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家》周國平

《家》周國平

《家》周國平

《家》周國平

《家》周國平 1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瞭解當代作家周國平:並能積累文中的生字、生詞,提高閲讀水平

2、 過程與方法

在不斷地設疑解疑過程中,理解作者對家的三個比喻及其觀點

3、 情感價值觀

對“家”有深入的思考,從而培養自己愛家愛親人的人類情感,學會珍惜家庭生活

二、教學內容

1、解題

“家”是人們所熟悉的名詞,周國平的這篇散文從三個層面寫出了自己對家、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2、作者介紹

周國平,1945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恆》,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南極無新聞------喬治王島手記》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續集為《周國平文集》(1~6卷),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等

3、課文分析

a內容分析

課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隻船”是在觀察漁民以“船”為家的生活現象之後進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長河裏漂流,家承載着親人戰勝前方變幻莫測的命運。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灣”是在第一個比喻的'基礎上將人生比作乘船遠航,既是遠航,就需要休息、停*港灣、補充給養、恢復體力、放鬆精神、放飛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遠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礎上提出的,既是遠航,就要有目標,學要有彼岸和歸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標和停*的彼岸。

b主題分析

這篇散文以家、港灣和岸為喻,由眼前的現象入手,深入思考,寫出了自己對人生,對家的獨特思考。

c寫法分析

三個層次結構清晰,是一種遞進的關係

三、思考討論

1、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説説這幾個比喻間的內在聯繫。

2、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家是什麼?不同作家筆下有不同的“家”,那麼你心目中的“家”呢?請你用比喻句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吧。

四、板書設計

家是一隻船思考家庭

家是什麼{家是温暖的港灣}

家是永遠的岸思考人生

《家》周國平 2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它是一首兒童詩,主題單純,內容淺顯,語言凝練,韻律和諧,富有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的生活,很受兒童的喜愛。“家”是一個温馨的字眼。這首兒童詩就是以“家”為題,從比喻的角度寫“家”,目的就是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為什麼説“祖國就是我的家”,培養兒童愛家愛國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應把握兒童詩的特點,並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個性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此發展學生語言,啟迪他們的智慧,讓他們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美的薰陶。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着力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台,在讀中激趣,在想象中馳騁,讓學生在朗讀、説話、唱歌等活動中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受到情感的薰陶。

一、聯繫學生實際導入,調動學生已有情感體驗。

上課開始,我出示“家”字,讓學生讀一讀,説一説你的家怎樣?有的説我的家很温暖,有的説我的家很漂亮,在家中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關心照顧我,我很幸福。這樣激發了學生對自己的家的熱愛。

二、媒體教學展現優美的畫面,創設美好的情境,引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 優美的畫面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課堂上,我讓學生看藍天白雲圖、樹林小鳥圖、小河魚兒圖,祖國風光圖,並配以優美的解説,給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白雲、小鳥、魚兒、種子在自己的家中生活得很快樂,激發學生對家的熱愛。為學生有聲有色的朗讀做好情感準備。《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課堂上,我讓學生用多種形式充分自由地朗讀,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學生朗讀的同時進行適時的評價點撥,給學生個性化朗讀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在體驗中把對語言文字獨到的理解感悟,通過讀張揚出來,從而形成語感,因而學生讀得有聲有色。

三、巧設情境,突破難點

課文的第二句“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是全文的重點句,也是全詩理解的難點所在。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讓學生説説,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播放祖國山水風光的圖片,讓學生來感受祖國的偉大和美麗的景象,進而感悟祖國就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讓學生唱一唱《娃哈哈》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使學生體會在祖國的哺育健康學習、生活、成長的快樂,進而感悟

“祖國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後引導學生走入詩的意境,在音樂聲中感情朗讀,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家有大家,有小家。學習課文時,我不僅注意課文中説的家,白雲、小鳥、魚兒、種子、我們,並將其拓展延伸,所有中國人有一個共同的家叫“中國”,全世界的人們有一個家,叫“地球”。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是我們的家?

