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專業資料 >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通用12篇)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通用12篇)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

家園溝通的重要性

“家園溝通”簡單的説就是家長和幼兒園及教師之間的 交流和溝通。 如果家長和教師有效地溝通是雙方密切配合的 前提,那麼我們共同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過程就是動力。 否則,就達不到我們期待的效果。 家園溝通不是隻説好話,也不是單純告狀,我們不能等 幼兒犯了錯誤後才去與家長溝通,找家長告狀,而平時要主 動向家長反映幼兒的在園情況,多報一點喜,少報一點憂, 絕不誇大問題。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通用1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通用12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1

這次通過培訓讓我重新審視家園共育的重要性.正視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感謝郫縣教育局的領導組織的這次培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進步的平台。對今後的家長工作的開展與家園共育有了新的目標。具體的心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起:

一、從家長工作形式方面

家長工作的形式其實有很多,如何有效地開展家長工作確實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首先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有三個“不同”之處,一是家長教育觀念與幼兒園教育觀念不一樣;二是家庭教育內容與幼兒園不一樣;三是家庭教育方法與幼兒園教育方法不一樣。與如不同的教育給我們教育工作提出了深刻的反思,如何用最有效的開展家長工作才能達到家園共育。

深圳市實驗幼兒園的匡欣老師就提出了幾點:

一是教師要重視家長反映的問題即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二是在幼兒園建立家庭教育交流中心;三是開展各種活動;比如,家委會每期一次。通過xx老師的講解、分析,使我領悟到家長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與時俱進開展家長工作,先成立家委會,從家委會的成員工作做起,平時我們要找出孩子各種問題,分析每個孩子的性格、愛好等。像匡欣老師所説:“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讓我懂得了我們解決好了孩子的問題,也就是解決了家長的問題。比如:如有孩子有攻擊性行為的問題可以分為:1、父母暴力;

2、溺愛;

3、家庭高控;

4、沒有交往能力;

我們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可以分析出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現的問題。在此就需要有效開展家長工作,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二、從溝通技巧方面,達到家園共育目標

“溝通從心開始”首先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是建立或保持關係的一項基本技能,傾聽才能瞭解對方。

在溝通中我們要善於用自己的肢體語言,人的身體動作信息佔55%,我們也要解讀家長的肢體語言,瞭解家長的性格特徵,瞭解家長的真正想法,觀察家長的情緒狀態等等。

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注意表達技巧。需要陳述時不要提問,尤其不要反問;簡單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一次性只關注一個問題,用對方能理解的信息表達,在對方的系統中交流;還要學會讚賞對方。

在溝通策略方面:

與家長交流時要面帶微笑,建立信任感,拉近距離,音調要低、語氣柔和,語速儘量慢。在語速方面我有欠缺,平時語速比較快,造成普通話不標準。通過深圳市幼兒園丁燕老師的講解讓我懂得與家長溝通時語速儘量放慢,還要及時關注家長的情緒,有時需要以退為進適當示弱,先處理家長的情緒再處理問題。

從溝通的態度方面:

我們需要共情理解,要學會體驗家長的內心世界的能力,設身處地理解對方,及時溝通才能體現幼兒園老師負責任的態度。我們還要換位思考,接納家長的價值觀和選擇,嘗試表達對家長的尊重,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培訓後的反思:

一.老師對待學生要有轉變

教育學家魏書生曾曰:教師應具備進入學生的心靈的本領,育人先育心,只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的教育,才能引起孩子心靈的共鳴。”所以老師要多與每個孩子接觸,縮短心理距離與學生一起遊戲,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喜歡上你,離不開你,家長自然就會接納你。

二、引領家長自身教育內容轉變

要引領家長自身教育轉變,首先從家庭教育內容上轉變。要讓家長認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與行為,完善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制定《家長行為規範》,按時繳納保教費是對教師專業的尊重。引領家長尊重幼兒園處理問題的角度,增加家長的參與度。

三、加強幼兒園的專業形象

在管理理念上要立新,要有獨到見解,細節上要有所改變,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根據家長合理的需求分析選擇性滿足,拒絕家長不合理需求。讓家長明白我們為孩子做了什麼,明白幼兒園教師的不容易,讓家長感受到幼兒園老師付出是為了每個孩子,是值得的。提升每個教師的業務能力,積極參與教研和培訓活動。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2

為了促進家園的溝通更加有效,首先就是要為家長們提供平等對話、交流的平台。現在的家長會多半是一言堂的模式,我們可以改用了家長座談會、茶話會、家長沙龍、經驗分享會等形式。其目的就是想拉近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距離,讓大家在平等對話中產生共鳴,從而消除隔膜,有效解決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在教師與家長溝通中存在的問題,比如,教師與幼兒家長在地位上的不對等;教師與家長在認知水平上的差異;教師溝通對象的老齡化。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更積極地去取得家長們的信任。那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溝通方式有很多,最常用的是家園聯繫手冊、家訪、家長開放日及利用家長接送幼兒的時機交談等。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經常利用電子軟件,比如“XX教育app”,直接與孩子的父母進行交流,孩子的父母能十分詳細地瞭解自己孩子的在園情況;同時我們還開通了“寶寶在線”系統,為每個幼兒都建立了“幼兒個人成長檔案”,老師們可以將孩子在園不同的活動情況用文字、照片或者視頻的形式上載至幼兒檔案中,讓家長們能夠了解得更全面、細緻,這樣的交流溝通,家長與老師們彼此都覺得既具體又貼心。這樣,我們的家長工作將更具有實效性,家長們也會更加認可老師的工作,那麼,家園的相互信任感就會慢慢建立起來了。

