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2018年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2018年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2018年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2018年小學德育工作總結範文精選

緊張往往與充實相連,繁忙總讓人感到時間的飛逝,不知不覺中我校建立已進入第七個年頭了。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始終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以***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德育綱要》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深化課程改革,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使學生在學習德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開發自身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s0100

通過多年的努力和實踐,最近幾年來我校逐步形成了“校園文化、藝術教育、信息技術”三道風景線的德育工作特色。現彙報如下:

一、讓校園成為孩子們活動的樂園

——校園文化對德育的滲透作用

校園文化是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與學生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一種文化氛圍。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貫穿於學校教育的整個過程,彌散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它的影響和薰陶,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陶冶自身情操。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不斷地增進師生間的情感,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恩格斯也説過:環境造就人。因此,我們鱸鄉實驗小學就從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着手,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強化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讓學校的德育景點對學生提出做一名學生的基本要求。

這要從我們學校的三尊校園雕塑、開展的三項常規教育活動談起。

每年有新生入學,我們都要求班主任帶領學生到綜合樓前的雕塑和花壇走走、看看、講講。雕塑是一名老師和兩名學生,歌頌的是師愛滿天下、師生共同發展的意思,下面的花壇外形是一個方形、一個圓形,顯而易見其寓意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的老師也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對學生提出一些要求:做為一名鱸小的學生應該做些什麼事,不應該做什麼事。把我們學校對學生提出的十項在校一日常規要求貫徹下去,並進行行之有效的行為規範教育。

第二尊雕塑坐落在教學樓的花壇中。一本書、一支筆,體現的是陶行知先生“讀書做人”的教育思想,也正是我校的校風所在。在每一屆鱸小的畢業生離開母校時,我們總不忘讓他們再看看雕塑,寫一篇“我看校風讀書做人”的徵文,讓畢業生把“讀書做人”作為一種畢生的追求延伸到自己以後的人生中去。

另一尊雕塑就是一進校門就映入眼簾的現代彩雕,主題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它較誇張和抽象的造型使人聯想到海浪、星空、月亮、小鳥……更讓我們的學生產生了很多的創意,環保的意識也逐漸增強,環保主題教育由此開始。

校門進來的通道兩旁擺放的是十五位中外藝術家的頭像雕塑,使我校的藝術氛圍日趨濃厚。另外,“孔雀園”中四隻孔雀的安家落户吸引了兩千名學生的眼睛,從初中部到小學部的低年級學生,都爭着要報名加入“孔雀園值日小組”,並且蒐集了很多關於孔雀生活習性的資料,爭着要成為一名“孔雀飼養員”。這難道不比上課時強調幾十次“要愛護動物、要保護環境”有用的多嗎?

校園裏的每一塊草坪都具體落實到班級去養護,學生在裏面嬉戲、遊戲的同時也能注意到愛護花草樹木,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看到校園是如此潔淨,也能在草地上的摸打滾爬中自覺地做好校園“環保小衞士”的工作。

那就更不必去説每幢樓的每塊牆壁上的那些名言警句了,它總是時刻激勵着學生不斷地思索和進齲

二、讓藝術搭建孩子們創造的舞台

——藝術教育對德育的陶冶作用

我校就是本着“環境中的藝術,藝術中的環境”的理念,投入資金幾萬元,在校門口增加了幾個上面提到的校園新景點,這些景點的設計正好和住宿部邊上的一排學生藝術作品展覽櫥窗相映成輝,使我校的藝術氛圍日趨濃厚。

我們是國家教育部掛牌的農村藝術教育實驗學校,因此,在我們的櫥窗、板報、新荷畫廊延伸至餐廳畫廊裏都能展示出師生藝術才能的發展軌跡,也能體現出藝術教育的成果,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我校在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藝術環境硬件設施的同時,還利用學校廣播、校園電視播放每週的“班級藝術節目”、“校園新聞”和校園音樂,積極營造健康高雅的學校文化藝術氛圍。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的新荷電視台。學校配有一名老師負責編輯和監製,所有節目全部由學生自己採集素材、自編自導。欄目包含有每週一星、校園新聞等,當然最受