四、拓展延伸,遷移練習。

兒童詩的語言精煉、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讓學生帶着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像,請學生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設“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如:我讓學生説説藍天還是()的家。樹林還是()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泥土還是()的家。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了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澱對語言文字的感悟, 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潛能,而且體現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五、規範地書寫生字。

總之,通過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展開想象説話,體會家的温馨,在家中生活得幸福快樂,從而使學生不僅體會了詩句,而且受到了情感地薰陶,學習效果較好。

《家》周國平 3

我班的孩子思維很活躍,生活經驗也比較豐富,他們願意、樂意、也渴望在集體面前表達自己、展現自己。在本次的語言活動的設計上,我選擇的是一首兒童詩《家》。主要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感知、理解詩歌中“家”的含義。2.藉助圖片學習詩歌,並遷移生活經驗仿編詩歌。3.積極參與仿編活動,體驗仿編詩歌的成功感。

活動開始我出示了珊瑚、雨點、蘑菇、小朋友的圖片讓孩子們熟悉他們,為幫助他們“找家”做好鋪墊,在“找家”過程中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比較豐富,很快就為小圖片上的事物找到“家”了。就在這個過程中我引出了詩歌《家》。在熟悉詩歌詩歌的過程中我和孩子進行了交換朗誦的方式進行了朗誦,這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朗誦興趣。兩遍後能力強的小朋友都能從頭到尾念出來了。在幼兒熟悉了詩歌后,我用一系列的提問:為什麼説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為什麼説黑色的雲朵是大雨的家?等等,幫助孩子理解了事物之間的關係,為下個仿編活動提高了效率。有了這些前奏孩子們在仿編這個環節表現的很出色,孩子想象特別豐富,在我提出嘗試題:藍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除了是珊瑚的家還是誰的家?喜歡動腦的康子瓊一下子就説了好多:藍色大海是鯊魚、海草、海豚的家,南可也不甘示弱説:深深的地下是蚯蚓的家,密密的樹林是老虎、獅子的家。還有的孩子説:黑色的雲朵是雷電的家等等。孩子的想象真是千姿百態。經過整理進行組合,我把孩子講述的內容畫了下來並貼在相應的“家”的後面,這樣一首孩子們自己創編的詩歌就展在小朋友眼前了,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績都感到很開心,很自豪。最後的仿編活動較前面的是有一些難度的,要求孩子脱離詩歌中“家”想象各種各樣的“家”,開始孩子還是圍繞在原來的詩歌中的“家”,在我的提醒下孩子們的想象之門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説:藍藍的天空是白雲的家。有的説:美麗的花朵是蝴蝶的家,有的説:清清的小河是小魚的家,等等。我將孩子的`仿編內容稍加整理畫了出來,還有沒有畫到的讓幼兒將自己的仿編內容畫出來。然後將我們畫的畫整理在一起製作成小書,孩子們都積極的參與到了製作“小書”的活動中來。

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較濃,既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也鞏固了幼兒的繪畫能力。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寬鬆的語言情境,鼓勵幼兒大膽的將自己的詩句念給在場的所有人聽,以此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語言活動的樂趣、充分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對詩歌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教學活動中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將幼兒的原有經驗提升,讓幼兒愉快的、大膽的表達,達到語言教學的最佳效果,同時我深深的體會到,在語言創編活動中,教師不能急於求成,特別是對於較抽象的知識,應該多提問,用語言慢慢去引導,才能拓展幼兒的思路,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從而提高語言創編能力。

《家》周國平 4

一、 教學目標:

1、 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課文中三個比喻句的具體含義。

3、 引導學生探求“家”的真諦。

二、 教學重點:理解三個比喻句的含義

三、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關於家的哲學思考。

體會本文極具哲理性的語言特點。

四、 教學時間:2課時

五、 教學教程: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準備:

A、 生字詞的掌握與理解(每個詞語抄三遍,詞語解釋抄一遍)

裊裊、安之若素、一應俱全、温馨、閒言碎語、休憩、搖曳、黯然失色、縈繞、落葉歸根、陶冶

裊裊:本文指煙氣迴旋上升的樣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的或異常的情況,仍像平常一樣,心情平靜地對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樣子。

