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书都 >

关于内经的文学百科

  • 内经的新发现

  • 《内经》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本身与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同时人体结构和各个部分都是彼此联系的。下面是内经的新发现,和小编一起看看吧。《黄帝内经》最完整地阐述了脏腑与经络,脏腑与情志,脏腑与精神意志思虑智慧的关系。特别是点出了心脏和心神的主导功用。这种见地,在今天看...
  • 12777
  • 《内经》与抗衰老

  • 《内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在这部医学著作中,就提出了关于衰老的理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强调人可活到百岁还是在《黄帝内经》开篇的上古天真论篇中,明确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
  • 8501
  • 内经 八正神明论

  • 岐伯说:要取法和运用前人的学术,先要懂得《针经》。要想把古人的经验验证于现在,必先要知道日之寒温,月之盈亏,四时气候的浮沉,而用以调治于病人,就可以看到这种方法是确实有效的。八正神明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翻译】黄帝问道...
  • 25701
  • 内经素问:大奇论

  • 《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大奇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肺之雍,喘而两胠满;【翻译】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原文】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
  • 6556
内经:地球节候规律
  • 内经:地球节候规律

  • 古人认为:天效以景,地效以响。效于景则是测量日影的朝夕长短,而效于响便是音律。律吕:古代汉族乐律的统称,可分为阳律和阴律。是有一定音高标准和相应名称的中国音律体系。律吕是十二律的又称,语源出于三分损益律的六律、六吕。《国语周语》中将十二律名称为黄钟、大吕、太簇、...
  • 5554
内经素问:刺腰痛
  • 内经素问:刺腰痛

  •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刺腰痛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翻译】腰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
  • 9672
内经的女子养正
  • 内经的女子养正

  • 内经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学的精髓之一。下面是内经的女子养正,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女子以七年为一个周期,虚岁7岁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生理的变化。肾主藏精,她的肾精变成了肾气,肾气盛开始推动生...
  • 27066
  • 从《内经》看修身的内涵

  • 如果再要探究修身内涵的学识,势必要借用道家养生之学的始祖,也就是中国医学的老祖宗《黄帝内经》,就可更为明白了。现在简略列举上古医圣岐伯答黄帝所问的,以及与修身治事有关的问题,便可知《大学》的修身之说,并非只是理性抽象的`空言。例如《内经》说:东方生风(先以地球物理作...
  • 11639
  • 《内经》三部九侯论篇

  • 《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与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原文】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不可胜数。余愿闻要道,以属子孙,传之后世,着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终始,上应天光星辰历纪,下副四时五行,贵贱更互...
  • 12460
  • 内经的认识

  • 《内经》被誉为中国人养心、养性、养生的圣经,不仅是现代中医学的不二源头,更是一部蕴含中国生命哲学之宗的思想著作。以下是内经的认识,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黄帝生而神灵,非常聪明,经常向他的师父提问题,问什么懂什么,闻一知十,非常好学。我们听一下这些对话,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
  • 22233
《内经》的春季养生智慧
  • 《内经》的春季养生智慧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顺应季节的变化,多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下面是《内经》的春季养生智慧,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黄帝内经》说春季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
  • 13605
  • 内经中的生命规律

  • 女七男八,是中医学界关于男女生长周期的一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即女性的生命周期数是7,每7年体现一次大变化;男性的成长周期是8,也就是每8年有一次生长变化。人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的身体变化,调节营养、养生、保健,让身体按照自然规律,更好地生长变化。28岁和32岁,分别是女性...
  • 6171
  • 内经素问 刺疟

  • 内经素问刺疟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呢?该如何进行翻译呢?刺疟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火高)(火高)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翻译】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不易痊...
  • 20443
《内经》的精华知识
  • 《内经》的精华知识

  • 《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是第一部养生宝典;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这部经典里面关于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流注的精华。一、五脏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
  • 18260
  • 内经:三焦主全身之气

  • 引导语:《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三焦。三焦到底是什么东西?中医把它当做六腑之一,腑就是容器腔。胃是一个容器腔,肠也是一个腔,三焦就是把五脏六腑都包括在里面的大腔。正如张景岳...
  • 24958
内经养生静心要诀
  • 内经养生静心要诀

  • 《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相传起源于轩辕黄帝,代代以口相传,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于春秋战国时期集结成书。下面是内经养生静心要诀,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中医认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称,对身心健康关系重大。《黄帝内经》曰:得神者...
  • 26061
内经老年人养生方法
  • 内经老年人养生方法

  • 内经,传了这么多年,真正解读清楚的不多,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内经老年人养生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吧。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灵枢·天年》篇认为:人老肝先衰,而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中医禀天...
  • 11097
  • 解读内经密码

  • 《内经》所说的五脏,实际上是指以肝心脾肺肾为核心的五大系统。一、健康难题是怎么来的?吃多了吃多了,这个大家好理解,如肥胖、三高、各种拥堵、栓塞,癌症等等,大多因为吃多所致,有的成为顽疾。吃多也会引起全身各处经络不通,体内失衡,形成五花八门的僵硬、痛症、亏损、坏死、并...
  • 28160
  • 《内经图》练精化气(小周天功)

  • 内丹术中认为,人到成年,由于物欲耗损,先天之精已不足,必须用先天元气温煦它,使之充实起来,重返先天精气,这就是炼精化气的内容和目的。由于这步功法是要使内气沿督、任二脉的经络路线在人体内作周流运行,故又称小周天(这是对炼气化神的大周天相对而言的)。按丹书上说,完成这步功法...
  • 26209
  • 内经静心诀

  • 《内经》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可见神的充耗,关系到人的壮老;神的得失又关系到人的昌亡,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上注于目。以下是内经静心诀,和小编一起看看吧。静心养神对于终日劳心用脑或长期使用目力者,是大有裨益的。闭目养心在日常诸事纷扰、头昏脑胀时,找一清静之地,正襟危...
  • 17253
  • 内经出世的至人与入世的圣人

  • 内经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其笔之于书,应在战国,其个别篇章成于两汉。中古之时,这个不是现代历史学的中古了。黄帝距离我们四千多年,他讲的上古、中古,距离我们已有很多万年。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比真人次一等的,淳德全道,道德非常高明。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他的行为一切,跟天地...
  • 29146
  • 内经素问:气府论

  • 皇帝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气府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原文】足太阳脉气所发者七十八穴:两眉头各一,入发至项三寸半,傍五,相去三寸,其浮气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项中大筋两傍各一,风府两傍各一,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节,十...
  • 18587
  • 《内经》太阴阳明论

  • 《内经》一书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原文】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翻译】黄帝问道:太阴、阳明两经,互为表里,是脾胃所属的经脉,而...
  • 33598
  • 《内经》刺热

  • 《内经》否定超自然、超物质的上帝的存在,认识到生命现象来源于生命体自身的矛盾运动。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
  • 22585
  • 《内经》与五运六气

  • 《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其中甚至包括东汉至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修订和补充。以下是《内经》与五运六气,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五运指:金、木、水、火、土,即五大行星对地球的影响。六气指:三阴三阳,风、寒、暑、湿、燥、...
  • 19724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