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1

教學目標

1、加強誦讀,在誦讀中,把握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

2、弄清故事情節,瞭解人物形象。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

由電影《我的一九一九》中着名外交家顧維均的故事,引出他“不辱使命”,然後,列舉眾多“不辱使命”的外交者,如商相如、魯仲連、周恩來等,以引出唐雄和課題。

二、簡介作者,釋題

1、《戰國策》:戰國時代國別體史書。原有《國事》《國策》《短長》等不同名號,共有33篇。西漢成帝時,劉向根據戰國末年的縱橫家着作整理編輯而成。

2、辱:辱沒。

三、教師範讀課文

解決以下字音:

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以頭搶地、休祲、縞素、色撓

四、讀課文,初步把握以下問題。

1、你是如何評價唐雎的?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個?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聽錄音帶,學生跟讀第一段。

2、採用老師講述為主的方法,疏通以下字詞。

安陵君其許寡人

大王加惠

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

秦王不説

3、指名學生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①細讀秦王的話,體會一下,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於好心嗎?

③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麼?請恰當推測一下。

③安陵君以什麼理由拒絕了秦王的要求?

④請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4、學生齊讀第一段。

六、學習課文第二段

1、男生齊讀第二段。

2、要求學生結合註釋翻譯全段,引導學生理解以下詞句: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請廣於君

而君逆寡人,輕寡人與

雖千里之地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

3、討論以下問題:

①細讀秦王對唐雎説的話,回答:秦王認為自己對安陵君是什麼態度?安陵君對他又是什麼態度?

②你認為秦王説的是真心話嗎?為什麼?

③唐雎是如何反駁的。

④注意比較一下: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異同?

七、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引人新課

二、學習課文第三段

1、女生齊讀課文。

2、學生結合註釋自讀第三段。

3、師生互相提問,弄懂重點詞句的意義。

秦王怫然怒

大王能嘗聞布衣之怒乎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懷怒未發,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

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挺劍而起

4、指名口譯全段,教師予以訂正和評價。

5、思考以下問題:

①秦王説的“天子之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②秦王為什麼要説“天子之怒”呢?

③唐雎一連舉了專諸、聶政、要離等三個人物,其目的是什麼?

④“若上必怒……今日是也。”表現了唐雎的什麼精神?

⑤討論:唐雎説,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你認為正確嗎?為什麼呢?

6、學生齊讀第三段。

三、學習課文第四段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散讀第四段,然後迅速筆譯第四段。教師巡堂,隨時解決學生的疑問。

3、思考討論:面對唐雎嚴厲反擊,秦王有什麼行動和言語?

明確:面對唐雎的反擊,秦王軟弱了,“色撓”“長跪而謝之”以及他説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説明了他的外強中好、色厲內在的內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什麼好處?

明確:從側面刻畫了唐難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的智勇超羣、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學生齊讀課文,思考:

1、人物的對話主要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舉例説明。

明確:主要用了誇張、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

誇張: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搞素。

排比:夫專諸刺王僚也……蒼鷹擊於殿上

對偶: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2、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增強了文章的氣勢和語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對話具有強大的説服力,體現了雄峻奇偉的語言風格。

五、佈置作業

《唐雎不辱使命》2

一、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新課標指導下的九年級上冊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這篇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形象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於鬥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勝強秦的原因。

二、教學目的及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精神:九年級語文教學讓學生認識歷史著作的同時,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氣和節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積累一定的文言詞語。培養良好的文言語感。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的教學目的是:

1、積累一些具有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的事蹟。

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

3、培養學生運用對話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蒐集資料的能力。

4、培養學生剛正不阿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把握重點字詞,理解文章內容,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弄清故事情節,瞭解人物形象。學習唐雎不畏強`暴,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可貴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教法

根據新教材的特點,目的及要求。在學習了全面推廣的“洋思經驗”之後,我採取的課堂模式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即:學生根據本課學習目標,先自學課文,在與學習夥伴合作學習,達到初步體會文章的感情,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我通過檢查,找出學生學習的差距,找出學生的凝難,困惑。通過師生討論和講解完成本課學習任務。交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是:讓學生利用各種媒體,廣開語文資源,蒐集一些具有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的事蹟,繼續培養他們蒐集資料的能力。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領會課文內容的方法。

