學和實踐。課程採取理論講授、名家講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力求做到將能力培養融入到課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涯規劃知識和技能,在培養初步職業意識的同時,增強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同時,根據課程的目標進行了詳略不同的安排。理論部分僅講授經典易學的理論,重在啟蒙,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課後自學的方式深入。對普通學生而言,經典理論的提示也足以引發他們思考,指導他們實踐規劃。

在名家講堂模塊中,課程邀請不同領域、不同經歷的代表人物與學生見面,講述他們的成長經歷、思想觀點或自身的感悟,並回答學生在學術或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未來的專業與人生道路。

社會實踐部分則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進行社會觀察,謀定而後動。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於把規劃轉化為行動力,從而讓生涯得到積極發展,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大量的討論,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給學生,使其充滿興趣和好奇。課程還特設了大量的實踐課,保障學生可以親手去實踐自己的設想,讓學生分組走進社會去尋找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去勇敢地嘗試自己有意向的方向,並發展協調好各種職業素養和能力。學生在實踐之後,又返回課堂,和同學們分享,討論並分析總結,為自己的長遠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熱身訓練。

(二)課程教學方法

在課程中,我們注重採用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問題式學習法是將學習置於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複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於問題背後的科學知識,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實踐導向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的角色由編導者變成活動的引導者、輔導員和主持人。通過一些環節的合理設計,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培養了團隊精神、小組討論技巧、隨機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答辯技巧和守時意識等。主要活動有:

1.建立團隊

根據興趣島遊戲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並設計自我介紹和快速民主選出組長環節。此後的課堂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來組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2.無領導小組討論

為讓學生感受到有無領導的差別,在某次討論環節要求所有組長輪轉到下一組擔任觀察員。

3.情景模擬

安排一名教師扮演團隊負責人,某個小組的學生扮演團隊成員,進行現場表演。

4.意外事件

在“備戰備荒”遊戲中,突然宣佈因為意外事件而改變規則,檢驗和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5.生涯人物訪談

每個小組自行查找資料,確定並聯繫好訪談人物。在正式訪談之前要求提交訪談提綱,由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6.現場答辯

分小組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的現場答辯時,將會場組織工作交給學生。開場時老師介紹答辯規則和注意事項,此後只作為旁觀者傾聽。答辯會取得圓滿成功,學生表現個個精彩,且沒有超時。

7.撰寫生涯規劃書

根據所學知識,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讓學生全面梳理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促進學生思考自己的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效果與意義

《事業與人生》課程從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出發,認真剖析每個獨特的個體,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他人經驗、社會觀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修課之後開始具備正確職業意識,在做出選擇和判斷時,會通過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和能力等維度來剖析自我,通過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並利用適當的工具幫助決策,做到對自己負責,並進而實現對社會負責。學生在社會實踐的環節中,學會團隊合作,並至少深入地瞭解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對社會和職場做出基於自身考慮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鍛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獨立決策等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有助於他們求職,更有助於他們實現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曾有一名學生很想學醫學,但因為父母反對一直猶豫不決,為此很苦惱,通過課程學習和探索,最終下定決心轉專業,並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成功取得父母的支持,最終如願以償。

此外,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課程中也力求將多種能力培養融入課程。一般來説,人的能力分為三種:專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專業能力主要來自日常的課程學習,而對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幾乎沒有課程特別設計,但正是這兩種能力往往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事業發展的走向。在職業生涯指導課程中後兩種能力的訓練成了必不可少的內容,被融入到每堂課中。在北京大學教務部組織的課程評估中,本課程取得了總平均93.6的好成績,有學生留言説,課程“聯繫實際,給我們很大的收穫”、既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鍛鍊團隊合作意識”。

開設正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幾場生涯規劃報告和講座無法取代的。而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專業的差異,採用院系開課、小班教學模式的生涯規劃課程是最有成效的形式。當大學生們對自身思考得比較清楚,有困惑知道如何排解時,必將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和科研之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5

在大學教育走向大眾化階段的時候,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一方面大學生普遍缺乏工作經驗,就業期望值過高、知識結構不合理;另一方面,他們職業生涯準備不足、職業定位不科學,致使在擇業中屢屢碰壁,不能順利就業。據國內各大城市舉辦的大型人才交流會統計,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有一種“趕集”的感覺,沒目標、沒準備,全憑碰運氣,交流會對接成功率一般在30%。職業生涯準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市場配置成功率。因此,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髮現、培養自我的潛能與創造力,從根本上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這已經成為每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所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課題。

1、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中的問題

高校就業指導的目的是為指導學生獲得一種就業能力、面向社會的生存能力,不僅侷限於為畢業生實效就業提供必要的幫助,更要為大學生提可持續發展的終身就業能力,並使他們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職業生涯,不斷謀求更適合自己的職崗位,而當前就業指導工作中的問題卻影響着業指導工作的目的性。

1.1就業指導的重點是畢業生的工作安置,強調一次性就業率

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主體意識薄弱,具體表現在:一是求職過程中較多依賴學校老師及家長等,求職準備和主動性不夠;二是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對自身沒有客觀理性的認識,求職目標模糊、應聘思路不夠清晰;三是就業自主能力不足,表現在創業意識欠缺,創業期望值過高,創業能力不足。在對近600名2006屆畢業生進行調查中,有近25%的同學“對未來的目標不清楚”,近15%的同學“暫時未考慮”,有創業意願的同學不到0.5%,而對近幾屆畢業生創業進行跟蹤調查顯示,發展的速度及質量還非常有限。"

1.3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沒有貫穿整個大學教育

以提供就業信息為平台,以就業安置為目的,以就業政策與技巧為主要指導內容的現行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模式專業化、科學化程度不高。上課的老師大多是半路出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或是缺乏理論基礎,就事論事;或是上課的老師本身對就業的實際情況並不瞭解,空談理論;缺少對大學生整個職業發展的規劃。

一個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獲得更高的就業能力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大學生一入校就在學校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指導下積極主動的進行職業目標的確立。並根據這一目標安排自己的學習和培養相應的素質、技能,進而找到較為理想的職業。如何選擇職業,如何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業是很多大學生一進大學校門就密切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2、職業生涯規劃對拓展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作用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將使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科學定位,正確認識社會競爭和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能夠比較順利地解決就業問題,施展自己的才華,促進個人進步和社會發展。

2.1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及內容

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未來職業發展歷程的計劃,具體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面臨的機遇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定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學習計劃、訓練計劃和發展計劃,為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方案。

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在通俗意義上就是幫助學生回答“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我怎樣到達那裏?”三個問題。解答這三個問題要涉及學校各職能部門、教學環節,是一項系統的工作。需要開設系統的職業生涯相關課程,配備專職輔導教師。對於大學生而言,正處在對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這一階段職業的選擇對大學生今後職業生涯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2.2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能力的關係

就業能力即就業力,是指學生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專業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應聘能力、心理素質等。就業力不足,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把握機會找到理想的工作,找到工作能否儘快進入角色,勝任這一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就業力,有效的職業指導教育和符合個人特點的職業生涯規劃是最關鍵的因素。

俗話説:“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幫助他們更早地意識到自己的目標,並根據個人優勢、劣勢、興趣以及環境因素,設計出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就業指導工作做得到位與不到位,必將影響學生的就業質量和畢業後職業生涯規劃的成功與否。"

事實上學生良好的就業能力,是不可能在畢業前的就業指導中一蹴而就的。大學生在擇業中表現出的問題在擇業期間是很難得到解決的,它是滲透在職業興趣的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就業與此前的學業、此後的職業和事業都是一個整體,要進行系統的指導,缺乏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會影響學生一生的職業發展。

2.3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影響作用

西方國家的就業指導從學生上小學開始,在高中階段就進行了職業啟蒙教育,在大學階段,學校設立了職業生涯規劃諮詢和輔導中心機構,並在各層次的教育管理中把學生的學業和校園生活與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提供必要的條件幫助學生為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好全面的準備。這一教育管理模式使這些國家的人力資源得到了充分開發,為其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6

摘要:社會就業壓力大是我國目前的一個重大困境,大學生自主創業作為解決大學應屆畢業生就業的有效辦法,使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各高校的重點發展項目。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於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進行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意識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含義及意義

1.職業生涯規劃的背景。職業生涯規劃,起源於1908年“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針對大量年輕人失業提出的“職業諮詢”概念,而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源於1916年清華大學校長提出的就業指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最初是由翻譯別國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着作等開始發展的。在20世紀,我國專家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研究持續增多。

近幾年,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家下達了大量輔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2015年5月中國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表明各高校為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調整教育課程設置,開設就業創業指導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成為我國目前各高校落實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的主要任務。

2.職業生涯規劃的含義。職業生涯規劃是指通過對一個人主客觀條件如興趣、特長、能力、時代環境等進行測定、分析、總結出最適合其的行業傾向及職業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科學目標,對其自身的職業生涯乃至人生進行系統地計劃過程。通過這個方案計劃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有效的選擇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

3.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大學生通過在校期間的職業生涯規劃,根據自己的特質,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準確的方向定位和發展目標。以發展目標為指向標,設立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的詳細計劃。讓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明確的方向和職業發展道路,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認識到自己的個性特點、潛在價值,將自己的綜合優勢和劣勢進行對比並綜合分析,增加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提高未來求職就業時成功的概率。

二、創新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畢業生就職面臨這巨大的競爭力。求職崗位供給和需求失衡不對等的情況下而自主創業作為一條能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是目前高校教育中加強推廣的教育項目之一。而就目前大學生的創業情況而言,大學生真正選擇通過自主創業的方式作為自己未來職業發展目標的卻少之又少。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各高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中還存在的很多的問題。

首先,大學生缺乏敢於拼搏的勇氣,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面對創業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其次,大學生缺乏支持自身自主創業的專業知識與創業能力。在大學期間,大學生對創業僅限於書本上的概念,而缺乏現實中的實踐經驗,以至於大學生的創業想法與實際的創業實施的對接相差甚遠。而近年來,許多高校引進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通過實踐促成學生自主創業,而實際上培養大學生實行自主創業的結果仍是不理想。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

1.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首先,當前社會中,堅持素質教育一直只是個很響亮的口號,而實際上,應試教育才是目前國內教育的根本形式。學生在校學習知識為了應試,且學生迫於應試壓力,只能將大量的精力時間花費在做各種真題和模擬題中,而忽視了學動手實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習慣於知識的學習和獲取,但是在動手能力以及創新創業能力上十分欠缺。習慣使然,大學生在面對創新創業教育時,會傾向於理論上的學習,而缺乏實際上應有的創新創業意識。其次,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有着極其深遠的影響。在很多家長眼裏,只有學習才有出路。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於學習,為孩子包辦一切,導致孩子在很多生活能力上都有所欠缺。除此之外,家長不斷地為孩子們灌輸他們認為的好前程的思想——尋求穩定安穩工作。家長將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個性發展,限制了孩子創新創業意識的培育。學生長時間接受這種薰陶導致學生自身對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

2.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成為新時代創業人才。但往往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下,而今的大學生在意志上不夠堅定,家長們給予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們抗打擊能力上不夠強大。因此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時,他們面對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磨難,一直生存在父母的保護傘下的他們極易產生退避心理。更甚者,在創新創業初期計劃階段,對於未來可能發生的困難或是父母的不贊成,便讓他們放棄了創新創業的想法。

3.個人發展缺乏計劃性。高校大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一味地接受知識的授予,遵循着家長和學校要求而成長。進入大學後,對於自己的人生髮展缺少目標、缺少計劃,在意識上依舊處於被動狀態。而在就業創業時,沒有計劃性的學生一味盲目地參與,沒有明確的規劃,創新創業意識不強,在時間和實際發展的把握上,缺少科學合理的安排,以致就業創業的最終失敗。

三、職業生涯規劃對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作用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益於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確定自己威力職業發展道路。而創新創業是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緊密聯繫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有着重大作用。

1.心理調節。首先,職業生涯規劃,究其根本,實質上屬於心理學中的一部分。這是個學生自我認識並助力學生自我發展,個性塑造的過程。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大學的課程當中。讓各高校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就能明確自己定位。並且幫助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方面,培養一種創新創業意識,樹立創新創業精神。對於現在的大學生而言,被他人認可是大學生自信心最大的源泉。職業規劃是決定職業生涯成敗的關鍵一步。在創業之前通過職業規劃讓學生了解創新創業的重要性,並融合創業教育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2.明確創業目標。職業生涯規劃針對學生職業選擇時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引導學生確定自己的創新創業目標,進行創新創業意識上的塑造。確定正確的創業目標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因素。在創業教育中通過理性的思考、科學的分析和職業發展的認知是確立創業目標關鍵流程。各高校的大學生都處於學生就業上崗的準備階段。在大學期間通過校內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幫助大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明確職業定位,辨明創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確立自己的個人發展目標,並制定一系列行動計劃,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3.提升個人競爭力。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確定自身的職業目標。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若想在這職業競爭的狂流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根據自身的職業目標規劃好自身的職業計劃。有目標、有規劃地進行行動。跟着制定好的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地、有計劃地行動,逐漸累積學生的個人經驗和增強職業技能。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學生專注於自己的優勢並且實際所需適時地、不斷地發展自己,在關鍵時刻更好的安排工作任務的先後順序。由此個人競爭力也得到增加。

四、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使我國目前一項重任,各高校都在積極落實這項任務。而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還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淡薄、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不堅定等。而職業生涯規劃有助於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及客觀因素挖掘自身潛能,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大學生通過在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根據學生個性明確學生自身的創業目標及日後的發展方向,完善就業前準備。並幫助學生對自我、客觀環境等進行正確的評估,在內心素質方面進行強化和調節。由此利於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並避免了創新創業中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不堅定。

參考文獻:

[1]胡涵錦.創新人才培養與管理的調研及對策.東華大學學報,2011(3).

