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都 >

关于朱棣兴兵夺皇位的历史典故的文学百科

朱棣兴兵夺皇位的历史典故
  • 朱棣兴兵夺皇位的历史典故

  • 朱棣兴兵夺皇位是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朱棣兴兵夺皇位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朱元璋做皇帝治理国家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以七十一岁高龄去世后,他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争夺皇位的惨祸发生了。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是皇太子,其...
  • 29713
  • 穷兵黩武的历史典故

  • 导语:陆抗还指出,目前晋国势力很强,吴国势力弱小。要想战胜大国,就必须停止用兵,增强国家实力,等到天下有变再主动出击。下面是小编收集一则历史典故,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穷兵黩武三国时期,东吴都督陆逊有一子,名叫陆抗,深通战略,腹有良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领。由于他才能出众,二十...
  • 32041
  • 历史典故:儿皇帝

  • 导语:儿皇帝,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他虽为皇帝,仍向契丹称臣,石敬瑭虽然比耶律德光年长十岁却称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关于这个的`典故故事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拼音】...
  • 16130
朱棣兴兵夺皇位
  • 朱棣兴兵夺皇位

  • 导读:朱元璋做皇帝治理国家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以七十一岁高龄去世后,他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争夺皇位的惨祸发生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历史典故,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是皇太子,其他皇子被封为亲王,镇...
  • 11823
望洋兴叹的历史典故
  • 望洋兴叹的历史典故

  • 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水势之大,竟漫过了黄河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涨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河神见状欢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河神洋洋得意顺流东下,到达北海。朝东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见边际,这使他顿时大吃一...
  • 17630
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
  • 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

  • 兵不厌诈,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1【历史典故】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
  • 31693
周勃夺军的历史典故
  • 周勃夺军的历史典故

  • 周勃,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下面,就由本站小编给大家分享周勃夺军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各位童鞋喜欢!周勃夺军的历史典故汉惠帝没有儿子,吕太后从外面找了一...
  • 32757
  • 孙武演兵的历史典故

  • 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于是便出了个难题。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孙武演兵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孙武演兵的历史典故吴国阖闾为王之后,未过三年,就已国富兵强,民心可用。于是,他动了伐楚之意,想...
  • 31106
  • 历史典故:朱棣兴兵夺皇位

  • 朱元璋做皇帝治理国家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以七十一岁高龄去世后,他意想不到的、自己的儿子与自己的孙子争夺皇位的惨祸发生了。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长子朱标是皇太子,其他皇子被封为亲王,镇抚全国各地。如北平(今北京)的燕王、西安的秦王、太原的晋王等,地处边境,还拥有...
  • 15881
  • 历史典故:厉兵秣马

  •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义】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养。磨好兵器,喂饱战马,指准备战斗。形容紧张的战备,也泛指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历史典故】春秋时期,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所以,晋文公重耳与秦穆公任好...
  • 16214
  • 孙子练兵的历史典故

  •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齐国贵族、将门之后,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a,欢迎阅读。孙子练兵的历史典故这一批水军一见王子已经死了,只得照着他临死说的话,把要离放了。可是他不走。他对大伙儿说:真...
  • 19822
  • 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

  • 导语: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传说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弄得朱元璋疑神疑鬼,险险乎把他杀掉,朱元璋疑心病怎会这么重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相关的名人故事,欢迎查阅,谢谢。历史名人朱元璋和朱棣的故事朱元璋和朱棣的怨仇燕王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叫朱棣。传说他从小...
  • 17782
  • 活埋赵兵的历史典故

  • 秦赵长平之中白起活埋了40万赵国俘虏,这是怎么完成40万人活埋的?下面小编就来分享活埋赵兵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活埋赵兵的历史典故秦昭襄王按照范睢远交近攻的计策,一边跟齐国、楚国交好,一边侵略临近的小国,首先是韩国。公元前261年(周赧王54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龁[h...
  • 9107
望洋兴叹历史典故
  • 望洋兴叹历史典故

  • 绵绵秋雨不停地落,百川的水都流入黄河。水势之大,竟漫过了黄河两岸的沙洲和高地。河面也被水涨得越来越宽阔,已经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了。河神见状欢欣鼓舞,他自我陶醉,以为天下美景已尽收自己的流域。河神洋洋得意顺流东下,到达北海。朝东望去一片汪洋,看不见边际,这使他顿时大吃一...
  • 15418
  • 皇帝打赌的历史典故

  • 千万别和皇帝打赌,否则小命肯定不保。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皇帝打赌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皇帝打赌的历史典故明武宗朱厚照是个爱玩乐的皇帝,闲来没事就爱身穿便服走出宫殿,在京都大街小巷四处转悠游玩。这年科考三年一度的大比之年,各路举子从四面八方赶来,云集京...
  • 29388
  • 少康中兴的历史典故

  •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今天就给大家具体讲一下少康中兴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少康中兴乃中国史上首个出现中兴二字的时代。据史籍记载,夏启死后,将帝位传给了儿子太康。太康终日不理政事,宴饮游乐,东夷有穷氏的首...
  • 23775
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 历史典故:草木皆兵

  • 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秦军的.锐...
  • 28705
  • 夺笏击贼的历史典故

  • 夺笏击贼:讲述忠臣段秀实用笏板猛击叛贼朱泚的头颅,后被杀死的故事。后来,夺笏击贼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忠臣为国誓死捐躯。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夺笏击贼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夺笏击贼势力相继而起,终于发生了安史叛乱。前后历时七年,才平定下去。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当时...
  • 9812
秦始皇的历史典故
  • 秦始皇的历史典故

  • 秦王政兼并了六国,结束了战国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他觉得自己的功绩比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五帝还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称号,应该用一个更加尊贵的称号才配得上他的功绩,就决定采用了“皇帝”的称号。他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就自称是始皇帝。他还规定:子孙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
  • 31975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
  • 草木皆兵历史典故

  •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
  • 22277
  • 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

  •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今天语文小编给大家讲一下纸上谈兵的历史典故。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的联系,上党形势危急。上党的韩...
  • 31885
  • 兵不厌诈历史典故

  • 兵不厌诈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诚信并非灵丹妙药。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兵不厌诈历史典故,一起来看一下吧。【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
  • 17039
  • 步兵酒厨的历史典故

  • 步兵酒厨:用来借指饮酒消极避世;以步兵厨等指美酒或酿酒之所。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步兵酒厨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步兵酒厨的历史典故魏晋时期,曹操手下有一个文才出众的书记官,他有个儿子叫阮籍,后来成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是历史上少见的不拘礼法,活得洒脱自...
  • 21210
  • 纸上谈兵历史典故

  •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这个故事你了解多少,学到了什么东西?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纸上谈兵历史典故,希望能帮助到你!纸上谈兵历史典故篇一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占领了野王(今河南沁阳)。截断了上党郡(治所在今山西长治)和韩都...
  • 14755
  • 历史典故:兵不厌诈

  • 兵不厌诈是一个成语的名字,指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兵不厌诈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
  • 21990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