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精華】民風作文9篇

【精華】民風作文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民風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民風作文9篇

民風作文 篇1

泱泱夏日,盛開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而滿族,就是這56朵花中豔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有特色。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着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姿和腰肢搖曳的步態。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襬開衩。古旗袍有琵琶襟。如意襟。斜襟。滾邊或鑲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後,經改進,腰身寬鬆,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於行走。已成爲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幾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短袖或無袖旗袍,外爲流線型。繼後,衣片前後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

旗袍具有東方色彩,能充分顯示依態雍容文雅,被認爲是表現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婦女旗袍的裝飾性比男性旗袍更強。領子。前襟和袖口都繡花裝飾。鑲嵌幾道花紋或彩牙兒,俗稱“畫道兒”或“狗牙兒”。滿族婦女的服裝十分漂亮,滿族男子的服裝也很不錯。

歷史上的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一種褂子。馬褂分爲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馬褂後成爲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爲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的男子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中國,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五十六個不同的民族,每個民族肯定都有它獨特的風俗習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無不體現出豐富多彩的地域特色,無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獨特特色。

民風作文 篇2

山西大部分地區爲一日三餐制,個別地方如陽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頓飯的。冬閒日短時節,一般改爲兩餐,稱"一老晌"。民間稱一餐飯叫"一頓飯"。早飯爲"早晌飯",午飯叫"晌午飯"、"後晌飯",晚飯叫"夜飯"。一般做重體力活時在三餐之間有餅類食品加餐稱爲"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晉中早飯大多以稀飯里加玉米麪,俗稱"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晉東南一帶,早飯多食小米稠飯加涼菜絲。午飯比較豐盛,吃麪條、餅子、饃頭,加上土豆、粉條、白菜燴菜及醃菜。晚飯也多備有湯類雜鍋飯,和子飯麪食等,但不講究多吃。晉南的開水白饃就辣椒,又是極有風味的飯食。

春冬寒季,晉北人吃飯總喜盤腿圍坐在熱炕頭上,主婦坐鍋頭掌勺盛飯,給男人、孩子們吃好,自己揀剩下的隨便吃點,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後"。吃完一碗飯如若把筷子橫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飽了,如筷子放旁邊或拿在手中,就是沒吃飽。

一些農村在夏秋暖和時節,有站街吃飯的習慣。各家各戶盛一大碗飯走出院門,或站蹲門口,或到街中碾盤上、大樹下,聊天吃飯兩不誤,趣聞笑談、家長裏短得以交流。如在農忙收割、打場時,多有手提黑陶飯罐送飯到田間的習慣。如路途較遠無法送飯,便帶點乾糧和乾菜臨時充飢,謂之"打飢兒"。

山西人平時吃飯較節儉,但有客人來,必然竭盡家力熱情招待。多置飯桌擺飯,客人坐上席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給客人用,飯前多飲酒助興。上菜家貧者二涼一熱、四涼一熱、四涼四熱;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席、雙十席,上火鍋。主人暖酒後,雙手執壺爲客斟滿酒,叫做"茶七飯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護盅杯表示致謝:"我自己來、我自己來,你先來。"主人舉杯勸酒,客人輕抿一點,以示禮貌。席間主人頻頻指點、調換菜盤位置,熱情勸飯。客人要講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連續大吃會被視爲"沒風水","少禮失教"。酒未喝完絕不吃飯。過去中食爲白饃、餃子、油糕。饃饃擱盤子裏端上,放在客人面前。客人吃好後把筷子擱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飽了。飯後以茶相待。

民風作文 篇3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着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爲“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着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於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爲蒙古大汗的時候,他爲了檢閱自己的軍營,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爲表示團結友誼和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爲固定形式。後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爲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爲“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爲“博克慶”。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爲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爲遊牧經濟和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以後,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遊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羣。射箭比賽的規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的多少定前三名。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風作文 篇4

那是在太原過元宵是的情景: 今年的元宵節,比以往元宵節都不太一樣,因爲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們逐漸富裕起來,大街上張燈結綵,處處燈火輝煌,大街小巷裏車水馬龍,只見馬路上人山人海,整條馬路都已變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見人流的末尾,整個街上熱鬧非凡。各個店鋪裏堵得水泄不通,望着這熱鬧勁,我不禁想起了唐寅的《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 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 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 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 如何消得此良辰。”我忘乎所以地吟誦了起來,卻毫不發覺姐姐以悄無聲息地站在了我的後面,“呦!表妹好雅緻,這樣看有什麼意思,咱倆不如去逛逛?”“好呀好呀!”我連忙拍手叫好。 來到街上我們也融入了這個熱鬧的氣氛裏,姐姐拉着我走東躥西,一路逛下來,我們發現了不少燈籠,每一個都獨具特色,讓我垂涎三尺,有一針一線縫出來的,有清一色的,有用玻璃做的……在廣場中央,有一支做工精美,巨大的走馬燈,這隻走馬燈逗不少路人駐足觀看。遠處的'夜空中鞭炮齊鳴,當煙花綻放在夜空中時,吐露出“元宵節快樂”的五個醒目的大字,這個原本就熱鬧的元宵又增添了幾分韻味,那一盞盞美麗的蓮花燈,幫人們傳遞幸福安康。 元宵的一切都是那麼吸人眼球,但我卻享受做花燈的過程。 做花燈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挑選好竹子是關鍵,竹子的好壞直接決定花燈的成敗,不過我只會說說而已,這光榮的任務就交給實戰經驗豐富的姐姐了,竹子挑好,框架也準備好了,我可不能閒着這刺繡就交給我了,你可別小看我,我可是臥虎藏龍哦,說得輕巧,實踐起來可難着呢,不是刺錯了就是刺反了,反正就是漏洞百出,經過一番周折我可算是完成任務了。“嗯,不錯不錯可以買個好價錢了。呵呵” 在這一天,縱使有多少不愉快,也一掃而光了。