[2]萬瓊.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影響因素及其優化.碩士學位論文,2008.

[3]蔣琴雅.創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視角.職業圈,2007(24).

[4]桂南嶺.論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關係株洲工學院學報,2005.5.

[5]劉景宏.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創新與創業教育,2011,VOL2(3).

[6]黨瑛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及其對策分析.華章,2011(14).

[7]張正華.試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新模式.生涯規劃,2011(1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7

伴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大學生就業難題日益加劇。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要更加重視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以增強大學畢業生就業所需的競爭力和適應性,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由於各種原因,許多大學生缺乏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技巧,以致不能充分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應有的作用。對此,建立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對學生、學校及社會,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對學生而言。高校學生正處於從職業生涯探索階段向確立階段轉換的時期,其主要任務是通過職業生涯探索,明確職業發展方向,並完成具體的職業規劃和準備工作。

(2)對學校而言。職業生涯教育有助於高校樹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學校競爭能力。

(3)對社會而言。建立健全職業生涯教育體系,有利於滿足社會對高等人才的需求,減少社會人力資本的浪費;有利於控制人才在市場上的高流動性及流動的無序性。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全程化系統教育與階段化重點教育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該有計劃、循序漸進地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不能僅針對應屆畢業生,而是應該把職業生涯教育貫穿於大學全程,分階段、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大致可分為新生入學教育、專業教育和畢業教育等三個階段。

(二)理論教學與實踐實訓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僅要傳授大學生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思想觀念,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具體應用所學知識規劃與實踐自己的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教育應在學生的學習實踐、校內實訓和社會實踐中進行,並在實踐實訓中得到檢驗與修正。

(三)羣體輔導與個體輔導相結合。羣體教學輔導主要起到傳授理論知識的作用,具體到每個學生的人生定位和職業道路的選擇時,則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個體輔導。由於職業生涯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羣體,羣體教育既有共性的問題,又有個體的差異。

(四)全員化與專業化相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全員化,是指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學校、社會、用人單位及家庭共同參與的,多層次、全方位的教育體系。職業生涯教育既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學科,又是一項專業性和系統性很強的工作,這就要求有專業化的專家隊伍來建設與實施。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具體內容

在堅持上述基本建設原則的基礎上,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一)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理論課程建設。高校職業生涯理論課程的開展,應該根據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分階段地進行。

全程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對一年級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為將來制訂職業目標打下基礎。

2、對二、三年級的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勵志教育,鍛鍊和提高個人素養,實現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3、第三階段。對四年級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與求職技能培養,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各種專項指導,引導畢業生及時轉變角色適應社會。

(二)搭建開展職業生涯教育實踐實訓的平台。高校應該重點培養大學生滿足社會需要的實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自我發展的終身學習能力等。學生應該在學校的支持下,有意識地參加各種實踐實訓活動,理論聯繫實際地培養自己適應工作和社會的能力,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職業生涯教育應本着人性化、個性化教育的原則,根據每個學生自身的特點,為學生參與實踐實訓搭建平台。

(三)積極開展大學生體驗式生涯教育。體驗式生涯教育是指教育對象親身介入實踐活動,並在實踐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態度的教育模式。傳統式就業指導大都把教學與實踐割裂開來,學生往往只是被動的接受,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開展體驗式生涯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個注重體驗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在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學習、觀察反省與總結領會。

(四)積極開展針對性職業生涯教育。積極開展針對性職業生涯教育,可以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1、積極開展職業諮詢活動。具體到每個大學生時需要有個性化的諮詢輔導。

2、積極組織相關的職業訓練。職業訓練可以採取組織社會實踐、訪問校友等形式進行。

3、積極實行學生導師制度。在新生進校時就開始實行學生導師制度,導師及時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五)建設專業化職業生涯教育體系。要建設專業化職業生涯教育體系,首先,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教材建設和課程建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應該被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明確規定職業生涯教育為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並根據全程化系統教育與階段化重點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建立起一個目標明確、循序漸進、針對性強的完整的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其次,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育的機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應依託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或教務處,積極組建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教研室,具體負責全程職業生涯教育教學工作,其中包括制訂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編寫教材、教學管理及職業資源庫建設等。同時,要按照專業化、專家化、職業化的要求加強業務培訓,積極推進職業諮詢師認證工作,不斷提高職業生涯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和水平。

參考文獻:

[1]成克堅.新形勢下構建高校多元化就業指導體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程肇基,賡萍蓉,陳發雲.大學生體驗式生涯輔導及其實施舉例[J].青年探索,2004,(6).

[3]李兵寬,劉啟輝.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建設當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5,(1).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8

摘要:對大學生就業傾向與職業生涯規劃的關係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傾向的引導作用,以及大學生就業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落實,甚至整個職業生涯的影響,進而結合中國社會現實和大學生自身問題,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建議。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社會契約;利益共贏

一個人要在職業生涯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自我成長規劃;而企業要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員工的潛能,為每位員工提供不斷成長的職業發展機會,需要完整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因此,研究職業生涯至關重要。就業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隨後職業生涯將伴隨終身,但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並不是就業,而是始於一個人心智成熟之時。一份成功的職業生涯計劃中就業前的準備工作一定是重點之一。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大學生如何合理地進行自身的職業生涯設計對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初次就業作為承接就業準備與職業生涯的轉承點,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扮演着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及原因分析

調查發現,大學生的擇業意願主要受三大因素影響;環境因素、個體客觀因素和個體心理因素,而且研究發現,改善環境因素對於有效地指導大學畢業生正確擇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地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到西部大開發地區與人才緊缺經濟落後的邊遠地區工作的大學生分別僅佔總被訪大學生的4.98%和3.48%,其餘有50%以上的學生願意選擇到沿海城市工作。行業的發展前景成為大學生擇業的重要考慮因素,81%的上海大學生認為產業未來的發展性重要或者非常重要。而且許多學生都表示,工資收入高低,也是他們考慮進入什麼行業的一個重要因素。大多數學生在擇業時會首先選擇父母作為主要參考意見的來源。職業指導員對大學生擇業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1]在大學職業生涯規劃中就業的地理位置(或物理位置)、進入行業都是關鍵組成部分,有怎樣的職業生涯規劃直接影響着有怎樣的就業傾向。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的影響因素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大學生生涯發展信念的樹立。生涯發展的信念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沒有積極向上的信念,事業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俗話説“有志者事竟成”。立志是事業的起點,反映着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着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所以,在制定生涯規劃時,首先要確立的便是人生志向,期望人生取得更大發展,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二是大學生自我評估。自我評估的目的是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對自己的職業作出正確的選擇。所以,自我評估是生涯規劃的最重要步驟之一。一般來説,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以及組織管理、協調、活動能力等。三是生涯機會的評估。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評估各種環境對自己生涯發展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處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之中。所以,在制定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等等。只有對這些環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複雜的環境中避害趨利,使自己的生涯規劃具有實際意義。如組織環境因素評估包括組織發展戰略、人力資源需求、晉升發展機會等等。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就業傾向影響的原因分析

現在整個社會、媒體、專家等等各種單位都一直在宣傳“先就業,再擇業”[2]。但是根據職場發展的現實情況來看,這種説法有失偏頗。相信現在很多在職場上發展不順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關係。俗話説,“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為什麼第一分工作這麼重要呢?原因有三:

一是先入為主的觀念影響。具體是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通用電氣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務性公司,同時也是高質量、高科技工業和消費產品的提供者。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金融服務,從醫療造影、電視節目到塑料;通用汽車公司(GM)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公司,它在全球50多個國家都擁有汽車製造、銷售、倉儲管理及技術服務中心。假如有一天我們看不到“GM”logo的電氣元件和“GE”logo的汽車,我們是否會有些不適應呢?這也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來説,這一觀念同樣會影響以後的發展。第一份工作會對以後的工作產生影響,跳槽時,新僱主也會通過第一份工作經驗來判斷求職者是否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二是職業生涯不允許從頭再來。如果公司招聘的是有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員工,一定要求是“相關經驗”,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這樣的員工一般不需要培訓,可以直接上崗,會很快為公司帶來最大的效益。如果是工作幾年以後再打算轉行的應聘人員,一般不會受到重視,一是不會給公司直接帶來效益,二是培訓起來也比較困難,思維已經固化。與其這樣,倒不如招一名應屆生,可塑性強,發展起來潛力更大。所以,一旦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再想轉行從頭再來,難度相當大。

三是時間成本不允許。步入職場的前三年,是一個人職業成長的最重要、最關鍵的時期。如果這時候還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騎驢找馬式的轉行上,則會浪費最寶貴的青春,成長也因此比其他人慢一步,而很多晉升的機會將因此而失去。所以,對待第一份工作,一定要慎重。[3]

在梅奧、馬斯洛、赫茨伯格和麥格雷戈等所倡導的“社會人”假設的管理理論中,認為“社會上活動的員工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而是作為某一個羣體的一員有所歸屬的“社會人”,是社會存在。人具有社會性的需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組織的歸屬感比經濟報酬更能激勵人的行為。“社會人”不僅有追求收入的動機和需求,他在生活工作中還需要得到友誼、安全、尊重和歸屬等”。[4]

大學生初次就業的目標實現情況直接影響着其今後的忠誠度,顯而易見企業與員工的職業生涯契合度也直接影響着員工的歸屬感。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議及對策分析

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大學生就業傾向有以上幾個重要的影響,同時也直接影響了大學應屆生的整個職業生涯。良好的職業生涯,建立在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基礎上。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幾點建議

想建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就要改變觀念,正確引導就業觀念。

一是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人才觀、就業觀,正視現實,正視自身,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目標,重點是制定切實的就業決策和策略。主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瞭解職業,二是瞭解自我。

二是明確專業與職業的關係。專業是對學習而言的,職業是對工作而言的。專業學習是職業的基礎,是為職業服務的,任何職業都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要熟悉與自己所學專業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羣,認識專業學習的重要性。要讓學生知道只有學好專業,完成學業,才能找到職業,沒有一技之長,就是最普通的職業也難以勝任。

三是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要摒棄只有正規就業或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觀念,樹立職業平等和勞動光榮的觀念,摒棄把工作崗位分為高低貴賤的不正確觀念;樹立只要依法從事有一定報酬的勞動,對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就是就業的思想;打破陳舊的身份觀念,改變就業當幹部的傳統觀念,轉變那種以企業所有制性質,從業人員身份、工資收入形式等作為判斷就業標準的陳舊觀念。鼓勵到中小企業,私營個體企業就業或自主創業。學生在求職擇業時,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職業期望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騖遠,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打破專業對口的限制,寬範圍選擇自己的職業,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幾點對策思考

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要合理分析自己的優劣長短,做到,“上應天時,中佔地利,下有人和”。一是“上應天時”――結合社會背景,立足現在、着眼未來。人才的成熟,同果實的成熟一樣,也可以分為前成熟期、成熟期和後成熟期三個階段。顯而易見,搶在前成熟期就開始摘取果實,果實的利用率最高,損耗率也最低。每個人,都有他一生中的最佳時期。在這最佳時期中,又有一個對其健康成長最為有利的“起用”時機。大學生要明確自身才能的現狀和潛力挖掘進度,充分利用最佳時期,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資源,盡力避免和防止自身“時”的浪費。二是“中佔地利”——合理分析招聘企業,實現利益雙贏。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活動,都要由組織與員工雙方共同制定、共同實施、共同參與完成。職業生涯規劃本是好事,應當有利於組織與員工雙方。但如果缺乏溝通,就可能造成雙方的不理解、不配合以致造成風險,因此必須在職業生涯開發管理戰略開始前和進行中,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係。建立互信關係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始終共同參與、共同制定、共同實施職業生涯規劃。[5]三是“下有人和”――合理評價自身優勢與略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明確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作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將現實環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是求職就業乃至將來職業升級的關鍵一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於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為此,必須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楊金梅,胡冬梅,張楠.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研究[A].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7).

