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小學教育類論文內容

小學教育類論文內容

小學教育專業,是在培養小學教師五十多年的經驗基礎上,於2001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新增設本科專業。對於小學教育類的論文應該怎麼寫?一起來看看!

小學教育類論文內容

高師小學教育論文

1教學現狀

1.1關於生源

優秀的生源質量是培養合格畢業生的保證.目前小學教育專業屬於本科二批錄取,由於對小學教師社會地位的偏見,男女學生比例嚴重失調.學生的高考入學成績是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綜合反映,當然也與學校的教學傳統、學生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等因素有關.初等教育學院數學方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按其報考志願錄取的,但學生的高考志願往往並非完全出自學生的個人意願,如受高考分數線的限制或聽從父母的意見等,因此部分學生選擇數學方向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客觀來説,學生的高中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在接受數學分析的教學時可能具有一定的障礙.

1.2關於學生的數學觀

由於數學學科自身的內容的特點,人們往往把數學等同於數學知識(在此主要指各個具體的數學結論、命題和公式等)的彙集,後者又常常被看成無可懷疑的真理.過去數學課程的內容主要侷限於知識成分,很少涉及到數學思想、精神、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觀念成分.正如丁石孫教授所指出的:“我們長期以來,不僅沒有認識到數學是一種文化,這種狀況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同時學生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造成對數學的片面理解—把數學等同於計算(認為數學就是做題)、把數學看成一些枯燥的概念和定理的集合、看不到數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數學應用能力差.這與我們要達到的培養目標相去甚遠.

1.3關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求知慾望、成功的願望、對數學的濃厚興趣以及教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教學內容的新穎等都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從近景的直接性動機來看,因為數學是現行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很多學生學數學只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任課教師曾經對12級數學方向的(1)班43名學生實行無記名調查,調查內容是寫出一位數學家的名字和一本數學課外書的書名,結果表明只有兩個學生分別寫出了華羅庚和陳景潤,一個學生寫出了《郵票上的數學故事》,緣於高中老師的推薦.學生在進大學之前幾乎沒有讀過數學課外書.這裏説的數學課外讀物是介於純粹的課外讀物和學習參考書的一箇中間品種,它對於數學興趣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但是對於數學成績的提高卻不是立竿見影的.例如徐遲在《歌德巴赫猜想》中寫道:“陳景潤之所以孜孜不倦地研究數學,得益於當年的中學數學教師沈蘭上課時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調查結果反映了學生的科普數學知識非常薄弱,令人感到震驚.從遠景的間接性動機來看,學生認為小學數學內容簡單,與大學數學關係不大,因而感覺深奧難懂的數學分析課程對於他們以後從事的小學數學教學用處不大,由專業定位產生的“無用論”思想直接導致學生的功利實效主義觀.其實,數學分析的專業知識在開闊教師的視野,指導教師在解題研究中有很大的居高臨下作用.在訪談中我們發現,大三或大四的學生認為數學教育類課程如《小學教材教法》、《小學解題研究》更受同學們的歡迎,更有實用價值.在傳統的數學模式下,很少有學生把自己現有的專業特點與未來的職業特徵聯繫起來,共同發展.但我們對北京19區縣245所小學9864位小學教師調查反饋表明:大學數學課程若能聯繫到小學數學知識,如加強數學史、數學思想方法學習及小學數學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等,則對師範生走向工作崗位後是很有益的.

1.4關於教材和教師

現在小學教育專業數學方向採用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編寫的數學分析教材,這是一本優秀的面向21世紀的教材.多年來的經驗表明,數學分析作為大學生入學第一門課給學生的壓力是很大的,學生普遍反映接受起來有困難.特別是嚴格的極限理論,是學好數學分析的一個門檻.其實大學教材應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按統一規定使用某一出版社的教材,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也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儘管新任教師都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上崗前也接受過高等教育學、高等教育心理學等課程的培訓,但對小學教育現狀的瞭解也只是杯水車薪.如何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特點,從教學內容的取捨到教學方法的設計,解決好“為什麼教?教什麼?以及怎麼教?”這三個基本問題.要求教師自身必須加強學習,必須隨時瞭解基礎教育中數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向,並把相關內容及時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

2課程目標

數學分析是近代數學的基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思想方法已經深入到數學的每一個分支,成為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數學分析的研究對象是實數集上的函數,主要工具是極限.大一學年學習極限論和一元函數微積分等,共計144學時;大二第一學期學習多元函數微積分學和級數論,共計54學時.通過對數學分析課程較系統的學習,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的形成,課程目標具體要求如下:

2.1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數學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為後繼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2.2結合義務階段小學數學的教學實際,能用相關的理論知識解決中小學數學教材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從事中小學數學教學的能力.

