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精選45篇)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精選45篇)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

一、家風

“家風”(family style)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世代家族成員樹立的價值準則。

家風,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是每個個體成長的精神足印;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對家族的傳承,民族的發展都起到重要影響。

二、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精選45篇)

小故事是一種篇幅短小,故事情節簡單而又富於哲理的故事,因其每個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廣大讀者特別是在校學生的喜愛。下面跟着小編來看看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精選45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

説起家訓,我也不知道我們家的家訓是什麼,但我總聽媽媽説:“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句話,也許它就是我們家的家訓吧!

有一次,學校在每個班裏挑選幾名美術作業畫的好的人去畫一副主題是“防止環境污染”的畫,還讓用4k的素描紙畫,我當時就傻了眼,心裏默唸着:沒有我,沒有我,沒有我。可是老師偏偏把我選上了,當時我真是又驕傲又發愁,心裏想着:哎呀,這幅畫該怎麼畫呀?多會兒才能畫完呢?我中午回到家,臉上露出不高興的表情,媽媽好像一眼就可以看穿我的心思,就問:“怎麼啦?誰又惹我們家寶貝生氣了呀?”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就説:“沒事兒!一點一點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嘛!”幸虧離交稿的時間還有一個星期,我就先起了一個稿子,後來我每天畫一點,休息日多畫一點,不知不覺就到了交稿的日期,我一鼓作氣把畫兒畫完了。原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只要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在我剛上三年級的時候,英語我學的一塌糊塗,那些單詞我都不會念,怎麼背都不會,直到把二十六個字母都學完,我卻只背會幾個單詞,直到考試,迷迷糊糊的進了考場,結果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分數讓我非常失落。心想這成績回家一定會被重重的責罵,但卻只聽到媽媽這樣一句話:“我們給你報一個英語班吧!這樣,你就可以多學英語語法,提高英語成績。”之後我每天回到家裏聽錄音,課間背單詞,一點一點,課文裏的單詞我都認得了,後來我的英語成績就一點一點的提高了,最後我不僅掌握了課上的內容,還學了不少課外的單詞短語。後來我考得很好,真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呀!

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是它讓我在前進的道路上克服困難;是它讓我在失落的時候振作起來;是它讓我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非常感謝我們家的家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

從小就聽爸爸媽媽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每個家庭都有家風、家訓。

我覺得家風就是家裏的規矩,是一家子的風氣。一個孩子出去代表的是一個家庭不是她自己,孩子在外面的一言一行都説明這個孩子的家庭教養。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體現在“孝順”上,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孝敬老人,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不能讓老人生氣。我家的家風還體現在飯桌上,一家人吃飯都是等家人全部都到齊了,如果老人沒有動筷子我們小孩絕不能先吃的,在不知不覺中這已經形成了我們家的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會一直保持下去的。

我家的家訓就是“勇敢自信”,爸爸媽媽教育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放棄,要自信,要勇敢的去面對,辦法總是比困難多。爸爸媽媽教育我做一個陽光、積極向上的女孩子,不愛慕虛榮,不比吃穿;要多學習,多看書,做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懂禮貌的孩子。

爸爸媽媽很孝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過年過節都要回去看望他們。大人們都是孩子的榜樣,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我的爸爸媽媽給我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我的家是温暖和諧的家庭,我愛我的家,並且我家的良好的家風家訓會一直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

前幾日看到一則新聞,許多人在談論“家訓”這個話題,給我很深的印象。電視中,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如此循循善誘:“禮是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每一個家庭都應該有的家訓……”他説得非常中肯,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中國人素來講究“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這也讓中國成為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你們雖然都是農村人,從來沒有華麗的言語和深刻的道理,但是,你們用最簡單的語言和最樸實的行動,讓我從小就明白“學禮、達禮、行禮”是我們做人的前提與根本。我想,“以禮待人”應該算是我們的家風了吧!

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你們給我灌輸的“禮”的思想很多。小時候,在我還不會説話的時候,你們就開始教我“叫爸爸、叫媽媽”,稍稍年長一些,你們帶我出門,指着一個又一個陌生人,告訴我:“叫叔叔、叫阿姨,叫爺爺、叫奶奶”,所以,從小我就養成了叫人的習慣,別人都誇我有禮貌。但我知道,是你們培養出我的良好習慣。

有時候,你們也對我特別嚴厲。還記得那時,我和鄰居妹妹吵架,哭得很厲害,你們不問青紅皂白,就讓我向她道歉。其實,當時我是很氣憤的,咬緊牙關,眼睛憤憤地盯着你們,心中充滿疑惑,眼淚只是從眼角流下,鹹鹹的、澀澀的,流進嘴裏。在你們的“逼迫”下,我很不情願地説了聲“對不起”。事後,你們告訴我:“姐姐應該讓着妹妹,何況妹妹還是客人!”你們還告訴我“嚴是愛,鬆是害,不管教,要變壞”的道理,以前,我還不能完全明白其中的含義,現在我終於理解了,而且還將受益終身!

爸爸,媽媽,我想真心地對你們説一句“謝謝”,謝謝你們讓我從小就學會了“禮”,謝謝你們教會了我怎樣守禮,怎樣禮貌待人,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

我想,我會讓“禮”這一家訓在我們的家庭中永久延續下去!我更希望“禮”這一美德在我們的華夏大地上不斷傳承,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

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校有校規,家有家規”下面我跟大家説説我家的家風家規。

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如果一個家庭裏沒有好的家風家規,那麼大家就會遠離不好的家風的家庭,慢慢這不好的家風的家庭就會很孤單。所以每個家都應該有好的家風家訓。

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懂禮貌,遵守諾言,講信義。父母一直告誡我:只有做到這幾點長大了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可以有好的風氣,這樣我才可以讓自己走的更遠、身邊就會有很好的朋友同學們。

記得有一次,我跟同學約好i明天去動物園。可沒想到第二天,卻颳起了大風,我不想去。媽媽很嚴厲的對我説:“答應人家的事就一定要守約,不能因為天氣的突變你就改變主意。如果自己本身有很不得已事而不能去,那也要提前跟同學説好。記住定好的事不要輕易改變,這是遵守諾言。”媽媽的一番話讓我明白:我的做個守時守約的好孩子。

“百事孝為先”爸爸的這句話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我從很小就知道見到年齡大的老太太喊“奶奶”年齡大的喊“爺爺”。在家裏吃飯的時候我都要幫助我的爺爺奶奶夾菜。飯後給爺爺奶奶端水。有好吃的也會放爺爺奶奶嘴裏一些,跟他們分享我的喜悦。在家裏我會幫着媽媽收拾家務,給下班回來的爸爸拿拖鞋。我自己能做的決不麻煩父母。在家他們都誇我是個乖乖女,我想對我的家人説:“有了你們的嚴格要求,我會越做越好。”

家風家規讓我學到了怎麼做個讓大家信任的人,讓我知道了愛護老人孝敬父母人人有責。在學校裏要勤奮學習老師教的知識、跟同學開心學習。我想我會是父母的乖孩子,老師的好學生,同學的好朋友,我將來會是國家的一個有用的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5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説,“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着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製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後,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麼,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着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後,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擀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幹,笑眯眯地在旁邊看着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隊,等待着跳進鍋裏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後一道菜上桌後,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着餃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閃着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麼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麼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着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6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家也有着嚴格的家風家訓,你想知道嗎?現在就和你介紹小時候在我身上發生的一件事吧!