[2]曲豔.企業人才需求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D].天津大學,2005.

[3]ldCSRBeIgnoredDuetotheEconomicCrisis[J]a'sForeignTrade,2009,(6):11-12.

[4]王雙正.經濟增長、通貨膨脹與就業關係研究――兼論西方菲利普斯曲線在中國的適用性[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10):17-18.

[5]凌巧.基於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的招聘應用研究[D].河海大學,2006.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9

一、前言

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為在人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對企業而言,如何體現公司“以人為本”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持續成長,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而對每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規劃,勢必會造成生命和時間的浪費。作為當代大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試着為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二、自我盤點

我是一名專科生,家裏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為有用之才,本人性格外向、開朗、活潑,業餘時間愛交友、聽看書、外出散步、還有上網。喜歡看小説、散文,尤其愛看雜誌類的書籍,心中偶像是海子,平時與人友好相處羣眾基礎較好,親人、朋友、教師關愛,喜歡創新,動手能力較強做事認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恆心,學習是“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以致一直不能成為尖子生,有時多愁善感,沒有成大器的氣質和個性。但身高上缺乏自信心,且害怕別人在背後評論自己。

三、解決自我盤點中的劣勢和缺點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雖然恆心不夠,但可憑藉那份積極向上的熱情鞭策自己,久而久之,就會慢慢培養起來,充分利用一直關心支持我的龐大親友團的優勢,真心向同學、老師、朋友請教,及時指出自存存在的各種不同並制定出相應計劃以針對改正。經常鍛鍊,增強體質,以彌補海拔不夠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評估調整

職業規劃是人才與職業進行配對的規劃,它不但是人們對職業的選擇,也是對事業的選擇。在人的一生中,職業規劃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它可能會隨着人的成長與認知的變化而不斷出現,是人們經營自己未來的一項長期的戰略工作。所以定期進行職業規劃是時代與環境的要求。

我的評估主要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A、設計自我評估表格

由於評估是系統性、規範性、長期性的工作,計劃與實施結果對比的填寫上去,進行量化積分,便於直觀瞭解自己實施程度,結尾附上目前新調整的計劃和成功實踐的經驗總結,日後也可以查詢。

B、設計評估時間表

在職業生涯不同階段,對職業規劃評估的頻繁程度不一樣。到一些關鍵階段需多次進行評估,在關鍵點也需進行鍼對性評估,所以要硬性設定評估計劃及其執行實施情況進行的時間表,並確保對照執行。

C、彙報修正

由於個人制定的評估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和不成熟,有時不僅不能改正錯誤,反而讓目標偏離的更遠。我們可以將自己的評估交給父母,輔導員或其他有一定社會閲歷的人看一看,使評估具有遠見性,精準性,明確性,這樣的評估才能真正幫助自己少走彎路,早日實現既定目標。

五、結束語

計劃固然好,但更重要的,在於其具體實踐並取得成效。任何目標,只説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抱負;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成功,不相信頹廢;成功不相信幻影,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0

論文摘要: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進行分析,探討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所起的作用和具體應用,並提出了對團體輔導在促進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一些構想建議,以期為今後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鑑意義。

論文關鍵詞:團體輔導;職業生涯規劃;貧困大學生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嚴峻,而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更是讓人擔憂。據不完全統計,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的就業率一般要低於全校平均就業率約10個百分點。因此,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大學生尤其是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團體輔導由於其自身特殊優勢已成為學校學生輔導工作的一個新趨勢,本文將結合對貧困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對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當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根據對自身的主觀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分析,確立自己的職業以及按照一定的時間制定相應的工作、培訓和教育計劃,並採取必要的行動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過程。由於貧困大學生的特殊性,在職業生涯規劃時往往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認知模糊,職業準備不到位

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對自己充分認識的基礎上,自我認識是個體進行職業生涯發展的基石。然而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困擾,許多貧困大學生在對自我認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這種偏差集中表現在沒有準確的瞭解自己的價值觀、能力、個性、興趣等要素,對自我認知十分模糊。如此,便對其職業生涯規劃造成較多的障礙,許多貧困大學生不瞭解自己到底喜歡什麼職業、適合什麼職業,並不能結合對自我認知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實踐,導致日後就業時準備的不充分。

2.就業取向功利,職業定位不合理

受特殊成長環境的影響,貧困大學生大都肩負着整個家庭的希望,他們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對就業抱有較高的期望值。貧困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功利,過分看重經濟因素,有調查表明,貧困大學生多把職業目標放在“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和“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而忽視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和中小企業單位。職業定位的不合理,反而會使貧困大學生失去了很多合適的就業機會,也影響了貧困大學生的順利就業。

3.自卑心理嚴重,求職信心不足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物質生活相對匱乏,貧困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具備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資源處於弱勢,許多貧困大學生出現了嚴重的自卑心理。近年來,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着嚴重自卑心理的貧困大學生更是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對前途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沒有信心面對嚴峻就業形勢的挑戰,這對其順利的求職就業帶來了較大的阻礙。

4.缺乏針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指導

目前,我國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尚處於探索發展階段,未能針對不同特質學生的需求制定相適宜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尤其缺乏為貧困大學生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指導時,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沿用傳統的知識授課模式,這種模式不僅生硬單一,實效性和針對性較弱,也缺乏具備專業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的方法,職業指導效果不盡如意。

二、團體輔導的含義及其積極作用

團體輔導(Groupguidance)是在團體情景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諮詢形式,它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的助人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是大學生職業指導的一種新興模式。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在團體工作者的帶領下,由一羣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有共同需要和問題的貧困大學生共同參與,通過一定的活動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支持、鼓勵,令成員在互動體驗中成長、學習並改進其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

團體輔導因其自身具有的優點,在對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過程中的優點和作用表現如下:

1.勇敢直視貧困,正確接納自我

許多貧困大學生都不能以正確的態度認識貧困,他們往往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不幸,有的甚至會抱怨父母的無能、抱怨命運的不公,並在貧困的陰影下排斥自我,不願意直視貧困。團體輔導通過將面臨貧困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不僅可以讓貧困大學生們在情感上找到共鳴,也可以汲取互相支撐的精神力量。同時,通過品學兼優貧困大學生的現身説法,幫助團體成員正視貧困、直面貧困、感恩貧困。

2.宣泄負面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貧困大學生要面對着比非貧困大學生更多的壓力和挑戰,所以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求職就業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焦慮、緊張、抑鬱、嫉妒等負面情緒,心理狀態極不穩定,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團體輔導通過創造一個自由、安全、真誠、温暖的氛圍,在開展團體輔導活動的過程中,通過相互的交流與彼此的理解與支持,使得貧困大學生可以最大程度的開放自己,宣泄壓抑已久的消極情緒,使心理壓力得到很好地釋放,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3.準確自我定位,明確職業目標

職業生涯規劃團體輔導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全面認識自我,矯正貧困大學生對自我認知的偏差,使貧困大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興趣,瞭解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徵,對自己的氣質、能力、知識和技能等方面也有明晰的把握,準確的進行自我定位。在準確定位的基礎上,以每個學期為單位制定具體可操作的目標,併為實現目標而做好規劃。

4.提升綜合能力,支持職業生涯發展

有計劃、有步驟地按照不同的單元主題設置對貧困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團體輔導,可以提升及培養貧困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在開展團體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貧困大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與人協調溝通的能力、時間管理能力等,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使其能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為其順利的擇業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團體輔導的應用設計

團體輔導不同於傳統型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模式,其強調團體活動中人際互動對個體的影響。以大一學生為例進行團體輔導,通過八次團體活動來完成輔導,可以設計如下職業生涯規劃活動方案。

1.組建團體

在此階段,以自願報名的形式組建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團體,招募對象為一年級的貧困大學生,團體成員為8~14名。通過面談,對其進行篩選,同時考慮到團體成員的廣泛性,綜合考慮性別及專業等因素,確認成員具備較強的職業生涯探索願望,能夠投入和融入團體。在團體組建以後,在正式開展團體輔導前,組織全體成員的見面會,介紹團體輔導相關知識及本次團輔的相關內容形式,促進成員間對團體的熟悉瞭解。

2.團體活動整體設計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在心理諮詢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團體活動、交流分享、角色扮演、量表測試、心理繪畫、心理冥想、案例分析等促使貧困大學生更好的分析自我,瞭解職業。其總體目標是提高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水平,提高貧困大學生就業信心與能力,為未來的自我實現打下基礎。團體輔導包括:開始階段、中間運作階段、結束階段,本次團體輔導共分為八個單元,每週舉行一次,每次時間為120~150分鐘,每個單元都有各自的主題,以建立信任、自我認識探索、認識職業世界、選擇目標、提高決策能力、潛力開發、制定規劃、實際行動為主線,相互為基礎,步步為營。

3.團體輔導具體進程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共進行八次活動,每次為一個單元,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單元:未雨綢繆定航向。目標:主要是激發個人參與活動的興趣、成員相互認識、建立互動關係、形成團體、澄清團體目標、建立團體規範並喚起成員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的意識。主要內容和活動:滾雪球;棒打薄情郎;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訂立團體契約;祕密小天使。

第二單元:職業生涯面面觀。目標:讓成員進一步體會團體的力量、認識生涯與生涯發展、瞭解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主要內容和活動:兔子舞;職業大猜想;我的理想和專業;生涯的十字路口;分享生涯規劃的意義。

第三單元:遇見未知的自己。目標:通過團體活動,讓小組成員瞭解自我、認識自我,協助成員瞭解自己的氣質、性格與職業興趣類型,為未來職業的選擇做參考。主要內容和活動:猜猜我是誰;我的柑橘;氣質與氣質量表測評;性格與MBTI測評;霍蘭德職業興趣測量。

第四單元:人貴有自知之明。目標:協助成員進行工作價值觀探索,探討工作對個人的影響,澄清成員的價值觀,瞭解價值觀與專業、興趣的關係。主要內容和活動:蜈蚣翻身;價值觀大拍賣;生存選擇;人生的最後時刻;總結。

第五單元:天生我才必有用。目標:幫助成員肯定自己的能力,進一步肯定自己,加強生涯決策信心,協助成員自我瞭解,發現優點,提高成員的自信心。主要內容和活動:青蛙跳水;我的潛力有多大;同舟共濟;優點轟炸;自我尋寶。

第六單元:一寸光陰一寸金。目標:幫助成員更有效的掌握及運用時間,在生涯規劃上掌握主動,協助成員確定職業目標、規劃大學生活。主要內容和活動:我的時鐘;生涯幻遊;自測管理時間的現狀;我的時間表;ABC時間管理;如何管理我的時間。

第七單元:小荷才露尖尖角。目標:鼓勵和協助團體成員積極挖掘自身資源,正確面對貧困和挫折,協助成員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生涯規劃。主要內容和活動:松鼠與大樹;命運之牌;感恩貧困;職業生涯規劃。

第八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目標:引導成員分享前面幾單元的團體經驗、評估團體效果、整理團體收穫,學會利用現有資源感知幸福、笑迎未來,協助成員調整團體結束的心情。主要內容和活動:熱座;揭祕祕密小天使;成長雕塑;真情祝福;大團圓。

四、團體輔導在促進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思考

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操作的方法也簡單易行,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現實推廣意義。通過實踐總結,就目前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和現實狀況而言,其應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展完善:

1.不斷提高職業生涯團體輔導人員的綜合素質

團體輔導對組織者和指導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指導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團體輔導在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作用的發揮及結果的實現。具備專業知識功底、嫻熟的輔導技術及豐富經驗的團體指導者才能有效帶動團體氣氛,達到良好的團體互動效果。團體領導者是促進、活化和維持團體的重要角色,所以在實施職業規劃團體輔導中,領導者應熟練掌握職業規劃教育必需的人職匹配理論、生涯發展理論、MBTI職業性格理論等職業理論,並不斷提升團體輔導技術,提高教師的自身綜合素質,保障團體輔導的良好效果。

2.注重營造安全、温暖、團結的團隊氛圍

貧困大學生職業生涯團體輔導是希望幫助貧困大學生擺脱因家境貧困而帶來的職業規劃困擾,應努力營造團體安全、温暖、團結的氛圍,使得團體成員能夠感到自在和開放。團體輔導活動場地的選擇應避免在户外及嘈雜喧鬧且人流量大的地方,注重保障團隊成員的隱私;團體輔導室的佈置要整潔温馨,使得團隊成員能很好的放鬆自我;團體輔導時,簽署團隊規則制度,強調保密性,使成員獲得足夠的心理安全感。良好的團隊氛圍有利於成員在活動中敞開心扉,袒露心理問題,獲得成長。

3.合理安排團體輔導,有效提高輔導效率

要合理安排團體輔導,注重考慮輔導時間和人數,藉以提高輔導效率。每次團體輔導的時間間隔不要太久,以每週一次連續進行較佳,一次團體輔導以120~150分鐘為宜。要仔細掌握好時間,時間過短會使參與的學生感覺獲益感不高,影響下一次參加的積極性;時間過長,會耽誤學生學習時間、影響其生活(如晚上寢室熄燈)等,造成其焦慮不安,影響團隊效果。團體輔導人數應控制在8~14人為宜,既可以有利於團體輔導教師對每位團體成員的有效關注,也可以產生良好的團體動力以互相支持。

4.加強追蹤輔導,建立個別輔導網絡

加強追蹤輔導,建立個別輔導網絡,有利於對團體成員進行進一步的追蹤和干預。如成立團體輔導小組成員QQ羣,便於團體輔導結束後持續追蹤輔導和相互幫助,鞏固成果和成員間的感情,也有利於持續追蹤輔導。同時在團體輔導結束後的不同學期,應該安排與團體成員的面談,瞭解成員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情況,給予成員持續的鼓勵和支持,使得團體輔導的效果能夠良好的鞏固和持續。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1

1、引言

很多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選擇自己從事的方向。在實際的工作中,管理者對這些剛畢業的新員工的選擇與配置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模糊性,但卻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對於一名大學生來説如何將這種看似將命運交給管理者來決定的方式改變成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呢?這就需要做職業生涯規劃。本模型依據幾家世界知名500強企業的新進員工安排模式,通過模糊變換理論,得出畢業生最佳企業需求崗位。從而更加容易的讓畢業生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

2、數學模型

企業中任一崗位都要求員工具有相應的基本素質,而這些基本素質是否具備是非常關鍵的因素。用表示需要考慮的員工基本素質,Q表示基本素質集合,則Q={q1,q2,……,qn}而企業中不同的崗位根據其特點自身具有不同的基本素質要求。而一個畢業生往往程度不同地具備幾個或更多的基本素質,即單個畢業生的素質集合可表示為一個Q的模糊子集。

2-1對畢業生進行較客觀的評價

設學生在畢業前,由學校關人事專家對每一名畢業生進行評價。其中對畢業生A進行單因素評判,如表1所示。

2-2建立崗位素質需求矩陣不同的工作崗位

對於每一項基本素質的要求是不一樣的。例如:“語言表達能力”這項基本素質指標,對於公關人員顯得非常重要,而對於檔案管理員不是很重要。因此,基本素質集合中的任一元素與企業中所設的每個崗位均有一定的關係,僅其程度不同。由於企業環境的複雜性,這種關係往往是模糊的,但又是可以被人明確判斷的。本文將這種關係記為R(實際應用中由企業專家組、職位設計人員依據日常管理記錄與企業特徵制定或修改)。此矩陣的引入在較大程度上消除了在競爭上崗中個別人為因素的干擾。

2-3模糊數學

方法求解本文進行分析的目的是尋找該畢業生所適合的工作崗位次序(排序最前的為此人的最佳崗位)。數學提法為:已知R與A,求A與Ji的關係。記D={d1,d2,……,dK},其中(1,2,……,)idi=k表示崗位對員工A的需求程度,由模糊變換理論可知:

對此數學模型分析如下:在崗位分配中職位對學生的需求程度取決於若崗位對需求很大,則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的隸屬度應很大,且此基本素質與崗位的關係程度也很大,若對的需求很小,則其他值依次應很小。此結論與實際工作是相符的。

3、應用實例

某學校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人事考察。現設評判的基本素質集合Q={政策法規1(q),同學評價2(q),語言表達3(q),學習能力4(q),文字功底5(q),忠誠度6(q),健康程度7(q),五官相貌8(q),文化水平9(q),財務知識10(q)}現提供的崗位集合為V={一般管理人員1(J),公關人員2(J),祕書3(J),會計事務員4(J),接待員5(J),檔案員6(J),維修人員7(J),電話操作員8(J),一般體力勞動者9(J),警務人員10(J)}。

3。1對畢業生A的較客觀評價現對畢業生A由10個專家進行單因素評價,相應得到評判矩陣C:

3。2模糊數學求解由此可見,對於畢業生A最恰當的崗位是一般管理者(1J),其次是會計事務員(4J),最不恰當的崗位是祕書(3J)、一般體力勞動者(9J)和警務人員(10J)。這與實際工作中的情況是吻合的,能給高層管理者提供決策的依據。

4、結論

通過對以上模型的研究與實例分析可以看出,採用此模型可以很好地將企業管理中各管理者的日常經驗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正確對待自身素質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人為因素,既尊重員工個體特徵又考慮到企業崗位特徵,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實現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的有效結合,整個過程均可通過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可操作性強。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2

關鍵詞:計算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人才培養

摘要:計算機行業的迅速發展,給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在校期間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更加充分的準備,幫助大學生更好地成長成才。學校和學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實踐的充分積累,把握好時間節點,科學合理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銜接,順利實現滿意就業。

中國經濟社會正在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向着互聯網時代邁進。隨着計算機產業的迅猛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在畢業時,一方面,面對着就業形勢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面臨着從事各種不同類別、不同性質的工作的機遇。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針對性的整合資源,為今後的職業生涯做更加充分的準備,對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種個人行為,它需要家庭、學校、政府、社會機構以及企業等相關組織的配合與互動。從學生成長的外圍環境和我國目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情況來看,高校是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最容易取得實質效果的場所。因此,與職業生涯相關的大學生本人、高校、家庭、社會,在思想上應高度重視,從各個方面予以推進。隨着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方向的多元化,和崗位要求的進一步專業化,計算機行業在人才培養上,更應該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加以足夠的重視,高校和學生本人,都應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高度重視,投入足夠的資源,圍繞有計算機專業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展開工作和學習。

職業生涯規劃,對每一位大學生都有重要的意義。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藍圖規劃和職業生涯合理定位,是學生在計算機行業整個職業生涯的重要起步。幫助學生結合個人情況,合理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幫助他們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於各行各業自主培養各種層次的計算機應用人才,各學科專業增開計算機課程,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一些行業內的競爭優勢逐漸減弱。計算機專業的許多大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複雜性和嚴峻性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他們缺少自己對計算機行業職業發展路徑的清楚認識和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生涯的明確規劃。而計算機行業創業機會相對較多,很多企業都會希望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在挑起專業技術的擔子之餘,有較好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成為企業將來的管理人才儲備。剛剛走出校門的畢業生,自身綜合能力和企業實際用人需求無法完成很好銜接的情況下,會頻繁更換工作甚至轉行。因此,高校有責任幫助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掌握專業技術、提高綜合能力的同時,在樹立做一名計算機行業領導者的堅定信念。

二、實踐中充分積累

1.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

大多數學生在選擇計算機專業時處於被動狀態,僅僅因為高考分數較高,剛好能夠填報某個知名高校的計算機專業,或者是因為家長對計算機行業就業形勢的初步判斷而不由自主的選擇了該專業。學生對計算機專業及計算機行業的發展前景、自己今後如何在學校裏學習計算機知識,如何在計算機行業中發展,進而實現自我價值等知之甚少。

大學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之一,低年級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時期。有沒有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合理不合理,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大學期間的學習效果,從長遠來講,更加會影響到求職就業甚至是今後在計算機行業發展是否順利。針對計算機專業的低年級學生,最好由計算機專業的老師來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這些老師對計算機行業的過去、現狀、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前景都比較瞭解,知道各類不同的計算機企業的用人標準,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將職業生涯規劃與具體的計算機行業相結合,方便學生更加科學合理的制定規劃並付諸實行。

2.開展計算機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

在學生系統的學習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瞭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要點和基本流程以後,可舉行計算機專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開展計算機專業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有助於幫助學生加強對自我的進一步認知和對計算機職業的進一步瞭解,也有利於大學生人際關係、信息渠道、溝通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拓展,對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通過指導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可以引導學生在規劃自身職業生涯的同時,把體現自身價值與利用計算機專業知識為社會服務相結合,把職業生涯規劃方案作為一促進自己成長成材的具體計劃,貫穿在整個大學學習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把書面的規劃藍圖轉化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將來在計算機行業中有所建樹,努力成長為國家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請計算機業內專家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

計算機行業內的專家,包括學者、政府官員、企業家等,一般擁有各自領域內豐富的計算機行業從業經驗,瞭解計算機行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熟悉計算機行業的人才需求。計算機院校應該經常邀請這些專家給學生辦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的計算機行業情況,引導學生對今後的職業生涯進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處,從而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的為彌補這些差距做好積累和準備。

學生實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行業的外部環境和學生的自身素質都會發生變化,計算機行業的更新速度更是快於其他行業。因此,邀請業內專家為學生做職業生涯規劃報告,有助於讓學生了解子行業環境的動態,並針對這些動態變化,重新對自我進行剖析和評估,對職業生涯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進行及時的修訂,從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路線、合理調整各階段的具體計劃和目標。

三、時間上恰當把握

在學生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不同的時間節點,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學校應該把握好時間節點,抓住幾個關鍵時期對學生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級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以外,單位實習前後以及大學四年級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單位實習中分析思考,合理調整目標

單位實習,可以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今後可能的就業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性質等方面都有較全面的理解。各級院校一般都會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學生到單位實習。通過實習,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實習中身臨其境的體驗未來的職業生涯,從而更好的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工作態度,培養吃苦耐勞的意識,以及職業角色的認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縮短學生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的適應期,儘快形成專業的職業素養,以更好的適應職業發展的需要;此外,實習結束後,學生通過對實習中發現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對自己原先制定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合理的調整,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2.在大學四年級明確差距,及時查漏補缺

經過前期的一系列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部分學生在大四對自己畢業以後如何發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規劃,再通過之前的單位實習鍛鍊,也瞭解到了職業生涯規劃的現實環境,此時可引導學生對之前的生涯規劃準備做一個回顧:首先,審視是否已經確立了清晰明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之前的準備是否足夠充分,還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個性化的對學生進行專項指導,如可邀請計算機行業的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人士,為學生介紹行業人才需求,讓學生有針對性的接受計算機行業的應聘技巧培訓,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招聘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查漏補缺,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最後,要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瞭解就業指導中心提供的各種職業測評軟件,關注招聘信息,體驗模擬面試等,查漏補缺,做畢業前最後的職業生涯規劃衝刺。

綜上所述,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培養學生的德、智、勤、技等多個方面。針對目前高校培養出來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不能很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緊張的現狀,大力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對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無縫銜接,順利實現滿意就業並最終實現大學生成長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動作用。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3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對個體的內在心理特徵和外在環境條件進行評定、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為其設定明確的長期職業發展目標,並制定相應的發展步驟和具體活動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不僅僅是協助個體找到工作,而是幫助個體真正瞭解自己,並結合社會環境等外部因素確定職業發展方向,擬定可行性的職業發展規劃,以實現個體人生價值的最大化。

顧名思義,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針對當前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開展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希望達到的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們找到一份工作,而是希望通過對其進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幫助其進一步瞭解自我、瞭解當前社會就業形勢與趨勢、瞭解各種職業的特性與要求、擬定出符合自身特質、條件與需求的職業發展規劃,並能夠得以實施,從而最終達到實現其人生價值最大化的目的。

