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都 >

关于玉米秸上的春天散文的文学百科

玉米秸上的春天散文
  • 玉米秸上的春天散文

  •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玉米秸上的春天散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终日忙于工作,偶尔看见小区的楼下,有个老奶奶在太阳底下打瞌睡,才发觉春...
  • 13580
玉米飘香的散文随笔
  • 玉米飘香的散文随笔

  • 夏秋之交,玉米扛着红缨枪隆重登场,从乡村到城市一路走得雄赳赳气昂昂。玉米的吃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煮玉米。卖玉米的推着三轮车,车上放一个煤球炉子,炉子上是一锅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冒着袅袅热气。馋不过买上一个,趁热咬一口,满嘴生香,直入肺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烤玉米。把煮熟...
  • 6648
飘香的玉米散文
  • 飘香的玉米散文

  •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谁没有见过玉米,谁没有吃过香喷喷的玉米?在故乡的土地上,到了秋收的季节,到处可见黄澄澄的玉米林,到处可见黄澄澄的玉米,玉米成了故乡的山民们的口粮,成了孩子们的希望,成了男人和女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看着那一堆堆黄澄澄的玉米,我的心仿佛到了那些美丽的土地,和玉...
  • 16904
玉米碴子散文
  • 玉米碴子散文

  • 一到北大荒的第一顿饭就是玉米大碴子粥,这是什么呀?我虽在北方人当过五年兵,也没吃过这玩意。因为玉米粒太大不易煮也难消化,就把玉米用碾子压碎,一破为几的粒,比大米粒还是大多了。大概是煮的时间特长,烂烂的,里还加了其大无比的豆子(后来才知道叫芸豆),味道还不错。儿时我是很爱吃...
  • 14870
蹦玉米花的老头散文
  • 蹦玉米花的老头散文

  • 玉米花,也叫爆米花,就是玉米经过高温爆出的玉米花,在大地方城市里叫爆米花,可在我们小村就叫玉米花的。记得在童年时候每过了秋天玉米收获了,经常有蹦玉米花的在街上吆喝招揽生意,只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如今,有个老头还一直坚持着这个生意,在这寒冷漫长的冬天里他总会来小村...
  • 33691
玉米的轮回散文
  • 玉米的轮回散文

  • 一只蚊子嗡嗡地响着,我总是要去拍死它的。不论在哪里飞,它总是在我的屋里,总是会飞到我的脸上的。它细小的翅膀飞快地扇动着,把我的脸挠得越来越痒。已经是关了灯,虽然看不见,但只要手随便一挥,它又会飞走。后来由于实在太困倦便沉沉地睡了,早晨起来掐着胳膊上一大片红肿的水泡,总...
  • 16705
回家掰玉米散文
  • 回家掰玉米散文

  • 周末,如期接到老家母亲的电话。我打断她的絮絮叨叨,问:玉米熟了吗?电话里母亲怯怯地说:玉米是熟了,你们有空就回来,没空就甭回,不指望你们。说完就赶紧挂掉了电话。我拿着听筒有些自责,母亲真是老了,以前从来不这样婆婆妈妈、没完没了的。周六,我和孩子回到了老家。母亲在门外的石头...
  • 16550
玉米棒的散文
  • 玉米棒的散文

  • 清晨的田野,静悄悄地,仿佛能让你听出庄稼隐隐的拔节声。不远处,偶尔的一两声蛙鸣,像在喊着庄稼拔节的疼痛。是啊,成长的过程都会有痛,只有经历过痛苦磨难,才会有收获的丰盈。我喜欢看田野里翠绿挺直的玉米秧苗,舞动着肥厚的叶子,在夕阳的晚风中哗啦啦地作响,奏起无尽的欢乐乐章。我...
  • 17804
玉米饼子真香的散文
  • 玉米饼子真香的散文

  • 其实不管是过去的几十年里和现在,对玉米饼子而言,我始终百吃不厌。记得每逢我闲来无事或茶余饭后在街头巷尾徜徉时,不经意间就会听到有一些人的议论:“大米白面天天吃,真是有点儿吃腻了,要是能吃上一顿焦黄带嘎渣的大饼子,或者是暄腾腾的大发糕该多好啊!”是啊,现在家家户户的餐卓...
  • 17881
玉米搅团散文
  • 玉米搅团散文