我很小的時候,有一次,媽媽帶着我到鄰居家阿姨去玩,阿姨家有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我一到阿姨家就被那些可愛的玩具吸引住了。一個非常精緻的芭比娃就像真的小孩一樣:小巧玲瓏的小臉上,嵌着一雙圓溜溜的黑眼睛,一頭金黃的頭髮捲曲,可愛極了。我愛不釋手,一會兒轉轉她的頭,一會兒伸伸他的胳膊,玩得專心致志。媽媽幾次用大大的眼睛盯着我,我彷彿都沒有看見似的,繼續開心的玩着。媽媽終於忍不住了,跑過來準備拉下芭比娃,我用力一奪,芭比娃的頭被我拉下來了。這時阿姨家的小孩回來了,看見他心愛的玩具頭都掉了,就大聲地哭了起來。他邊哭邊説:“還我芭比娃,還我芭比娃!”他氣勢洶洶的跑來,邊推邊打,我站在那裏就像木頭人似的,忍不住也大哭起來。媽媽二話沒説,狠狠地抽了我幾下,就去安慰阿姨家的小孩了,並對她説,下次買個新的給他。

回到家裏,媽媽罰我站了一個多小時。然後嚴厲地對我説:“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兩個星期不許再吃零食了,把省下的錢給阿姨買個新的芭比娃去。”媽媽説話算話,那兩個星期裏媽媽真的沒有給我一分錢。看着別的孩子吃好吃的零食,媽媽就要再教育一次。

“不經主人的允許,絕不能亂動別人的東西,損壞別人的東西要照價賠償!”這就是媽媽對我的教育,也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的一部分吧。我的家風家訓伴隨着我慢慢長大,讓我學會了怎樣做人。我為我家有這樣的家風家訓而感到自豪。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7

很多名人都有家風家訓,我的家庭不是名人家庭,如果要説也有什麼家風家訓,那一定是爸爸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他們自己也在身體力行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我的家庭是個大家庭,外公外婆和小阿姨一家與我們合住,十多年來一直其樂融融,在小區裏傳為佳話。爸爸是山東人,不喜歡甜食,但對外婆做的菜從來不挑剔,總是裝作很愛吃的樣子。媽媽現在還經常講起外婆給爸爸吃桂圓肉的故事,那是爸爸第一次見丈母孃,外婆按紹興習俗給爸爸做了一大碗桂圓肉,放了很多糖,爸爸咬着牙吃下,外婆以為爸爸喜歡吃,以後經常給他做,一吃就是兩年多,直吃得爸爸哭笑不得。每次家裏有重大事項需要討論,開始大家嘰嘰喳喳發表意見,實在不能統一,最後大多是聽外公外婆的,用爸爸的話説,這就叫百孝順為先。

外公外婆年紀大了,有時會因為小事爭吵起來,父母總是耐心勸説,從不頂撞他們,即使有時外公外婆看上去很沒有道理,父母也沒有絲毫責怪他們的意思。爸爸總是説,孝順孝敬,沒有順沒有敬,哪來孝?對長輩首先是順從,要讓他們順心,感覺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儘可以由着他們來。

爸爸還常説,孝敬無底線,就是説對大人盡孝道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沒有終點,只有起點。

"百孝順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幾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他們和我一樣,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8

家風是寫出來掛在牆上呢?是在父親母親的話語裏呢?還是打小兒就藏在了心裏呢?一個詞,一句話,一段家庭的回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家風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家規是一種嚴格的祖訓,自古以來,家家家户都有立家風家規的傳統和習慣。那麼我家的家風又是什麼呢? 不由得想起從小爺爺在我耳邊的叮嚀:“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

那是我上二年級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下午,下課了我從抽屜裏拿出書包準備放學回家,卻意外地發現抽屜裏頭好像有一樣東西,拿出一看,是一塊很精緻的手錶,手錶的錶盤中間還有很可愛的卡通形象,看着就讓人好喜歡,不由得有點動心了。我左顧右盼了一下,同學們也都在忙着收拾自己的東西,沒有人注意到我,我下意識將手錶攥在了手心裏,應該沒有人會看到吧,它是誰的?為什麼會在我的抽屜裏?是下午活動課其他班級的同學落下的嗎?要是發現丟了會很着急吧……可是它又是那麼的可愛和精緻,不管那麼多了,反正又不是我偷的,是它自己在我的抽屜裏的,對,想到這裏,我的心噗噗地跳地更快了,它歸我了!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很得意地向爺爺展示我的“戰利品”,我卻突然看到了爺爺凝重的表情,“這不是你的東西,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不屬於你的一定要還回去。”爺爺那深邃的眼神彷彿要穿透我的心,看的我不由得低下了頭。

這一幕雖然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是隻要説起我家的家風,它又會馬上浮現在我的眼前,爺爺意味深長的話語和深邃穿透的眼神時刻烙印在我的心頭,“做人一定要誠實守信,這樣才能頂天立地!”這就是我家的家風,我將牢記並始終秉承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9

我們家雖然不是什麼名門望族,只是一個平平常常的人家,但是我的父母打小時候起就告誡我一些做人的道理,讓我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直到現在我還在用這些家訓監督自己。 如:“誠實守信,清白做人”、“玩地時候開開心心地玩,學習時認認真真地學習”、“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小孩子都有一個天性——愛吃糖,我也一樣。

5歲那年,我自從吃了一顆糖後,就迷上了那聞起來香吃起來甜的味道。有一次,趁爸爸媽媽不注意,我?刷?得一下把桌子上的糖攥在手中,接着假裝上廁所把糖毫不客氣地吃了。隨後,我躡手躡腳地把糖紙扔到了牀鋪底下,做完這些我開心地笑了,心想:爸爸媽媽肯定不會發現牀下那些糖紙,而我就可以大飽口福啦!正當我得意忘形時,媽媽來了,她眉頭緊皺一臉憤怒的氣息:“兒子,你是不是偷吃糖了!”“沒有。”我一臉無辜的樣子。“那牀底下的糖紙是怎麼回事?”媽媽兇得像只豹子。在證據面前,我只好低下了頭。爸爸聞訊趕來,他拿起我的手用尺子用力敲我的手訓斥道:“爸爸不是跟你説了嗎,我們不怕做錯事,要誠實,一個人要是沒有一顆誠實的心,誰還會和他交朋友?誰還會信任他?兒子,爸爸希望你能明白?誠實?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爸爸這幾句意味深長的話使我深受啟發,從此我再也沒有偷偷做事了。 “誠實守信,清白做人”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我還要把這幾句話告訴其他小朋友,讓大家共同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説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

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記得去年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家的家風什麼呢,爸爸説: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就是“寬容、換位、平等、尊重” 平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着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

所謂寬容是指人處世有度量,不苛求。能夠有諒解、剋制、包容的胸懷。俗話講:“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説的即是寬容。

但是寬容並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着人們知識不斷地豐富、智慧不斷地增加、修養不斷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來的人生道理。也就是説,它是與人的思想品性、社會閲歷、人生抱負、文化修養等因素息息相關的。

寬容是一種人生的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原則,還是一種思維方式。人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寬宏大度者,能夠允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甚至尊重、悦納與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

“大海成汪洋之勢卻以其低而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然與其高而容日月。”讓我們學會寬容,互諒互讓。讓生活中多一份和諧和幸福,少一份煩惱與仇恨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1

説起家風家訓,我可是有很多的關於它的故事。它們和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比他們嚴厲得多。

在我還上幼兒園的時候,爸爸就已經為我們制定好了家訓。一共分為五條:

1、不許説髒話;

2、要勤儉節約;

3、全家人要和睦相處;

4、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人人平等。家風是尊敬長輩。我們都嚴格按照這個生活。

但是,我也觸犯了一些家規,我得到了嚴厲的懲罰。那一次,我早上起來,匆匆洗漱過後,竟然忘記了關掉水龍頭,水一直流到了中午,爸爸回來後,非常憤怒,把我按在牀上死揍了一頓,並且讓我不能再犯。

還有一次,我將一些用不到的鉛筆,扔到了火裏,這一幕,被爸爸看見了。我又被揍了一頓,但我不服,和爸爸吵了起來,我又觸犯了一條,直接被禁足了。過後,我非常後悔,後悔自己的衝動,不但捱了揍,還不能出門。從那以後,我再也沒改觸犯過家規。

直到今天,我們家還保留着這個規矩,但是,不知為什麼,我總想挑戰一下。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媽媽正在談事情,我覺得機會來了,直接插嘴,還不小心説了髒話。我以為我會受到最嚴厲的懲罰,我的心撲通撲通地跳,但出乎無意料的是,我受到的只是言語教育,看來家規是會隨着我的年齡而減輕的,不過這是要我自覺遵守,我決定,從今以後,不管我身在何處,我都要嚴格遵守家訓。

雖然家規令我吃盡了苦頭,但是我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我一定不會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的。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2

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的精神內核,也是一個社會的價值縮影。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給我們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使我們快樂的成長,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它時時刻刻陪伴在我身旁,激勵着我成長、進步。