二、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薩帕(r)提出,職業發展具有五個階段,而大學生正處於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15~24歲)與確立階段(25~44歲),在這個階段,大學生們開始嘗試職業角色,認識不同的職業,不斷改變對職業的期望,並將選擇一種自己認為適合自己特點的職業,試圖把它作為終身職業。

同時,大學生又具有很大的潛力、很強的可塑性,在其學習生活過程中,指導大學生認識自己,實現自我的準確定位,儘早地幫助他們確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提高自己,有利於學生少走彎路,有利於實現個人與職業的統一,有利於幫助學生成功就業,有利於學生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

三、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20世紀初,我國的職業指導受到美國等四方國家的影響開始萌芽。但進入20世紀30年代至70年代,由於實行計劃經濟和就業的統包統配等多種原因,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問題一直是高等學校教育的空白。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又慢慢開始醖釀探索,90年代中期重新起步。而真正現代意義上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提出和受到關注應該是從21世紀初開始的。到2001年,國內許多高校普遍開始增設就業指導課程或講座,就業指導教材也相繼出版,就業指導服務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見,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其突出特點是,初期起步早,中斷時間長,目前呈現出較為快速的發展勢頭。但是,在當前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着諸多的問題與不足值得我們去分析與思考。

1、廣大學生、家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雖然在國內已經開展了十幾個年頭,各高校開展的各類指導、培訓課程、講座也越來越多,越來越普遍,但依然有許多的學生及家長對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未能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

在諸多家長看來,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學校應該做的事,與家長的關係不大,特別是廣大農村家庭,家長自身的文化知識普遍缺乏,對於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根本沒有認識,對於如何給自己的孩子進行職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更是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從大的社會趨勢上看,高考考的是孩子,而畢業考的是家長,大學生的就業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事,更是一個家庭的大事、要事,家長為孩子們託關係找朋友,忙前忙後,目的只有一個,給自家的孩子找到一個看似理想的“好”工作,因此人脈資源似乎成了大學生就業的關鍵與核心,至於職業生涯規劃則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2、各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專業人員缺乏

目前,許多高校雖然設有就業指導中心,但還沒有配備專門的職業規劃師、職業指導師,大學生的職業指導工作往往是由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或輔導員擔任。而這些指導者雖然對就業指導具備一定的經驗,但在學生的職業指導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往往僅能夠給學生在就業上提供一些適當的建議與幫助,和學生分享一些其他學生及自身的經驗,對於職業指導、職業諮詢、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不太熟悉或不盡掌握,加上缺乏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管理學等有關職業諮詢與職業生涯規劃的學科背景或系統訓練,在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與外部工作世界、科學規劃職業生涯方面就顯得力不從心,有時候設置會給予不恰當或者錯誤的指導意見,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由此可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專業人員的缺乏對我國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乃至職業指導具有一定的影響,在一定層面上也制約了我國職業指導的發展與進步。

3、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定位不清、實施起步太晚、落實成效不佳

職業生涯指的是個體職業生活的歷程,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個體需要面臨和解決的職業發展任務與問題均不相同。職業生涯的設計更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不是僅僅在某一個時間點、時間段開展就能取得成效,而需要早早的意識與啟動,全程的跟進與調整,才能達到最終的目的與成效。

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課程、講座的開展雖然目前在各高校並不少見,但卻廣泛存在着對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理解不全面、定位不清晰、實施起步太晚、落實成效不佳的現象。

許多高校雖然在大一新生入學時就開設了學涯規劃的講座、課程,但課程的開設沒能真正與職業生涯相聯繫,僅僅是就學習談學習,至於為什麼學,要學什麼都沒能很好的説明白、説透徹,到頭來學生只知道要好好讀書,但為什麼要好好讀書,該讀哪一些書,讀了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卻沒有多少人能説清其中的原由。還有許多高校在大四給畢業生開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為時已晚,因為他們忽略了當畢業生面臨找,工作的壓力時,常常會感到很焦慮,如果此時要靜下心來做自我探索並不容易。有些學生覺得只要有個單位,有個工作就可以了,根本不會考慮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四、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對策

鑑於前面提到的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幾點問題與不足,結合職業指導的相關理論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及方法,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1、增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關注度

為了更好的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真正幫助大學生開展職業指導,就應該增加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高校乃至在社會的重要性與關注度。各級政府首先應通過各種媒體加強對於職業指導、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廣泛宣傳,提高民眾的關注度,提升大家對其重要作用的理解與認識。積極鼓勵民間具有資質的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

同時,各高校要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髮展、對學校發展的重要性。並把它作為實實在在的工作來開展,而不是流於形式或者為了完成任務;其次是就業指導中心要做好宣傳和教育的工作,讓學生主動地、熱情地、負責地參與到自己的生涯設計活動中來;再次是要做好學校與學校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經驗,借鑑方法,更好地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全國的各所高校中開展起來。

2、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專業指導隊伍

一方面積極培養,鼓勵廣大高校的輔導員、就業指導老師報考職業指導師,對其開展系統的專業技能培訓,使其掌握職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指導能力,往科學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引入,通過專業人才的引進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如引進心理學專業人員或從事職業研究的相關人員,他們一般都具備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與技能,不僅能夠對廣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而且還能幫助廣大學生給予落實。

3、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性與長期化

在美國,生涯規劃從幼兒園就已經開始,而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往往到了大四才開始,不但顯得起步過遲,且缺乏系統性,更無法做到全程的跟進與掌握。

因此,需要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啟動時間前移,不僅僅前移到新生入學,甚至更應該前移到小學時期。在小學時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啟蒙教育,在每一個孩子心中種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種子,在高中文理分科時就開始進行自我評估,結合自身的性別、氣質類型、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特長等方面開展。到了高考志願填報時,對之前做的自我評估進行確認與調整,同時,要結合環境評估、理想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選擇等進行專業填報,要儘可能的選擇自己主動想學習的,與興趣愛好相符的,自己將來願意把該專業轉化成一份工作乃至一份事業的號業來填報。

進人大學後,在低年級時要進一步瞭解職業內容、瞭解自我,並通過基本的專業學習、技能實踐、用人單位參觀走訪等確認是否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整,做好大學期間的學習、實踐安排與計劃。在中、高年級時要力爭根據之前制定的計劃,全面瞭解社會需求,掌握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利用各種渠道收集就業信息,提升求職技巧,並確定自我的長期發展職業目標,為最終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進入畢業班,則要將之前所積累的知識、技能、信息等資源與能力進行整合,真正踏人社會,面對用人單位,自信地走出職業發展的關鍵一步。

畢業後,還需要持續地實施職業生涯規劃,結合自身實際工作情況與職業發展需求,對職業生涯進行調整與完善,進而真正達到自我人生價值的最終實現。同時,各高校如果有條件還應該做好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後續跟進工作,掌握瞭解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為學校的職業指導工作累積累一定的數據與資料,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鍾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2]楊麗芳,大一新生[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

[3]常萬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

[4]吳秀霞.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歷程與發展趨向[J].理工高教研究,2008.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4

【摘要】職業對於幾乎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而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職業,對於個體的自我實現以及未來的生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熊工程,首先要建立有關職業生涯的基本概念,知曉職業的特性、要素、功能、瞭解職業與專業的關係,職業規劃與未來生活的關係,大學生説對於未來的職業生涯的影響。

【關鍵詞】職業、職業規劃、自身素養、職業目標、實際計劃

一、如何理解職業

以我目前的個人閲歷和學歷來説,是不可能完全理解職業的具體含義的,所以在此借用書中的一句話:職業是指具備勞動能力的個體,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從事社會生產或服務,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並獲取合理的個人報酬以滿足自身的物質與精神需求的持續性活動。

社會中有着各式各樣的職業,職業又是人們謀生的手段,所以人的一生離不開職業,也就是説,人的一生中,將有大部分時間在職場中度過,除了少部分自由職業者,大多數人會在各自的職業環境中生存。就是這種必然的生活環境的影響,產生了迥然不同的個性發展,每種職業都有獨特的活動結構,對從事着的個性與心理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人們參與職業活動,完善者屬於自己的個性。又因人的一生大多隻能從事一到兩種職業,這就表明了人不可能能一個人照顧到生活的全部勞動成果,人們將自己專屬的職業勞動成果與他人交換,達到填充個人物質以及精神的目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

規劃之前必須瞭解生涯的含義,它是指個人通過從事工作所創造出的一個有目的、延續一定時間的生涯模式。既然這個職業規劃是貫徹在生涯之中的,所以我們就按部就班的來分析如何完善的建立這個規劃。

首先説這個延續一定時間的概念,這裏的時間沒有侷限於具體明確的幾年幾月,而是考慮到職業對於個人一生的內外在影響力,這個時間也包含了對個人工作的某個特定的環境和生活結構的變化發展歷程。所以規劃時必須考慮到自身在將近40年的工作歷程大致會發生的過程。從職業前期的學會適應職場的環境,學會如何工作,以及第一次獲得在現實中成功或失敗的真是體驗,成為一名可以獨立工作的合格員工的歷程;期間對職業的選擇,對職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和自我心態的調整都是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一種挑戰。步入職業中期的階段是,容易形成職業中期危機,這時的年齡段,基本已經在職場形成了一定的成績,而面對更深一層次的挑戰時,就可能翻一下抉擇上的錯誤,這錯誤很可能會付出巨大的代價。所以中年職場要抗住壓力,肩負責任,作出最優的判斷;到了職業後期,基本上已經距離退休不遠了,這時已經經歷過了大風大浪,總體來説在職場是元老級別的人物,多年來的經驗也使處事變得穩重得體,有掌握全局的判斷力,所以只要不出現大的變故,穩定的走完自己的職業生涯是信手拈來的事了。

三、自我素質評價

認識自己的性格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重要因素。性格是一個人在學習與生活過程中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適應的習慣的行為特徵。

有一句話在哪都適用,就是態度決定一切。而態度又是由性格決定的,雖然性格是一種十分複雜的心理構成物,但只要合理分析自己的內心,認識自己的性格,把握性的的基本特徵,就能客觀全面的瞭解自己真正屬於怎麼樣的人。

首先我對自己進行了一個大致的性格評定,經過多份性格測試報告的結論得出,我是一種活潑型的人,活潑型的人喜歡説,喜歡與人交往,害怕孤獨,熱情助人,不會算計別人,一般比較單純,別人喜歡與之交往,情感外露,情緒化,有孩子氣。熱愛與人打交道的崗位或者是富於變化的工作,入銷售、公關、記者、教師等。測試結果還説這類人着眼於工作的面而不是工作的點,如果要讓他們在某一個點持久停留,入座研究分析或機械重複則缺少耐心或毅力。

這個測驗報告個人認為大致是符合我個人性格的,我對自己的客觀評價是,在某些道德方面比較注重他們的評價,所以道德約束感很好,會經常反思個人的行為對他人造成的影響,所以人緣關係不錯。喜歡新鮮的事物,對新鮮的環境和周圍的人沒有很強的排斥感,但也沒有很好的融合感。個人為人處事相對被動,因為我個人比較獨立,所以很少會要求別人幫助我什麼,能自己解決的事儘量自己克服,所以面對新同學或是新同事時,不會主動搭訕,但要是他們能主動開口向我表示友好,我定會熱情無比。個人有個人的朋友交際準則,對不適合自己性格的人還是會慢慢淡出,對相符自己性格的人又會時時相處,即便分離,也不會減淡那份友誼。個人有競爭好勝心,但僅侷限於自己有能力特長的範圍內,如打籃球。而超出自己喜好範圍的事物,都抱着可有可無的態度面對,因為即便在自己得到時,都會回頭考慮考慮自己失去時該如何面對,所以沒有很強的控制慾。

將性格與自己個人目前的專業相結合分析,自己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作為軟件程序的一名學員,需要的是自學能力,以及面對困難有一顆鑽研的有毅力的心。而自己喜好新鮮事,面對重重代碼的壓力,並不能很好的調整心態,利用各種途徑查找資料去解決問題,往往面對困難要是沒有同學或者老師的點播幫助,就會陷入學習的僵局。這原因主要是怕自己的努力得不到結果,是太在意自己的成果的表現。所以目前的自己時刻告誡自己,付出的過程是艱辛的,很有可能是少有回報的,但也只有付出過,才有一天會得到輝煌的成果。

四、職業目標與實際計劃

從2010年數據顯示的android操作系統超越十年霸主諾基亞的Symbian系統後,互聯網的發展之路越來越向移動客户端靠近,所以IT行業的人員普遍認為之後幾年的互聯網發展路線將大力推進手機端移動通信。