歡迎的要數各班的藝術節目展播了。每週安排兩個中午各十五分鐘時間集體收看新荷電視台節目。每逢此時,校園裏總是出奇地安靜,也許學生心裏都有一種期待:盼着自己的身影出現在屏幕上。對於班級要呈現的節目我們要求有全班學生參與的集體節目(合唱或詩朗誦)、有體現小組合作的節目(器樂合奏或舞蹈、小品、表演唱等)和展示本班特長生才藝表演的個人節目。

每一期節目錄制完畢都能給學生留下不同的情感體驗,都使我們的班集體凝聚力更增強了。試想誰不想在全校師生面前展示出自己班最燦爛的一面呢?而我們也在組織好各班認真收看的基礎上,要求各班對每一次的節目進行評比,力求質量上的進一步提高。

這裏再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我校每年在師生中反響最大的兩項傳統活動:五月的校園文化藝術節和十一月的班隊活動大檢閲。每次活動的參與面都很廣,學生的熱情很高,深受老師和學生的歡迎。校園文化藝術節成了學生張揚個性的搖籃,展示才藝的舞台。每次的班隊活動大檢閲也總是以學生充分體驗做少先隊主人的光榮感和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為前提,通過活動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提高。有的班級還請來了部分家長作為嘉賓融入到我們的活動中來,讓家長對我們的學生也有更多的瞭解,對學生的各項素質發展看在眼裏喜在心裏。

三、讓信息連接孩子們開闊的視野

——信息技術對德育的輔助作用

我校除了有一流的現代化硬件設備、有一支年輕化、高學歷的教師隊伍以外,還擁有很多熱愛信息技術的學生,因此我們的網站、圖書館、電子閲覽室是學生經常光顧的地方,學生能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在藝術的懷抱裏成長。這就為我校十五省級立項課題——《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下的子課題——《現代信息技術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提供了契機。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第20條就指出:“學校是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陣地。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把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起來。要科學規劃不同年齡學生及各學習階段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堅持貫徹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加強校紀校風建設。要發揮教師為人師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要組織學生參加適應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社會、瞭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第23條也指出:“家庭、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側重、各有特點,是相互銜接、密不可分的統一整體。必須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單位教育和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相互配合,相互促進。”

因此,我們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開展了德育活動,為建立科學化、系統化、規範化、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貫徹“以德治國”方略的、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學校德育體系努力提供理論參照和實踐模式。

但是在網絡帶給孩子們更多新奇、更多知識的同時也給家長、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怎樣讓學生在網絡陪伴下健康成長,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活動:

首先我們在廣大學生中宣傳《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讓學生能規範自己在網絡上的言論,不隨意發帖,不隨意發廢帖、不文明帖子。

再由五(1)班學生髮起全校倡議——《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身先士卒參與到學校的課題研究中來。

接着我們又在高年級各班開展《與“網吧”説再見》的主題班會活動,學生在活動中知道網吧對於小學生的利弊作用,要求學生能在網絡上廣泛地收集資料,篩選有用的信息為自己所用。

在家長學校開展活動時,我校提出了“關注孩子發展,陪伴孩子上網”的要求,要求家長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上網,指導孩子更好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學校自97年開辦以來,當初只有一個30台的486機房,我們就努力讓其滿負荷運轉,不僅中午免費開放,放心班時對興趣小組人員也是天天開放。隨着辦學規模的擴大,學校每年花巨資投建一個機房,做到學生上課一人一機。目前,在平時的放心班時間,我校的四個微機房都對興趣小組學生開放,各機房內都有指導老師在場輔導。雙休日我們對報名參加“星期學校”的學生加強技術指導,讓學生掌握更多地知識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每逢暑假的回校日,我校也都能敞開大門讓學生回校上機過把癮。

在完成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同時,我們加強了電腦繪畫、QB編程方面的特色教學,還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少兒NIT認證考試,至今已有近500人次通過NIT的有關認證考試。

顯然,學生在與電腦的頻繁接觸中也瞭解到了很多關於它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把原

本小小的天空也打破延伸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同時通過參加高一級的競賽獲獎品嚐到了獲得豐收的喜悦。

在各級各類計算機競賽中,我校的成績始終處於蘇州市前列,至今辦學5年,已取得省級獎項近50項,並於1999年獲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優秀參賽學校,2006年獲省優秀組織獎,2002年獲蘇州市中小學電腦繪畫競賽組織獎。

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能在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還是腳踏實地工作、有條不紊地活動、一如既往地收穫。希望大家對我們做得還不夠的地方能加以批評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g0x28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