我們家的家風體現在飯桌上。開飯前,我首先要叫爺爺奶奶過來吃飯。開飯了,如果長輩們沒有動筷子,我絕對不能動手先吃,等到長輩們都到齊了,大家才開始一起吃飯。不知不覺中,這都成了我的一個習慣。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小時候我跟着父母外出坐公交車時,經常看到爸爸媽媽給不認識的老人和孩子主動讓座,慢慢長大的我,現在也和爸爸媽媽一樣,坐車時會主動讓座,讓座的同時,自己感到美滋滋的。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家也一直遵循這一美德,我作為中學生也一直堅持這一點。比如,在穿着上我從不讓爸爸媽媽買名牌服裝、買最貴的,只要買最合適的、環保的、有益身體健康的即可,在吃穿方面也沒有和別人攀比的習慣。現在水資源一直比較缺乏,我們家洗菜的水都是積纘下來沖廁所用。

總之,我家的家風家訓教給了我許多,讓我明白許多做人的原則,讓我更加快樂的成長。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3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我認為,家風家訓不一定要成文。只要家庭成員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遵守並執行這些家風家訓,將這些家風家訓植根在心底,那麼,這個家庭就是成功的。

在我們中國,美食文化異常發達,所以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餐桌禮儀,是我們家規裏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小,媽媽就教我了許多餐桌禮儀:人沒有到齊不能動筷;菜要讓長輩先吃,不能搶;自己喜歡的菜不能一下子夾太多;咳嗽不能對着飯菜;不能大聲喧譁,吵吵鬧鬧;自己先吃完了要對其他人説:“我吃完先走了,大家繼續慢用”,並且將自己的碗筷收拾好放到洗碗槽裏……這些餐桌禮儀已經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中,我每條都能做到。

當然,關於説話的禮儀也很重要。比如説:要文明,不能髒話滿口;説話要用禮貌用語,請,謝謝,您好;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這樣不禮貌,等別人説完了再發表自己的意見,尊重別人;説話前要叫出對方的稱呼,説話時要看着別人等等,這些禮儀也讓我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

當然,我們的家風家訓內容豐富,這豐富的內容背後更藴含深意。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風氣,家風建設的關鍵在於家長。這個家的家風好了,子女們會受之影響,行為規範,有禮貌;相反,如果這個家的家風不好,家長們整天在外面喝酒作樂,從不管教孩子,那麼孩子的行為準則也會受到影響,叛逆等一系列問題會蔓延開來,最終導致家庭崩潰。

家訓就是家規,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這個家的家規合理通達,並且家庭成員都自覺遵守則家風清正,家門興旺。

家,是一個人的棲息之所,是最温暖的,也是最具影響力的。家是小的,只有把這小小的家打理好,才能成就大事業,立足於社會。家是一個人成長起步的地方,只有把這個起點之根深深地扎進泥土裏,生命的大樹才會枝繁葉茂,綠意盎然。好的家風家訓是這棵大樹生長的最好肥料。沒有了它們,總有一天,這棵樹會轟然倒下。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4

很多電視節目,宣傳資料上都在説家風家訓,我問媽媽我們的家風家訓是什麼?媽媽讓我自己觀察,自己總結,因為家風家訓不是掛在牆上,或者天天説的,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裏。

我悄悄地觀察,總結了以下幾點:禮儀,節儉和誠信。下面我要介紹一下我家的家風家訓。

家風——禮儀

中國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所以大家都要講禮儀。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懂禮貌,見到客人打招呼;見了老師要敬禮並問好;用了別人東西歸還時要説:“謝謝。”等等。並且要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要讓對方能夠收到你要傳達的信息,不要含糊其辭……等等。媽媽還對我説:一個不懂禮貌的人,不會受到別人尊重,要想得到別人尊重就要首先去尊重別人。是啊,當一個人不懂禮儀,出口就是髒話,還會有人尊重他嗎?回想起來,發現媽媽講的很有道理,從現在開始,我要爭取在禮儀上取得更大的進步。

家風——節儉

在我家裏,家人不會把剩的飯菜倒掉,而是放進冰箱保存起來,留着下一餐熱熱再吃。爸爸請客吃飯時也會把沒有吃完的'飯菜打包回家,從來不會浪費。在家人的影響下,我也改掉了好多壞習慣。還記得我小時候,吃麪條,碗裏總是剩幾根條,歪七扭八的躺在碗底,喝小米飯時也總是剩些米粒在碗底,為了改正我這些習慣,媽媽便一本正經的對我説:“你剩一根麪條,以後臉上會長一道疤,你剩一粒米飯,以後臉上會長一個小疙瘩。”我害怕自己臉上長小疙瘩,長疤,影響自己的容貌,每次吃飯都學着其他人的樣子,把碗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現在我發現,媽媽當時是嚇唬我的,她故意用“長小疙瘩,長疤”這種可怕後果嚇唬我,是為了讓我養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現在,我長大了,不僅養成了這個習慣,也漸漸懂得了這個道理。我要把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家風——誠信

這個家風家訓是我看到一幅漫畫後頓悟的。漫畫上,一個大人摸着小孩的頭説:“你在外面撒謊沒關係,但回家一定要跟父母説實話啊!”那個小孩疑惑不解的看着大人,彷彿在説:“為什麼這麼做?”這個漫畫使我感觸很深:是呀,現在人愛撒謊的越來越多了,歸根結底是第一任老師——家長,把“誠信”這個基本的道理弄丟了!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爸爸給我講的《狼來了》的故事:因為放羊娃三番五次戲弄大家,所以當狼來的時候,沒人再相信他的話了。這也是説,當別人的信任一而再,再而三的被辜負時,最後自食惡果的只能是自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想別人怎麼對自己,就要用怎樣的心去對別人。言而無信只會害自己。現在回想起來,那就是爸爸用最原始、最淺顯的方法告訴我“誠信”的重要性呀!我要努力做一個有誠信的人,以不辜負爸爸的良苦用心。

我家的家風家訓講完了,希望它們能夠帶給大家一點兒啟發,伴隨大家快樂的度過每一天。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5

“家有家規,校有校規”是人人皆知的一句話,可家風是什麼呢?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良好的家風家規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而我家的家規的一些規矩是一點點形成的,其中有一條就是大大方方、不自私。

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在一起玩,玩累了,回家去拿冰棍。而冰箱裏只有一隻冰棍了,我卻沒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出了那一根。父親見狀,忙問我為什麼只拿一根,我告訴父親冰箱裏只剩下一根了。父親聽後讓我把冰棍放回去,又累又熱的我,怎麼捨得把它放回去,父親見我無動於衷,忙訓斥道:“把冰棍放回冰箱,你吃冰棍解渴了,別人呢?”見到父親這樣,我也只好乖乖把它放回去,可當時的我哪懂得父親的良苦用心,現在才漸漸懂得,不得不説,因為父親的訓斥,使我做事時想着他人,這種性格令我終身受益。

我每次去朋友家玩兒,都會忘記父母規定回家的時間,玩得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着急。

有一天晚上,父母因單位有事情都去加班了,我一個人耐不住寂寞,便約同學出去玩,而我卻沒有告訴父母,心裏本想着與同學玩一會兒就回家,可是我們在一起玩的高興就忘記了時間,天漸漸的黑了,我們都沒有散去的意思。直到有一位同學的家長催她回去,我們才各回各家。我剛到家樓下,就撞見父母,他們問我去哪了,玩去了。母親用嚴厲的口吻對:“媽媽不是已經和你講過了嗎?出去玩也要有時間觀念,要按時回家,到哪去也要告訴父母,你這樣讓我們有多着急呀!”説的我低下了頭,很是慚愧,從那以後,我養成了按時回家的習慣。

“按時回家,去哪與父母打招呼”也成為了我家的家規。

“孝”也是我家的家風,孝敬長輩,尊敬師長。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6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台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説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於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説,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麼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裏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裏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説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裏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着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台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着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台、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台、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7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家訓,我們家的家訓出自《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其中還有個故事。

小的時候我並不珍惜糧食,吃飯時總是很浪費,爸媽怎麼説我也不聽,他們總跟我講各種道理,其中就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但那時我並不能體會勞動辛苦,資源寶貴等這樣抽象的話,爸媽覺得,只有親身實踐了才會懂得。所以在我七八歲時,就有了那次週末的活動。

一個陽光明媚的週六,我們去了農田,體驗挖紫薯。剛到那裏,我興致勃勃,信心十足,想着一定要挖十袋八袋紫薯回家,從土裏挖東西還不簡單嗎?但當我試着拎起鏟子時,我的信心也隨着落在地上的鏟子灰飛煙滅了——那把鏟子真的好重!如果我連鏟子也拎不起來,還談何挖紫薯,但看到爸媽已經拎起鏟子和袋子走進田裏,我也只好吃力地拖着鏟子跟在爸媽後面。