2.3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瞭解數學教學的目的,意義和要求,瞭解數學文化,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史料等,培養全面的審美情操,提高數學素養.

2.4結合課程內容,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如正與反、一般與特殊、運動與靜止、整體與局部、量變與質變、有限與無限等.

3教學建議

擔任數學分析課程教學的梯隊教師立足多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小學教育專業四年制本科的培養方案及指導性教學計劃,提出以下教學建議.

3.1樹立專業情意,培養學習興趣

入學初期的專業思想教育、瞭解小學、服務小學、研究小學的教育是新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簡單來説,是培養具有本科層次的小學教師,促成小學教師專業化.小學教師的職前培養是教師專業化的起點,小學教育專業化應當被看成教育現代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現代小學教育特點及高素質師資的要求,才可能產生積極的求學內因,自覺地進入專業自主學習狀態,否則他們自認為獻身小學是大材小用.由於學校安排的教育見習時間是大一和大二下學期,教育實習時間是在大三下學期和大四上學期.學生對小學數學教育缺乏感性認識,他們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小學數學就是加減乘除,沒什麼難教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結合專業特點和教學內容,可以適當尋找一些只有站在高等數學的角度才能深刻理解的小學數學問題.例如在實數的有關概念教學中,結合小學課堂的一個真實案例:在教循環小數一課中,認識了“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就叫循環小數”之後,教師讓學生舉出循環小數的例子.有一位學生説道:“3.9999……是循環小數”.立刻遭來了一位同學的反對:“我曾經在數學報上看到過,3.9999……=4.而4是整數,整數怎麼可能是循環小數呢?所以3.9999……不是循環小數.”學生似乎言之有理,教師缺少相關方面的知識,只有尷尬不語.學生在問題驅動下學習,更容易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作為小學教師,既要熟悉小學數學內部的系統結構,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繫,以及小學數學知識的背景、地位、作用和藴含的數學文化,也要精通小學數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加深對小學數學教材的認識,提高對教材分析的'能力.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具備高一級的數學知識,瞭解與小學數學知識有關的擴展內容、數學思想和方法,拓展知識領域,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有比較開闊的數學視野,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做到高屋建瓴,遊刃有餘,以發展的眼光設計自己的課堂教學,避免犯有科學性錯誤.只有有了深厚的高等數學知識且認清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的聯繫,用高等數學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小學數學教材,將高等數學的思想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才能居高臨下地進行教學,合理而準確地駕馭小學數學教材,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習的求知需要.

3.2樹立正確的數學觀,全面提高文化素質

成功中學數學教育靠的是什麼呢?“一是靠對數學的深入理解,二是藉助人文精神的融合,數學理解不深入,心裏發虛,講起課來淡而無味;人文修養不足,只能就事論事.”借鑑到大學數學教育中,仍然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數學是一種文化,從文化視野看數學,在數學教學實踐中,通過俗語、諺語、古詩文創設一個適合的文化氛圍並用數學解析它們,有助於數學更加平易近人,讓更多的人通過文化層面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否則教師自認為把定理、推證和演算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可學生仍然是霧裏看花,茫然不知所云.例如在講授抽象的極限概念時,教師可以把文學作品中對數學無限性的描寫介紹給學生,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莊子天下篇》),把空間無限與時間無限,無限大與無限小聯繫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打破學科“關門主義”,注意縱橫聯繫,多角度、多層次的進行全方位教學,不僅要看到它與後繼課程的相互關係,還要看到其中滲透的哲學、美學等思想,文理滲透.例如在講完導函數的應用後,當即送給學生一句話:“歲月有極限,要定好人生目標;追求無最值,需解對生活方程”(其中極限、目標、最值、方程都是數學名詞).言傳身教的同時達到了教書育人的目的,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作為九年義務教育的數學教育,其目標不是培養科學家,更不是數學家.在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教育”時,由於招生規模的急劇擴大,使不少對數學興趣並不高的學生進入高校繼續學習數學.如果讓憎恨數學的學生畢業後再投入到數學教學中,會導致惡性循環,誤人子弟.因此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和經驗,從某個現象、事件、故事、案例、小演示等引出問題切入教學主題,比直接從概念、定義、定理切入更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集中課堂上絕大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進而引起他們積極地思維,形成思維上的師生良性互動,改變沉悶的數學課堂氣氛.同時教師應該堅持提高學科專業水平與提高教育素養並重,要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既要給學生以魚(顯性知識),又要給學生以漁(隱性知識).

