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精選6篇)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精選6篇)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怎麼寫?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教學方式和行為。教師可根據學科特點、題材及兒童的年齡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指導發現法、自學輔導法等。

(2)全套教學活動,每一種教學活動都要達到某一特定的目標。只要目標不變,一種策略可以以基本穩定的形式,廣泛地用於教師、年級、學生及教學內容。

(3)對完成特定的教學目標而採用的教學活動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和。它具有指導性而不具有規定性。對教學來説,沒有任何單一策略能適用於所有情況,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可供選擇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方法論體系。教學設計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策略,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良好的教學方案。

(4)教學系統論或教育工藝學術語之一。建立在一定理論基礎之上,為實現某種教學目標而制定的教學實施總體方案。其內容主要包括合理選擇和組織各種方法、材料,確定師生行為程序等。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精選6篇)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回顧堅強地走過的這段時間,取得的成績實則來之不易,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策略。相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怎麼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精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1

“雙減”工作的總體目標分為兩個方面。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佈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後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迴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範,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温。

一年內使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有效減輕,三年內使各項負擔顯著減輕,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人民羣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教師該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

一是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教師在備課中應有針對的備課,在教學中也應有針對性的教學,會的不講,講了不會的不講。在教學中應看到學生的差異,承認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

二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雙減工作落實後,學生的自主支配時間多了,首先引導學生提高自主支配時間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學生休息時間的引導,確保學生在課堂上有充沛的精力。學生在學習中也應注意,循序漸進。

三提高作業效率。教師佈置作業前,應做到廣泛瀏覽博覽,做到心中有數,作業佈置時要做到少而精,指向性明確,針對性強。教師作業反饋應及時,也可以發揮“小教師的作用”,兵教兵將教將達到團隊協作的目的。

四是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在雙減工作中學校教師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只有讓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工作中,才能有效達到雙減的目的。在教學以外的包保、控輟保學、家訪……這些在校外的工作是看不到的,佔了教師大量的精力,但這必須也應該是老師該做的。有些工作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讓老師單純些,少做些如學法用法、考試、點贊、APP統計……儘量還老師以教學為主。

當然,雙減工作離不開社會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這裏只提到了學校中的老師,其他還需我們共同加油。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2

國家教育部明確指出:要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的出台,是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廣大人民羣眾追求優質教育的熱切期盼。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既要不折不扣落實“雙減”政策精神,又要提高教學質量,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那麼,“雙減”政策下教師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呢?我建議以下五項措施進行探索。

一、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校要深化教學教研改革,探索構建基於“減負”與“提質”並舉的教學教研機制,建立健全教學管理規程,強化教學管理,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進而提高學生在校的學習效率。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的課程,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要積極推進教學創新,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改進和創新教學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和人工智能工具,促進課堂教學融合創新,靈活運用優質教學資源,組織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和深度學習,摒棄灌輸式、機械式教學模式,注重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強化教師職責擔當。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端正功利心態,強化職責擔當,堅持在課內佈置作業,指導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並認真分析學情和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反饋,加強面批講解,做好答疑輔導。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靈活佈置彈性作業和跨學科作業。學校要定期組織開展優秀作業評選與展示交流活動,加強優質作業資源共建共享。

三、健全作業管理制度,提高作業設計質量。

學校要建立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教導處的組織管理作用,制定作業管理細則,實行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和質量定期評價制度,合理調控作業結構,確保難度不超標,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同時,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要將作業設計納入教研體系,加強對作業設計與實施的研究,對教師的作業設計與實施給予指導。要加強日常作業、學期作業、單元作業的整體設計研究,倡導教師設計拓展式、體驗式、項目式的作業,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四、優化校內課後服務,滿足學生多樣需求。

教師要因地制宜推行課後服務,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學校應提供基本託管,實行彈性離校。在課後服務中,要優先安排作業指導,使學生基本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要為學困生進行輔導與答疑,為優秀生拓展學習空間。此外,要統籌協調各類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文體、藝術、勞動、閲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五、加強家校聯繫溝通,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雙減”之下,家長們的選擇各有不同。無論學校承擔多少責任,無論孩子在學校裏學多久,孩子都是有個性差異的,接受能力不同,仍需要來自家庭的關心與引導。如果家長因為“雙減”而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那其實是對孩子的不負責。因此,教師要加強家校聯繫溝通,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在家裏良好的學習習慣。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3

