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其他話題作文 >家鄉作文 >

有關家鄉作文5篇

有關家鄉作文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家鄉作文5篇

家鄉作文 篇1

現在的大都市中,街道上車水馬龍,到處忙忙碌碌。人們忙碌得就像一個個停不下來的陀螺,累得慌不著腳!

可是我的家鄉依然還是這樣溫馨迷人。

我的家在北侖區柴橋鎮,這是一個熱鬧的小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幸福美滿:清晨,金光灑滿大道,農人肩挑著剛摘的帶著露珠的蔬菜,輕快地來到集市上;中午,一群小孩兒在清澈見底的小河裡捉小魚、小蝦;傍晚,殘陽掛天邊,一家人坐在自家後院裡天高地闊地吃飯;夜幕降臨,一家老少在電燈投下的黃暈的光下讀書看報,其樂融融……

每到春暖花開時,各種顏色的花兒點綴在一大片綠色的田野中。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紅的像血,就像綠地毯上五彩斑斕的花紋。特別是那杜鵑花開的時候, 阡陌間一片連著一片,遠遠望去,真像九天仙女繡的錦緞,美麗極了!所以柴橋也就有了“杜鵑之鄉”的美名。

這裡的人們主要是以培育花草為業,當然也種一些蔬菜和糧食。常常能看到爺爺、奶奶輩的人在田間辛勤勞作,他們種下希望,收穫喜悅。他們的勞作讓我們知道了,各種蔬菜、糧食從播種,發芽,培育到收穫的過程,這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讓我的家鄉有了與眾不同的美麗。

我愛我的家鄉!誰不說俺家鄉好,即使將來我身在異地他鄉也永遠忘不了它!

家鄉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北山,山青水秀,是個氣候宜人的地方。家鄉工業相對滯後,但農產品卻頗具特色。尤其是被稱為“長壽麵”的索麵。

家鄉的索麵又細又勻、顏色白淨。另外口感也非常好,是一般麵條不可比美的。

索麵分兩種:一種較寬的叫扁面,寬約5毫米,厚約1毫米;另一種又細又圓的叫細面,直徑不到1毫米。雖然形狀不同,但其製作過程基本相同。

索麵製作大致分六步進行:一、和麵。就是把麵粉、水、鹽,按1∶0.25∶0.025的比例配好。水、鹽在天氣冷時,得多放點;天氣曖時,得少放些。和麵時應和得軟硬均勻。這是最關鍵的一步。二、索麵。將和好的面放在桌面上,先用圓木棍將麵糰滾成一張“大圓餅”.再用刀將它割開成螺旋形麵條。然後放到木盤裡,用席布蓋上。放置半小時後,將面從木盤裡一圈一圈地拉出,放在平臺上索成手指似的粗細均勻的圓形麵條(扁面則是將圓形麵條壓扁)。三、盤面。將索好的面一圈圈盤在兩根間隔為10釐米左右的的索麵筯上。每筯上一般盤20圈。這樣一筯一筯地將麵條盤完。四、熟面。將盤在面筯的索麵條緩慢的拉長到20釐米左右,放到面櫃裡,用席布遮好,放置一個半小時左右,讓面胚“熟”透(“熟”透的麵條才能拉成又細又長的索麵)。五、出面。將面櫃裡熟透的面拿到陽光下或通風的室外。將一根面筯插在面槓上方小木孔中,再用手將另一根面筯輕輕下壓將面拉長,直拉到2米長許,將面筯插入面槓下方小木孔中。索麵會在5-6小時後脫水晾乾。六、收面、裝面。待索麵晾乾後,就可收面了。將面收下放在平臺上,以25釐米左右為一段切開。切好後就可用包裝紙把索麵包裝好。

索麵是家鄉人們逢年過節必備的“綠色”食品。

近年來,由於政府的扶持,索麵已從農民自家的餐桌走向千家萬戶,在麗水乃至浙江省都已頗具盛名。家鄉索麵榮獲“20xx年麗水市綠色食品金獎”和“西湖博覽會銀獎”.響應著“打造浙江綠谷”的號召,家鄉索麵加工業已成為家鄉的主要經濟支柱,同時成為青田縣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家鄉作文 篇3

我的幼年時代,幾乎是在寂寞中平平淡淡度過的。家鄉的孩子都比我大很多,父母工作在外。於是,當我“寂寞開無主”的時候,故鄉的這座老院、那棵大樹、哪個方凳,便成了與我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我統稱他們為“三位元老”。因此,我的童心世界荒涼無比,幾乎找不出一丁點深顏色。在家鄉的那段時間,我只有三位“元老”這幾個知己而已。