民風作文 篇5

新年,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新年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新年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新年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母親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母親說:“母親,咱們先期買鞭炮吧!”母親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母親說:“母親,我要這些。”“沒問題。”母親爽快的說母親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母親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母親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民風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山西,我喜歡我的家鄉,爺爺和奶奶經常給我講山西的一些民間風俗和傳說,所以我瞭解一些山西的民間風俗,比如:二月二龍擡頭、添倉節、桃花節、寒食節、走麥節、乞巧節、敲鑼兒節、中元節、過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二月二龍擡頭。

傳說中,農曆二月初二是萬物復甦的日子,二月二龍擡頭是山西民間普遍流傳的節日。在山西,老百姓都習慣在這一天理髮,農村則是剃頭,圖個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這個節日奶奶總會讓我去理髮。

但我不喜歡理髮,小時候總擔心剃頭刀子傷到我,所以每到這個時候就嚎淘大哭,幾個人都按不住,媽媽和奶奶爲了讓我順利理完髮,會答應我一些平時不能滿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時,家鄉的人總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餃子,吃麻花,吃煎餅。我特別喜歡吃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好吃極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還會和奶奶和媽媽一起包餃子,我喜歡幫媽媽擀餃子皮,還會包象包子一樣大的餃子。所以每到這一天,我很開心,我喜歡這個節日。

歡迎大家到我的家鄉山西做客!

民風作文 篇7

我們中國有56個民族,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和禮節,像蒙古族的那達慕、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的火把節,各式各樣,多姿多彩,讓人心動。

從西藏回來的大舅舅給我講一些奇異的西藏的民風民俗。

大舅舅說,剛到那兒,就碰到了從前的同學,於是同學把他帶到家裏。讓他看兩個缸裏的東西,讓他猜猜藏了幾年,後來答案是十年以上,大舅大吃一驚,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更好玩的是酥油茶。酥油,是把牛羊奶倒到木桶裏用木榛快速攪拌,讓油脂從奶汁裏分離出來,酥油在藏族裏是視爲聖物的。原來是供奉佛祖用的,現在加入牛奶,磚茶等一起煮,其味道濃郁,妙不可言,酥油茶一家與另一家的煮法都不一樣,但都是同樣的濃郁。味道讓人想起溫暖的太陽,坐在藏族人的熱炕上,一杯接一杯的喝酥油茶,是一件非常舒適的事。藏 人的房間裏永遠燒着一壺酥油茶,那是爲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準備的。

大舅舅後來跟我說,西藏其實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哈達。藏族人是一個非常重禮節的民族。他們給遠到而來的客人奉上白色的哈達,會讓客人吃雞大腿,因爲這是讓客人充滿腳力的象徵。

藏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是身着五顏六色的服裝,在藏族女的更是美麗,頭上身上各穿着豔麗。西藏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爲她身上有勤勞能幹的藏族人民。

藏族的“雪頓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着,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是每年藏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 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 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 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裏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裏喝完這麼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爲了吃的,而是爲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民風作文 篇8

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壯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國35%以上的壯族人居住在廣西。壯族人的傳統民居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着一棟棟木樓,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這點與侗、瑤、苗民族有異曲同工。但是壯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爲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爲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又是壯族人特有的方式。

壯族人服飾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女子服裝一般爲一身藍黑,上衣是左衽無領闌干衣,腰部扎有緊身帶,下身穿長褲,褲角稍寬,褲腳有蘭、紅、綠色的絲織和棉質闌干鑲邊。褲外套短裙,裙也有鑲邊。頭上包黑毛巾,穿繡花鞋,戴耳環、手鐲和項圈,褲腰左邊懸掛一個彩穗筒。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鈕釦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襬往裏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繡花紋的頭巾,穿布鞋。

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代言。唱歌幾乎成爲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爲“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爲“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民風作文 篇9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大街上早就擺滿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說:“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

我們走進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說:“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說媽媽也買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東西,我們回到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rkkg99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