“雙減”背景下,如何設計數學作業?多年來,筆者潛心研究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着力探索頗受學生喜愛的集童趣性、適宜性、靈動性於一體的“三元素”作業設計路徑,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潛能,提升學力。

一、趣——彰顯作業設計的童趣性

“趣”,即童趣,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基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心理,將枯燥乏味的作業設計成充滿童趣的作業,主動融入多感官體驗,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愉悦感。

1.沉浸式作業:突顯作業的“詩情畫意”

沉浸式作業,是基於新課程理念及教學內容,融合各種先進教學媒體,包含生動形象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的作業。沉浸式作業有利於突顯作業內容的實用性、普及性和科學性,使學生自覺自願沉浸在有價值的學習中,享受作業的“詩情畫意”,心情愉悦地探索解題思路和方法,提高作業效率與實踐運用能力。

2.操作式作業:跳出作業的“紙上談兵”

操作式作業的關鍵在於,讓學生在實踐中由直觀走向抽象,從直觀體驗上升到理性分析,搭建知識結構橋樑來促進知識的理解。這不僅是知識的運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可以使興趣激發、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融為一體,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探祕式作業:權衡作業的“與時俱進”

探祕式作業是針對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內容,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和發現的時空。這種作業的重點是使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權衡作業的“與時俱進”並加以有價值的篩選。這個過程不僅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還擴展了學科視野,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未知、蒐集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宜——彰顯作業設計的適宜性

“宜”,即適宜,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基於學生立場,顧及各層次學生的心理需求,在作業的難度、數量、形式等方面,努力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滿足感。

1.爬坡式作業:讓作業難度收放自若

爬坡式作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數學基礎,遵循“面向全體,兼顧特長,照顧學困”的原則,將作業難度分為基礎型、提高型和拓展型等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作業。這改變了以往優等生做完了沒事幹、後進生做不了乾着急的局面,最大限度地滿足每個學生的數學需求,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切的發展空間。

2.彈簧式作業:讓作業數量伸縮自如

彈簧式作業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和發展要求,採用伸縮自如的形式,使作業數量適當、難易適度,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以彈性發展。對於優等生,可以減少徒勞的作業,甚至不留作業,讓其獲得自由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對於後進生,可以適當增加基礎作業量,打好底子,拾級而上。這樣可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3.套餐式作業:讓作業形式張弛有度

套餐式作業考慮到各層面學生的思維習慣、個人喜好、生活環境等因素,把作業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改變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提高作業的針對性。以套餐的形式建立作業庫,為學生量身定製形式多樣的作業,讓學生像選套餐一樣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既讓學生感到自信,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靈——彰顯作業設計的靈動性

“靈”,即靈動,也是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一大元素。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注重知識的生長點及延伸點,強化知識的結構與體系,啟迪學生的高階思維,自主建構數學概念,着力精準化提質,讓學生享受作業帶來的成就感。

1.開放式作業:打破作業的“非此即彼”

開放式作業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水平等,設計一些問題或條件開放的作業,打破作業固有的標準答案的慣性思維。這樣一方面可以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靈活應變的能力,使他們主動探索,獨立思考,讓學習真正發生。

2.關聯式作業:尋覓作業的“藕斷絲連”

數學作為研究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一門科學,其知識內部的整體性、關聯性十分密切。因此,教師要從教材內容的整體性出發,採用關聯式作業,幫助學生在一定的知識系統中明確知識之間的勾連,實現結構化學習。

3.融合式作業:步入作業的“你中有我”

融合式作業可以彰顯數學作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別樣之美。幾個知識點的有機融合,往往可以使學生對數學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最大程度地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概念,從而讓技能在作業中形成、能力在作業中提升、思維在作業中培養。

綜上所述,從“趣、宜、靈”入手,開闢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路徑,可以使作業寓練於樂,融入多感官體驗,適應個性化發展,着力精準化提質,彰顯作業設計的童趣性、適宜性、靈動性,進而讓“三元素”作業助力真正的數學學習。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4

所謂的雙減就是:一減是減少校內作業,二減是減少校外補課。原本提高學生的成績不僅僅有課堂上的教師在教學,還有課外的培訓機構在幫學生提高成績。但現在絕大多數學生都僅限於校內的教師教學。因此提高課堂效率,達到減負不減質的效果,是當下大家都在討論的一個重要話題。教師如何把握好有限的課堂時間?如何更好地提升教學效能,做到“減負增效”?高效課堂不再是一句口號,我們就是要向40分鐘要質量,向高效課堂挺進。

