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優秀教學設計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是第九冊新入選的一篇課文。課文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及演變的過程,告訴人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課文開篇就説“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又概括介紹了黃河給兩岸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這不禁使人產生迷惑:“像這樣一條多災多難的禍河,怎麼會成為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問題引起下文,課文接着解開這個疑團,講了黃河為什麼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可是”,筆鋒一轉,作者從“自然”和“人為”兩個方面介紹了黃河變化的原因。最後講了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

這是一篇閲讀課文,屬半獨立閲讀性質的課文,要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把在講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進一步實踐和運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項目的訓練,不能面面俱到。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材料”。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對重點項目的認識得到深化。

根據教材特點和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教學本文可按如下步驟進行:

一、初讀課文 掃除障礙 理清脈絡

首先,要求學生帶着如下問題初讀課文:①不懂的字詞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初步理解。②想一想,這篇課文先講什麼?接着講什麼? 然後講什麼?最後講什麼?③哪個部分是課文重點講述的內容?你根據什麼確定這一部分是重點內容?④把講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的重點句子畫下來。問題①是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能力;問題②是繼續落實中年級段的訓練項目,懂得按照作者的敍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問題③旨在引導學生懂得根據課題和課後問題捕捉重點學習內容;問題④是檢查學生抓重點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巡堂查看,指名回答,瞭解學生自學情況,酌情予以指導

二、細讀課文 理解內容

把握重點讓學生帶着課後問題“根據課文內容,歸納一下黃河發生變化的兩個方面的原因,再説説這兩方面原因之間的關係”細讀課文第三部分重點段落,用筆勾畫出能説明以上問題的有關詞句。然後分成四人小組議一議自己對這一部分內容的理解。這一環節不能流於形式,要調動起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要巡堂檢查學生的勾畫情況,傾聽學生談自己的學習體會,讓理解得較好的學生在班上發言,指導學生理解到位。課文中“一是……二是……”明確指出了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歸納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變化造成水土嚴重流失,大量泥沙進入黃河;二是人為的因素,破壞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後面用了12個“越”字,具體地寫出了這兩方面相互作用的關係,水土流失形成的惡性循環: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農作物減產;農作物減產了,人們就得多開墾荒地;多開墾荒地植物遭破壞,又造成水土流失。這樣循環往復,黃河中的泥沙越積越多,以至黃河決口、改道的次數就更頻繁。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這12個“越”字讀重音)去體會這種惡性循環就是前文所説的“黃河成了中華民族的憂患”。“解除這一憂患的關鍵是什麼?科學家設計的治理黃河的方案是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最後一段,並歸納出科學家設計的治黃方案的要點。通過抓重點詞、句的讀議,使學生加深對課文重點內容的理解。

三、回顧全文 落實重點

順勢引導讓學生再讀全文,想想作者為什麼能把黃河的變化過程揭示得這麼具體,使人讀了課文就能清楚地瞭解這一變化過程。讓學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數字説明,如“黃河決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當於長江的68倍”,“從上游帶到下游的泥沙總量達16億噸”,“4億頓沉積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兩岸農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黃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噸寶貴的土壤被侵蝕”,“相當於一年破壞耕地550萬畝”。這些確鑿的發人深省的數字使得文章內容具體生動,有很強的説服力,黃河的“表現”怎不令人憂慮!人們再不注意保護大自然,將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惡劣的懲罰。這些材料數據的獲得,靠的是作者平時的觀察積累。順勢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於發現,仔細觀察,注意積累,作文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結合課文 討論交流

昇華認識課後“思考·練習”3:“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麼啟發?”要組織學生交流討論,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黃河的變化給我們的教育是慘重的,給我們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們要保護好環境,否則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還可引導學生舉出人類破壞大自然而受到懲罰的例子,説説怎樣才能保護好大自然,激起同學們強烈的、自覺的環保意識,以及民族的憂患意識。至此,這一節閲讀課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dvjl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