為了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首先我們應該要讓家長全面地瞭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以便家長更好地配合幼兒園教育。為此,我們會在家園聯繫欄裏每週公佈一週活動安排,並且在消息欄或者家園欄中增設了“請您配合”一項,請家長及時地協助完成教育目標。

逐步的幫助家長應改變觀念 ,積極參與家園共育幼兒的保育和教育,明確家庭和幼兒園雙方的職責 。家長應積極參與家園共育:首先 ,積極參與幼兒園舉辦的一些家園共育活動。對於幼兒園舉辦的一些親子活動 、家庭教育講座應樂於參與。對於幼兒園印發的家長手冊 , 家長要認真仔細的學習;其次 ,對於幼兒園提出的一些教育要求要密切配合 。幼兒園經常會以張貼通知或是發送短信的形式 , 要求家長準備一些廢舊材料 ,以供幼兒園製作教具或是佈置幼兒園環境 ,有時也會要求家長配合幫助幼兒作業等 , 家長一定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全力配合 最後 ,發揮自身的智慧為家園共育獻計獻策 。家長參與家園共育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調動主觀能動性 , 主動參與幼兒園管理 , 並對幼兒園的日常管理或是教育教學活動提供可行性建議等。

家園共育的貫徹落實 ,它不是一句口號 ,它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 在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思路下 ,我們對當前的家園共育做了一個全面的剖析 ,闡述了家園共育的必要性和價值 ,指出了當前家園共育的現狀並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家園共育關乎學前教育的質量 ,關乎幼兒的發展 ,儘管當前我們的家園共育還存在一些問題 ,但在國家 、社會 、幼兒園和家長的全力推動下一定會和諧發展 ,為幼兒創造優質的教育 ,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3

家園共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結合,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可是如何有效地調動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找到家園結合的切入點,達到家園共架橋樑,孩子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是所有幼教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多年的幼教工作,不斷地反思後我認為:幼兒園在這方面面臨的難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現在的孩子大多屬於留守孩子,家長把孩子交給老人看管,而一般情況老人的素質比較低,老師與之交流起來難得達成共識。二是來自於家長和社會的壓力。很多家長的教育觀念還停留在“灌輸式”教育方法上,對於孩子他們更關注是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會算多少道數學題,對於幼兒園的課程改革不理解,對於新的教學方式一下子難以接受,因此他們往往把幼兒園要求他們配合的事情當做一種負擔,有的家長甚至對幼兒園的一些活動存在牴觸情緒……鑑於上述情況,為了緩解這種矛盾和壓力。促使幼兒和諧發展,使家園共育真正達到科學性、一致性,我在幼兒教育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有力地推進了家園共育進程,取得了一些成功。

一、做好思想引領,努力營造“家園共育”和諧氛圍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利用各種形式對老師與家長同時進行思想引領,力求營造家園共架橋樑、孩子健康成長的和諧氛圍。

1、“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為提高教師的素質,幼兒園特地訂了一些專業雜誌,《幼教博覽》、《幼兒教育導讀》《大教育週刊》,通過摘錄精華篇章、寫讀書心得、交流工作體會及園本培訓等活動,讓老師們不斷地補充精神養料,吸取最先進的幼教理念,使之在家園工作中有效地發揮引領作用。

2、利用家長會、家園開放日,對家長進行必要的家教知識培訓,通過進行“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幼兒家長”、“幼兒安全須知”、“揠苗助長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等專題培訓,引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知識與方法。

二、老師要做有心人,細心挖掘家園有機結合的切入點。雖然家長有很多的教育資源可利用,但是家長如果不主動地提供這些資源,這些資源就不會發揮真正的教育效益。這就需要教師與家長有效地溝通,在工作中,努力尋找家園工作的契機,挖掘教育的“切入點”,使家長充分認識瞭解自身資源對幼兒園教育的價值所在。如:我園大二班有個孩子革革,他聰明活潑,天真可愛,可就是不能按時上學,每天都是第二節課快上了,才會慢吞吞地走進幼兒園,時間一長,影響了該班教學進程,班主任老師跟他説過好多次,都無果。到底怎麼回事?借家長來接孩子的機會,我與其母親進行了溝通,原來革革的父親遠在外地工作,母親又忙於生意,一直沒有時間照看他,每天晚上革革都要等媽媽忙完了,才一起睡覺,因為這孩子睡的特別晚,早上根本起不來!瞭解到這個情況,我一方面建議革革的母親,每天晚上提前為革革早點洗好,然後讓他提前睡覺;另一方面找革革談話,告訴他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每天要按時上學,必須做到早睡早起。並讓他媽媽與我同時對他進行考核,如果他做到了,當天就獎勵他一面紅旗……從此,革革再也沒有遲到過。

三、以各種活動為契機,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其中幼兒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的。教師能否激發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最大限度地提供教育資源,關鍵在於這些資源能否在孩子的發展中顯示出“物超所值”,只有家長看到孩子們在資源的作用下各方面得到最佳發展,才會主動與幼兒園共同攜手,與孩子一起體驗成功的快樂。如:六一前夕,幼兒園設計了一個“幼兒時裝秀”節目參與鎮藝術活動展演,其主題是“環保創新”,要求參與演出的服裝必須是廢舊物品裁製而成,但是在設計方面要體現得體時尚、還要給人以美感,同時要求在製作過程中,孩子必須參與其中。