到了田裏,太陽正熾熱地烤着大地,我一鏟一鏟奮力地挖紫薯,過了不久就汗流浹背,可還沒有多少收穫,我禁不住有些想放棄,但看到不遠處也有不少的農民伯伯在幹活,他們卻毫無怨言,我想到我平時吃到的飯菜都是他們這樣辛苦地種出來的,我也重新有了動力,努力地挖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我們身邊已經堆起了三個裝滿紫薯的袋子,我不由得喜笑顏開,雖然十分辛苦,但我也有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成果是多麼來之不易,而到了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含義,也從這時開始,我覺得浪費糧食是一件不尊重他人勞動的事,我也不再浪費了。我也明白了勞動的光榮和意義,我至今一直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家訓,它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一直伴隨着我。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8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要説起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那便是爸爸媽媽常常跟我説的做人要有感恩之心。

在字典裏,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是對他人幫助的回報。我們讀過許許多多關於感恩的小故事,我發現,那些心存感恩的人,充滿着人性的光輝。

父母將孩子養育成人,孩子懷有感恩之心奉養雙親,在我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因為動物界尚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難道人不會嗎?人間自有真情在,我曾看到一個小男孩捐髓救母的新聞,他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擔當起救母的責任,讓母親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當時,我反問自己,如果換作是我,我會怎麼做?答案是我也會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做。為什麼?因為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那麼地愛我,所以我也同樣愛他們。父母在我們的成長路上付出了數不勝數的艱辛,當他們有難時,我也無法去漠視他們的苦難。

不止感恩父母,也感恩成長之路上遇到的好心人。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每個人都會受到他人的幫助。父親説,別人有災我去救,自己遇難有人幫,別人有事不去幫,自己有事難求人。當我們幫助他人之後,自己遇到困難時,相信也會有人伸出援手。

優秀的家風影響的不只是一代人,這會是世世代代傳承下去的,影響的是世世代代的人。所以,學會感恩,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19

在我小時候,我不懂得什麼叫做家風、家規、家訓,後來我才慢慢的懂得……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要求我要勤奮,要上進,起初我不太理解,埋怨媽媽對我要求太苛刻。上學後,我努力學習,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爭取在各個方面達到更好,這才理解所謂的上進和積極,是要靠汗水和努力才能達到的,只有這樣才能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

在我上二年級時,有一次因為我偏要買一個玩具,而奶奶沒有給我買,我就和奶奶大吵大鬧,還説出讓奶奶走、不是我親奶奶之類的話,讓奶奶很傷心。爸爸下班後知道了這個事,把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並讓我閉門反省。這時我才懂得了尊重長輩的真正含義。爸爸説過:尊敬長輩,孝順父母是做人的第一準則。

課堂上老師教我們勤儉節約,讓我們背誦古人的傳統美德,可現實中,我們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在生活中,我會挑食,而且還會剩飯;洗手時,每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晚上還要亮着燈睡覺……我真的要自我反省了……

我們國家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媽媽常説“無規矩,不成方圓”,通過這次的功課,我和爸媽深深的總結了一下,我們家的家風是:對人真誠,對事認真負責;家規是:孝敬老人,勤儉節約,乾淨做人;家訓是存感恩之心,處事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

好的家風家訓就是一盞引路燈,是家庭中每一位成員的寶貴精神財富,無形中指引着我們通往人生的光明大道,雖然我們現在做的還不夠好,但是我相信只要定下了目標,我們就會朝着它大步前進。

爸爸,媽媽,讓我們共同努力吧,做個合格的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0

每個家有不同的家訓家風。良好的家訓家風,能使人積極向上。不好的家風家訓,會使人誤入歧途。誠實守信是我家的家風家訓,它伴我成長,造就了今天的我。

小學時,我認識了一個叫小明的同學,他的父母不管他,他也不愛學習。一天放學,他邀請我去他家玩遊戲,我去了。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一進家門,媽媽就嚴厲的問我:“你去哪了,那麼晚才回來。”媽媽的臉色非常難看。我用連自己都快聽不清的聲音説:“我在學校寫作業,寫完才回來。”媽媽聽了後更生氣了,説:我去過你們班級了,一個人都沒有,快説,到底去哪裏了。”爸爸趕忙把我拉到了一旁,説:“我們不是常對你説嗎,做人要誠實,你怎麼能撒謊呢。”我短暫思考後點了點頭,向父母説了去小明家玩的過程,並答應以後再也不了。

小學時有一次考試,我考了98分,我非常高興,結果一檢查有兩道錯題沒檢查出來,減去那些分我才90分。那時的.我十分糾結,到底是去找老師改還是矇混過關呢。這是我想起了父母對我説的話:要誠實。於是我去找了老師,向她説明情況,老師給我改了成績,但讓我沒想到的是老師第二天表揚了我。

沒有好的家風家訓,就沒有好的未來。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1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正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每個家庭。自然我家也不例外。

當我還很小的的時候,我經常會爬上餐廳的椅子,看爺爺很氣派的把一張大紙在桌子上鋪開,拿起毛筆蘸足了墨水,拿筆的手不停的一頓一揚,紙上的一撇一捺隨着手的不斷擺動彷彿也沾上了些靈氣,在紙上活靈活現起來。

稍大一點,似乎也看懂了爺爺寫的都是些什麼名堂。我發現爺爺在練其他字時,總是龍飛鳳舞的一氣呵成,每當寫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一句時,總寫的格外認真,神情也格外專注,眉眼間還會有一個淡淡的“川”字。但當時的我也沒怎麼在意,只是覺得這句話定是有特殊意義的。

直到有一年過節的時候,爺爺把他的的那一幅作品掛在了牆上,我納悶了,從小看爺爺寫毛筆字的我知道,這幅作品比上爺爺的其他作品明顯遜色的多,爺爺又為什麼掛在客廳那麼顯眼的位置?

後來上小學了,老師經常給我們講水滴石穿的道理。我自然想到了掛在了牆上的那副對聯,似懂非懂的明白了那副對聯的意思。每天一回家,我就能望到那副對聯,想到水滴石穿的故事,一滴水固然渺小,但成千上萬滴水凝聚成的力量卻可以“穿”石。這一現象告訴我們要學會日積月累,積累看似渺小的力量,説不定日後將會化做巨大的能量。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千里路遠嗎?全部都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只要開始走第一步,就會離終點近一步,只有你有恆心,千里之路並不遙遠。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要有開始,只有開始才會離結果近一步,怪只怪有些人,想到千里之路的艱辛,走到一半,或者沒有出發就已經退縮了。

古人云:“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又云:“聖賢之學,非造次之成,須在積累。”,我們要有一顆恆心。有位哲人説過:“毅力是人類靈魂的最高統治者。”沒錯,毅力讓包括人類在內的世界萬物得以生生不息,蓬勃繁衍,創造了歷史的輝煌。愚公之所以能搬動大山,離不開他那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決心。只有那一顆充滿毅力的恆心,才能日夜把那小小的水滴砸向石頭,若是某一滴水半途而廢,則無法成就“石穿”。這便可見得恆心的重要性。

雖然大家都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萬事開頭難。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陰影,那是因為你的背後有陽光。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總拿着自己的成績和別人比較,渴望着比他人更加成功,急切的想選擇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其實只要是路,就已經被人走過了,我們要做的,是應該在別人走過的路上,比別人走得更久,比別人走得更遠,走得更久就能夠走出別人沒有走出的距離,走得更遠就能夠看到別人所沒有看到的風景。

一段新的旅程可能就開始於現在,就從腳下的第一步出發吧,不要問路在何方,但一定要知道自己最終想去的地方,不要看到更加旖旎的景象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的地,那樣最後只會迷失了方向,不忘初心,堅持到底,這就是我對我的家風家訓的理解。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2

家風和家訓,現在好像不怎麼被提起,好像被淡忘,但只要細細想想,它還是無形的在我們身邊,家庭的一舉一動,無一不是透露着來自兩個家庭的古老家風家訓。

俗話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也沒什麼特別,但卻展現着中華的傳統美德。在我們家,老人永遠是第一位的。這是孝道,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有一次,老人感冒了,我卻要上學,家裏汽車只有一個。而我家雖然離着學校不遠,但距離還是有的。送老人去醫院只要在路邊拐個彎就可以隨便把我送到學校。但家長卻不了,甚至都不送我,帶上老人就往醫院趕,我雖然沒遲到,但心裏還是不自在。但仔細想一想,如果老人出了什麼事,就永遠的失去了,這也是對老人的尊敬。多次的送我上學,卻會把我慣壞。孝敬老人,是第一的家風家訓。