這樣的教法和學法,體現了新教材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則,在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的過程中,交給方法,養成習慣,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以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四、教學思路

根據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原則及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我準備用2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

引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第一段。其方法是:

1、激趣,引入,解題。引導學生説説,對秦王,唐雎,安陵的認識。

2、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藉助註釋,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並注意做到有感情。

3、學習本文的重點字詞。

4、學習課文第一段,弄清楚故事的主要人物發生的背景。

第二課時:

理解課文,掌握文章的寫法,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下面着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分以下六步進行:

第一步:

複習舊知,導入新課。要求學生舉例説明史書的體例。複習本課文言詞語。這一過程大約需要4分鐘。

第二步:

出示學習目標。這一過程需要1分鐘。

第三步:

組織學生自學,這一過程需要8分鐘讓學生邊讀邊想,圈,點,勾,劃。抓住重點詞句,領會課文內容,找出自己的疑難點。

第四步:

檢查自學成果,組織學生討論,釋疑解惑,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8分鐘。首先請同學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課文內容,展示媒體畫面。給學生創設聲音,圖畫交融的藝術氛圍,激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圍繞課文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接着,通過學生的討論,教師提問,互動式的理解課文,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在思考,在發問,在質疑,在探究,豐富了課堂形式,極大的挖掘了課堂潛力。教師在引發學生思考,在組織學生討論,在點播學生思路。

第五步:

結合板書,總結課文內容,這一過程大約需要3分鐘。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從部分回到整體。

第六步:

當堂訓練2005年全國中考部分省市試卷中《唐雎不辱使命》的課標試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1分鐘。

到此,這一課時的教學結束。我這樣設計教學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2、重在引導學生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3、面向全體學生,開展讀,説,演,做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現,動口,動手,動腦,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充分發揮多種媒體教學作用,創設愉快氛圍,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

《唐雎不辱使命》3

閲讀《唐雎不辱使命》,完成文後的問題。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説。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線的詞。

(1)秦王怫然怒(2)長跪而謝之

2、翻譯下列句子。

(1)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下列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懷怒未發 野芳發而幽香

B、天下縞素 吳廣素愛人

C、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D、以大易小 扶蘇以數諫故

4、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時,為什麼要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並效仿“三士”欲刺秦王,產生了怎樣的效果?

5、列舉我國曆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事蹟。

20xx年甘肅省天水市初中畢業與升學學業考試(中考)語文試卷

[參考答案]

1、(1)盛怒的樣子

(2)道歉

2、(1)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2)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3、C

4、表明自己要效法他們,同時表達了要跟秦王鬥爭到底的決心。迫使秦王屈服;不辱使命,保全了安陵。

5、示例: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國攻打宋國。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唐雎不辱使命》4

教學要求:

1.整體把握文章思路,理清故事情節。

2.揣摩對話中不同人物的語氣、口吻和情態,體會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文章的思想感情。

3、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重點

1.誦讀訓練,注意句讀,要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對話描寫、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及其作用。

3、積累文言詞語。

(解説:本單元提示中明確要求“要繼續練習誦讀,培養文言語感”,“注意揣摩語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故“自讀導言”旨在引導學生以誦讀為突破口,在讀懂題意、瞭解文章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文章的藝術特色。)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複習《陳涉世家》,解題,瞭解課文內容和結構,理清故事情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複習《陳涉世家》。

a、本文的作者是誰?文章選自哪一本書?談一談你對作者及其作品的瞭解情況。

b、課文中重點寫了一件什麼事?在寫法上你有何體會?