結果家長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他們不僅對自己設計的服裝反覆修改,精益求精,而且還指導孩子收集了好多關於服裝的圖片,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六一表演現場,那些風格各異、五顏六色的漂亮時裝,讓所有的觀眾眼前一亮,都情不自禁地忘了它們竟然是廢舊物品變身而成。再加上孩子們那自信的微笑、一個轉身、一個亮相用觀眾的話説都很有明星的“範兒”。表演結束了,台下的陣陣歡呼不斷地告訴着我這些年僅4歲的孩子是多麼地出色,而評委亮出的本次演出節目的最高分讓家長們特別有成就感,他們與孩子一起分享了此次活動成功的喜悦!總之,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師在工作中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積極探索新時期家園工作的方法與途徑,使家長以持久的熱情關注幼兒園工作,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工作中,以科學的育兒觀尊重、支持和幫助幼兒的發展,才能形成和諧的家園關係,保證教育的一致性,共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4

通過網上家園共育工作方面的學習,本學期,我們開展了以下形式的活動; 口頭形式。家訪、家教經驗交流,以及平時與家長交流等,主要向家長介紹班中老師的情況,和一些家長需要配合方面的問題。讓家長對老師有一個全面地瞭解,能更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同時也瞭解幼兒的身體發展狀況和幼兒的性格習慣等等。這樣,幼兒一入園,我們就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我們班很快就能正常開展活動了.我們的遙遙小朋友的奶奶,一開始報名時,就對我們幼兒園持懷疑態度,開學後,她對我們的工作萬般挑剔,總是嫌這嫌那,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確實也有過這樣那樣的想法,但是我們並沒有因此而冷落他,而是用更多的熱情去關心他,用實際行動來告訴家長。終於這位家長改變了他的態度。

在一次家長開放日中,這位家長由衷地讚歎道:“孩子們的進步真是太大了,沒想到我的孩子這麼懂事了。老師,太謝謝你們了,你們辛苦了,真不容易啊!”

由於家長水平的參差不齊,他們的教育方式也各不相同。我們利用家長會、家長園地,向家長們介紹教育方法。我們的宸宸從小沒睡過午覺,家長説要不就別睡了,可到下午活動時孩子的精神就不好。於是我們就和家長商量,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要讓他睡午覺。每次午睡就專由一個老師幫他脱衣服、上牀,拍着他睡覺。

這樣我們從生活的點滴開始,耐心、細心的不斷重複、引導,注意多與家長交流,在老師與家長共同努力下,到學期末的時候班中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但大部分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有的孩子還能將衣物擺放整齊,個別孩子還能自己整理衣服,有一半的孩子能夠自己疊被子。連家長都感覺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後變了個樣。這些我們都看在眼裏,喜在心上。這證明我們的辛苦與努力沒有白費。使用口頭形式,我們做到既面向全體家長,又有重點地進行工作,在瞭解孩子和了解家長的前提下進行工作,有針對性的進行工作。

文字形式。包括家園聯繫本、家長園地等。家園聯繫本是實現家園經常取得聯繫的好形式。在聯繫本中,我們可以獲得教育效果的反饋,瞭解幼兒的家中的表現,而家長也從中得知幼兒在園的表現和幼兒園對家長在配合教育上的具體要求等。每到星期五,我們都及時地關心好天氣預報,以便通知家長們換曬被子。

參與活動形式。家長適當參與幼兒園的活動也是家園活動的一種有效形式。在十二月份,我們開展了家長開放日,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先讓家長了解活動的目標,使得家長有目的的觀摩活動,更深入的瞭解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及自己孩子在整體中所處的位置。活動後,我們又進行了互動形式的家長會,讓家長們共同討論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同時將部分家長的教育經驗與其他家長交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總之,對於家長工作就是贏得一個家長就等於贏得一百個家長,放棄一個家長就等於放棄一百個家長。在兒童教育這個系統工程中,我們只有充分發揮利用家長這個有效的教育資源,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只有進一步拓寬工作渠道,努力發揮家長的主動性,才能密切家園關係促進家園共育。 幼兒園與家庭互相合作、協調一致是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重要環節。家庭與幼兒如果在教育觀點上發生分歧,各自為政,從而導致教育力量相抵消,受害者最終是幼兒。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5

承蒙老師的信任,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孩子的家庭教育,我深感榮幸。我們孩子能走進1班這個快樂的集體,能遇到用心用愛教導他們的老師,這是他們的緣分,更是他們的幸運。在此,作為家長,我要説聲:“吳老師,辛苦了!感謝您這五年的陪伴與教導!”下面,我就教育孩子的幾點感受和各位家長交流交流,如有不當之處也請大家多加指點。

很多教育專家都説過:“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且家庭教育這是一項大工程,往往是一個鬥智鬥勇、勞心勞力的過程。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該怎樣去培養?他們和我們那一代不同,我們那時只需養,育是老師的事。而現在的孩子既要養,更要育,不僅要育德,還要育才。所以現在的孩子家長都是壓力山大,身心俱疲,而且階級矛盾突出。該怎麼讓他們健康健全成長,我也一直在摸索,不過我從靜怡的養育之道上還是有所收穫的,現在就從一些瑣碎上和大家進行交流。

一、快樂是學習的前提

靜怡剛上一年級時,其實是一個羞澀、內向的孩子。剛入學一個星期,我問她“你交了哪些朋友?下課玩些什麼遊戲?”她説:“沒有交朋友,我下課就坐在座位上看他們玩。”這下我意識到出問題了,一個沒有朋友不會玩的孩子有什麼快樂而言。長此以往,一旦養成了孤僻的習慣,可能終身難改。所以我温和的告訴她,每天都要和同學們玩遊戲。而我每天都會和她交流怎樣和朋友們玩,他爸爸也身體力行陪她玩比如反對貓等遊戲。我一直認為快樂是學習的前提,不快樂逼迫式的學習,難有成效難以堅持。五年級,有些孩子已經出現厭學情緒了,當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時,我們家長可以另闢蹊徑從玩上加以引導,當你們有共同語言了,作為家長你的話就有分量了,也有了。