然而還有,一切向善。向善的心勝於一切,有一顆善良的心,也是我家的家訓之一。無論別人是不是害心,但我們是絕對不可有的。經家長的一句話,如果人人都遵守了這一條,世界將會充滿愛。其實當時我還不懂,只是想着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壞而我卻不行,殊不知,那些人卻是特例。這個世界真的是好人多,但更確切的説是,不是壞人的人多。善良,人人有,但如何表現,卻鮮為人知。而如果去搶劫,立馬被無數人知道。這是一個壞人“多”的原因。但即使這樣就不可以幫助人了嗎?不,這是否定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一些尊重師長,團結……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這兩條,有這兩條,就夠了。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3

家風家訓,就是長輩對後輩的教導,是一種原則,一種道德規範,也是一種久而久之形成的良好的習慣。好的家風家訓,能使人具有良好的修養與高貴的品格,能使人走向光明,走向成功;而不正確的家風家訓,會使人受到不良影響,最終可能會導致違法犯罪,使人一步步走向罪惡的深淵。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是誠實守信,它從我懂事起就一直伴隨着我成長。

記得在小學二年級時的一次語文測試,早早就做完試卷的我和同桌因為無聊便偷偷地玩起了遊戲。正在我們玩的不亦樂乎的時候,老師發現並批評了我們,收卷時也沒有收我們的卷子。我和同桌便把測試卷放在了講台上,可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試卷不見了。直到髮捲子的那一天放學時媽媽來接我,從其他家長那裏得知了發測試卷的消息,便問我考了多少分。見我支支吾吾漲紅了臉也沒説上來的媽媽便問我怎麼了,我一開始説我忘記了考了多少分,後來回到家媽媽説要看我的卷子,我又拿不出來,媽媽見狀便問我到底怎麼回事,我只好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她。媽媽聽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説:“犯了錯誤並沒有關係,重要的是要承認錯誤,做人應該講誠信。”我向媽媽認了錯,並重新做了一份測試卷交給了老師,也向老師承認了錯誤,老師也高興的原諒了我。

通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做人要講誠信,“人無信不立”,如果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並且幹出一番事業,就要講誠信,博取他人的信任。

還有一次,我和好朋友約好了要一起出去玩,而我卻忘記了,讓好朋友等了我好久。她對我失約的事情也很生氣,好幾天都沒有理我。我很苦惱,便把這件事告訴了爸爸,爸爸聽完告訴我説:“做人應該要做到言而有信,俗話説‘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説出的諾言就必須要去履行,否則別人會認為你不守信,就不會再與你交朋友了。所以,應該向朋友道歉,並且下次一定要履行承諾。”聽完爸爸的話,我便去了好朋友家裏,向她道了歉,她也説自己不應該對我不理不睬,於是我們便又和好如初了。

經過這兩次事情,我體會到了誠實守信的重要性,也會嚴格遵守這個家風家訓,將它牢記在心。比如成績上老師多給我加了幾分,當我猶豫不決要不要找老師改過來的時候,我便會想起這條家風家訓,然後找老師把分數改過來,老師也誇我誠實懂事,我也很高興,因為我做到了誠實;再比如當我和朋友約好了要出去但卻要臨時去別的地方時,我也會先跟朋友説明,朋友也不會埋怨我,因為我做到了守信。

誠實守信是我的家風家訓,我會一直牢記在心,並且會嚴格遵守,將誠實守信的品格發揚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4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一個好的家風家訓,能夠體現一個家庭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養。

家風家訓同時也深入影響着社會是否有良好的風氣,只要人人都能謹記和遵守良好的家風家訓,社會才能發展得更加繁榮美好。

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要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也便是我家的家風家訓。直到現在爸爸也時常提醒我要謹記並遵守。爸爸常對我説這些不只是用來規範自己行為的,而是做人處事的本分。

爸爸二十幾歲便來了濰坊工作,也一直將孝順長輩,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原則,勤勤懇懇的工作。爸爸常説做過的事情不要深究它的利益,而是要做到不愧於心,爸爸正是這樣一步步的在別人心中漸漸地積累出了誠實守信的形象。爸爸説,只要用真誠的心對待別人,別人也會用真誠的心對待你。

當然爸爸也沒有將孝順長輩拋在腦後,記得有一次爺爺生病了,爸爸還在工廠工作,知道消息後我和媽媽便立刻給爸爸被打了電話,電話中爸爸的語氣十分的急噪不安,爸爸吧回到家時的表情我至今都難以忘記,那時他的頭上滿是汗珠,雙脣緊緊地抿在一起,眼眶紅紅的,眉頭緊緊的皺在一起,滿臉都是緊張的氣息。這使我十分震驚,以前父親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從不曾看到過他有過這樣的表情。

回到爺爺家,他守在爺爺的病牀前照顧,幾天幾夜都沒有閤眼,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着爺爺。事後我問起爸爸時,把爸爸對我説:“爺爺從小將我養大為了照顧我不知度過了多少個無眠的夜晚,爺爺對我的養育之恩,爸爸真的無以回報。現在爺爺老了,我雖然不能常常的伴他左右,但這份親情我是不會忘記的,我也只能用孝順來回報了,我孝順爺爺也是我作為子女應該做的。

我從爸爸那裏學到了許多許多,爸爸親身向我體現了孝順長輩,誠實守信這八個字的含義。我也看到了自己許多的不足,也讓我深深明白了做人該有的本分。

其實不只是爸爸,爺爺也是如此。爺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人,一直以來都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爺爺一直都對我説:“美好的生活是要靠勤勞的雙手爭取而來的。”直到現在爺爺還是種着玉米和小麥,過着日起而做,日落而息的生活。在街坊鄰居看來爺爺也是一個十分寬厚誠實的人,他賣糧食從不克扣一兩一分,總是把稱算得足足的,爺爺説這樣心裏能過得去,用不和道德的手段獲得的東西是堅決不能要的,要過得去自己的良心。做人也是如此,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用誠實的雙手獲得的用起來才能夠安心。

良好的家風家訓可以讓我們擁有和睦融洽的人際關係,讓我們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環境。

其實比起來我的不足又顯得太多太多,記得小學的一次考試,我的成績非常的不理想。自己心裏也非常的害怕,害怕爸爸和媽媽知道我退步這麼多會傷心,於是便想起了一個主意,就是將卷子藏起來,不讓爸爸和媽媽知道我考得不好,然後自己好好努力,等下一次考好在給爸爸媽媽看成績。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最終還是讓爸爸知道了真相。那一次爸爸真的生氣了,對我説:“你怎麼能説謊,爸爸平時是怎麼教你的?人不能沒有誠信,做過的事情就該勇敢的擔當!你知道你失去的是什麼嗎,是誠實啊!

從那次以後我深知了自己的錯誤,在做事之前都會考慮到誠實守信,時刻將誠實守信記在心裏。

現在的社會中缺少了太多的誠信和孝順,當然缺少的遠遠不止這些,只有人人都能夠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並與他人取長補短,社會才能有進步,國家才能進步。這同時也體現着我們的修養。

家風家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的傳承,我國千年來孕育了許許多多的傳統,正是需要我們一起傳承下去。良好的家風家訓有利於我們在社會上立足,幹出一番事業。

謹記遵守家風家訓,不只是為了家庭更是為了國家,為了讓國家更加富強。讓我們的國家在世界高高的抬起頭來,讓全世界知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這便是我的家風家訓的故事和我對其的理解,在我看來家風家訓對每一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凡的,我們能從中獲得理解的財富也是無窮無盡的。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5

家風,家訓是每個家族的支柱,是每個家族的傳統,也是每個家族的血脈,更是每個家族永恆不變的精魂:它使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哪都能夠感受到家的温馨,找到家的味道……

記得那時候我還小,還不懂事,但卻總喜歡和一些大孩子們玩耍,也不管他們理不理我,總是拍着手,撒着歡跟在後面,跟着他們一起鬧玩,有些時候,有些哥哥姐姐們會有些新鮮的小玩意,也總會拿出來和他們的玩伴們分享,但並不會包括我,他們反而會躲着我,怕我搶了去給弄壞了,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哭鬧着要,有時有些哥哥姐姐心軟,我也偶爾會得逞,但是隻要媽媽在那兒,總是讓我還回去,不許要,我也總是先低頭看看到手的玩具,再抬頭看看媽媽嚴肅的臉龐,害怕得立即還給了那些哥哥姐姐們,可是當時的我並不懂,就算哥哥姐姐們同意了,為什麼也不能伸手要,每當我問媽媽,媽媽總是笑着摸摸我的頭,並不會給我過多的解釋……