結合自己的專業來看,就業前景相對其他專業來看,還是比較樂觀,而且在收入方面有較大的優勢。到大二目前為止,基本對將來的職業定位是從程序員做起,所以現在全力學習程序開發的知識。堅信只要自己能有一手程序開發穩定的能力,便能給自己一個步入職場的金鑰匙。雖説在真正的職場裏並不能用編程能力在站穩腳跟,與之對應的是人際關係處理,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這些並不能在大學期間窺探到什麼,必須等進入職場後,有過磕磕絆絆,自己實打實的增長經驗才能將這類事處理好。而且現在身邊的同學有創業計劃,我也參與其中。創業又與入職是不同的概念了。

在這不能將創業的計劃細説,只能從自身的打算定論,就是學好程式語言,組織身邊有能力的同學,帶着自己的技術,開發自己的項目。這個目標可以再之後兩年內完全確立,只要團隊成熟,便繼續創業;要是項目開發失敗,也不耽誤自己開發程序能力的訓練,還是有機會入職軟件公司,找到自己就業的一片天地的。

這裏還有大學的學業與職業目標相互衝突的問題,大學開設的學科,有幾門是與自己將來的就業沒什麼聯繫的,如何處理好學習時間的分配,也是個人目前要做出的計劃。暫定是與互聯網行業完全不着邊際的學科只求通過,不細鑽研。與個人未來發展方向有幫助的科目,將細心研究。這個決定必會影響自己在大學的成績,會錯失各種獎項的評定和淡化個人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但不妨礙自己朝着心中目標計劃的前進。

【總結】

對自己生涯前期的規劃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打算,並堅定不移的實施着。對職場中期及後期,還得之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計劃伴隨着自己的一生,也隨着一生的變化而變化。做好當下,為自己的人生拼搏一次,是我目前該做的,也是廣大大學生應該做的。

【參考文獻】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方法》崔傑編著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5

論文摘要:

大學生畢業後國家統一分配的政策已於1895年前後結束了,這種結束是計劃經濟下的不問市場人才需求的結束,這種結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標誌之一,是由計劃包辦制向市場燕求制的轉變。這種轉變是市場經濟進程中的必然選擇,是中國自身國情、經濟發展的韶要,是今後很長時間內所要堅持的政策,也是大學生不願意面對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客觀現實。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來這對大學生來説極具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邁向社會、必須完成好的第一課。

一、就業市場的現狀

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一般認為: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並經過分析、測評後對自己未來的一生中所承擔的職業職務和相應歷程所做的中長期的預期規劃與具體設計。

事實上在高校中,大學生真正知道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們吸取的。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從小學便開始。在一種沒有壓力、不馬上兑現的氛圍下進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早期薰陶和培養這時的教育是潛意識的、遊戲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興趣“。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具備和培養,鼓勵年滿14歲的學生利用業餘時間到校外進行各種打工鍛鍊這種打工對於家長或者學校來説並不是讓學生要掙多少錢,而是培養他們“早期的職業意識“。這種意識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打工來滿足自己基本生活、學習所需。

所有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對於職業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往往是在學有所成之後才能考慮。國家在這裏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主體,學生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客體。但是現在國家已經從就業責任的主體變成了就業責任的客體,學生則從就業責任的客體調換成了就業責任的主體。這種變化是一種歷史性的變革,在這種重大深層次、歷史性的變革面前我們的家長學生、學校沒有跟上這種變革的步伐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隨這種變革作相應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的職業意識就業觀念未改變;沒有把職業興趣、職業設計意識從小培養。最終所導致的問題就是:大學生面對現實普遍都不適應茫然、仿徨恐懼、失望,他們感到困惑。這種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學生本人在就業上的困惑,實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困惑,是一個社會的困惑。所以面對目前的就業市場我們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幾點思考

1、建立學校和社會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據在我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抽樣調查的數據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服務“不滿意”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對社會的變化和人才需求瞭解甚少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本身又是一個持續、複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單憑個人的經驗或者感覺是很難實現目標的.因此.進行規範、持續、專業的職業生涯就業諮詢、指導或者設計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這項工作學校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職責對在校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中當然的一部分。目前學校缺乏“一對一”“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這也是出現學生“不滿意‘’和“認識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管理職能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機構這種專業機構所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自然外延和補充。學生可以在學校內得到指導也可以在社會上得到指導。

2、重視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中的相關問題。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相關問題也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這對我們順利地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工作十分重要。它主要表現為:一是自我定位不準。現在很多高校畢業生在就業時不管自己專業水平高低、職業對自己的專業是否合適、自己的工作能力是否能勝任只要薪酬高都可以接受。不能客觀地評價主觀的自己和客觀的職業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與此同時一些學生缺乏勇氣對比較有把握的事情總是信心不足、大膽接受對一些自己能勝任的職業缺少競爭的勇氣從而喪失實現理想的機會這兩種表現都是自我定位不準所致。其次要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徵。例如做一些職業性傾向測驗,看看我是屬於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還是常規型。二是職業目標模糊。不少大學生在大學時代甚至更早就已經形成了對未來職業的一種預期但是他們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年齡、經歷、專業知識和發展的考慮,設定的目標過高、過於理想化、情緒化。不顧個人的性格和職業興趣。在過分強調這些的同時卻把真正屬於自己職業目標淹沒了。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一個系統的、持續的工作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共同努力。在人生的歷程中我們必須儘量少做出錯誤選擇,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正是我們少走彎路有力的手段。我可以不知道我能做成什麼.但我必須知道我能做什麼這才能實現我們自己的人生目標。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6

摘要:有用的職業生涯方案教導,關於協助高校學生樹立精確的擇業觀,為作業做好常識的儲藏和心思的準備,解決作業難疑問,具有首要的效果。這篇文章就此做一討論。

關鍵字:高校職業生涯方案

這些年,跟着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大學生作業難疑問已逐漸變成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疑問。高校學生因為對作業和自我的合理知道和定位,作業決議方案和挑選才能缺少,一些畢業生通常難以找到理想的作業,迫切期望得到有用的職業生涯方案教導。

一、職業生涯方案及其含義

職業生涯方案是指對職業生涯甚至人生進行繼續的系統的方案的進程,是在對自個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剖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個的喜好、喜好、才能、特色進行歸納剖析與權衡,聯繫時代特色,斷定其最佳的作業奮鬥方針,併為實現這一方針做出行之有用的組織。生計方案的意圖更首要的是協助自個真正瞭解自個,為自個定下作業大計,謀劃將來,並依據主客觀條件方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展開方向。

職業生涯方案對其作業的挑選和往後作業的展開有十分首要的含義。

(1)方案能協助自個斷定作業展開方針。職業生涯方案首要的即是對自我的剖析。經過剖析,知道自個,瞭解自個,估量自個的才能,評估自個的才智,承認自個的性情,判斷自個的心情,找出自個的特色,發現自個的喜好,清晰自個的優勢,衡量自個的距離,經過剖析,斷定契合自個喜好與專長的生計路線,精確設定自個的作業展開方針。

(2)能鞭笞自個盡力學習和作業。職業生涯方案的一個首要功用即是供給了自我評估的首要手法,能夠依據方案的展開狀況評估現在獲得的成果。能夠説,職業生涯方案既是學生盡力的依據,也是對學生的鞭笞。擬定職業生涯方案也有助於學生依據輕重緩急組織日常學習和日子。一起,方案能協助學生儘可能地表現潛能。

(3)方案關於學生求職的首要效果。從人力資源的視點動身,用人單位也十分垂青新員工是不是有職業生涯方案,是不是與公司的展開相一致。公司在簡歷挑選和麪試中對畢業生是不是有職業生涯方案也十分注重,有的學生因為在簡歷或面試中論述了自個的生計方案,讓用人單位覺得求職者的求職意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也標明用人單位關於大學生在求職時清晰寫出職業生涯方案的做法是給予充分肯定的。

二、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中存在的疑問

1、對職業生涯方案知道不清晰。在校學生關於職業生涯方案沒有滿足的注重,遍及缺少職業生涯方案意識,有的把職業生涯方案等同於作業方針和學習方案,有的把職業生涯方案等同於找作業,以至於把作業方案當成了短期作業培訓。大學生對自個的展開方案不清晰,不能運用作業方案理論,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作業的提前準備和準斷定位。

2、作業展開期望過高。一些學生過錯地認為“文憑等於才能”,故而在自我評估和作業展開方面期望值過高,不少學生作業展開期望過高,不考慮本身條件和社會實習需求。在擇業進程中遍及嚮往高收入的作業,傾向於閒適舒服的環境,傾向於大中城市,不願意去條件艱苦的區域和底層。

3、作業方案不切實習。作業方案是一個連續性和期間性的進程,起點是不是精確,方案是不是合理,直接影響着職業生涯方案的結果。因為對職業生涯方案的知道不到位,一些學生在職業生涯方案方面存在應急性、片面性和盲目性。有的對自個不瞭解,盲目從眾,有的過火注重自我方案,我行我素,不關心社會對作業的需求,終究自個的方案都難以實現。

三、完善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的主張

1、展開職業生涯方案教學課程

大一是習慣、探索期間,要讓學生開始瞭解自個、瞭解社會、瞭解作業,特別是瞭解自個將來所期望從事的作業或許與自個所學專業對口的作業,做出決議方案。因而,各高校應該在大一獨立開設職業生涯方案課程,導致學生的注重。大二時,要經過一些作業心思測驗,讓學生深化自我知道,評估自個的中期學習方針,進一步加深對作業的考慮,使作業方案作業落到實處。大三或大四時,學生的首要方針是成功作業,要讓學生強化自個的求職技巧,瞭解用人信息,積極參加各項招聘活動。詳細施行層面而言,各高校能夠依據自個的實習狀況,編寫並出版一些有關職業生涯方案的教材或許講義、事例供學生運用,使學生知道、瞭解自個,找出自個的作業傾向,瞭解作業、瞭解公司和僱主、瞭解市場環境等,斷定自個的作業方針。

2、健全有關組織,充分作業部隊

展開職業生涯方案是一項專門化的作業,是一門學識和藝術。現在,有不少高校因為知道上的不到位,在實習作業中,存在着組織不健全、部隊不安穩、從業人員本質不高級疑問。健全的組織組織和專業的人員裝備,包含專門的施行設備、滿足的資金投入,是展開好職業生涯方案的條件和保障。為此,必須加強職業生涯教導組織和部隊建造。一方面,清晰高校學生職業生涯方案作業在高校作業中的地位,完善專門組織建造,構成全體教職工一起參加的教導大部隊;另一方面,打造一支以專職老師為骨幹、相對安穩、本質較高的生計方案教導部隊,一起加強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和辦理,不斷提高生計教導的專業化和作業化水平。

3、樹立鼓勵保障機制

第一,將作業方案教學規範化。校園可經過擬定有關方針,使其歸入校園全體教學方案並給予經費支撐。第二,每年定期舉行學生職業生涯方案競賽,關於在不一樣等級競賽中獲獎的學生和教導老師給予精力或物質獎勵。第三,將作業方案教學作為第二課堂的一項首要內容。高校應鼓勵大學生使用節假日從事社會兼職作業,展開作業實習活動,並將作業方案內容歸入社會實習閲歷和大學生本質拓寬評估系統中。一起,應展開職業生涯方案網上教導,引導學生依據本身職業生涯方案的需求,有挑選地使用網絡資源。有條件的高校能夠樹立職業生涯方案網站,在網站上供給歷屆畢業生職業生涯方案的成功事例,供給職業生涯測驗東西下載,並經過MSN、QQ等方法樹立職業生涯方案溝通羣,為在校學生與之溝通、溝通發明路徑與方法。

總歸,職業生涯方案是一項長期的工程,大學期間的方案只是一個起步,卻對學生將來的展開有着至關首要的影響。因而,高校應把職業生涯方案教學作為高級教學的一項首要內容貫穿於各個期間,樹立相應的職業生涯方案諮詢組織,從多方面臨大學生將來的作業方案供給科學的教導。

參考文獻:

[1]姜軍保.淺談大學生職業生涯方案[J].江西電力作業技術學院.2007(2)。

[2]謝一風.高職院校學生作業方案研究[J].職都論壇.2007(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7

