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都 >

关于季羡林先生“三辞”的文学百科

季羡林先生“三辞”
  • 季羡林先生“三辞”

  • 引导语: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清平(现临清市)人,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精通12国语言。对于这位伟大的学者,他的品格如何呢?季羡林先生的品格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
  • 14448
季羡林先生的喝茶轶事
  • 季羡林先生的喝茶轶事

  • 季羡林先生不是专业作家,却写作了近八十年的散文。季先生对茶有着精辟的认识,他说: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饮茶的历史至少已有一两千年。而且茶文化传遍了世界,在日本独为繁荣,形成了闻名世界的日本茶道。也是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30642
季羡林先生作品读后感
  • 季羡林先生作品读后感

  • 念中文专业的学生没有一个人是不认识季羡林老先生的。很多门课程上都有介绍过季老和他的作品。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精通12门语言,也是一位非常有成就的教育家。读书那会比较偏好古代文学,所以对于季老的作品其实了解的并不多。毕业后的一个多月,收到大学好友的消息,季羡林老先...
  • 17088
季羡林先生的品格故事
  • 季羡林先生的品格故事

  •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他的书,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季羡林先生备受关注的《病榻杂记》近日公开发行。在书中,季羡林先生用通达的文本,第一次廓...
  • 22051
  • 悼念季羡林先生挽联集锦

  • 上联:三冠加身,何止五车富学?教后人皆羡,下联:千秋树范,本为万斗高才,看大木成林上联:生孔孟之乡,游学西欧,治学北大,终成泰斗,下联:死京师故地,神游故国,气运东方,精神长存上联:文苑奇葩博古通今著国学,下联:语界泰斗德才兼备树楷模上联:文苑奇葩博古通今著国学,下联:语界泰斗德才兼备...
  • 18861
季羡林的作品《记张岱年先生》
  • 季羡林的作品《记张岱年先生》

  •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三十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只是不时读到他用张季同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二十年。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
  • 17724
季羡林老先生名言集锦
  • 季羡林老先生名言集锦

  •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年逾百岁,仍耳聪目明、思维敏捷,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笔耕不辍。先生文人雅士的淡泊朴实和宽厚、深情重义的仁者风范,使我们领略到一代国学大师的风范。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季羡林老先生名言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篇一:季羡林老先生名言集锦1、每个人都争取一...
  • 27301
季羡林先生《夹竹桃》说课稿
  • 季羡林先生《夹竹桃》说课稿

  • 一.说教材《夹竹桃》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写了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花期之长、韧性可贵、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文章字美、文美、景美、情美,引人遐想不已,可以说这是学生学写植物类文章的典范之作。二.说...
  • 33447
季羡林先生清华园日记
  • 季羡林先生清华园日记

  •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清平(今临清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秋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1946年回国,受胡适、傅斯年、汤用彤三...
  • 7224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篇
  •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篇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书信了吧,书信是一种用文本来表情达意的应用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书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1亲爱的季羡林先生:您好!从您和小苗苗的对话中,我知道了您小时候...
  • 8209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的经典语录
  •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的经典语录

  • 自己生存,也让别的动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生存,这就是恶。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
  • 25284
  • 季羡林:悼念沈从文先生

  • 去年有一天,老友肖离打电话告诉我,从文先生病危,已经准备好了后事。我听了大吃一惊,悲从中来。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自诧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然而,过了几天,肖离又告诉我说,从文先生已经脱险回家。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又窃笑自己太性急,人还没去,就写悼文,实在非常可...
  • 19057
季羡林先生散文读后感
  • 季羡林先生散文读后感

  •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季羡林先生散文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季羡林先生这样描述他对燕园的思恋:“春天的桃杏藤萝,夏天的绿叶红荷,秋天的红叶黄花,冬天的...
  • 32891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
  •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