等我再長大一些,媽媽告訴我,那些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去要,而我並不太理解,也只是懵懵懂懂地點點頭。直到我上學後,才明白: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是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

再長大一些,就喜歡和與自己同齡的朋友玩耍了,那時候的我也有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同時也結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們總在一起比較,一起進步,你追我趕,自然也少不了稍厲害一點的那個人會炫耀一番,然後兩個人鬧個小矛盾,就誰也看不起誰,每當這時候,我就會去找媽媽理論,但媽媽卻從來不評價誰對誰錯,只是帶我出去散步,就這麼沉默着,並肩走着,只是看着這大街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等到我們走累了,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媽媽就會問我:“走了這麼久,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留意的東西?”我一愣,使勁想着在散步時候我特別留意的地方,卻怎麼也想不起來,只好無奈地坦白説沒有,媽媽卻笑着對我説:“那你還想知道你和朋友誰對誰錯嗎?”我略一驚訝,慚愧地低下了頭,媽媽繼續説:“其實,你們都沒有錯,炫耀是每個人的權力和驕傲,但你們也都有錯,你們或許是比身邊周圍的人強一點,但你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們並不是最好的,然而就算你們是很優秀,但是在茫茫的人海當中,也都是和普通人一樣,並不會有什麼獨特之處,也不會有誰特意駐足,向你投去格外欣賞的目光,既然這樣,又有什麼值得再去炫耀呢?”我再看向窗外,街上依舊是人來人往,媽媽微笑地注視着我,我面對着她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是啊,世界之大,能人輩出,而我們還小,才疏學淺,能人尚且還謙虛謹讓,我們又怎麼能驕傲自滿,目空一切呢。

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們家並沒有什麼成文的家規家訓,有的也只不過是平日裏家裏長輩們對我們晚輩的言傳身教,和一些簡單又基本的小規矩。但我想,也許就是這些無形無影的習慣風氣,匯成了那所謂的家風家訓,祖祖輩輩,源遠流傳……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6

我們中國是最最古老的禮儀之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規,家風就是要懂文明,講禮貌,還要勤儉節約。

以前我見到任何人都不問好,不會主動跟她們打招呼,除了我認識的人,經過陌生人身邊都要低着頭走,因為我覺得不好意思總開不了口,不願讓他們看見我的臉。

不過後來,媽媽跟我深談了一番,説:“丫頭,你為什麼不願意跟人説話呢?”回答媽媽。或許媽媽明白我的心思,便沒有再問我話。過了一會兒,媽媽又説:“跟人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禮貌,不管在學校看到老師和同學,還是在路上村裏看到熟人都要主動問好!我希望你以後能做起來!”媽媽這些話,我的心裏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從此以後,我見到任何人都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都説我很乖巧。我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媽媽也為了獎勵我就給我吃披薩餅。我心裏明白,要不是媽媽的那些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也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變得善於與人交往,這讓我獲得了好多新朋友!我也能在課堂上大膽舉手發言。變得積極向上!不再把答案放在心上,等有人説了跟我一樣的答案再後悔。

媽媽老是説:“做人,一定要寬宏大量,為人和善,做事一定要勤奮,好學,那樣以後走到哪都可以讓自己充實,充滿正能量!”

奶奶常説:不能浪費每一粒食,從小就要求我把碗裏的每粒飯都吃乾淨,父母賺錢很不容易,所以要懂得感恩!懂得體諒身邊的所有事物!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7

“福不唐捐”來源於《普門品》,是指努力絕不會白費。唐字在這裏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唐捐就是白白地丟失。所以福不唐捐可以解釋為:世界上所有的福德與努力,都是不會白白付出的,必然遲早是有回報的。

從小爸爸媽媽讓我讀誦、背書、做事,有時我很不願意,他們總是説這是福不唐捐,讀小學懂事後,爸爸對我説,福不唐捐是我們的家風家訓,是指你所做的點點滴滴的好事、實事,最終將惠及於你,不會毫無作用,不會白白的流失,當然反過來説,你做的壞事也不會白做,遲早會受到處罰的,這跟民間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這是鼓勵我努力和做好事。

每個認識我的人都會誇我是個懂禮貌、講文明的好少年,因為爸媽從小就引導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不僅多年堅持下來愛閲讀、練書法,還參加了杭州經典讀誦會,到現在為止已讀誦了《三字經》、《老子》、《大學》、《中庸》、《論語》等,爸爸説這些活動你從小努力了,長大後肯定會受用的,福不唐捐。我現在已從古文化中領略到做人的道路,做人先要修身養性,再齊家治國,只有從小自己的道德修養做好了,長大後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我還熱心公益,關愛他人志願服務,認識到不僅要關心大自然,更要關心周邊需要幫助的人,只要人人付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雙休日到小區義賣,去湘湖邊撿垃圾,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到麗水山區和小朋友結對子等,做這些都是最開心的事,媽媽説你做了這些好事,就是對你的鍛鍊,福不唐捐。因為人一定要有愛心、有理想、有精神追求,這樣才是一個高尚的人。

福不唐捐,這就是我的家風家訓!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8

我的家鄉在雲石,這兒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有許多人都喜歡來這兒休閒娛樂。我的家就在一個極為普通的小村子裏。別看我家很不起眼,但是,我家卻有着極為可貴的家風家訓。那就是全家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個成語:尊老愛老,更要有愛心以及誠信。

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愛心,要尊老愛老。而她也在從自身給我樹立了一個榜樣風範。媽媽每隔兩三天就會買回許多有助於身體健康的藥片,給奶奶吃。或者又是帶奶奶出門去遊玩,儘管奶奶嘴巴上説不要去。我們家裏,我們每天都在一起,生活很融洽。一天,我在看電視,正當我捧腹大笑時,奶奶走了過來,換了一個她喜歡的頻道,愜意地躺在沙發上看了起來,我頓時火冒三丈,但我又想起來了媽媽的那句話,就安靜下來,陪奶奶看完了這部電視。

有一天,我在戴村店裏玩小皮球,突然,球飛了出去,我跟着出去了,只見一個老乞丐正在向路人乞討,可沒一個人搭理他,他的目光是多麼的可憐,多麼的無助,我的心軟了,我直衝進店裏,拿出媽媽的錢包,但很快我又放了回去,我擔心媽媽看見錢少了會批評我,但是那位乞丐更可憐,他無依無靠,死神隨時都可以將他帶走。我猶豫不決,最後,我拿出一張50元的紙幣,直奔出去,放進了那個乞丐的碗裏,那個乞丐用感激的眼神望着我,我衝他微微一笑就走了。媽媽知道了,表揚了我,我心花怒放!

記得有一位名人説過: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有一次,我再買東西,這次用了我8·5元,我只剩下1·5元了,我垂頭喪氣地走着,一摸口袋,媽呀!我的五角不見了,我繼續走着,咦?哪來的10元錢?地上有一張10元錢,我腦子裏出現了一個邪惡的念頭:把錢據為己有,我張望了一下四周,沒人,我便把錢撿了起來,放進口袋,若無其事地走開了。我告訴了爸爸整件事的經過,原本以為會被表揚,可換來的卻是一頓臭罵,我只好把錢交給了保安來歸還失主。

孝心、愛心、誠信是我家的家風家訓,這些也是每個人理應做到的,如果你還沒做到,就加油努力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29

俗話説:“無規矩不成方圓”,家是社會這個大身體的細胞,而良好的家風家訓則是每一個細胞正常運行的保障。

什麼是家風呢?家風是指家裏的風氣,只有家裏的風氣好,社會的風氣才會好。勤儉持家是我們家的家風。爸爸每天早上都會早早地起牀給我們做早飯,他常常對我説:“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一家子如果要是每天早上出去吃早飯,那至少得花二十幾元,在家裏不到十元就能把早飯吃好。出去吃早飯還有一個弊端,就是外面有的小店衞生條件不好。在家裏吃早飯的代價就是要早一點起牀,這根本就不是個事,晚上早一點睡覺就可以辦到了。”爸爸媽媽在日常的生活中給我和妹妹樹立了良好的榜樣,我和妹妹也要學會持家的本領。