3.3改進教學方法,增刪教學內容

我們圍繞小學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根據高等教育的理論,結合教學內容自身的特點,採用內容分層次教學法,整體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發現法等多種方法結合.改革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性.例如向學生提問:為什麼説limx→sinxx=1,limx→(1+x)1x=e是兩個重要的極限?讓學生既見樹木又見森林,而不是課堂上展示的一個個孤立的數學概念、定理和公式.抓住數學分析這門課程的關鍵內容,把最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主要的思想方法介紹給學生,而相對來説不是最基本的一些內容不講或作為選講部分,讓有能力、有興趣的學生選學.對於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不失科學性的前提下,適當減低概念的抽象程度,以求得難度的減低,達到直觀理解的目的.同時適當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大量枯燥的概念、定理以直觀的圖形、生動的動畫表現出來,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由於微積分在高中課程中佔了一席之地,大學第一學期的課時計劃,基本上是高三微積分初步的拓展,涉及了極限、導數的基本概念和簡單的運算,以及導數在研究函數性質中的應用.講授重點放在學生不熟悉的問題上,同時兩種教材對比,找出異同,既能複習舊知識,又能突出新知識.在引發學生再學習的興趣的同時,指出相應概念如何被當代某些學科領域和後續課程引入,以新的前景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高中數學內容的調整,數學分析的教學必須在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改革,解決好數學分析與高中數學之間的銜接問題,以使學生儘快適應高等數學教學特點,順利完成高中數學到數學分析的過渡,提高數學分析的教學質量.例如高中講的穿線法解簡單的一元高次不等式,本質是連續函數根存在性定理的運用,讓學生覺得“得來全不費功夫”,沒必要再炒一遍冷飯.同時利用英文教材培養學生閲讀習慣,在國際視野下感受不同的教育理念.儘管大三才開設數學史課程,但教材裏面的許多定理都是以數學家的名字命名的,趁熱打鐵地介紹相關的數學成果,穿插介紹微積分的發展史,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數學史知識和思想教育,效果比專門學習更好.

 3.4改革考核制度,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現在對於學生的考核方式基本是以閉卷為主,採取筆試的方式,考試內容大都以“模仿記憶”為主.為了改革傳統考試的弊端,充分開發學生潛能,激發學習情感,培養創新精神,除了期中、期末考試外,增加了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學習總結、論文等來考察他們的成績.作業的類型多樣化,例如常規作業,開放性、探索性數學問題,課題研究作業,專題研究報告等.作業結果的呈現形式也應是多樣的,例如習題解答,數學學習體會,數學小論文,研究或調查報告等.試卷所選用的題目也不侷限於原來的“老面孔”,而要賦予新的背景,開放性的題目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探索的空間和自主創新的機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還要涉及歷史、地理經濟、人文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學科綜合.在檢測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渠道查閲資料的習慣,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激發了他們去探求新知的慾望,也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學完定積分的概念後,要求學生體會其中的哲學思想,如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等.

4結束語

通過對小學教育專業數學分析課程建設,教師要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轉變“講課就是灌輸知識”的觀念.教師通過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揭示知識的現實意義,解除學生“學無所用”的疑慮,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藉助數學模型,加強理論和應用的聯繫,努力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數學分析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發現和創造的過程.用素質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對於即將從事小學數學教育的職前教師具有很大的啟迪,使小學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快速成長為合格的小學教師,擔負起新時期的小學教育.

標籤: 論文 小學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zh-hk/shiyongfanwen/lunwen/ed9v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