一應俱全:一切應該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滿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條件給人的思想、品格、學識等以積極的影響。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無光的樣子。或形容內心沮喪,情緒低落的樣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葉歸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歸宿。現多比喻客居異國他鄉的人,終究要回到故土。

B、用上面的詞語選擇四個寫一段話。

(一)情境導入:

(放音樂《我想有個家》)

每次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的心中總會有一咱莫名的感動,我知道我的感動是對家的感受的共鳴。我不知道同學會對於家是怎樣的感受,能談談嗎?(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二)研討課文

我們一起去看看作家周國平對家的感悟:

1、 請同學作自由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麼作用?

(2) 周國平認為家是什麼?

(3) 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繫起來的?

(引導學生與作品對話,探究作者對家的認識理解過程)

明確:

引子的作用:起統領作用。兩個比喻將人的一生所經歷的時間比喻成“歲月之河”;將“人生奮鬥的過程”比喻成“一種漂流”,從而引出下文的議論。

作者認為“家是一隻船”。

作者首先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和感受寫起:在南方水鄉盪舟時,見迎面而來的漁船上炊煙裊裊,飯香撲鼻,孩童的嬉笑飄出船艙,蕩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樂,讓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漁民的家。”引出結論:家是一隻船。

由“漁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對於漂泊的人生來説,家是一隻船。

作者的寫作方式:先敍寫情境,寫出自己的感覺、感受,引領讀者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認識,一切順其自然。(即先敍後議再抒情)

2、請學生朗讀這一部分,體會作者對“家”的感悟。

3、 運用對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組學習,探究“家是温暖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兩個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語言表達效果。

(三)拓展延伸:

每個人對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樣的呢?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表達你對家的感受,下一堂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 請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二、 課文探究

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細讀課文,説説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繫。

明確:

把人生比作漂流,是把家比作船、港灣、岸的前提。是後邊幾個比喻的基礎。

“家是一隻船”的前提是“人生是一種漂流”,這個比喻是後兩個比喻的基點。家是港灣,家是岸,是由家是船生髮出去的。

“家是一隻船”:是因為家的温馨安樂能使漂泊者在陌生的水域不感到陌生,因為家的牢固能使風平浪靜、洶湧的波濤化為美麗的風景,因為有一個好家,就不懼怕命運的變幻莫測。家就像一隻船,庇護着漂泊者。

“家是温暖的港灣”:承接第一個比喻句而來,把家比作港灣。道出了家的另一個功能:家能在漂泊者身心疲憊時供人小憩,能在寂寞時給人温暖,能在嚴肅中放鬆我們的精神。

“這是永遠的岸”是前兩個比喻的昇華,表達了家不僅是船,還是船停泊的港灣,從人生的啟示到終結來看,“家”是永遠的岸--它既是每個人登臨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個人離開現實人生的離別之岸。

三、 拓展延伸

1、 分小組收集有關“家”的文學作品及有關“家”的詩文。並作成手抄報的形式在班級展示。

2、 拓展閲讀畢淑敏的《家問》及泰戈爾的詩

四、 作業

作文《家》

《家》周國平 5

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幸福的度過自己的人生,所以我們要求孩子成績好、要求孩子更努力,但這樣,就能讓孩子收穫幸福了嗎?

其實,孩子的成長終歸是自己的事,是心靈的成長,是自我的教育。所以,我們不妨和孩子談談心,讓孩子來場心靈的對話。

不知道各位家長準備好了嗎?如果沒有,快來看看吧,周國平在自己的幾本散文經典讀本中就給孩子們準備了四個人生話題。

關鍵詞:單純

生命的真理在於單純

失去了生命的單純,成功實際上是失敗

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於生命的真理。

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是每個人最寶貴的東西,這似乎是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可是,進入到實際的生活中,人們似乎不記得這個道理了。許多時候,人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力、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的堆積物遮蔽了生命,人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了一生的精力。

那麼,請允許我説:生命的真理是——單純。生命原本是單純的,應該是單純的。作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簡單的,無非是與自然和諧相處,健康,安全,以及愛情、親情等自然情感的滿足。複雜,是對生命的真理的背離。人間的各種爭鬥,人生的諸多煩惱,都因這個背離而起。