二、努力是一個孩子的優勢

一年級的靜怡其實學習上問題挺大的。那時每晚她説的最多的一句是:“媽媽,我不懂!”因為幼兒教育我們崇尚的是“無知”教育,除了玩不教她任何與課本有關的東西。進一年級時,1—20她數不順,識字不到10個,而她也不是別人口中所説的具有慧根的孩子。所以一年級的期中考試,其他孩子都沉浸在百分的喜悦中時,我家的靜怡拿着只有七八十分的試卷惶惑着看我,還是那句“媽媽,我不懂試卷的意思。”我笑着問她“閨女,你是不是覺得你挺笨的?”那時她哭了,這麼小的孩子其實也有了心思,她爸爸給她講了個“笨鳥先飛”的故事。我告訴她,當你不如別人時,唯有比別人努力。相信這句話現在應該已經深植於她的心裏。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我只重過程輕結果。不管是她參加跳繩比賽,幹部競選還是大大小小各類活動,我問的第一句話都是:“你認為你盡力了嗎?”如果她點頭,我一定會對她豎起大拇指表示鼓勵。有朋友可能會問:“不問結果嗎?”我認為只要盡力了,結果一般都會好,就算不好,盡力了,還有什麼值得苛責的呢?孩子不一定要拿來和別人比的,只要他比昨天的自己有進步,難道不值得稱道嗎?這是我在帶靜怡之道上我認為做的最成功的一點,因為她夠努力,所以我不擔心她今後的學習,甚至不擔心她今後的人生,因為努力已經成為她的一種習慣。

三、要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學會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做父母的千萬別替代。有專家曾説過當媽媽的越不操心,孩子可能越讓人放心。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靜怡讀小學到現在我幾乎沒給她整理過書包,但是她的書包整理得整整齊齊。我很少叫她起牀,只丟一個鬧鐘給她,她幾乎不遲到。週末去上特長班,這兩年我不管,可是她搭公交車也沒出過簍子,向陌生人問路比我還順溜。作為家長其實我們需要適時的放手,其實怕這怕那,將她時時擁在懷裏,才是一輩子的風險,因為你可能將他養成一個巨嬰。當然放手不等於放任自流,家長一定要默默的監管和評估。

2、做有原則、有底線的家長教育孩子有些事定不能讓步,比如逃避責任的撒謊,又比如説挨批評時摔東西甚至離家出走,遇到這種問題我是主張家法處置的。但是我們要注意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自己的怒火,關鍵是讓他們沒有第二次,所以我們應該理智、妥善處理。

3、聰明溝通,做民主型家長孩子長大有主見了,做家長的不可能讓他們什麼都一板一眼的照做了,但是也不能什麼都由着他們性子來。因此很多時候溝通、交流就尤為必要。以這次學葫蘆絲為例,前兩天靜怡回來就説不要學了。我問她原因,她説:“我們班很多同學都説葫蘆絲不止一個調,要收很多錢,都不學了”我是這樣和她説的,付錢是我們大人的事,如果難以承受我會和你商量的。你需要考慮的是,你喜不喜歡學?你會不會堅持?會不會盡量學好?還有授課的老師適不適合你?如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我也會支持你,只提一個要求:儘量學好!如果你不想學,也要找一個説服自己和媽媽的理由,我們就退出。今後不管做什麼千萬別説別人這樣,我也這樣,要學會理性分析。這就是這次葫蘆絲事件我們溝通的結果,我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不要一味的去依順孩子,但也要聽聽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應該民主,選擇一種有利於他並雙方都認同的意見

最後,我們作為家長,在養育之道上一定要擺正心態。忌溺愛,因為你生他養他並不欠他;忌嘮叨訴苦,因為你要生他養他,他不欠你。這樣我們才能平等對話,愛的天平才不失衡。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6

作為家長普遍都認為自己最關心自己的孩子,都會説:只要孩子將來能幸福,我們願意付出一切!為了孩子吃再多苦也值。甚至大多數家長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夢想的延續。但是我卻無意間察覺,家長們似乎忽視了一個問題:參與孩子的成長,你專業嗎?你能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做到?我們不是專家,這是肯定的。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已經很優秀了,而且一直在努力,他們需要的是我們的助力、需要正能量的助力!

既然我們缺少專業知識,能力不夠,必然要學習。對於“家長駐校”,本來我也不覺得參與其中會起什麼大的作用,甚至我的初衷僅僅是想幫老師湊個數,如果知道班裏有別的家長能去,我還不一定會參加這個活動。但是就在踏進校園一剎那,我猛然察覺,來就對了。這裏是屬於孩子成長的環境,是他們將要在這裏走過四年的搖籃,這裏將會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修枝剪葉,為他們成為棟樑之材輸送供給無限的正能量,雖然這所學校是農村的、不太大。

學校不太大,卻足以孩子們上課學習文化知識,開闊心胸;課後奔跑吶喊,放飛自我。學校不太大,但乾淨利落,窗明几淨,綠植豐富。學校不太大,但教室內外地面淨亮,教學設施合理擺放。多處設置了廁所夠方便,廁所無味夠衞生,夠潔淨。學校不太大,但餐廳內食物豐富,營養剛剛好。操場是塑膠的,安全環保檔次高。精神文化、物質基礎都較全面。學校不太大,但所有任課老師積極教學的態度我看在眼裏。班主任、級部主任一門心思為我們的孩子跑前忙後不遺餘力。今天,王校長也在百忙中與駐校家長互動。為大家補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王校長講的兩個主題至今猶在腦海裏思悟:

第一、學生的競爭不是智商的競爭而是家庭環境與家長教育理念的競爭。家庭教育觀念的轉變確實是我們農村家長需要惡補的一堂課。

第二、不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讓孩子不要站錯跑道。一定要讓孩子站在他有特長的那條跑道上。

離開學校,深刻的話語的始終在耳邊。

希望所有家長參與到“家長駐校”活動中來!來了你才能體會執教者們的初心,來了你才能體驗學校為孩子們學習安排的細緻入微:包括忙而不亂的早自習,課堂上教師們體貼入微的循循善誘,課間操還在背單詞,午飯後講講衞生,10分鐘練練字這一切的一切。學校不太大,安排合理緊湊就等你來提建議。

學校不太大,在講台顯眼位置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國家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價值目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班級綜合安排也是細微到有表可查,各位家長都有機會來點贊。

學校不太大,我想呈現在您面前!非常榮幸參加“家長駐校”活動!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7

在年6月25日,我有幸參加了陽光幼兒園舉行的《講座》的學習,受益頗多,感受非淺。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作為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的工作,促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銜接、統一、及時地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下面就自己學習後的感受談幾點體會:

一、家長應教育孩子學會做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通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學會做人。也就是説,教孩子學會對人有禮貌,學會尊重人,學會關心人,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相處,有集體觀念,等等。

二、家長應注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生活上,凡是孩子能做的事都要孩子自己做。在學習上,重點抓好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孩子不斷努力的內在動力,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終身受用的素質。作為家長不要性急,要有耐心,對孩子少責怪批評,多鼓勵引導,逐步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三、家長應多留一點時間給孩子。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與孩子交流、溝通情感。每天花一定時間和孩子嬉戲、讀書,在嬉戲中學習,在讀書中提高。節假日可以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等,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情操。

四、家長應理解和尊重孩子,注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孩子全面、真實地認識自己,對好的方面積極引導,對不好的方面加以糾正,從而發展其自己的興趣愛好。

五、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説“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於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説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於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也應看到孩子的優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

六、家長應讓孩子受點委屈、挫折,之後再給孩子分析事因,講明道理,讓孩子在勇敢地承受委屈、挫折的同時更能勇敢地站起來,以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心態和高尚的人格,從容地應對挫折,使孩子將來在逆境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鬥志。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能一蹉而就,學習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家長希望學校能夠繼續搭建家庭、學校溝通的平台,形成合力,共同努力,促使孩子健康的成長。

總之,現在我已深深體會到做家長是一門需要終身學習的藝術,在關心孩子的吃穿和身體健康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在各方面對她能正確引導,耐心的教育,讓孩子將來成為有用之人。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8

聆聽了明人教育創辦人——大山笑長的教育講座,老師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法、自己親身所見所聞,向與會人員傳授了當前家校共育的必要性、面臨的挑戰與對策以及孩子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及教育方法。為我們的家校共育、家庭教育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真是讓我們醍醐灌頂、受益匪淺。通過這次學習,使我對家庭教育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樣重要。

會中大山笑長説了一個有關於“媽媽笑了,春天到了;爸您笑了,花兒開了。”的故事,讓我感受到笑的魔力,明白到愛孩子要堅持,要快樂地去愛,快樂使人進步,痛苦只會使人逃避。手心有多大,手背就有多大,天色慢慢變暗,花兒慢慢開放,孩子是慢慢長大的。即使一株花也有好幾個花骨朵,有的盡情綻放,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小小花骨朵。花亦如此,何況我們的孩子呢?這就是花苞心態,花苞心態缺點可愛;花苞心態,耐心等待。用花苞心態,愛我們的孩子,相信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不過花期不同,靜等花開。細心呵護,愛心陪伴,耐心等待。也許她不是一朵花,而是一棵參天大樹!

搞好家校共育就猶如建設好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學生是種子,家庭是土壤,教師是園丁,社會是環境;種子飽滿,土壤肥沃,園丁辛勤,環境適宜,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保障,但當生態鏈中的哪個環節遭到嚴重破壞,都可能造成學生的畸形發展。因此,“家校共育”非常重要。家長們我們一起努力加油吧!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9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師,甚是挑戰。《幼兒園工作規程》第四十八條指出:“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平等合作的夥伴關係,共同生成適宜於促進每個幼兒最大限度發展的教育。

我園處於新建一年的一個嶄新的幼兒園更是一個挑戰,尤其是我園今後的發展方向是“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把我園建設成為樂園、花園、文化園”。那麼,幼兒園教師該如何有效的與家長溝通呢?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整理成以下幾點。

一、幼兒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技巧

(1)一句話溝通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個領域的各項目標發展中不存在明顯的問題而家長也很少過問的。這樣的孩子和家長是最讓老師省心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稍微放鬆一些,就可以不去和這樣的家長溝通。家長不主動找你,並不代表家長就不想了解孩子在園的各種情況,相反,他們只是由於時間關係或不願給老師添麻煩等原因而壓抑着自己。於是,我們針對這樣的家長採取了一句話溝通法,即利用接送環節用一兩句話向家長反映情況,如:今天某某學會了……今天某某吃了幾碗飯等等,當你説完後,往往會看到家長會心的微笑。

(2)引起注意法。這種方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領域的某一方面或多個領域的多個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由於家長對幼兒教育理念不太瞭解,又被親情矇住了眼睛,認為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即使有點缺點也會樹大自直,所以對孩子的情況不太關注。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取了引起注意法。過程是這樣的:

(3)真情感動法。這種辦法是針對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領域的發展中不存在問題,但家長有許多的不放心。每天圍着老師問這問那。對於這樣的家長我們就採用的是真情感動法,即:將孩子在各領域發展中的點點滴滴及時向家長彙報,尤其家長特別關注的問題,我們要在日常工作中認真觀察,細緻指導,耐心細緻的向家長反映情況,讓家長感到老師瞭解孩子,關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師心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師會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失敗而難過,用我們細緻的工作感動家長,讓家長相信我們,支持我們!讓家園共育的合力促進孩子更快 更好的發展。

二、家園溝通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要尊重家長。我們要以平等的態度來對待家長,尊重他們的人格與觀點,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這樣家園才能保持協調一致。

(二)要肯定孩子。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如“你真棒!老師喜歡你。”而這種獎賞性的行為和語言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繼續努力的心理。同時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鬆、自信、愉快地面對教師,主動向教師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兒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師的指點與幫助。這樣,交流的主題就會得到延伸,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三)教師應耐心輔導家長運用科學的育兒方式。許多家長由於對孩子年齡特點不瞭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愛,甚至放縱。而老師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引導家長,讓他們瞭解孩子的身心特點,更新教育觀念,掌握正確的育兒方法。

(四)對家長要一視同仁。家長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學歷、職位、性格均有所不同。無論家長間存在什麼樣的差異,教師應該學會與每一位家長交流,讓每位家長都能感受教師的關注或重視。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

(五)教師應以“換位”的思維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好多老師現在還很年輕,尚沒有為人父母的角色體驗,有的即便是已經做了母親,在與家長溝通時,常常會遇到難以達成共識的局面,這就要求教師瞭解父母的角色,並從父母的角色去體會家長的心情和需求。

(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在家園交流中,雙方難免會談到孩子的缺點,作為教師,應客觀的向家長告知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而不應該摻雜主觀色彩和情緒。教師應一分為二的觀點與家長交流。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如果教師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她與家長之間的交談一定會順利進行,它會讓孩子家長感受到教師是誠意喜愛關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長就會更容易接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使家長堅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七)對孩子共同的愛是溝通的基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教育好孩子。溝通是雙向的,家長的積極參與是溝通的必要條件,由於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或不好意思給教師添麻煩等,不少家長很少主動與教師溝通,這對家園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們教師要鼓勵家長採用多種形式與教師溝通。

三、教師和家長談話時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為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四、教師應通過多渠道,採取多種方法與家長溝通

1、家長委員會。老師們要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幼兒園大型家園共育活動,可請家長委員會代表參與制定方案並一起組織實施。還可通過家長委員會真實瞭解家長們的心聲。

2、家長辯論會。老師舉出幾個班上幼兒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以家長為主,讓家長分析討論,各抒己見。在激烈的辯論中,家長們更新教育觀,對照事例,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併產生學習和參與各種教育活動的興趣。待家長們發言完畢,教師再有的放矢的發表意見,表明觀點,介紹經驗,其效果事半功倍。

3、家長園地。 家長園地是幼兒園與家長溝通的一個重要窗口。老師們似乎已習慣於用更多的心思來設計欄目、尋找內容,而忽略了家長參與的深度與廣度。我們為什麼不準備一塊小天地,將家長請到家長園地中來。如“誇寶寶”欄目可寫孩子在家的表現;“我的育兒心得”讓家長暢所欲言;“我的問題”可寫上家長的困惑等等。家長園地不能只是教師唱“獨角戲”,要調動家長積極參與的興趣,為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搭起一座彩橋。

4、家園共育袋。我們可給每個孩子準備一個家園袋。每週,我們都將幼兒所學的內容及作品全部放入袋中,由於袋裏裝着孩子們小小的成果,家長們會很樂意每個週末將袋子帶回家,週一再帶入幼兒園。另外,家長對老師的工作有何意見、要求都可寫下來裝入袋中,以助於老師工作的提高。家園共育袋使忙碌的家長能更瞭解幼兒的發展情況,無聲的交流促進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5、個別化的家園溝通。由於每個孩子個性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家長文化素質的不同,大量的通常性的溝通是個別化的。個別化家園溝通的方式有家訪、約談、家園聯繫冊、電話、便條以及接送孩子時的交談等。個別化的溝通要着重於針對每個幼兒不同的問題和不同的家長在教育上的問題而進行,以促進每個孩子的身心發展為目的。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都有責任,但教師更應主動些,並且要努力為溝通渠道創造條件。幼兒教師要真正從狹隘的教育觀中走出來,必須充分認識到:家長工作的最終目的在於實現家園合作,共同為幼兒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總之,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主要靠幼兒教師做出努力。教師常常要換位思考,善於與不同類型的家長相處,遭到家長誤解時教師要保持冷靜,善於自控;遇到矛盾時,教師要主動反思,為暢通渠道做出努力。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10

短短的幾天時間稍縱即逝,但通過這次學習,我發覺自己學到了許多東西,好像有一股新的力量——油然而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隨着整個民族素質的提高,家長的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我們要充分掌握這一有利條件, 積極發動家長配合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所以,如何與家長進行融恰的溝通,至關重要。確實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 更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

一、從愛出發,公平對待每一位家長。

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們的任何一項工作都只能出於一個字,那就是“愛”,發自內心地、充滿熱情地愛每一名學生,沒有家庭、地位、成績、相貌之分。真摯的感情可以拉進彼此的心靈,讓交流和溝通更容易也更愉快。雖然一般情況下,教師是在孩子有了缺點與錯誤時與家長溝通,但這也千萬不要讓家長覺得你只是讓他們來收拾亂攤子,而要讓他們真實地感到老師是出於愛在真心地關心他的孩子。實事求是地向學生家長反映情況,只要你是從事實出發,家長對你也會有一個良好的印象,在與你的溝通中,會更加容易和信服。每個人對於事物都是比較敏感的,只有出自真心的關愛,才能讓學生和家長真正接受。這樣才是保證談話有效果的前提。

