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小學音樂第六冊《走進音樂大師舒伯特》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第六冊《走進音樂大師舒伯特》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第六冊《走進音樂大師舒伯特》教學設計

小學音樂第六冊《走進音樂大師舒伯特》教學設計

編寫意圖:

本單元是走進音樂大師的第四部分,繼前三部分學習了貝多芬、莫扎特、海頓等音樂名家後,進一步瞭解歐洲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學習他的作品《野玫瑰》、聲樂套曲《冬之旅》選曲《老藝人》、歌曲《鱒魚》及《鱒魚五重奏》。通過學生初步認識和接觸被譽為“歌曲之王”的世界著名音樂家舒伯特的生平及其作品,能從其作品中初步感受到舒伯特作品的風格和特點。培養學生對世界古典音樂文化的熱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實現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一:瞭解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簡歷。

教學目標二:學習歌曲《野玫瑰》,讓學生感受歌曲中戲劇性的表述,唱準變化音,讓學生了解變化音以及速度的變化在藝術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目標三:懂得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並通過學習《冬之旅》選曲《老藝人》,進一步感受它們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目標四:學習歌曲《鱒魚》感受歌曲中因調式的轉換而造成的情緒與氣氛的變化,抒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和樂觀態度。熟悉《鱒魚五重奏》的主題旋律,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及風格特點,能聽辨樂曲中的五個變奏與結束部。

教材分析

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是奧地利作曲家。歌曲《野玫瑰》是他根據德國文學家歌德的抒情小詩譜曲的,又叫《野薔薇》。作於1815年,原始取材於民謠。歌曲運用了敍事性和戲劇性的手法,敍述了原野上的紅玫瑰,被一位輕浮的少年粗暴採摘,最終被玫瑰刺痛手的故事。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歌詞內容的寓意,並結合實際滲透德育教育和環境教育。

全曲以分節歌的形式寫成,在每段將近結束之前的延長音處,可感受到一絲憂慮的情緒。歌曲結構簡練,旋律跳躍活潑,描繪了一個頑皮的少年邊走邊跳的形象。歌曲的變化音、強弱變化等知識豐富,主要通過唱準變化音,讓學生了解變化音在藝術歌曲中所起的感染作用。

歌曲《老藝人》是聲樂套曲《冬之旅》的選曲,也是套曲的結尾。歌曲描繪了旅人在“受盡人世痛苦而無動於衷”的行乞的老藝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運和“前途’。旋律既像老藝人的吟唱,又像是詩人和作曲家內心的呻吟,並通過歌曲的前奏、間奏和尾奏的作用,進一步體現歌曲一種豐富深沉,帶有深刻情感體驗的音調。

歌曲《鱒魚》及室內樂《鱒魚鋼琴五重奏》第四樂章。《鱒魚》原是德國詩人舒巴特的文學作品,舒伯特為了表達對用欺騙手段渾水摸魚者的憤慨而為詩詞填上曲譜。他常在維也納郊外看人釣魚,他説:“我對歡快的游魚十分羨慕,當他們被釣上岸時,則不勝憐憫。我試圖把這感情傾注到歌曲中去,這是對光輝生命的祝福和悲慘死亡的哀悼。”1817年,歌曲《鱒魚》問世了。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動地描繪清澈山溪中快活遊動的鱒魚的可愛形象;當鱒魚被冷酷無情的漁人詐獲時,作者又深為不平。1819年,舒伯特根據他的朋友龐姆加特納的建議,他創作了這首 《A大調調鋼琴五重奏》。因該曲第四樂章正是根據歌曲《鱒魚》寫成,故又稱《鱒魚五重奏》。全曲洋溢着明快、熱烈的情緒,共包括五個樂章。

第一樂章,活躍的快板,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行板,柔和甜美,用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式寫成。

第三樂章,急板,歡快的詼諧曲,用帶再現的三部曲式寫成。

第四樂章,是本課學習的樂章,小行板,根據歌曲《蹲魚》寫成的變奏曲。D大調主題明亮,可愛。第一,二,三變奏承接和發展主題的音樂形象,都採用裝飾變奏手法,其主題的旋律基本不變,只是改變樂器,音色,音區和織體寫法,第四變奏轉到同主音的d小調,色調突然陰暗緊張,預示不詳事物闖入愉快、美好的生活。第五變奏帶有惋惜和歎息的情緒。最末一段小快板,完整地再現主題旋律,活潑、輕快,彷彿又看見那可愛的鱒魚“象箭一般在穿遊在明亮的小河裏”。

第五樂章,終曲,適當的快板,用沒有發展部的奏鳴曲式寫成。主部主題具有民間舞蹈音樂的性格特點。副部主題則是抒情、歌唱性的。

教學設計:

一、學習、瞭解音樂大師舒伯特

教學中可參考以下方法:

1、課前佈置預習,讓學生在課餘時間裏自己閲讀舒伯特的生平歷史和創作故事,並通過網絡、書刊等渠道查找舒伯特的相關創作材料。

2、可以充分利用學生之前學習過的《搖籃曲》創設課堂環境和導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舒伯特作品的特點。

3、通過組織小組競賽、加分等遊戲形式講述舒伯特的創作故事,讓學生更深層地瞭解舒伯特的生平歷史。如:分小組開展舒伯特創作故事演講比賽;演唱舒伯特歌曲比賽等等。

4、欣賞舒伯特兩個創作故事的歌曲《搖籃曲》及《魔王》,讓學生感受兩首曲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所寫的風格和特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9lqqvd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