生活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希望你們保持清醒,不被時代的風氣綁架。你們要經常向自己的內部傾聽,聽一聽自己的生命在説什麼,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真正需要什麼。

當然,你們處在生命的早期,對人生滿懷激情和幻想,渴望卓越和輝煌。你們儘可以去創造種種不平凡,但是請記住,一切不平凡都要回歸平凡,平凡生活構成了生命的永恆核心。你們也儘可以去爭取成功,但是請記住,倘若成功使你們的內心和生活都變得過於複雜,失去了生命的單純,這個成功實際上是失敗。

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不可重複的存在。名聲、財產、地位等等是身外之物,人人可求而得之,但是沒有人能夠代替你再活一次。意識到了這一點,你就會明白,在如何活的問題上,你必須自己做主,盲從輿論和習俗是最大的不負責任。在人世間的一切責任中,最根本的責任是對你自己的人生負責,真正成為你自己,活出你獨特的個性和價值來。

關鍵詞:高貴

靈魂的真理在於高貴

即使夢不成真,也可豐富你們的心靈

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於靈魂的真理。

天造萬物,只把人造得有一個內在的精神世界,有理性、情感和道德。在這個意義上,人是萬物之靈。我們要照料好自己的靈魂,讓它配得上造化的厚愛。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唯有作為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

那麼,請允許我説:靈魂的真理是——高貴。我們也許不能探知靈魂的神聖來源,但是,由自己心中的道德律和羞恥心,由內心對真善美的嚮往和對假惡醜的厭棄,我們都可體會到靈魂是人的尊嚴之所在,是人身上的神性。平庸和卑鄙,是對靈魂的真理的背離。平庸是靈魂沒有醒來,卑鄙是靈魂已經死去,二者都辱沒了人身上的神性。

少年人愛做夢,這正是你們的優點。對於不同的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面貌。一個有夢的人和一個沒有夢的人,事實上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急功近利的社會正在製造出許多平庸的人,你們不要被這個環境同化。堅持做有夢的人,夢能成真,即使不能,也可豐富你們的心靈。

人生中有順境也有逆境,有幸福也有苦難。哲學的智慧能幫助你站在高處,俯視自己的身外遭遇,順境不驕,逆境不悲。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是同一種能力,在這種能力中有高貴在言説。

我們的社會重視德育,但德育必須抓住道德的根本。道德在人性中有基礎:人作為生命要有同情心,自愛也關愛他人;作為靈魂要有尊嚴,自尊也尊重他人。假大空的説教與道德無干,只是用來騙己騙人的紙花,你們的道德要誠實地紮根於人性,結出善良、高貴的品質之果實。

信仰是內心的光,照亮了一個人的人生之路。信仰的形式可以不同,實質都是把靈魂看得比肉身更重要。人生在世,必須有一個精神目標,願你們按照自己的方式找到這個目標。如果沒有找到,也不必灰心,因為堅持尋找本身即已證明了目標的存在。

藝術和哲學,道德和信仰,其實是在用不同的語言、從不同的角度説同一句話,就是:你要有一個高貴的靈魂。

關鍵詞:感恩

情感的真理在於感恩

計較,是對情愛的真理的背離

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於情愛的真理。

茫茫宇宙間,人人都是孤兒,偶然地來到世上,又必然地離去。正是因為這種根本性的孤獨,才有了愛的渴望,愛的理由,愛的價值。人是離不開同類的,而在同類之中,你和誰結成了親密的關係,則緣於相遇。親情,一個生命投胎到一個人家,把一對男女認作父母,這是相遇。愛情,一對男女原本素不相識,忽然生死相依,成了一家人,這是相遇。友情,兩個獨立靈魂之間的共鳴和相知,這是相遇。相遇是一種緣,多麼偶然,又多麼珍貴。

那麼,請允許我説:情愛的真理是——感恩。為相遇而感恩,愛就在你的心中。為愛而感恩,幸福就在你的心中。你不可計較愛的多少和得失,愛是不可量化的,只要是真誠的,就不存在多少和得失的問題。計較,是對情愛的真理的背離。

