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致女兒的信》課程教學反思

《致女兒的信》課程教學反思

《致女兒的信》課程教學反思

《致女兒的信》課程教學反思

中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給學生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交流思想、抒發情感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的理想,具有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形成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價值觀。

然而在今天的教學中,讓老師和家長都很棘手的問題是中學生中的早戀現象。有人云:這不是早戀,而是早熟,或者交往過密。其實,這一現象説到底,就是由於中學生生理的成熟而對異性未知領域產生的好奇心,進而渴望探求的心理現象,發展成為所謂的愛情。蘇聯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用生動曲折的童話講述了這人類最崇高的情感愛情中所包含的忠誠、心靈的追念、人性的光輝,正是人之所為而不是動物的根本標誌。不能把它簡單的等同於性愛和繁衍後代。

在蘇霍姆林斯基的童話故事中,講到上帝三次看到的情形,當上帝教給了他們如何築造窩棚的方法,又把鏟子給了男人、穀粒給了女人之後並且説:生活下去,繁衍後代吧。一年之後,上帝看的是田地裏是一片成熟的穀物、熟睡的嬰兒,而此刻的上帝感到迷惑、驚慌。五十年後的同一天上帝再次光臨人類時,窩棚變成木造房屋,荒地變成果園,地裏一片金黃的麥穗,兒女們在收割,孫子們在草地上嬉戲,上帝從老頭、老太婆的眼睛中看到了無以倫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而且有一種新的東西忠誠。

又過三年之後,上帝來到人間看到老頭坐在土丘上,雙眼充滿憂鬱悲傷,這是對去世的老婆的心靈的追念。然而在更遠處則是金色的田野,火紅的曙光,許多的青年男女構成一幅更為廣闊燦爛的愛情的生活畫面,成為人類種族的生命力永不衷敗的紐帶。在西方人看來創了一切的上帝面對人類愛情的偉大力量時,也只能怒不可遏最後是不可理解,帶着深深的沉思離去,而人卻成了大地的上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pvr2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