  • 尊敬的季羡林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在我的印象里似乎很少读到您的文章,但是这一学期学到的《我的童年》,却让我记忆犹新。开学刚拿到语文课本时,正在随意的浏览,翻到第五课时,我没有继续往下翻,因为课文的第一句话,让我停下了正在翻阅的动作。“我的童年没有红,没有绿,只是一...
  • 25479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
  •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

  •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散文1梦萦水木清华离开清华园已经五十多年了,但是我经常想到她。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清华的四年学习生活。如果没有清华母亲的哺育,我大概会是一事无成的。在三十年代初期,清华和北大的门槛是异常高的。往往有几千学生报名投考,而被录取的还不到十分甚至二十...
  • 22239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篇)
  • 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4篇)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书信吧,书信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致季羡林先生的一封信1季羡林老先生:您好!我是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我是从报纸上得知您去世的...
  • 9325
季羡林《年》
  • 季羡林《年》

  • 季羡林《年》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我们握不着,也看不到。当它走来的时候,只在我们的心头轻轻地—拂,我们就知道:年来了。但是究竟什么是年呢?却没有人能说得清了。当我们沿着一条大路走着的时候,遥望前路茫茫,花样似乎很多。但是,及至走上前去,身临切近,却正如向水里扑自...
  • 30623
季羡林先生生平故事
  • 季羡林先生生平故事

  • 【人物介绍】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清平(今并入临清市)。祖父季老苔,父季嗣廉,母赵氏,农民。叔季嗣诚。幼时随马景恭识字。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10岁,开始学英文。12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 5391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语录
  • 季羡林先生的经典语录

  • 1、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2、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3、好多年来...
  • 8673
  • 季羡林先生的品格名人故事

  • ■一辞“国学大师”“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现在在某些比较正式的文件中,在我头顶上也出现“国学大师”这一灿烂辉煌的光环。这并非无中生有,其中有一段历史渊源。约摸十几二十年前,中国的改革...
  • 31031
季羡林散文《记张岱年先生》
  • 季羡林散文《记张岱年先生》

  • 我认识张岱年先生,已有将近七十年的历史了。三十年代初,我在清华念书,他在那里教书。但是,由于行当不同,因而没有相识的机会。只是不时读到他用"张季同"这个名字发表的文章,在我脑海留下了一个青年有为的学者的印象,一留就是二十年。时移世变,沧海桑田,再见面时已是1952年院系调整...
  • 30554
季羡林散文《哭冯至先生》
  • 季羡林散文《哭冯至先生》

  • 对我来说,真像是晴空一声霹雳:冯至先生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要说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也不是的。他毕竟已是达到了米寿高龄的人了。但是,仅仅在一个多月以前,我去看他。我看他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心中暗暗欣慰。他告诉我说,他不大喜欢有一些人去拜访他,但我是例外。他再三想把我留住,情...
  • 12043
季羡林先生文本背后的乡愁
  • 季羡林先生文本背后的乡愁

  • 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有着极深的古文化底蕴,字里行间溢出的是文言、诗赋的文风遗存,旧有的根基与五四文风的血脉在这里交融,飘绕的情愫仍保存着当年的温度。读季羡林先生的文章仿佛时光流转似曾相识之情油然而生,唤醒沉睡心壑的先贤雅客不再恍若隔世,冥冥间似乎蠕活了。这些原本只...
  • 28333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精选
  • 季羡林《季羡林论人生》经典语录精选

  • 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月是故乡明》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一双长满老茧的手》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
  • 24642
  • 季羡林:忘

  • 引导语:自己年纪越来越老,对于忘的评价却越来越高,高到了宗教信仰和哲学思辨的水平。今天我们来阅读一下季羡林的作品《忘》。忘季羡林记得曾在什么地方听过一个笑话:一个人善忘。一天,他到野外去出恭。任务完成后,却找不到自己的腰带了。出了一身汗,好歹找到了,大喜过望,说道:今天...
  • 25860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