你得到了愛,你要感恩。你給出的愛被接受了,你也要感恩。在愛中,給出本身就是得到,接受本身就是回贈。太陽不要求萬物也給它光芒,溪流不要求河牀也為它歌唱。愛是積聚的能量的自然釋放,是情感出於內在豐盈的自然流溢,那雙伸出來接受的手同時也構成了奉獻的姿勢。

人們都期望愛能長久,但世事未必盡如人意。你要記住,不論時日長短,凡真愛都是財富,既豐富了你的`經歷,也豐富了你的心靈。曾經相愛就是恩,你不可為愛的離去而怨恨。如果你確實看清了那不是愛,而是欺騙,也不要怨,而應該蔑視。

愛是心的能力,一個人必須有健康的心,才能愛。心的健康,第一是善良,有同情心,冷漠的心沒有愛生長的温度;第二是寬廣,有包容心,狹窄的心沒有愛生長的空間。愛者的首要功夫是修心。你不可只在你所愛的某個具體對象身上下表面的功夫,那樣的愛格調太低,氣象太小,源泉會枯竭。你要使自己既具備愛的能力,也具備被愛的價值,而如果你所愛的人也如此,你們之間就會有高品質的愛。説到底,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

關鍵詞:自我教育

成長的真理在於自我教育

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你們要自己做這個過程的主人

親愛的少年朋友,我想和你們探討關於成長的真理。

處在少年時期,一個人的身體和心靈都在發生着急劇的變化,這是成長的興旺期和關鍵期。你們的身心內部會萌動一百種慾望,它們使你們興奮又感到無助。你們向外求助,周圍的成人世界會發表一百種主張,它們使你們困惑而無所適從。成人世界相信自己負有教育你們的責任,父母耳提面命,學校施教垂訓,你們也許順從,也許質疑,但皆消除不了對人生走向的迷惘之感。

那麼,請允許我説:成長的真理是——自我教育。是的,你們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接受教育,惟因如此,我要讓你們現在就記住這個真理: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且不説今天的教育體制有諸多弊端,不論體制之優劣,你們都不可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你們要自己做這個過程的主人,這便是自我教育的涵義。放棄做這個主人,任憑成長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對成長的真理的背離。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潛在的心智能力,教育是這個能力的生長。如果一個教育體制是好的,好就好在為生長提供了自由而又富有激勵因素的環境。人是要一輩子學習的,學校教育只是為一輩子的學習打基礎,這個基礎就是一種快樂而自主地學習的能力,換言之,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沒有這個能力大不一樣,那些走出校門後大有作為的人,未必是上學時各門功課皆優的“好學生”,但一定是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自己的學習的“自我教育者”。

自我教育的目標不只是獲取知識,事業有成,也是薰陶心靈,人性豐滿。因此,不管你的志趣偏向文理哪一科,都要養成兩個習慣,一是閲讀,二是寫日記。閲讀是與歷史上的偉大靈魂交談,藉此把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佔為己有”。寫日記是與自己的靈魂交談,藉此把外在的經歷轉變成內在的財富。人生有兩個朋友不可缺,一個是你自己,一個是活在好書裏的那些偉大靈魂,有了這兩個朋友,你會發現你是多麼強大而富有。

《家》周國平 6

1、《家》是語文版新課標教材九年級下冊的一篇議論性散文。作者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寫起,運用三個層層遞進的比喻,揭示了“家”的真諦,傳達了他對“家”的哲學思考。

2、教學過程是師生探究文本的過程。“探究課文,領悟‘家’之藴”、“體味‘家’之情”,着力為學生構建探究的平台。教學中具體呈現的每一個教學細節,教師深情講述自己對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為課程的一部分,真誠地袒露給學生,這不僅讓他們深受感染,其實帶給他們更多的應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3、教學中能夠激活學生真切的聯想和想象,調動他們的體驗和情感,從而使他們理解文章思想內涵,建構新的思想鏈條,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ng2d2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