一、教學目標精準

我們每一堂課都有其教學目標,要達到什麼的目的。一堂新課,要讓學生掌握什麼知識點、如何突破重難點、要讓學生達到什麼程度等,事先都要有一個目標,而且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必須要做到這個目標要精準。所以,我們必須要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雙減”背景下,不僅要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現有水平,還要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教學不斷引導,向前發展。做到“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首先新課的教學思路、教學設計及課堂架構要了然於胸。其次要優化課堂結構,精煉課堂語言,提煉課堂重點,關注學生回答,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課。在教授《那一定會更好》一課時,我事先了解學生對於童話的瞭解,確定教學目標為:

1、瞭解童話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講述童話故事。

2.明白小樹苗在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鏈接拓展同主題文章,拓寬閲讀面。

備課中我採用略讀實踐課模式為學生串聯三篇文章,讓學生在一節40分鐘的課堂中領略三篇同類主題的文章,達到課外閲讀課內化,課內閲讀課程化的目的,實現語文大閲讀關的目的。第三,根據學生平常課堂教學中的狀態,我採用小組積分制的辦法,一節課通過學生傾聽、表達、合作、展示等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採用3+1教學模式,充分利用10分鐘課內達標練習。向40分鐘要質量。

二、教學方式靈活

俗話説:“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要圓滿的完成教學目標,有很多方法,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師、不同的場合……

所採用的方法未必相同。所以教師的教和學生學必須是有機融合,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比如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演示法等。

在《一塊奶酪》教學中,我就採用了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愉悦寬鬆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鍊了學生的臨場應變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學生通過表演更好的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

在我的教學中,一直採用自主教學及管理的模式,課堂中,經常採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學習任務。討論時在老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交流、討論,然後通過小組或在全班進行。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人人蔘與,一起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能力。

三、教學氛圍愉悦

1.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啟發者,所以師生應該是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平等對話平台,學生才能輕鬆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學習掌握知識的氛圍當中,才能真正的煥發出高效課堂的魅力。課堂中我經常與孩子們説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老師的迴音壁。”課堂上經常聽到學生這樣説“我回答、我質疑、我提問、我補充……”等不絕於耳的聲音。

2.激勵鼓勵的評價言語

採用多樣化、個性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引導學生不斷創新和實踐。每個人都是渴望被賞識的。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髮現自我、肯定自我、發現自我、認識自我...

從而不斷進步,最終也許會無心插柳柳成蔭!獎賞是最好的獎勵孩子的良藥,它是激勵孩子茁壯成長的必然條件,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我們應該採用多種表揚方式:比如“你説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豐富!”;或用親切和藹的動作:拍拍肩膀、輕輕地撫摸一下頭或是一個淺淺的微笑……只要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都能給學生以極大的鼓勵。一句話,表揚要有針對性。有了讚賞這一“催化劑”,高效課堂就來了。學生在學習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效果更好。

3.傾聽孩子的想法動態

我主張思維課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提出“語文是人們思維和交際的工具。”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文字識字、寫字、閲讀、習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卡爾梅科娃博士認為教學的目的就是發展創造思維,使學生能獨立地獲得新的知識,並運用這些新的知識去開展創造性活動。思維課堂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為核心目標的教學形式,把學生思維培養放在重要地位,圍繞語文基本素養核心問題,將學生的思維素質培養與聽、説、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從其廣度、深度、效度進行思維融合,建設思維發展型課堂,用思維策略優化課堂,重在培養傾聽的習慣,表達的思路,閲讀的方法,抒寫的興趣,繪製的能力。追求有情趣、有生成、有碰撞、有效率的'語文教學境界,使課堂成為學生思維訓練場。傳統的課堂教學多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參與面總是那幾個,好似形成一種慣性,你講你的,我做我的習慣。新課標提出了要以學生為中心。這樣我們勢必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讓學生參與其中。學會放開學生的思維,給學生創造想象的平台,讓學生踴躍發言。從而瞭解學生的動態情況,從而有針對性進行引導指引。

(1)是通過“聽”可以使教師更好地瞭解學生。

(2)通過“聽”可以真正使教師領悟“教學相長”的真諦。

(3)通過學生的“説”可以鍛鍊學生會説、樂説、自信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煥發出課堂的活力。

