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知識文庫 >實用文檔 >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受到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愛美的情趣。

2、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具體形象地描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嘗試通過“研究朗讀”加深理解課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瞭解灕江水和桂林山的特點。

2、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景象。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質疑問難

觀察圖畫,説一説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內容?為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看畫面,聽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簡單介紹“啊”的音變:在普通話中,“啊”在句子末尾時,讀音會受它前一個字的讀音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如在本課中“啊”就這樣讀:真靜啊(nga);真綠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險啊(哪)。

(注:學生了解“啊”字讀音這一特點即可,為什麼這樣變化不必講。本課出現的讓學生讀準,讀對。)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

4、檢查朗讀情況。

過渡語:“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就與作者一起盪舟灕江來觀賞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三、圖文結合,研究朗讀。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畫面)自由讀第二自然段,結合畫面,想一想灕江的水有什麼特點?

靜--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彷彿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3、指導朗讀。

採用研讀法,即該怎樣讀,為什麼這樣讀,讓學生真正做到由感而發。描寫灕江水特點的句子,讀時語氣要緩,要輕。“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讀得稍重些即可,不要過分強調重音,以免使得整體不和諧。“靜”字讀得稍慢,“清”略顯示輕快,“綠”讀得更加明快。讀這一段,整體感覺輕緩,富有起伏。

指名讀--師生評價(可問:這裏為什麼這樣讀?怎樣讀更能體現灕江水的這一特點呢?你認為他哪裏讀得好,請説説理由。你能試一試嗎?評價中穿插自由讀、指名讀、範讀等形式的朗讀)--自由讀想象體會灕江水之美。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結合畫面,想一想桂林山有什麼特點?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

秀--色彩明麗

險--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結合畫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理解“奇”這一特點時,可補充以下內容,幫助學生想象體會灕江兩岸的奇峯,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擺開架勢啄斗的公雞。碧蓮峯的山體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蓮花,書僮山很像一個古代捧書而立的書僮,螺螄山周圍有一道道盤旋的螺紋,活像一隻尾巴朝天的大田螺。還有一處山景叫“羅漢曬肚”,像一個敞胸露肚的羅漢坐在江邊休息。也可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接下來山峯像什麼。

2、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想象山繞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麗畫面。

2、説説你想象到的畫面。(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

四、感情朗讀全文,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並試着背誦課文。

五、通讀課文,討論文章結構上有什麼特點?(總分總)

板書設計:

1、桂林山水

總:甲天下

分:水--靜、清、綠

山--奇、秀、險

總: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ishiwenku/shiyongwendang/8v49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