二、控制情緒,理解和尊重家長

我想老師的心情誰都能理解,但家長也應該得到我們做老師的理解,因為最起碼我們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為孩子犯了錯,他就要比我們矮半截,就要受到老師的訓斥。交換一下位置想一想,我們每個人也都會為人父母,我們每個人也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每天都有進步,有所成就,誰願意聽到自己的孩子犯錯誤的'消息呢?如果面前的家長換作是我們,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我們站在老師面前,特別是還可能要聽到老師的批評,那將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所以別再在家長的傷口上撒鹽了。一定要理智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將心比心地與家長平和地交流,也不要做一個喋喋不休的説客,也要適當地聆聽一下家長的想法,也有助於老師更多地瞭解孩子的不同側面,要耐心、虛心、誠心的聽取家長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議,努力營造和諧、輕鬆、愉快的交流環境。

三、“放大”優點,“縮小”缺點。

其實所謂的“放大”和“縮小”也就是多説些優點,少説些缺點。教師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讚,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至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但也不能過度,也必須要以客觀為基礎。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最好要先想好與家長溝通以什麼方式開始,主要説些什麼優點,簡單扼要但必須要有所突出地説説某一方面的不足,再以什麼方式結束,預期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在交流過程中,不要一開始就説孩子的缺點,容易把談話的基調弄得太黯淡,可能即使你再説孩子什麼優點,家長都無心去聽了。先説説孩子的優點,這些優點一定要讓家長也能感受得到,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稍微説得過一些,但也一定要真誠,不能讓家長覺得有虛假成分。然後最好順勢説説孩子的不足,我想家長會容易接受一些。而且比如孩子的缺點有十分,我想對家長只要説到五、六分即可,做為一個成人家長會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老師所説的話的。

四、瞭解家長,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

由於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也不盡相同。這就需要教師深入地瞭解家長,以便有針對性地與家長溝通。如有些家長特別溺愛孩子,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做得很好,自己也做得很好,不喜歡聽別人批評自己的孩子,教師對於這類家長就一定要非常的客觀和理性,對於孩子的缺點一定要説得透徹到位,讓家長能確確實實地感覺到孩子身上確實存在毛病,説得通俗一些就是殺殺他身上的鋭氣,讓家長不能太過自信了。但語氣不能生硬,容易激化對方情緒,破壞交流效果。有些家長,特別是學困生的家長,對於孩子特別的不自信,總覺得孩子什麼都不好,都不好意思和老師溝通。對於這類家長,教師必須首先要樹立家長的信心,那就是多誇誇孩子的優點,讓他們覺得孩子不是無藥可救的,再一點一點地轉向孩子的不足,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對於知識水平不同的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也一定要有所不同。要因人而宜,或深入淺出,或點到為止。不能千篇一律地對待每一個家長。總之,與家長溝通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要想真正地與家長溝通時達到最佳效果,必須要求我們每一個教師潛心研究,以達到共同和諧育人的教育目的。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11

為了有效地促進家長科學地開展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使學校和家庭合力育人,班主任必須與家長互相溝通,尋求有效的解決學生問題的辦法。溝通是連接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重要橋樑,也是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因此如何做好這一個環節,是廣大班主任教師所應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在此我結合自己幾年來的工作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克服互相埋怨的情緒。

由於班主任與學生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困難認識不一致,特別是當教育教學效果不佳時,雙方就易產生互相埋怨的情緒:如一方怨老師不會“教”,對自己子女有偏見;而另一方則怨家長家教不嚴,縱容、袒護其子女。此外,由於所處環境的不同,老師瞭解的較多是學生的在校情況,而家長了解的較多是學生在家的情況,而學生由於環境的不同表現出來的行為也會有所差異,如果雙方缺乏溝通的話,就會由以上的埋怨情緒導致某種對立情緒,最終將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我班就有不少學生在校調皮、吊兒郎當,各項基本工作不做或馬虎了事,而家訪時家長都聲稱其子女在家如何聽話,如何懂禮貌。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及時地找機會與學生家長坐下來,互相交換意見、看法,具體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協商其解決的辦法。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能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問題,適時、適當、科學地進行家訪。家訪中要防止向家長“告狀”,要同時尊重家長。因為每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雖然有時“恨鐵不成鋼”,個別家長會在一怒之下對孩子進行棍棒教育,但心底裏還是十分疼愛自己的孩子,他們喜歡看到、聽到自己孩子的長處、優點,而往往忽視其短處、缺點。因此,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避免傷害家長的感情,不要使用推卸責任的諷刺、挖苦的語言。通過家訪,要使家長真正感到:老師是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並適時通過各種途徑向家長傳遞教育的正確方法,以取得家長配合。

二、對學生的要求要達成一致。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都會有所差異,加之文化素質及道德修養不盡相同,對學生的期望有所不同,對學生要求的標準不相一致,這樣就會導致對學生各方面的評價產生較大的差距。如班主任要求學生要全面發展,家長要求學生考試成績好,能升學,有“出息”。於是,有的家長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參加學校以及社會的各項活動,説這些活動會耽誤學習。