  • 某日,在宝鸡市街道上,看见一家饭馆打出的广告牌“西府名小吃:水围城”。不觉好奇心起,走进饭馆,让服务员来上一份。待端上一看,原来就是小时候常吃的“玉米搅团”。没想到时隔多年,我们关中农村的这种家常粗食竟然登堂入室,进入了城市餐馆,且有了一个暗伏杀机的名字“水围城”。玉...
  • 14147
我的玉米情散文
  • 我的玉米情散文

  • 一从小,我就喜欢吃玉米,这是家人和亲戚们几乎都知道的事情。出生在北方一座小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里,父母亲九年之内稠密地生了五个孩子,还有老人要赡养,生活经济只来源于当教师的父亲和在工厂医务室做医生的母亲两人并不丰厚的工资,可想而知,父母肩上的生活担子是相当重的。这样...
  • 30203
八月玉米香散文
  • 八月玉米香散文

  • 玉米,在我老家叫大黍黍,高粱叫小黍黍,至于名字来由不得而知,我的理解是玉米粒大所以叫大黍黍,高梁粒小所以叫小黍黍。在我记忆里玉米是用来喂鸡、鸭、鹅的,是过年时用来炸爆米花的。每天清晨,母亲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几把玉米撒在院子里,给鸡、鸭、鹅一饨美餐,鸡在院中咯咯地呼朋...
  • 18844
大山里的甜玉米散文
  • 大山里的甜玉米散文

  • 恩施巴东一带,山环水绕,松柏苍翠,鸟语花香。清晨云雾缭绕,黄昏霞光万里。盘山公路边,小屋错落;梯田小坡里,玉米林立。日暮时分,清风徐徐,炊烟袅袅。大学毕业后,同窗力约来他老家玩,聊作休养。刚一下车,不愧是大巴山区,山特大,常去的黄鹤楼两边锁大江的龟蛇二山与之一比,简直就成了土堡子...
  • 33070
吃玉米散文
  • 吃玉米散文

  • 我的母亲马上就70岁了,白发早已上了头,但她还在田间地头辛勤地耕耘,我们当儿女的怎么劝也劝不住。前几日,我到我家的老房想去望望父母,虽然我们早已搬入新居,相隔半里地,但是仿佛不去看他们,心里就像缺少了点什么。我刚走到门口,就看见母亲从山上扛了一捆玉米秸秆,我要把它从她的肩...
  • 25622
想走入冬天的玉米地散文
  • 想走入冬天的玉米地散文

  • 想走入冬天的玉米地,抱着暗黄的玉米杆,或思念或发怔,想抱着玉米痛哭一场。想抛却世间的繁芜,在村庄里呆一两个月。没有通讯,也不需要通讯,想忘记外面的世界,也不管人们是否将自己遗忘。想逃到远方最远处。看着城市中一穗穗被剥开的玉米,感应支离破碎的人生,在饭桌上夹起一颗,品不出...
  • 13456
优美的玉米散文
  • 优美的玉米散文

  • 在乡下,夜晚,屋檐下的蛐蛐开始嘁嘁地叫成一场比赛的时候,玉米却渐渐地安静下来,陷入沉思或等待。从青翠的畅想和滴着露水的梦境出发,直到秋的深处,玉米不是倦了,而是成熟,惟有成熟,沉思才有味道,秋才入诗入酒。在北方,玉米像北方的汉子一样骨骼粗大,秉性豪爽,所以在庄户人的眼睛里,玉米...
  • 10635
学习剥玉米散文
  • 学习剥玉米散文

  • 昨日与荷姐姐一道,从开心龙处拿回叶静老师散文集《秋天里的单音节》,很是和夫君炫耀了一番。上次没有应开心龙的邀请,参与聚会,错过了叶老师赠书的机会,原以为会是一个永久的遗憾,不想在短短的时间内,这遗憾就被热心的柯老师给补回来了。当我们得到这本书的时候,开心龙说他已拜读...
  • 33840
一截玉米脆散文
  • 一截玉米脆散文