家訓在百度上是這樣説的,家訓是指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媽媽説家訓其實就是數學教科書上的定理,公式,要牢牢地記住才能運用自如。我們家的家訓有四條,第一: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第二:愛己之心愛人,責人之心責己;第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第四:孝當竭力,忠則盡命。這四條家訓目前貼在我的牀頭,爸爸媽媽希望我隨時牢記在心間。

我希望我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希望我們兄妹以及我們的子孫後代能牢記家訓並能靈活運用,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0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行為規範的有機部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家風的建設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創建自己的好家風,將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家規的建設,那就會使這個家庭的成員乃至這個家庭走彎路。原生家庭重視家風家規就會使這個人乃至這個家庭茁壯成長。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説,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

有家風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風家訓的家庭,數與王侯將相之家。

端正的家風,優秀的家訓讓我在這個家庭裏茁壯成長。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1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在學校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尊敬師長,孝順父母,助人為樂,拾金不昧。書本上也能學到許多誠信友善、捨己為公的故事,我想作為一名小學生,不僅應該弘揚中華美德,把優良的傳統發揚下去,還要弘揚家風、踐行家訓。

説到家風家訓,我就想到一句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奶奶常説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不能糟踐東西,那時候我還小,不以為然,而現在我長大了,明白了這一粒糧食飽含了多少艱辛,我懂得這就是奶奶的家風。

姥姥姥爺都是工人,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媽媽在我剛剛上小學的時候常常教育我:要勤奮刻苦,自立自強,不要不勞而獲。在我家,爸爸媽媽從來不嬌慣我,我自己洗衣、收拾房間,幫媽媽洗碗、擇菜,給姥姥捶背,給姥爺讀報紙,我通過自己的表現獲得了老師的信任和家長的喜愛。

我們零零後是祖國明天的太陽,我們一定要把祖國“大家”的優良品德發揚光大,把“小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2

有一句話是這麼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意思是做任何事都要有規矩,規則,做法,否則便無法成功或常常出錯。這裏的規矩便是家風,家訓了。

在我們的祖國,每一個家庭,都有獨特的家風,家訓。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説到底,家風家訓是什麼呢?哦!家風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家訓是指家長教誨子孫持家治學,立身處世的話。尊老愛幼,友好鄉鄰,是我的家風,敬老是尊敬老人,愛幼是愛護比自己幼小的兒童。友好鄉鄰是對待鄰居要友好,鄰居之間要互相幫助,友好相處。好的家風,培育出國之棟樑,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家風是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個滴做起,慢慢培養,會成為習慣,到那時,家風就完全溶在你的生活中了。那麼不好的家風,就只會讓我們在生活中跌跌撞撞。

誠實守信,勤勞節儉,是我家的家訓,誠實守信是説出的話一定要做到,勤勞節儉是熱愛勞動,節約,不浪費。從孔子對兒子的家訓,到諸葛亮的家訓幾乎每個古代家庭都有家訓。準確的説是,沒有好的家風家訓就沒有那些歷史名人,人們會沒有規矩地做事。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3

馮玉祥將軍在日常生活中,不允許講派頭、擺闊氣,就是對子女的婚姻大事。他也提倡“平民化”。1947年中秋節,馮玉祥夫婦鄭重地對女兒馮理達及其男友羅元錚説:“今天是中秋佳節團圓日,你們就結婚吧!”這天,他們四人正乘一輛舊式小汽車外出。途中,汽車停在公路旁,“婚禮”開始了。沒有洗禮,沒有潔白的婚紗,沒有瑰麗的花冠,更沒有優美的婚禮進行曲。當遠處的教堂傳來深沉渾厚的鐘聲時。他們拉了過路的一對美國青年充當證婚人,馮將軍親自為女兒女婿拍了“結婚照”。之後,他們又繼續開車上路了。當夜,馮將軍送給新人的唯一禮物是一副對聯:“民主新伴侶,自由兩先鋒。”這便是當時聞名中外的馮玉祥將軍的幹金小姐的婚禮!這種平民化的生活。不但沒有損害他的臉面,反而贏得了世人的尊敬,更為重要的是,這使他的子女走上了成材之路。

二兒子馮武國在國外留學,畢業回國後,他就急忙趕到山西汾陽去見父親。那天,馮武國身穿西裝,腳蹬皮鞋,滿面笑容地來到父親馮玉祥面前。馮玉祥坐着不動,把二兒子從頭到腳打量了一番後,説:“你真的學好了嗎?”馮武國回答説:“嗯。”馮玉祥一下子站了起來,指着馮武國説:“早呢,你這是耗子坐秤盤———自稱自大!”馮武國聽後,漲紅了臉説:“爸爸,我有什麼不是,請您指點。”馮玉祥説:“你看你這身着裝,再看看我們的窮苦大眾。”停了停,馮玉祥又語重心長地對馮武國説:“兒啊,你要脱下西裝、皮鞋,到牛棚裏去薰一下,聞聞牛屎味,才能知五穀香呀!”馮武國聽後,立即脱下了西裝、皮鞋,換上了大青布便裝,穿上了布鞋。

後來,馮武國率隊抗日,英勇作戰,以身殉國,不負馮將軍的教誨。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4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他拿了一隻青胡桃,請他姐姐幫忙剝掉胡桃的皮,姐姐忙了半天也沒有剝下皮,就生氣地走開了。

一會兒後,家裏的女傭過來,知道司馬光想吃胡桃,就舀來一碗開水,把青胡桃放進水裏。胡桃經開水一泡,很容易皮就剝下來了。司馬光的姐姐從裏屋出來,看見他在吃胡桃,就問胡桃皮是誰剝的。司馬光説:“當然是我剝的,我想了個辦法,用開水一泡,這皮就剝下來了。”

正在這時,司馬光的父親走進屋來,狠狠地訓斥説:“你這孩子,怎麼能説謊話!”原來,女傭替司馬光剝胡桃皮的情景,恰好被父親在窗外看得一清二楚。

司馬光知道自己錯了,馬上低下了頭。從此,他牢記父親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再也不撒謊了。也不敢再説大話了。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5

常言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其實就是在家庭裏形成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也是所謂的家風家訓,它體現着一個家庭或家族幾代人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以及行為的優良傳統和德行傳承。我家的家風家訓就是“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時偷看了課外書,爸爸自以為神不知鬼不覺地走進了我的房間,其實我早就聽到了他的腳步聲,悄悄地合上了書,放在一旁。爸爸若無其事地看了看我的作業,問道:“你在幹什麼呀,怎麼寫得這麼慢?”我的臉瞬間像火燒雲一般紅,心虛的回了句:“我……我沒幹什麼。”“少來了。”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準是又在偷看課外書了,對吧?”不等我回答,他又繼續説:“做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誠實,雖然愛看書是好的,但應該專心寫完作業再看,不要三心二意的,更不能因為看書就撒謊騙人哦。”我聽完爸爸的話,臉更紅了,羞愧的説“爸爸,我錯了,我不該偷看書,更不應該説謊的。”爸爸摸了摸我的頭説:”孩子,爸爸很開心你能主動承認錯誤,你一定要記住,誠實是我們做人的基本原則,只有大家相互信任、坦誠相待,世界才能充滿真、善、美。”

三年級的時候,我答應同學要借她一本《查理九世》,結果睡了一覺,我就把這事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第二天,她問我拿書,我不以為然地説:“我忘了,沒帶呢,下午再帶給你吧。”同學聽了有點不開心。回家後,我覺得同學有點小題大做,這麼點事兒也不開心,就把這個事情説給了媽媽聽,媽媽聽後很嚴肅的對我説:“姜玥,你答應了同學,就應該信守承諾,是你不對在先,同學會不開心很正常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信守承諾,言出必行,敢做敢當,一諾千金!要不每個人都信口開河,然後不去履行,不就亂套了!”