四、評價機制多樣

雙減課堂提質增效,就是高效課堂。因此,高效課堂就要將評價機制有效運用。將課堂與班級管理相結合,通過學習小組評價、學生學習評價、學期評價、學年評價等相結合,按月或按學期、按學年評出各類優秀小組和優秀學生,進行獎勵。採用捆綁式評價方式,將學生按照7人為一組,組內成員都進步了才能説是有所進步,一個人進步不算進步,以此促進學生一起努力學習,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正視學生的客觀差異,重視學生個體優化的發展,對合作小組要集體評價與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小組集體的評價。做到堂堂有評價、每天有評價、每週有評價、每月有評價、學期班級有表彰。同時定期進行優秀個人和團隊評選,優秀團隊如最佳學習小組、最佳小組長、最佳搭檔、最具創意團隊、最具團結組等;優秀個人可以命名為課堂小勇士、課堂表現秀、點評小專家、質疑小明星、發言標兵、展示能手等,?最快進步獎、發言標兵、展示能手等。把整個評價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使每一位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激勵學生不斷提高小組合作活動的水平,從而達到個人目標的達成促進小組團體目標的達成。

五、教學效果實在

一堂課的效果如何就是看我們是否圓滿的完成了“精準的教學目標”,課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是否已經圓滿的完成了。有些教師,特別是有些公開課整堂課看起來非常的完美,從新課的導入,到傳授課堂內容;從師生互動到教學設計;從重難點突破到課內練習都好像無懈可擊。可是,實際效果好像卻事不盡如人意,學生掌握的情況不容樂觀。公開課之後又得花大把的時間去彌補。我們要讓常態課成為高效課,不斷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大致要滿足以下四點:

1.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

3.學生能當堂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

4.師生配合默契,學生思維活躍。

5.還要從學生的作業體現出來。作業一定要精挑細選,避免讓學生做簡單、重複性的作業。對於作業的講評,也一定要有詳有略,突出重點。

總之,“雙減”實施的目的是通過減輕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讓教學能夠真正地減負增效。還“真實”教學,就是要面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的考高分,這樣的教學才是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雙減”直接指向教學實效的提升。因此,教師要真正“懂”教學,懂教育,要將教學過程視為師生教學相長的過程,要全面分析學情,實施精準教學,開展項目式教學,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助力學生良好思維品質形成。“雙減”下的教學務必追求實實在在的教學,這就要求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要創新課堂教學形式,課堂上積極開展特色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課堂,把握課堂教學的實質,真正實現減負增效。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5

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果離開教學設計的話,我覺得是空話。優化課堂才是減負的第一要義。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課堂存在着內容宂雜、結構混亂、創意缺失等問題,市場上的各種教學設計資料也不盡人意。

那麼,我們在備課上怎麼去做,才能夠提升課堂的質量。我在這裏淺淺的説説我的做法:

一、把握文本特點,確定教什麼。

教師適應學生是教學過程的核心。

在教學九上第三單元《精神的三間小屋》時,我備課時是這樣思考的:本單元是議論文單元,但本課在嚴格意義上來説,不是標準的議論文,説它是議論性散文更合適一點。比起論證方式和論文思路來,優美的詞藻,合適的比喻,深刻的立意更是看點。所以,我拋開議論文的知識,着眼於理解領會文章的語言這點來設計教學,並把本文定位為積累型文本。

在讓學生們理解了“精神”一詞的含義後,我提出的主問題是:“如果在這篇文章裏找值得積累的句子,你會選哪處?為什麼?”

這個問題也是指導學生再次閲讀的,我讓學生着眼於課文的主體部分,三間小屋,三個層次,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去品讀,學生找到的句子也確實是最精髓的東西!這其間,自然帶出本文的主要論證方式:比喻論證,對比論證。讓學生找,讀,品,老師在課堂上導讀,點評。自讀課,就要獨立,讀熟,讀透。一個課時的課程,讀讀,品品,點點。自由,輕鬆,愉悦!我們該保有怎樣的人生觀在品讀中漸漸清晰。

定位為積累型文本,那麼課後的作業也當是課堂的延續。本節課我設計的作業是:1摘抄課文中優美詞句,寫在積累本上。2閲讀畢淑敏另一篇散文《造心》,和老師交流閲讀感受。

二、瞭解學生的認知特點,思考怎麼教,敢於創新。

九年級第一單元為現代詩歌單元,詩歌的主要學習方法是什麼?朗讀。

教讀每一篇詩歌,我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當堂成誦。

指導朗讀是分層次的,一讀語音語調,二讀修辭格,三讀意境意象,最後領悟出思想情感。課堂上進行各種朗誦展示,配以輕音樂,配以動態背景圖,整個課堂就一“賽詩會”,學生參與度極高。

體味詩歌本身的美,勝過大談創作背景,像《你是人家的四月天》,一直有爭議林徽音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其實時至今日,討論寫給誰沒有多大的意義,它的美和價值在於,僅僅文字本身,就能穿越背景而激起每位讀者的共鳴!好的作品都是這樣。

在教學《岳陽樓記》的寫作手法時,我聯繫到學生的寫作問題。岳陽樓記寫法有這一特點,駢句與散句結合,文章的節奏感強。以文章的第二段為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我把這段文字用音樂的節奏符號來排列,讓學生觀察句子的長短規律,學生排出的規律是:“長,長,短,短,短,短,短,短,長,長,長,短,短,短,短,?”