  • 路上掉着几公分长的一截玉米脆,黄黄的很可爱,可能是谁从袋子里掉出的,也可能是那个孩子拿手里吃了一截觉得不好扔了的。好久没有吃过它了,早年吃过是某年过年回家,父亲找做玉米脆的专门做了一大蛇皮袋子,等我们举家回去时当零食的。在那个春节里,因为父亲做来而自己不舍得吃的玉...
  • 7034
飘香的烤玉米散文
  • 飘香的烤玉米散文

  • 金秋时节,学院对过的小市场都有好多卖烤玉米的,飘散着甜丝丝的糊香味儿。闻着那股甜香味儿,禁不住想起家在农场时吃过的烤玉米了。家在农场住的时候,门前有一小块撂荒地,也就二分左右。见地荒芜着怪可惜的,利用挖蚯蚓机会,一锹锹把地翻过来,再起垄,不仅种些蔬菜,还种了百十株玉米。...
  • 6468
吉米兰的春天散文
  • 吉米兰的春天散文

  • 米吉克是一个滩上长满芨芨草的地方,小辫扎满头的吉米兰,也如夏天河滩上花蕊飘香的芨芨草一般,出落得清丽可人。她的家背靠荒滩,房前就是葱翠茂盛的庄稼、果园,还有高高的白杨树。杏花开的时候,父亲会种下整条田的苞米,然后把硕大的坎土曼举过头顶,灌溉、除草、追肥、中耕;果子熟的...
  • 19682
两个玉米散文
  • 两个玉米散文

  • 前段时间我和妈妈回老家,家乡的变化真大,大路变宽了,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楼房,可是家乡安静了许多,年轻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家里就只有老人和小孩,让我感到一阵的凄凉,甚至感到寂寞。我们路过一片玉米地,现在都七月了,玉米都熟了,可是却没有人来摘。妈妈说:“别人都把它们摘完了,只是不拔玉...
  • 30545
梦中的玉米粥散文
  • 梦中的玉米粥散文

  •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很少回老家。应酬多了,饭局自然也就多。“山珍海味”也吃了不少。但在我的内心深处总是翻腾着一个心结:一缕家乡的情思,一个玉米粥的情结。尤其是在酒桌上,这个心结显得尤为强烈。饭局多是为了应酬,杯里的红酒白酒也和当时的心情一样,淡淡的,凉凉的。说出的话...
  • 30090
优美散文:飘香的玉米
  • 优美散文:飘香的玉米

  •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谁没有见过玉米,谁没有吃过香喷喷的玉米?在故乡的土地上,到了秋收的季节,到处可见黄澄澄的玉米林,到处可见黄澄澄的玉米,玉米成了故乡的山民们的口粮,成了孩子们的希望,成了男人和女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看着那一堆堆黄澄澄的玉米,我的心仿佛到了那些美丽的土地,和玉...
  • 7815
甜甜玉米秸的散文随笔
  • 甜甜玉米秸的散文随笔

  • 儿时的秋天是甜的。玉米熟了的吋候,玉米秸杆成了我们儿时的“糖”。那时,为了一块糖必须多割猪草,讨得父母喜欢,才能得到一分硬币,蹦哒蹦哒跑进村里的小买点,买回纸包的糖块,舍不得一囗含化,只得在手里把玩一回,或者高举着在同伴面前炫耀一番,惹得偎在娘怀里的孩子哇哇哭,惹得牵在手...
  • 33353
小玉米一叹散文
  • 小玉米一叹散文

  • 话说余秋雨散文大师有<千年一叹>一书,精辟的辞藻,透彻的哲理,解析着这个世界,各国文化尽收眼底,实为一文学宝典,精神食粮。这自然需要丰富的经历,想当初余秋雨也是游遍大半个世界,才有权利,有能力,写出如此华丽的文章,并能够为人所信,为人所敬。我想我作为一个自始自终陪伴着葱2年多的...
  • 5822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