2、引出新課。

明確:《史記》在文學史上非常出名,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可見其影響之大。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唐雎不辱使命》,選自哪一本書呢?學本文又能給我們增加一點什麼知識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及文下注釋。

二、解題

1、按要求默讀課文。

(1)讀“閲讀提示”,略知文章大概情況。

(2)讀註釋①,瞭解作品、作者、編者及題目等概略知識。

(3)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請一位同學來回答:你在前面的默讀中讀到一些什麼?(要求:用自己的話,條理清楚地告訴給大家。教師可以從語態、語氣、語速、層次等方面進行評價。學生在閲讀中遇到的文字障礙,可以由同學互相解決,老師點評。要強調學生做好筆記。)

三、瞭解課文內容和結構

1、瞭解課文內容。

速讀。(抓住每段所寫的主要內容,寫概略的讀書筆記。)

複述。(注意要點齊全,重點突出:文章中的人物有哪些?各自的説話中體現出怎樣的思想性格?課文前的邊的矛盾是怎樣解決的?)。

朗讀。分角色(唐雎、秦王、安陵君、敍述人)進行朗讀,注意朗讀的要求。

2、瞭解課文結構。

理清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書上做上記號,標明情節的起止。)

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情?先交待的內容有哪些?唐雎出使的目的是什麼?到秦國以後遇到什麼困難?後來又是怎樣解決這個困難的?

明確:

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唐雎不辱使命》5

一、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1、唐雎()2、韓傀()3、免冠徒跣()()4、以頭搶地()5、彗星襲月()6、天下縞素()7、寡人諭矣()

二、解釋下邊各組介詞的意義。

1、受地於先王______2、倉鷹擊於殿上______3、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______

4、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______

三、翻譯下列句子。

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唐雎不辱使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長跪而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否,非若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指出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1.故不錯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倉鷹擊於殿上______通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閲讀分析。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1.解釋加點的詞。

故不錯意也__________________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

雖千里不敢易,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請廣於君___________________

2.選擇譯文正確的一項。

①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A.以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放在心裏。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認為安陵君是年長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當作忠厚的人,這是不打他主意的緣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

A.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我的國土。

B.現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給安陵君擴大領土。

C.現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請求安陵君擴大影響。

D.現在我認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請求擴大安陵君的領土。

3.下列句子里加點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①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_________②豈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表現秦王玩弄詐騙伎倆,裝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現秦王驕橫無理、盛氣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維護領土立場堅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1、jū2、gūi3、guānxin4、qiāng5、xí6、go7、yù

二、1、從2、在_3、到4、用5、用

三、①以大換小,這非常好。但是我從先王那裏繼承了這塊土地,

②唐雎完成了出使的使命③但是他卻違揹我的意願,是瞧不起我的實力嗎?

④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説⑤安陵君不答應我,這是為什麼?

⑥何況只是五百里呢?⑦大王聽説過平民的發怒嗎?⑧不,不是這樣的。

四、1.錯通措置意2.倉通蒼青色

五、1所以疑問語氣詞即使擴充

2.①B②B3.①疑問語氣呢②疑問語氣呢③疑問語氣嗎

4.。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5.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6.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

7.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出維護國土的立場。

《唐雎不辱使命》6

一、熟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你認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2、秦王是怎樣恐嚇唐雎的?唐雎是如何迴應秦王的?

此題意在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人物形象。

1、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一。

2、參見“課文研討”。

二、下列各組劃線的詞各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什麼詞,表示什麼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技亦靈怪矣哉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4、與臣而將四矣

泯然眾人矣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人物對話的不同語氣。課文的主要部分是人物對話,寫人物對話,離不開語氣的表達。虛詞運用得恰當,能妥善表達人物説話時的語氣,才能把人物的神態描繪得更形象、逼真。藉此可以讓學生熟悉、積累更多的文言文語氣詞。

1、“也”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呢”,這裏有反問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斷語氣,現代漢語中可以不翻譯出來。

2、“哉”是表示疑問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呢”,這裏表示反問;“哉”表示感歎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呀”。

3、“乎”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嗎”;“乎”表示感歎的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啊”。

4、“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了”。

三、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粗的詞古今意義的不同。

1、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2、雖然,受地於先生,願終守之,弗敢易!