1、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盲目性

前不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個大學畢業生,重慶人,是河南省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2005年本科畢業生,英語過六級。因為考研,錯過了找工作的好機會,去年8月,回到重慶找工作。經熟人推薦,進人江北一度假中心做銷售代表,底薪600元。僅僅幹了17天,就被“炒魷魚”,原因是專業不對口,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整天呆在辦公室裏無所事事。不久,找到第二份工作,在一家生產眼科儀器的公司做打字文員。可每分鐘打三、四十個字的速度還沒來得及提高,又被“炒”了。去年11月12日,進人一家畜產公司做外銷員,月薪800元。不過,可能是與另位外銷員人際關係處理不當,沒幹多久,被公司無故就解聘了。來不及傷心和難過,有了第四份工作,在花卉園一家中介公司做中介,月薪800元。不久,主動“炒”了第四個老闆。現在,我拼命學習各種知識,還在考導遊證。我只有一個希望:下一個工作能幹得長久一些。

據調查,有這樣經歷的大學生,在我國大學畢業生中不是個別現象。今年畢業的大學生中,不到半年已經有大約20%的人更換過工作。跳槽不是壞事,但盲目而頻繁的更換工作,會使得剛畢業的大學生無法給自己準確定位,從而在頻繁更換工作中迷失自我,失去自信,給相當一部分人造成了重大的人生損失!這種現象從一方面反映出我國職業教育的欠缺,學生對於社會缺乏必要的認識,對於外界的情況掌握的較少,對自身又缺乏足夠的分析瞭解,這就造成學生們進人社會後,極其的盲目和不適應。因此,我們應該認真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改進我們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幫助我們的學生認識瞭解自己,強化自己的職業選擇,從而增強競爭力。

2、職業生涯的定義及生涯規劃的幾個重要理論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和擔負的職業、職務、職位的過程。職業生涯不僅僅是職業活動,而且包括與職業有關的行為和態度等內容。是以自我價值實現和增值為目的。職業生涯設計就是指個人和社會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職業生涯設計基本上可以分為確立目標、自我與環境的評估、職業的選擇、職業生涯策略、評估與反饋等五個階段。

下面介紹幾個生涯規劃的重要理論。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學科有一個著名的霍蘭德職業性向理論。霍蘭德認為,職業性向包括價值觀、動機、需要等,是決定一個人選擇職業或崗位的重要參數。他基於對職業性向測試的研究,一共發現六種職業性向,然後根據業者的心理素質和擇業傾向劃分為六種基本類型:

(1)實用型。傾向於從事包含着體力勞動並且需要一定技巧、力量和協調性才能承擔的職業;這類人通常遵守規則,實際、安定,喜歡需要基本技能的基本活動,如操作工具,各種修理工作等。

(2)研究型。傾向於從事包含較多認知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內省,理性,創造,喜歡獨立分析與解決抽象問題,如研究數學、物理等工作。

(3)藝術型。宜從事包含大量自我表現、藝術創造、情感表達以及個性化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想象豐富,做事憑直覺,衝動、無序,喜歡用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思想,如繪畫、音樂、表演等。

(4)社會型。宜從事包含大量人際交往內容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樂於助人,喜歡與人合作,富有同情心,如教師、醫生、諮詢等社會服務工作。

(5)企業型。宜從事人量以影響他人為目的的語言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喜歡支配、勸導別人,自信,喜歡從事領導他人實現組織目標或獲取經濟利益的活動。

(6)常規型。宜從事包含大量結構性的且規則較為固定的活動的職業。這類人通常有條理,順從、有序,喜歡有固定規則的工作,如祕書,會計,出納等。

霍蘭德認為,失業者職業性向類型與職業及崗位相關係數越大,兩者適應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他還認為人格類型與環境類型適配性越高,對所做的選擇就越滿意,對職業認同度也就越高。通過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瞭解自己的人格類型,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與所處的環境類型之間的匹配度,從而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選擇職業的盲目性。

3、舒伯職業發展理論

美國的一位職業指導專家舒伯認為職業選擇是一個發展過程。他把人的職業發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成長階段(出生一14歲),是以幻想、興趣為中心,對自己所理解的職業進行選擇與評價;

(2)探索階段(15——24歲),逐步對自身的興趣、能力以及對職業的社會價值、就業機會進行考慮,開始進入勞動力市場或開始從事某種職業;

(3)確立階段(25一44歲),對選定的職業進行嘗試,變換工作,到逐步穩定;

(4)維持階段(45—64歲),勞動者在工作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維持現狀,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

(5)衰退階段(60歲以後),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或退出工作領域。在上述舒伯的生涯展階段中,每一階段都有一些特定的發展任務需要完成,每一階段需達到一定的發展水準或成就水堆,而且前一階段發展任務的達成與否關係到後一階段的發展。他還認為,生涯發展可能是循環的而不是直線的,並用生涯彩虹圖描述生命全程和生活空間。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的生活空間扮演多種不同的角色,並且每一階段都有其重要的角色。

透過生涯彩虹圖,可以幫助我們具體而清晰地f解不同生命階段中不同的角色是如何構建其特有的生涯類型,小同的角色如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扮演其特有的內容,角色的組合如何合理安排才一能達到址佳的自我實現。

4、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

gottfredson的職業抱負發展理論被歸屬於生涯發展理論的一種,主要關注發展理論的發展問題。將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觀點相結合,以性別類型、社會聲望和職業領域作為研究職業抱負發展的3個重要緯度。gottfredson指出,職業抱負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縮小範圍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們逐漸淘汰和放棄那些不能接受的選擇,建立一個自己認可可以接受的社會空間。個體有時會為了那些雖不太喜歡但更可能得到的機會,以妥協方法調整抱負以適應外部世界。妥協有兩種,一種是預期性妥協,即個人根據自己對現實的知覺,意識到自己喜歡的選擇不可能實現,於是調整自己的希望。另一種是經驗性妥協,即個體在實施自己最喜歡的選擇時遇到障礙,不得不放棄先前的選擇。因此,在職業選擇過程中,決策者要回答“如果我有幾種理想的工作可供選擇,我應該選擇幹什麼?”和“如果我不能幹我想幹的工作,我應該幹什麼?”我們通過此理論,可以確定自己可以接受的職業選擇的範圍,在選擇和妥協中不斷的達到內外平衡,尋找合適自己的職業方向。

當然,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還有很多。我們可以利用這些理論和專業測評工具充分分析自我,瞭解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整合自己的價值觀、分析自己的人格類型、發現自己的興趣、能力,挖掘自己的潛力,為我們今後的生涯決策奠定基礎,提高對自己未來職業定位的承諾。否則,即使勉強就業,其獲得的成績和樂趣也遠低於付出的辛苦。

5、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準確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步。大學生畢業求職的時候都會遇到定位問題,但是很多學生不會定位,經常出現以下的誤區:跟風攀比,盲目追求;被動地把親人父母的期待,當作職業選擇的標準;只瞭解職業的一小部分,而忽視職業的全貌,草率地作結論;只瞭解職業可以帶來什麼,而忽視職業要求自己做些什麼,等等。因此,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我花了很大的力氣終於成功應聘了,可做了幾個月後發現,每天做的工作我實在沒有興趣。”“上了四年大學,感覺發展方向很多,但又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如此種種,其實都是典型的缺乏職業規劃的表現。從描述中我們也很容易看出他們的困惑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所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必要地。職業生涯規劃的作用在於幫助我們樹立明確的目標與規劃,運用科學的方法,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個人的專長,開發自己的潛能,克服生涯發展困阻,避免人生陷阱,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最後獲得事業的成功。

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確定了職業發展的方向,會幫助我們少走許多彎路,實現職業的持續發展,還能幫助我們善用資源。有人將職業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職業生涯設計與規劃則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圖,也就是前進的指南,旅途的航標。因此可以説,職業生涯規劃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走向成功的路徑。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8

摘要:

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但在該學科的重視程度、職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課程教育的“本土化”程度、教學方式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急需通過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和師資隊伍建設、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模式等途徑來進一步完善,以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職業生涯規劃

自教育部頒佈《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來,為了幫助大學生理性規劃人生,不斷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各高校積極探索“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體系,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的總體滿意度超過了80%,約90%的學生能夠在規劃書中對自我進行客觀分析和認識,僅有15.7%的學生表示收穫不明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對學生確立更加理性的職業定位.增強學生個人職業發展的自信心,進一步明確自我目標,以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做好自身的職業規劃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各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基礎各異,教學效果有很大差別,因此深入研究當前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將對改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用性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在教師配備和進修學習上,很多高校沒有專職的師資隊伍,多由本系輔導員或年輕教師兼任,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與科學的操作技巧,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業務培訓。據邱慧青老師調查,59.19%的學生認為當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有理論和經驗的指導教師”;二是課程設置不合理,部分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僅安排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開課時間短,學生只能從理論上完成簡單認識,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學習;三是措施落實與監督管理不到位,雖然幾乎所有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但很多高校並沒有把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與專業課、公共基礎課進行同步管理,對教師在該課程的授課方面疏於監督,對上課的效果很少過問。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基礎薄弱。

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高校就開始將職業生涯教育納入到課程體系中,系統開設“職業規劃課程”。從美國職業規劃課程的整體結構來看,其內容詳實,結構嚴密,由淺入深,南表及裏,貫穿大學生活的全過程,有效地避免了大學生到畢業時才開始考慮就業的“臨時抱佛腳”現象,能夠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大學時代的職業規劃週期,實現從學習生活到工作生涯的過渡,打下終生受益的職業發展基礎。J豐目比較而言,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意識淡薄,社會關注度低,起步相對較晚。就目前來説,我國的中學階段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習和教學以升學為中心,以提高考試課程的學習成績為目標,沒有開展相關的職業規劃教育,學生疲於考試競爭,在填報志願時很少或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興趣與能力傾向,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比較缺乏。進人大學後,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到位.認為學和不學一個樣,即使在課堂上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也只是把這一課程作為拿學分的手段,不能用學到的知識去規劃和指導自身未來的發展。

(三)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專業針對性不強。

在美國,其職業規劃課程教學方式豐富多彩,包括案例分析(easeanalysis)、團體訓練(wor—shops)、網上支持(web—supporting)和閲讀指導(readingguidance)。豐富的教學方式克服了傳統講授法的枯燥和抽象,營造出濃厚的集體氛圍,有助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因材施教,也極大的提高教學效果。怛目前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形式多為大班集中授誤,對學生的教育也僅僅侷限於教師“滿堂灌”式的單項教學方式,缺少聯繫實際和個性化指導,案例分析不充分,學生參與性不強。據瞭解,圾少高校為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安排教師、場地、課時、服務網絡,大學的現有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沒有滿足學生差異性的實踐需求,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完成從“學校人”向“社會人”的轉化與過渡。宋慧敏老師對此做過一個調查,在回答“教師授課時所針對的專業”這一問題時,有37.9%的同學認為所針對的專業是“大學所有專業”,32.2%的認為是“大學主要專業”,只有14.6%的認為是“本學校專業”和14.2%的認為是“本學校部分專、。HI(四)課程教育“本土化”程度不夠。職業測評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首要環節,關係到整個課程實施的效果與成敗,而目前我國高校所使用的測評體系大多源於國外,有的甚至照搬照抄,缺乏與我國社會和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匹配的測評體系,在實際測評中,導致很多測評結果脱離我國的實際,從而影響學生與授課教師對該課程的認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以及授課方式很少考慮到“本土”學生的實際特性以及專業特色,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着物是人非、不倫不類的感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授課的質量。

二、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宣傳,樹立科學的職業規劃理念一方面,相關部門要通過各種媒體和多種途徑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的宣傳,提高學生、家長和高校等相關羣體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逐步形成社會高度關注、學生及早着手和科學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良好社會氛圍。同時,建議在縣級以上行政區域建立和健全公共的、開放的職業測評機構,隨時滿足人民的測評需要;在中學階段開設基本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養成其及早樹立人生理想,合理規劃,科學奮鬥的習慣。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教育。在新生入學教育時,輔導員或班主任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未來決定於自己手中,提高其科學合理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的主動性。同時,把整個大學期間作為一個開放性、實踐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來指導,使學生在校期間全面接受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和實踐教育,通過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在實踐中不斷鍛鍊自己,提高自己,最終實現自己的奮鬥目標。