平時爸爸媽媽總是對我説“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希望我能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去提高和約束自己,而讓我挖掘其他人的優點,長處,善待他人。二年級的時候,李老師把全班最皮的同學調來和我當同桌,希望我能幫助他。我和他同桌了一段時間後,領教了他的各種調皮,實在忍無可忍了,我回家和媽媽抱怨,不想再和他同桌了,媽媽聽完,笑着對我説:“你也有沒招的時候啊!他其實就是想讓你生氣,你生氣了他就覺得有成就感,你這樣不就是上了他的當嗎?而且上課的時候你和他這樣會影響到課堂秩序的。你可以多想想他的優點,對他寬容點,忍讓些,可能會更好,更利於你們的相處。”我照着做了,後來的一段時間我們相處得就融洽多了。

“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我會繼續努力的傳承我家的家風家訓,讓它們陪伴着我成長。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6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歷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官高權重,但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他在總結了歷史上許多達官顯貴之子,因受祖上蔭庇不能自強自立而頹廢沒落的教訓,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

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見容止,雖不識皆知司馬氏子也"。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7

魯迅教子順其自然

魯迅和許廣平僅有一子,即周海嬰。兒子出生時,許廣平出現難產跡象,當醫生向魯迅徵求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他果斷回答:“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在兒子成長過程中,魯迅基本按照《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讓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説:“我現在心以為然的,便只是愛。”據周海嬰所著《魯迅與我七十年》介紹,魯迅的教育方式是“順其自然,極力不多給他打擊,甚或不願拂逆他的喜愛,除非在極不能容忍,極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內”。有一天,周海嬰死活不肯去上學,魯迅用報紙打他屁股。後來,魯迅向母親寫信解釋道:“打起來,聲音雖然響,卻不痛的。”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8

每個幸福的家庭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家的家風和家訓可以概括為“孝、儉、勤”三個字,雖然簡單普通,但是讓我受益匪淺。

首先是孝,我的父母都是樸實厚道的農民,他們沒有多少文化,他們用最樸實的方法——自己的言行,教育我們兄弟姐妹七個,從小就懂得如何尊老愛幼。由於受父母的影響,我們這一代對父母都很孝順,我們的下一代也同樣繼承了“孝”的家風。每當過年過節、生日什麼的,我母親的電話就成了熱線電話,遠的打電話問候,問身體情況怎麼樣?並叮囑要注意身體;近的則陪在母親的身邊,大家聚在一起,吃飯聊天,其樂盈盈。

其次是節儉,小時候,父母就常講:“節儉興家,浪費可恥。”這個淺顯的道理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影響着我的言行。記得有一次,哥哥帶從未出過遠門的父母去長沙玩,我也隨同一起前往,住在旅館時,我的一雙襪子有點爛了,就隨手扔進了房間的垃圾桶裏。回到家後,我父親一聲不響地從褲袋兜裏掏出一雙摺疊整齊的襪子遞給我,我一看,這不是我在長沙扔掉的襪子嗎?望着赤腳站在我面前的父親,我當時很是羞愧,感覺自己做了天大的錯事,心裏難過極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亂倒食物、亂扔東西了,節儉過日子。我兒子也養成了不攀比,不浪費的好習慣。

“勤”就是勤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勤奮的重要性不難理解,質樸善良的父母用他們的勤勞影響着我們這個大家庭。出身農民的爸爸媽媽,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地勞動。父親農活一忙完,就去幫別人做木工活,一年四季,天天奔波勞累。母親白天忙農活,晚上則做針線活,幫人縫衣服。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都要穿新衣服,每到將近年關的日子,母親總是忙到深夜才睡。大年三十,是母親最忙的日子,幾乎通宵不睡,要在晚上十二點前把別家的新衣服做好送去,才忙着做我們幾兄妹的過年衣。勤勞一生的父母,把個“勤”字在她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激勵着我們努力工作,不斷向上。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39

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風家規的載體,從而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着我們的心靈,塑造着我們的人格。也從而帶動或影響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

説起家風家規,可是有很多小故事。爸媽雖然文化不高,但樸實的言行讓我受用至今,我從小就在一個尊老愛幼、勤儉樸實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了爸媽的言傳身教,養成了我肯勤奮努力、能和氣待人的積極生活態度。

記得在我還很小的時候,爸媽言傳身教就為我們定好了家規,主要有:尊敬長輩,孝敬父母,進出家門要和父母打招呼,對父母講話態度恭敬;要勤儉節約;全家人要和睦相處;用實際行動幫助別人;嘴巴要紮緊,不饞不亂説話。我們就是按照這個生活着、傳承着。

也記得小時候,我因觸犯了一些家規,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記得那是一個冬天,因為奶奶年紀大了,衣服穿得太厚,不方便梳髮,要我幫她一下。當時剛好有同學在,在同學的建議下,幫奶奶梳了個沖天小辮的奇怪髮型,正當我倆在一旁瞧着樂時,被媽媽發現,將我狠狠地教育了一番,説要尊重老人長輩而不能嬉弄戲耍,並告誡我下不為例。爸媽平時不論工作再忙,回到家總會擠出時間跟奶奶説説話聊聊天,詢問身體狀況。一家人和諧享受着天倫之樂。

還記得當時左鄰右舍中只要有那家大人不在家,很熱心、愛助人的爸媽就會把他們小孩喊到家供吃住。並總是告訴我和哥兄妹倆對別人一定不要小家氣。逢到有人借東西,爸媽總是二話不説雙手奉出;有人遇到難處,爸媽定會鼎力相助。豪氣直爽的媽還特別樂於處理一些家長裏短的事。遇到農忙和村上人家紅白事時,爸和哥因為是電工,都要抽空幫人家接電拉線,或修理機器啥的,從來不因自己忙而埋怨,也從來不拿人家給的辛苦費。這些不勝枚舉的小故事一直令我難忘,如今我也“量販”給兒子和家人,讓樸實的小故事詮釋做人的大道理。

我是70年代初出生的,小時候家裏還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這怨不得孩子,作為父母應該自責沒有立好規矩。好家風、好家規當從孩子小時候立起以致潛移默化。否則,“無規矩很難成方圓”。

如今,已過不惑的我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和一個單位的職工,還一直敬畏着爸媽的那些“框框條條”。我希望將它們繼續傳遞下去,永遠傳承下去。讓子子孫孫們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懂得敬畏家風家規,都懂得為人做事處世的道理,努力爭做一個對國家、社會有正能量的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0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急忙上前制止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1

今天媽媽要我完成一篇日記,可是我就是不知道寫什麼好,媽媽提示我説,現在都在關注’‘家風“這個問題呀!哦!明白了。

在我還不懂事的時候,一直抱怨媽媽對我太嚴厲,心裏總是有些難受。現在我長大了懂事了,覺得媽媽這樣做並沒有錯啊,比如媽媽告訴我做人的規矩道理,要尊老愛幼,互相幫助,懂得謙讓,不過份計較個人得失,在同學面前物資方面不能有攀比行為,生活習慣非常重要,還説生活習慣於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些話我聽得最多了,要我在生活方面做一個勤儉樸素的人。

“家風”確實很重要,要以做個好心人的準則牢記在心,做一個對社會有所用的人,我還真得感謝我的爸爸媽媽耐心地教育了我這些優良的美德,讓我在成長的過程中變得越來越優秀,我一定會努力加油!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2

記得在我5歲那一年,有一次我和爸爸玩捉迷藏。我趁爸爸不注意,飛快地往房間裏跑,卻沒有注意到桌子上的杯子,於是,一陣脆響之後,杯子掉在了地上。這時,聲音驚動了爸爸。他轉過身,看見碎了的杯子。爸爸問我:“這是你乾的嗎?”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怕承認會捱打。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説道:“好孩子要誠實,是你做的,就應該承認。”

最後,我鼓起勇氣對爸爸説:“是我不小心打碎了。”本以為爸爸會打我,可爸爸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和藹地對我説:“一個人犯了錯並不可怕,只要勇於承認就是好孩子。”那一次爸爸對我的教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牢記於心。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3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做人首先要善良。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路上扔小石頭。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問我:“你怎麼能這樣做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4

我每次去好朋友家去玩,都會忘記媽媽或爸爸規定回家的時光,玩的很盡興的時候就會很遲才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很認真的對我説:“咱們以前定過一個規矩,就是同樣的錯誤不犯三次,對嗎?”我點了點頭,並跟媽媽保證下一次必須遵守約定,按時回家。

因為我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經常是一興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一再犯同樣的問題,媽媽怎樣叮囑都沒有作用。於是“事但是三”的家規就被訂立了,我心甘情願的理解了約定:要是同樣的錯誤犯了三次或第三次,能夠任由媽媽或爸爸適當懲罰。

家風家訓的優秀小故事45

想起以前在自己家裏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菜都是我的了,事後給爸爸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我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我的那些表哥表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着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我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説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説:“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着稱讚説:“這孩子真懂事!”爸爸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我們,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標籤: 家風 家訓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8plqq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