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字 >文言文 >

情如朱張文言文翻譯

情如朱張文言文翻譯

《情如朱張》選自與《後漢書·朱暉傳》,講述在東漢的時候,河南南陽有兩個人,一個叫朱暉,一個叫張堪。張堪很早就知道朱暉很講信義,但是兩個人原來並不認識,後來有機會到太學裡邊做了同學,因而兩個人才熟悉起來的故事。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情如朱張文言文翻譯,歡迎檢視,僅供大家參考。

情如朱張文言文翻譯

  情如朱張

  范曄

初,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於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託朱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自後不復相見。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暉少子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於心也。

註釋

1、暉:朱暉,與張堪同為東漢人。

2、名稱:名聲,名望。

3、太學:漢朝設在京城的最高學府。

4、先達:指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

5、賑贍:救濟,賙濟。

6、素:一向,向來。

7、把:持。

8、對:應承。

9、怪:對……感到奇怪。

10、信:信用。

譯文

剛開始,和朱暉在同一縣城的張堪一直都很有名氣,曾經在太學見過朱暉,很器重他,把他當做朋友對待,於是就握著朱暉的手臂說:“我想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朱先生”。朱暉認為張堪是前輩,只是拱手沒有敢應承,從此兩人再也沒有見面。張堪死後,朱暉聽說張堪的妻子兒女生活貧困,於是親自前往探視,送去豐厚的錢款救濟。朱暉的小兒子覺得奇怪,問道:“父親您不和張堪為友,往常也不曾互通訊息,我們私下對您的行為感到奇怪啊。”朱暉說:“張堪曾經對我說過知己的話,我銘記在心上了。”

作者簡介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南朝宋史學家、文學家。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祕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理解

這是一個成語典故《情同朱張》,東漢的時候,河南南陽有兩個人,一個叫朱暉,一個叫張堪。張堪很早就知道朱暉很講信義,但是兩個人原來並不認識,後來有機會到太學裡邊做了同學,因而兩個人才熟悉起來。雖然是老鄉,但來往並不是很密切,也不是酒肉朋友,也不常一起遊玩。

兩個人學業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去的時候,張堪突然對朱暉講:“我身體不好,今天我們倆的緣分到了,要各自回自己的家,我有一事相托。”當時朱暉聽得摸不著頭腦,愣愣地看著張堪問;“你要託我什麼暱?”張堪就說:“假如我有一天因病死去了,請你務必照顧我的妻兒。”

當時他們身體都很好,朱暉也沒把張堪說的話當回事,也沒有做出什麼承諾。但是他倆分手以後,果然張堪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妻子和兒子生活得非常的艱難,這個訊息傳到了原來也未必很密切朱暉的耳邊。朱暉聽到了以後就不斷地給張堪的家裡資助,年復一年的去關心他們。

因此朱暉的兒子非常的不理解就問爸爸:“您過去和張堪沒有什麼交往啊,並且也不是深交,您怎麼對他的家人能如此的關心暱?”朱輝回答他的兒子說:“是的,過去我和張堪不是很深交,來往也不是很密切,但是張堪在生前曾經將他的`妻兒託付給我。他為什麼託付給我,而不託付給別人暱?因為他信得過我,我怎麼能夠辜負這份信任暱。我當時沒有說什麼,其實我已經答應了,所以我要守信用,履行我對張堪的諾言。”

朱暉在家鄉是一個扶貧濟困非常有愛心的人,南陽太守早就仰慕朱暉的為人,為了褒揚朱暉就想讓朱暉的兒子去當官。可是朱暉就把這個當官的位置想讓給陳揖的兒子,就去找南陽太守說,謝謝你的好意,我的兒子才具有限得很,才華本事都不太多,如果您要是讓他當官做的話,我看好像不適合。我向你推薦故人陳揖的兒子,他學習刻苦,非常守禮儀,是可造之才,我願意把故友的兒子推薦給你,讓他去當官,為民眾去服務的機會。

後來陳揖的兒子果然沒有辜負朱暉的對他的信任,非常廉潔奉公,非常的勤奮踏實,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這就是一個歷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情同朱張》的來歷。

這個成語蘊含著令人感動的典故,現在的人們比喻雙方感情較好的最佳詞語。

朱暉是個重信義(情義)的人,雖然口頭沒有答應張堪的囑託,卻銘記在心,在張堪死後,還是幫助他的家人。

備註:朱暉向南陽太守推薦去做官的是另一位故友(陳揖)的遺腹子名叫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wenxuewenti/wenyanwen/87l9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