老院很寬闊,大概有三十多平方米。院牆用黃泥砌成,那上面還粉刷了塗料,是藍白結合的。那牆面凹凸不平,摸上去猶如翻騰的細浪,連綿不斷,此起彼伏,別有一翻風味。我非常好奇,居然爺爺也不知它多大年齡。也怪,它經歷了這麼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卻從未倒塌過。並且牆上佈滿各種小蟲子鑽的大小不一的洞穴,就連蟋蟀也會偶爾在牆裡做窩,讓老院為他遮擋大千世界的危險重重。老院如此溫暖,怪不得各種生物都願予以為家,即使是冷漠孤僻的我,也不堪一擊地倒在它的“槍下”。當秋風吹落最後一片落葉時,院裡那惱人的秋蟲便開始吟唱。它們的歌聲低沉、哀傷、帶著無盡的憂愁,有氣無力地抗拒第一陣冬風的接任。我將棉被裹得嚴嚴實實,躺在床上靜靜聆聽這些富有情趣的曲調。頓時,我平時的落莫好似化作一朵美麗的五彩雲霞,我剛想伸出手摸一下,它又轉眼間煙消雲散,不知去向。

家裡還有一個鐵環,那是爺爺專門為我借來玩的,可自己太笨,拿著鐵勾怎麼也弄不走。只好用手直接滾著玩。“閒著也是閒著,不如……”。我又有了玩鐵環的念頭。我雙手抱住鐵環,憋足勁兒,一下子扔出了老遠,不料卻撞在了雞圈上,把雞群嚇得四處亂竄。我嘟著嘴,好像有些不服氣,再次撿起來,憋足勁兒………

玩了一陣子,真是暢快淋漓。丟下鐵環,坐在小凳上,無意中又看見那棵老核桃樹。聽爺爺說,那棵樹在他年輕時就這麼挺拔了,就是這些年多了一些枯枝罷了。樹上有時還會停留幾隻小鳥。這樣的景觀更油然而生這樣的詩句“枯騰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如果一個外來客到故鄉住宿,不經意間發現那棵老樹,睡覺時可千萬不要回想它,不然腦子裡會充滿愁情,鄉思,心中感慨萬千。有一種漂泊天涯的淒涼感向你迎面撲來,猶如深秋的席席冷意與你糾纏不清,久而不散,那你一晚上都別想睡覺了。

瞧,家鄉還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老石凳。它光滑無比,那摸樣真像一件巧奪天工的工藝品。它位於院子的左上角。奶奶說,這個石凳本是一塊大石頭,當時家裡只有一兩個木凳,都是長輩們享用,而晚輩大都坐在石頭上,久而久之,這塊石頭就被磨平了。現在生活富裕了,瞧不起它羅!我再次細嚼慢嚥地品味了這塊老石凳,然而現在又長起了青苔,披上了新世紀的外衣,自然更加別具一格了。

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我依偎在奶奶的懷裡,坐在老石凳上。腳踩在老院身上,手摸在老樹上,眼睛望著群星璀璨的天空,用低沉、帶一絲鄉愁的聲音:“一顆、兩顆、三顆……”。

家鄉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睢寧,那兒一年四季都很美——天是一片藍玉,湖是一塊翡翠,蔚為壯觀。不過,最美的還是慶安水庫風景區了!

春天到了,慶安水庫的水面開始解凍了,岸邊的`小草探出了腦袋,四處張望著,好像在吸收春天的資訊。桃花開了,紅雲片片,遠望猶如一片燦爛的雲霞,一片片是那麼的生機勃勃。

夏天,驕陽似火,可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一點也不怕熱,小朋友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去湖裡游泳、摸魚、嬉戲……可快活了。晚上湖中會飄來悠揚的琴聲,它會伴你度過一個甜蜜的夜晚。水庫邊還有一個荷花池,池中開滿了美麗的荷花,她們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紅紅的花苞裡;有的像仙姑在梳妝打扮……她們是那麼的婀娜多姿、亭亭玉立,讓人如痴如醉。

秋天,岸邊的小草枯黃了,靜靜的躺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裡。水庫邊的一排排楓樹在秋風姐姐的撫摸下翩翩起舞,楓葉更加紅了,猶如一團團燃燒的火焰。

冬天,大雪紛飛,水庫結冰了,而魚兒卻快活的在水底竊竊私語,好像在說,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只有水庫邊的輕鬆像一位戰士,守護著美麗的家園。隨即,陳毅爺爺的一首詩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大雪壓青松,輕鬆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

這就是我美麗的家鄉——睢寧。

家鄉作文 篇5

每年一到春三月,我就想起鄉下家鄉那片綠。這時候,殘雪已經融化,濛濛春雨已經來臨,人們冒著倒春的薄寒,扛著鐵鍬,在山坡,在土角,在路旁,在田間,刨下一個深樹坑,然後栽下一棵樹苗,澆水,培土。就植下了一份綠綠的嚮往。