而後啟發學生,這像不像音樂裏的節奏呢,有輕有重,有緩有急?

但同學們的作文,常常句子是一長到底,讓老師讀來有疲憊感。我們不妨在作文中借用古人的辦法,長句短路結合,駢散結合,文章無論在佈局上,還是朗讀上,都會更勝一籌。

文本的特點,我們如果教活了,一節課會很有收穫,而如果照本宣科,吸收率不高,那麼意義就不是很大。?減負也等於效率,課堂質量高,課堂擲地有聲,學生課外負擔一定會輕。

三、作業的設計一定是課堂的關聯和延展。

比如我把《精神的三間小屋》定位為積累型文本,那麼課後作業一定會讓積累本課的金句,在《岳陽樓記》中講到駢散結合,就會讓學生用這手法寫一段景物描寫。在《敬業與樂業》中學到論據對論點的支撐作用,作業就會佈置到給“凡職業都是有樂趣”的這一論點找相應的論據支撐。

學練結合,才能更有效的檢測學的效果。

總之,面對“雙減”,無論是課堂的設計,還是作業的設計,都是對老師學養的考驗,首先成長的應該是老師。

很喜歡鄭板橋的書齋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這幅對聯闡述了深刻的畫理:上聯意為以少勝多,譬如繪蘭畫竹容易流於枝蔓,應刪繁就簡,如三秋之樹,瘦勁挺拔;下聯意為“自出手眼,自樹脊骨”,不可趨趕時髦,須另闢蹊徑,似二月之花,獨領風騷。繪畫如此,教學亦然。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6

送走了有愛的教師節,今天迎來了名師公益講堂陳加倉特級教師的《“雙減“政策下的有效作業設計》。陳特在數學作業設計這一關鍵問題上給我們帶來了“雙減“政策下數學教學的“及時雨“,讓我受益匪淺。

陳特一直心繫小學生該如何學好數學,日日思索教育要在關鍵處發力。指出“兩個關鍵”:

1.關鍵在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關鍵在於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必然知道,有效課堂是數學學習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只有高效、實效、有效的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學會“和“會學”是數學課堂的基本要求,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是數學課的教學靈魂,課堂上能讓學生在活動中自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討論總結,遷移應用,練習作業,反饋信息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逐步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

陳特還向我們提出了注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業佈置的“六個建議“。建議在學生完成書面課堂作業本之後選做“一題“研究作業、“多解題“作業、“題組練習“作業、“變式練習“作業、“操作體驗類“作業、“主題研學“作業。每個作業設計的背後都有“別有用心“。陳特鑽研作業設計帶來的有效課堂,如“繪製標準五星紅旗“這一主題研學課,近準備了一個多月。他堅信作業育人的作用,作業有立德樹人的地方。我被他鑽研精神深深感染。

通過這次學習,我着實轉變了作業觀念,立足課堂,讓作業更有味!需要綜合考慮作業各個關鍵要素,在反思和研討中生根發芽。以下幾點是我今後作業設計努力方向:

一、特色設計,梯度提升。

發展性作業略有坡度,給中等生思考的空間。創造性作業比較難,通過激勵,引領優秀學生髮展思維能力。

二、尊重差異,多種選擇。

“作業超市”使自主選擇成為可能。關注學情,實現作業分層,讓弱勢學生也有可行性作業目標,給他們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和創造自我提高的機會。

三、精準輔導,靶向跟進。

有佈置就有反饋,有解難答疑,有堵漏補差,有拓展提高。就像陳特説的,作業設計的研究我們一直在路上。我也希望借這次學習之後給自己足夠的能力和信心做好作業設計。小學生時代的童年是五彩繽紛的,是每個孩子珍藏在記憶深處的

美好時光。陪伴他們學習生活的我們肩負着堅守美好陣地的教育義務。教育的美好,需要我們一起創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730nn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