三、與家長溝通要善於傾聽。

多數班主任在約見家長時,説得多,聽得少,只顧自己痛快,把學生的種種不是和自己的苦水一股腦倒出來。家長聽了難免對老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或對老師產生厭惡情緒,而使溝通產生隔閡,不利於問題的解決。不妨換個方式,班主任作個聽眾,如何呢?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迷上電腦遊戲,經常上網吧玩,上課無精打采,放學就往網吧跑,甚至出現曠課。他家人也知道,但無論如何怎麼罵、甚至打還是改正不了。對於他的表現,我一直不滿意,多次找他談話,但每次都沒有多大的成效。最後到他家與家長會面。家長很主動地向我瞭解情況,並將這位學生從小學一直以來的情況給我作了反映。從他談到的情況中,我瞭解到這位學生在初一就已經迷上電腦遊戲,可謂中毒至深。要想一下改正恐怕困難,所以對於他的情況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對待。因此本着解決問題的思想,我並沒有來一通告狀詞,而是給其家長一個建議:讓學生寫一份保證(或是協議)書,給自己一週定個打遊戲的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外絕對不允許打遊戲,然後給其一定時間慢慢改正,然後請家長對其子女的上下學時間進行督促,後來證明效果還可以。因為該學生有了名正言順的時間玩遊戲,他得考慮若不守信可能面對嚴厲的處罰。因此見了家長就劈頭蓋臉地一番數落,結果可能不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找到更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可見,有時候多説不如少説,甚至作個聽眾也不錯!傾聽有兩個好處,一是造成平等的談話氣氛,二是便於我們從中捕捉信息。

四、與家長溝通,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要深入淺出,將大道理説出,小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教養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 “護短”的粗魯的家長,那就必須講究語言的藝術。多數學生在學校作了錯事之後是不會向家長坦白的,反而説別人怎樣錯,老師又如何袒護那些同學,這往往引起家長的誤解。所以班主任應該在家長心平氣和的情況下,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用徵求意見的態度,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駕馭好批評的藝術,用愛心感化家長,使他能理智地與老師一起解決問題,工作起來就容易得多了。事實表明家長能理智地中肯地教育好子女,那麼,他的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也會相對較好。所以,班主任應重視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更要講究語言的藝術。

因此,老師應對學生家長的文化修養、職業背景以及他們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有所瞭解,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及時、客觀、全面地向家長反映其子女的表現情況。在談情況時,要克服對優生家長談優點,對差生家長談缺點的習慣,也要防止報喜不報憂的老好人心理。對於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要説全面,説透徹,指出其危害性,並表示出想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的意願。在與家長進行心理溝通時,還要注意耐心地聽取家長的意見,對學生家長的意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釋,以便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溝通無限”,方法不拘一格。但無論採用何種方法、技巧,你都要出於真誠,併力求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家園共育溝通培訓心得12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方法上表現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共同的願望和一致的社會責任,要求教師與學生家長之間必須合作和交流,建立一種和諧的友情關係,從而多角度、多層次地發揮教育的功能,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怎樣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呢?我覺得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 真誠交往,密切聯繫

教師要想與家長取得聯繫,主動熱情地與家長相交,在心理雙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橋樑,以爭取家長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過家園雙方互相訪問,電話聯繫;召開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通過這些活動拉近家長與老師的距離,密切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還可定期開展家長個別諮詢活動,幫助家長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説:班上的嘉睿、戎騰、樂添、鄭佳等小朋友的生活獨立性較薄弱。那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獨立性呢?是這些家長們所關注的。因此在於家長的溝通中,我建議家長平時多給孩子一些處理事情的機會:如洗自己的手絹、襪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作業本、小畫書等。隨着孩子常時間的鍛練和培養,相信孩子們會逐漸增強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的能力。以上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與家長溝通的途徑。

二、 尊重家長,增進理解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存在許多不合作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師對家長尊重不夠或雙方不理解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師與家長的交往中,一是要尊重家長,尊重他們的感情,尊重他們的意見,尊重他們的人格。教師不可擺出一付教育權威的架子,或明或暗地對家長進行旁敲側擊,使家長不願接近。二是要理解家長,並讓家長也理解教師,作為家長,一般都期盼孩子成才,對孩子的成長十分關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就會覺得臉上無光,教師在與家長接觸,不宜總是向家長指出孩子的缺點、短處,向家長“告狀”,不要用刻薄的語言指責,挖苦學生,應從有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客觀地交換意見,研究互相配合教育,培養孩子的對策與辦法。

三、激勵幫助,搞好配合

為了使家長與教師更好地配合,教師應激勵家長樹立教育信心,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素養,教師應多方面瞭解學生家長,根據學

生家長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對於後進學生家長來説,應幫助家長指定教育計劃,明確教育方向。例如:我班的宇烽、雲逸、兆豐等常有發現在與小朋友交往中存在侵犯性行為。事後會推卸責任或接受批評表示以後不敢了,但大都不久就又犯了。針對這種情況,我與家長進行反饋和溝通,希望家園共同為幼兒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間,不要在孩子面前講有攻擊色彩的話語。並建議家長採用“轉移注意”法,給幼兒予較多的關注,比方説: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怒氣衝衝時,可以帶他去跑步打球或進行棋類活動;引導幼兒經常從事這類活動有助於恢復他們的心理平衡,逐漸轉移侵犯性行為。

四、以誠相待,摒棄功利

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交往,是教育學生,培養學生成長的需要,不是處於功利目的,例如:有的家長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希望獲得老師對孩子多一些照顧和偏愛。因此,百般討好老師,尋找哪一位是班裏的“主管”,哪一位比較好説話,就想辦法或利用節日給老師:“意思意思”。倘若事後沒有對他的孩子照顧好或存在誤解,家長便開始論頭品足,與其他家長結起伴來,言談中表示出不滿足或是做“最後發難”,使家長和老師不和諧的影子在童心中罩上陰影,本來很快樂的學習生活,隨着成人的議論紛紛而留下傷痕。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堅決反對和杜絕利和交往直接或變相收學生家長的好處的行為,以維護人民教師的形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zhuanyeziliao/407yk.html

相關內容

熱門文章

猜你喜歡

專題
推薦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