3、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此題意在使學生逐字逐句理解文章的內容,幫助學生學會抓住關鍵文言詞語,疏通文言文意的方法。

1、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呀! 易:交換。

2、即使如此,但是我是從先王那裏接受了封地,願意始終守護它,不敢(隨便)交換。 雖然:既便如此。

3、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徒:只。

四、戰國時期,“士”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階層。請你請教老師,查找有關資料,説説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在班上講講他們的故事。

此題意在以本課為契機,讓學生了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士”這一社會文化現象,引導他們多閲讀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料或人物傳記,增加文化積累。

《唐雎不辱使命》7

教學目標:

1.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及古文知識積累,初步體會課文大意;反覆誦讀,尤其讀準多音字。

2.體會唐雎有膽有識,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的勇士形象。

3.體會文章選材善於突出重點、突出中心的寫法。

4.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獨立思考的思雎品質。

5.課外拓展有關《戰國策》的知識。

教學重點:

1.積累古文詞語:謂、易、其(作語氣詞)、雖然、雖、休、寢、錯、倉等及出自《戰國策》的常見成語

2.文章對“士”的作用的強調;選材的突出重點。

教學方法:

朗讀(多種形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兩千年以前,我國曆史上出現了諸侯割據、羣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各個國家或者為了使自己更強大,或者為了“轉危為安,運亡為存”,爭相養士,利用這些人在內政外交上出謀劃策,“扶危持傾”,課文中唐雎這個人物,就可以使我們由一斑見金豹。

二、多種形式讀課文,讀準字音,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語

1.齊讀(邊聽邊糾正讀音)

2.分角色朗讀及指導

3.全班分成四組,分角色朗讀。

三、解答學生不理解的語旬

四、課外作業

1.書後練習二、三。

2.讀《戰國策》或有關資料,準備講故事。

五、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分析唐雎的人物形象,瞭解寫作意圖

1.全文采用對話來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把唐雎的話與安陵君的話作比較,看相同點與不同點是什麼。(採用學生的合理説法)

明確:因為拒絕與秦交換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對秦王先恭維,後委婉拒絕。唐雎是直接拒絕,態度堅決。

2.唐雎的語言與秦王的語言進行比較。

明確:唐雎是針鋒相對,後發制人,着眼點小——刺殺秦王

秦王是前倔後恭,威脅恐嚇,着眼點大——進攻國家

3.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樣一個“士”的形象,意圖是什麼?

形象:有膽有識,不畏強 暴,敢於鬥爭的勇士。

意圖:強調“士”對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傾”,能使一個國家“轉危為安,運亡為存”。

二、文章寫法特點

1.根據課文情節,發揮想像,看課文中可以加上哪些人物和情節?(學生説,老師評點;老師説,學生評點)

明確:本文這種寫法的好處,簡潔明快,突出重點,突出中心。

2.思考唐雎反駁秦王關於“布衣之怒”的特點。

(1)舉哪幾個人的例子,事前有哪些徵兆?

舉了專諸,聶政,要離三個刺客的事例。

在他們行刺前分別有徵兆:慧星襲月,白虹貫日,倉鷹擊於殿上。

(2)為什麼要這樣説?

這是一種鋪陳渲染,增強對秦王心理打擊力量,以達到下文有效威脅秦王的目的。

三、問題探究

1.唐雎的使命是什麼?“唐雎不辱使命”是針對什麼而言?師生互相交流看法。

2.讀文章後,有什麼疑問?

如唐雎行為的可信度如何?(最好讓學生髮現,培養他們敢於質疑的精神和識別事物的能力)

四、《戰國策》裏的故事

1.士”的故事

2.成語、寓言故事

《唐雎不辱使命》8

詩的語言精練,意韻卻綿長。教學前,把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定為:理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重點詞句,知道植樹的好處,有主動植樹的意識;讀好詩歌,讀出詩歌的節奏美,讀出少先隊員植樹的快樂和植樹綠化家園的'決心。有了這個教學目標,後,我一直在思考,本文作為現代詩歌這一特殊的體裁,如何抓住詩歌的特點,將這些教學目標一一實現呢。經過考慮,我決定根據詩歌的語言形式展開教學活動。