家鄉人說:種下一棵樹,就種下一片蔭涼,就種下一片熱望,就種下一片回望,前人栽樹,後人歇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十年,如此的漫長,漫長的是一種期待。又如此的短暫,短暫的是一種成長。曾經栽下的樹苗在人們的呵護下,穿越若干個年輪,日漸葳蕤,在殷殷的期待中,終成就了一片相伴於人類綿延綠綠的畫廊。

家鄉的綠綠得發亮,綠得發狂,綠得豐盈,寨子旁邊的水杉綠得 凝重,竹林綠得嫵媚,贏波盪漾像一匹綢緞,綠得柔軟,綠得清脆,綠得蔥鬱,放眼望去,橫豎是綠,左右是綠,高低是綠,濃綠,淡綠,翠綠,嫩綠,淺綠,深綠,青綠,蔥綠,黃綠,暗綠,明綠,亮綠,鮮綠,草綠,墨綠,水綠 ,碧綠…….

早在好多年前,家鄉就苦苦地期待生態的改善,渴望綠色的綿延與深厚。到了盛夏,他們就爬上一座山巔,向遠處眺望,看到一座山脈光禿禿,成土紅色,沒有一絲的綠意,他們不禁會驚恐,會心悸。他們說:那些依賴綠色植被與人類相伴的生靈,你們的家園何在,你們的空間幾許。人口在歲月裡默默膨脹,鮮活的生命對大自然的索取日漸貪婪,天然的生態不堪負重,拯救綠色已經來不得半點漠視與懈怠。

為了這些期待,他們把植樹造林變為大家的自覺的行動,年年栽下一棵樹,期待就變成了現實。

到了流火的季節,走進綠樹成蔭的樹林裡,突然就會感到身心愉悅,精神充沛,步履有所輕盈,太陽光穿透綠葉間,把一絲絲,一簇簇亮投射下來,長滿了綠葉的樹枝上,幾隻小鳥在唱歌,在跳舞,在高聲,在低語,這一切讓人覺得被一種淡淡的溼潤而包圍。

家鄉綠綠的山上,有一位護林老人,年逾七旬,依然面色紅潤,步履輕盈,談吐滔滔,他說:在家裡兒孫滿堂,可以享受天倫之樂,為了山上這一片綠,他從山下版搬到山上來住,守住這滿山的樹子滿山的綠。他還說,只要與森林相伴,就會永遠年輕。只要與綠色相依,生命就會常青。如果到了他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的那一天,他也不會下山,就長眠在山上,長成一棵草,長成一蔸樹,永遠守住這一片綠。

每回到家鄉,我都這樣想,對於家鄉人而言,一片綠就是一份牽掛,一份期待。當他們滿懷心願將一棵綠樹栽入深深淺淺的樹坑的那一刻,一份期待也就植根於心田中了。栽下的苗,總是那樣的鮮活,鮮活的有些不羈。總是那樣的散淡,散淡的那樣從容,在那裡按部就班的吸收著自己所需的養分,孜孜不倦地將自己的根伸向土地的深處,讓自己幼弱的生命與深厚的大地默默的交融,並仰仗泥土蓄積和勃發著一種生命的張力。大地總是這樣默默無語,孕育了成千上萬鮮活生命的同時,也為自己織就了豐厚的植被,然後,又把綠無私地奉獻給繁衍的人群。

家鄉人對於綠,總像母親哺育孩子一樣的富有耐心。經年守望和付出,為其澆水、施肥,從不倦怠,也從不急於讓那些羸弱的苗兒有參天的雄偉,抑或成為棟樑,只是把所有的期待默化為一種呵護。在漫長的呵護中,置身於山野的樹苗悄然伸展開了腰肢,日日吐出新芽,不斷長出枝枝杈杈。此時的植樹人,為了讓幼苗成就棟樑之才,竟毫不心痛地砍去瘋長的枝杈,讓其茁壯成長。

人們並未覺得時間多麼漫長,竟然驚喜地發現,曾經弱不禁風的樹苗竟難於環抱,枝繁葉茂,自成一綠了。此時,種綠人們也許蒼老了,蒼老得不能擁有和把持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了。家鄉人說:沒關係的,因為你眼前的這一棵棵參天大樹,把你曾經的期待與夢想成真了,一個個蒼老的生命會在綠色裡得以延展和鮮活,每一個年輪,都印證著你經年的辛勞和汗水,都蘊含著你經年裡殷殷的期待和念想,回報予你的是一腔的滿足和欣慰。

鄉親們說:再沒有比種綠的事情更有意義了,你的生命雖然日益的衰老,而你親手栽下的樹苗卻日益茁壯,這就是對你蒼老生命的一種補償和延續。即便你過世了,總有後人提起你是種綠人。每當人們看到一株株綠苗長成的參天綠樹,這分明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續,綠色的延展

當雷聲作響,春雨霏霏時,一個個綠色的遙想,就會在春陽融融的三月起航了,也在我思鄉念鄉的綠河中起航了。

標籤: 家鄉作文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tw/qitahuati/jiaxiangzuowen/dxwey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