(二)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要實現快速發展,必須加大對該課程的投入力度,在硬件上建立與之相配套的諮詢輔導室、信息查詢室、面試模擬室等,滿足該項課程順利開展的基本需要;在軟件上,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建立一支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同時,積極做好教師隊伍的管理,定期對他們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理論和實踐、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人才測評與統計、就業求職心理研究、勞動人事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確保一線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時更新、文化素質穩步提升、工作方法不斷改進,使其能夠結合時代特徵、地方性差異、學生的不同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與指導,實現教學能力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建立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模式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求職過程的指導是所有大學生的共性,而在自我認知、職業定位、生涯規劃方面學生的需求各有不同,所以,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應堅持普遍指導和個性化輔導相結合的原則。根據共l生安排相同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內容,在形式上可以採用集中講授、專題報告等形式對其進行生涯與職業意識的培養、就業能力的提高等教育;根據專業、個性等個體差異,對學生的職業定位、自我探索、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等方面進行分散的小型輔導、一對一個性化諮詢,使共性與個性協凋發展,從而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另外,還可以結合學校辦學特點,邀請校外經驗豐富的職業生涯規劃專家、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校友等,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心理測驗、創業教育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了解名校鋁師、名企名家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難點問題的剖析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的實況,進行全方位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四)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大學生特點的職業測評體系國家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我國職業教育測評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成立科研攻關小組,推進我國職業測評體系儘快實現新突破。相關學者要在借鑑外國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及當代:趕學生的特點,通過實踐論證,不斷創建和完善基礎性的職業測評體系,不同高校要根據學校的定位和學生的特徵,對基礎性測評體系進行實用性改良,積極推進測評體系的特徵化、個性化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種類、性格、區域的人羣,有針對性的採用相應的測評體系,以提高測評結果的準確性,實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19

[論文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師資

[論文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我國高校越來越受到重視,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討: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應進行“本土化”改良;不同年級的學生授課方式和內容要有所差別;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相關理論起始於20世紀60年代,90年代從歐美國家傳入我國,在各大企業引起廣泛的重視。近年來,由於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許多高校開始重新審視這一門課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開始大力推進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起步較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界定不明確;師資隊伍專業素質薄弱;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缺乏“本土化”改良;課程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等。針對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實施策略。

一、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

很多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界定不明確,沒有給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一個正式的“名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模糊設置,必然導致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毫無計劃性。目前,多數大專院校對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大多是“時隱時現”,界定不明確,導致許多大學生對於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質認知嚴重不足,對於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漫不經心、毫無計劃性。只有對這門課程做一個非常明確的界定,例如屬於全校性選修課,還是必修課,或是限選課等;學生修完該門課程後可以得到幾個學分;學時是如何安排的;等等,學生和老師才會對該門課程的性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上起課來也才有的放矢。例如雲南財經大學就是採用必修課程的形式來開設這門課程的,所有學生在大學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生涯規劃與“三生教育”》課程,大學一年級第二學期開設《職業發展與創業》課程,每週2學時,屬於必修課,1學分。據筆者的調查,修完課程的大部分學生都認為受益匪淺。

二、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

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師資隊伍的專業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大多數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師資隊伍來源於黨務、政工、學生工作管理領域,且大多沒有職業指導師職業資格,他們雖然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教學經驗,熟悉學生情況,但專業化程度較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針對性不強,尤其是對社會上企業的用人情況及人員發展道路缺乏全方位的瞭解,使得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僅停留在做職業測評和講解就業政策等較低的層面上。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應該建設高質量的職業指導教師隊伍,建立必要的教學組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研室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坊),同時提升師資隊伍專業素質,加強師資培訓,使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師具備相應的專業素質——心理學、社會學、人力資源管理、教育學等專業知識,經過經常性的專業培訓,通過職業指導師從業資格考試,具備職業指導相應年限的工作經驗。擔任該課程的教師不僅需要對職業生涯規劃有專門研究,而且應與學生的對口單位有緊密的聯繫,瞭解這些行業對用人的要求以及人員發展道路。因此,學校應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的培訓制度,讓擔任該課程的教師到校外進行考察、學習,推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指導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考慮聘請校外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員兼任該課程的教師,甚至參與教材的編寫,以此提高課程的適用性。據筆者對雲南省五所有代表性的高校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如果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主要的內容應包括哪些方面”這個問題上,49.7%的學生選擇市場需求和行業動態仿真。由此可見,該門課程內容的適用性是絕大部分學生都很看重的。

三、課程的設置與測評工具應進行“本土化”改良

目前,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材以及授課方式等,很少考慮到“本土”學生的實際特性以及專業特色。如目前我國使用的測評工具很多是從西方引進來的,很多測評脱離我國的實際,導致測評結果的科學性被懷疑,學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感覺到與自己的實際特點不相符。

職業測評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應以測評建設為首要切入點。職業測評是運用現代心理學、管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通過心理測驗、情境模擬等手段,對人的能力水平、個性特徵等因素進行測量。我國大多數測評體系來源於國外,甚至照搬照抄,缺乏與我國大學生個性特點相匹配的測評體系,對於個體的“自我”測評正好是職業教育的首要步驟,因此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測評體系建設,對於我國現階段發展水平而言顯得尤為重要。

四、不同年級的學生授課方式和內容要有所差別

許多院校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不合理性。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級、專業差別,授課時各個年級與各個專業的學生“一鍋端”,脱離實踐談理論,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對自我、專業、職業的模糊認識問題,亦無從談起對職業人生的合理規劃。

大學一年級:初步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把就業指導與國防教育、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相結合,側重專業感知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學生確立職業理想、奮鬥目標。許多新生進入高校後對自己的專業與未來十分迷茫,要想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就要從入學起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結合職業測評系統,幫助學生建立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全面瞭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性格等個人特質,初步樹立職業規劃意識。其次,由相關教師開設系列講座幫助新生了解大學生活、大學環境及人際環境。第三,向新生介紹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內容,以及相應的工作領域及其發展方向。

大學二、三年級:培養和提高職業所需的基本素養與修養,使大學生熟悉自己的專業與行業的發展,做到心中有數,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對職業的熟悉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對該行業性質特點及其發展前景的掌握,使規劃者對職業具有宏觀的認識;二是瞭解行業內各種職能的分工及其發展道路,使規劃者對職位的認識進一步具體化、細緻化,助其明確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此外還有對職業操守、人際溝通技巧、社交禮儀等職業交際能力方面的掌握,使規劃者全方位地瞭解職業的特點,做到既懂“做事”,也會“做人”。這樣,規劃者結合對自身及職業的瞭解,更易於作出適合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規劃出日後的職業發展道路。

大學四年級:輔導相關求職技巧。面臨找工作的畢業生在最後一年應結合前三年的職業規劃,加強求職技巧的訓練。就業指導老師應對畢業生開展簡歷製作、面試技巧、面試禮儀、現場應變能力測試等相關講座,幫助學生成功就業。

五、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

由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相關理論是新近引入的理論,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一理論比較陌生。只有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理論方面的建設才能做好其他的相關工作,它是普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知識的必由之路。職業規劃課程建設,包括課程的基礎建設、課程資源庫的建設,選擇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教材、編寫教學大綱和案例集、製作相關教學課件。同時,探索現代化的授課方法,設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網絡輔助教育平台,提供職業規劃指導課程實施的優勢資源,包括髮展和強化職業指導機構、設置信息化和網絡化互動平台、配置專業化的職業指導人員、引進科學的職業心理測試工具。

在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理論建設的時候,還必須考慮到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的問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一門傳授方法的實用性課程,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其切實地瞭解自己、職業以及社會,獲得實實在在的求職、工作經驗。這種教學目的決定了該課程的考核需要開創靈活、實用的方式,並爭取使考核具有實踐意義。切忌成為背概念式的測量考核,偏離了課程的實用意義,也增添了學生的學業負擔。

參考文獻:

[1]李舒怡.高等院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9(10).

[2]龍慶華,宋餘慶.大學生全程化就業指導模式的探索[j].高教高職研究,2007(9):154-156.

[3]李劍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改革雛議[j].傳承,2009(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0

【摘要】本研究將基於對職業生涯規劃內涵,利用德國首創的目標導向項目管理理論(ZOPP)的問題—優勢—目標分析方法,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歸納,並結合政策層面、高校層面、師資層面現有的優勢,圍繞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進行項目識別。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導向項目管理項目識別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和國內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概述

職業生涯教育最早發源於歐美國家,我國古代基本上沒有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教育理念,中華民國建立後,這一理念才逐漸從歐美國家深入到內地。關於職業生涯的概念,目前,學界的觀點各有不同。大多數職業心理學家較為認同美國生涯理論專家Super的觀點:職業生涯是生活裏各種事件的方向;它統合了個人一生中各種職業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現個人獨特的自我發展形態;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報酬或無報酬職位的綜合,除了職業之外還包括與工作有關的各種角色。

職業生涯規劃則是一個連續不斷做準備、做決定、做評估的過程,通過對自我、機會、限制、選擇與結果的瞭解,確立與職業生活有關的目標。並根據個人在工作、教育與發展方面具備的經驗,規劃出具體的履行步驟。

國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頒佈了《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教學要求》),為各高校進一步規範職業指導課的開設,把握職業指導課程教學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明確職業指導課應實現的教學目標作了詳細的要求,是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的綱領性文件。

2、基於ZOPP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提升項目識別

2-1ZOPP及其問題—優勢—目標分析簡介

ZOPP是德語ZielOrientiertePro—jektPlanung的縮寫,即目標導向項目規劃。ZOPP始創於德國,是德國項目管理理論體系之核心。它是針對區域經濟發展項目(以及其他項目),在其調查、分析、診斷、項目設計、項目規劃、項目實施、項目監測與評估和項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論體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術。其應用程序為:問題分析—優勢分析—目標分析—項目規劃—項目選優排序—項目實施規劃—項目實施。其中,問題—優勢—目標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為重要的三個步驟。

問題是現存條件與人們的慾望之間的差異,要達到預期目標遇到的一個障礙就構成了一個問題。“樹”的關係是描述問題間因果關係的最佳模式。運用“樹”的關係以核心問題為出發點,尋找造成核心問題的直接原因和核心問題產生的結果,建立問題“樹”。

優勢與劣勢就如同硬幣的兩個面,是相對的,又是每個問題都存在的。充分開展調查、分析,利用問題的固有優勢,規避其劣勢,將在有效利用資源的前提下保證問題的快速解決。

目標是對未來的描述,是未來打算實現的、解決問題後將達到的未來狀態,是未來的方向。目標的確定離不開問題的存在,問題為目標的確定打下基礎。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將問題翻改為相應的目標,就產生了“目標樹”。

2-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問題—優勢—目標分析

2-2-1問題樹構建

如前所述,近年來,在工作實踐的基礎上和教育部統一部署下,鑑於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特色和內容需要,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採取課堂教學的手段開展。筆者基於校基金課題——“A校ME學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實施方案設計研究”,利用問題矩陣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國內大部分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過程普遍存在的34個問題中,最主要問題是: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2-2-2優勢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組織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方面有諸多優勢:職業指導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正處於繁榮與發展期;國家教育部《教學要求》的頒佈;各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中積累的大量經驗及可供借鑑的教學模式;由相對穩定的高校輔導員和相關學科專職教師構成的師資優勢;社會網絡資源、專業培訓機構、測評系統等;以及大學生自身優勢等。

2-2-3目標樹構建

結合問題樹進行問題和目標的轉換,將問題“樹”翻改成目標“樹”。課題組研究表明,如要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34個問題,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實現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目標,就必須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

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重點在於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貫穿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這既是由職業指導課程教學目標所決定,也是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全面性旨在針對學生進行職業意識、職業適應、職業選擇、職業發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設計全程、全面的生涯規劃教育課堂教學實施方案的意義在於:它是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高效開展的需要;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避免盲目就業;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畢業生求職過程中的成本,增強大學生應對社會競爭的能力;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於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於大學生對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進行恰當的調整。

在完成目標“樹”邏輯關係分析後,將目標“樹”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標歸類,就可建立目標“羣”,一個目標“羣”也就是一個項目:

項目羣A:樹立正確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念項目

項目羣B:明確課程定位項目

項目羣C:課程內容模塊化及教學方案設計項目

項目羣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指導教師專業化建設項目

3、結論及建議

分析表明:要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實現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總體目標,就必須從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教育理念、明確課程定位、課程內容模塊化及教學方案設計、指導教師專業化建設等四個項目入手,開展全程、全面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鑑於此,筆者將在後續研究中將秉承這一思路,也建議志在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堂教學效果的各地高校結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個項目的方向不斷實踐下去,幫助大學生通過科學的生涯規劃實現高質量的就業,並在職場上實現人職和諧。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2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dmpp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