一、圖文結合,感受詩歌語言的象徵性

欣賞兩幅圖,讓孩子先用自己的話語描繪畫面內容,初步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我讓孩子圖文對照,想一想,我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的內容,是詩歌中的哪幾小節。孩子很快判斷出是第二自然段。追問:我們的語言和詩句有什麼不同之處。我們的語言很平實,口語化,清楚明瞭,缺乏想象空間。而詩句“迎着和煦的春風”足以讓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看到一幅“春光圖”,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豔的花,活潑的小燕子等,只要我們願意,吟誦着“迎着和煦的春風”可以看到很多,這就是詩歌語言的象徵性,一個“和煦的春風”象徵着生機盎然的春天。同樣的“邁開輕快的步伐”,也能讓我們依稀可見雄赳赳、氣昂昂的“春天耕耘圖”。“荒灘,溝渠,山坡,公路……”分明象徵着祖國各地,代表着祖國遼闊的疆域;“歡聲笑語”則讓我們透過紙背聽到了歡樂的歌聲、笑聲…… 帶着學生這樣透過詩句去想象,再與自己的語言一比較,學生對詩歌的喜愛油然而生,閲讀興趣大增。

二、藉助資料,感受詩歌語言的柔美

帶着學生利用《課課通》,利用網絡(教室有網絡,有大投影就擁有無窮的資源)讓孩子瞭解了綠樹的作用。那些資料的語言是説明性,具體的數字,乾枯的事例,為的是讓學生了解植樹的作用。學生唧唧喳喳讀了一遍,讓他們説説有什麼感覺。有的説不明白其中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等詞語,有的説讀不通,有的説讀着後面的,忘了前面的,沒有感覺。

在這樣的學習困擾下,我問學生,知道資料呈現的內容在課文中的哪幾個自然段嗎?學生欣欣然,很快就找到了。

大聲朗讀詩句後,説出感受。這下炸開了鍋。都認為詩句沒有那麼“拗口”,而且也知道是在寫植樹的好處。

為什麼不“拗口”呢?在這樣的追問下,學生品出了詩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植樹的作用,讀起來很美;多處運用“對偶”使詩句讀起來抑揚頓挫,琅琅上口。

這樣一比較,再讓學生誦讀積累,孩子們自然是樂在其中。

我是想極力從孩子的現有水平出發,依據文本資源拉動最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讓詩歌教學不再枯燥的。

從課堂看,孩子們還是輕鬆愉快的,也許從這節課始,孩子就“邁開了輕快的腳步”,進入了新年的學習中。

《唐雎不辱使命》9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喻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節選自《唐雎不辱使命》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 分)

①以頭搶地耳 ②皆布衣之士也. ③長跪而謝之曰

18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9.唐雎以“士之怒”迴應秦王的“天子之怒”,這表現了唐雎怎樣的精神?(2分)

參考答案:

17.①撞 ②平民 ③道歉

18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19.不畏強權和敢於為國犧牲的大無畏精神

《唐雎不辱使命》10

古詩文唐雎不辱使命原文及翻譯

《唐雎不辱使命》選自《戰國策·魏策四》,標題為後人所加,又名《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唐雎,也作唐且。不辱使命,不辜負出使的任務。辱,辱沒,辜負。

原文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慾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於先王,願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於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於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於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於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於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説:“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説:“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換小的,很好,即使這樣,但是安陵君從先王那裏接受封地,願意終身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聽後)不高興。安陵君因此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説:“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違揹我,為什麼?況且秦國滅亡了韓國、魏國,但是安陵憑藉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現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土,但是安陵君違揹我的意願,是在看輕我嗎?”唐雎回答説:“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裏接受封地並且守護它,即使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秦王大怒,對唐雎説:“先生曾聽説天子發怒嗎?”唐雎回答説:“我不曾聽説。”秦王説:“天子發怒(的時候),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説:“大王曾聽説平民發怒嗎?”秦王説:“平民發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着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唐雎説:“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裏的憤怒還沒發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徵兆。他們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怒,會有兩個人倒下,血流五步,但是天下人都會穿喪服,就像今天這樣。”説罷他拔劍而起。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説:“先生請坐,何必到這種地步呢?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五十里的土地倖存下來的原因,只因為有先生在啊!”

標籤: 唐雎 不辱使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olg8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