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我的家風徵文

我的家風徵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的主要目的是宣傳與教育,內容選擇主要是頌揚和體會。怎麼寫徵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我的家風徵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家風徵文

我的家風徵文1

我的家庭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也是極其和諧的一個大家庭。祖孫三代十餘人,凡事都是商量而行,從未發生過爭執、齟齬,"兄友妹恭,尊老愛幼"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顯著標志。這些,都要歸功於我的父母——這個家庭的兩位"大家長".父親是轉業軍人,母親是隨軍家屬,他們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講不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但是他們言傳身教,無聲勝有聲,為我們晚輩們做出了榜樣,教育我們健康成長,形成我們家獨特的"家風".

"凡事都要有規矩".這是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轉業軍人,他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了家鄉。剛從部隊回來時我們一家五口擠在辦公樓的房間裏,他毫無怨言;省廳領導來視察,他帶着去小飯館吃餃子,連酒水都沒有;哥哥與父親在一個單位工作,他從不允許哥哥辦私事、用私車;父親剛剛調動單位,哥哥結婚沒有婚房,他硬是讓哥嫂與我和姐姐擠在家裏,而把剛騰出來的三居室交給原單位……用他的話説,就是"不能佔公家便宜。"

父親也有他的缺點,性情過於耿直,在管理工作中經常得罪人。不止一次地有人去告父親的黑狀,他知道後總是一笑了之,從來不給人家"穿小鞋".有一次,一位員工因為一點小事跟父親大吵大鬧,而平時在家脾氣暴躁的父親卻一直在軟語勸説,給人的感覺好像怕她似的。恰好去找父親的我看不過去,與那名員工爭吵起來。但父親立即嚴厲地制止了我,把我推出門外。我不服,回家繼續跟他理論,父親僅用兩句話回答我,"大人不記小人過,身正不怕影子斜".

父親外表一直保持着軍人的剛硬,威嚴,但是隻有我知道,他的心底其實很柔軟。他經常資助老家的鄉親們,只要他們來找總是有求必應。每逢學校的學生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手,盡力幫助人家。有一個洛寧的小姑娘家境實在困難,他幫其申請減免了學費,還經常資助她衣物,為其聯繫實習單位。後來小姑娘跑到家裏要認為乾女兒,被父親婉言拒絕。如今事情已過去幾十年,每逢過年過節,女孩都會到家裏來拜年,真正成了我家的一門親戚。用父親的話説,就是"做人要善良,誰也難保不求人".

父親的一生過於節儉,尤其看不得鋪張浪費。一件衣服他穿了幾十年都不捨得扔,我們要給他買新衣,他會説櫃子放不下。如今我們要給他買衣物,都是連威脅帶嚇唬地才能達到目的。我們兄妹從不敢在他面前説到飯店聚會、吃飯,説了肯定是挨訓,即時哥哥幾十歲的人也當小孩子一樣訓得毫無面子。就是父母親過生日偶爾去飯店吃一次,也是需要千請萬請才十分不情願地參加,而我們從不敢跟他説花了多少錢。因為,他會心疼。

母親是在這個家中最為温婉的一位,大字識不了幾個,但是雙手極巧。她自父親當兵時就開始照顧家裏,從老人、小叔、小姑到孩子,為大家操碎了心。母親的雙手從未停過,做針線,縫衣衫,織毛衣,納鞋底,在我的印象中,沒有母親不會做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鞋襪從未缺過,我和姐姐從小的衣裳也總是引領時尚。母親從未教育我們"孝當先",可是她將姥姥贍養到88歲無疾而終,將脾氣暴烈的奶奶贍養到103歲罹病而亡,據説她們的老衣都是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記得有一次父母在很晚的時候接到奶奶的電話,不顧夜深趕回孟津老家。我以為是很重大的事情,後來才知道,是因為父母給奶奶準備的常用藥找不到了,奶奶以為是從我家臨走前母親藏起來了,老人家大發脾氣,無人能勸得動,直到父母回去後從她的包裹裏把藥翻出來才了事。知道這事後,我很為母親不平。但母親説,已經習慣了,這已經不算是很委屈了。想奶奶一個纏足的舊社會婦女,那年輕時婆婆的威風肯定是很大的。心裏為母親感到委屈的同時,也知道現在作為子女、作為兒媳我們要怎麼做了。於是就有了公公重病時我的忙前忙後,陪護服侍,公公去世後我們把婆婆接來同住,給她買衣服,帶她出去散心。公婆的朋友們知道此事後都對我大加讚賞,而我卻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因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行有規,心無愧",這是根據我家的家風整理出來的家訓。雖然沒有掛在牆上、印在紙上,但卻在我們一眾兄弟姐妹們心中牢牢紮根。父母的所作所為,就像一面鏡子,促使我們經常地正衣冠,慎言行。身邊朋友不斷有人誇我們兄妹們感情好,姑嫂相處和諧,這都要歸功於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大家庭的薰陶,歸功於兩位大家長的身教。是他們教會我們勤勉節儉、善良正直、孝順老人、善待他人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從而使我們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中能夠出泥不染,保持着心底的那一份柔軟,保持着待人的那一份信任。而我們,也要把這種行為、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傳給我們的子孫後代,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發揚光大,永不磨滅!

我的家風徵文2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説了什麼,而是你做了什麼。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着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並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隻手拿筷子,另一隻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為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麼動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説更是“為他人着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或許身為當事人的我們並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為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麼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為我們這個家付出着。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粧打扮”一番後,看到爸爸,他還是穿着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麼好看幹什麼。”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着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説。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遊手好閒。於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麼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説道。

“説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着、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麼樣。”張叔叔歎了口氣説着。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説着。

張叔叔也附和着:“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係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為班主任,研究班裏的學生髮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説:“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裏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説:“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牀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並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説:“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温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製冷時,爸爸説:“設定温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於澆花,擦傢俱;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衝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説:“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着,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濕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乾淨”;爸爸經常説:“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麼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麼樣的為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 作為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為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託、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我的家風徵文3

我家的家風,只能用兩個字來代替——嚴格。也正是這個家風讓我學會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讓我走向了成功,讓我終身受益。

先説説做事吧,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這句名言經常被媽媽當做口頭禪。我每次寫完作業拿給媽媽檢查時,若是由於自己粗心做錯了,她必定會讓我説出錯誤的原因,並讓我改正過來才肯罷休。

不光學習上媽媽對我要求嚴格,生活上也是如此。記得有一天,表姑他們來我家玩,媽媽臨時上班。媽媽走時交給我們一個任務——拖地,擦桌子。我們三下五除二就把媽媽交給我們的活兒幹完了。我們就開始各幹各的:我一邊看電視,一邊寫作業;彤彤姐上網;成淨表姑看書。

當媽媽下班回到家看到茶几上厚厚的灰時,就問道:“誰擦的茶几?”他們異口同聲的説:“巧巧。”剎那間,媽媽就大聲地吼起來:“每次都跟你説,‘只有認真做才會把事情做好’,你看看,這就是你擦的灰。”説着媽媽用手指擦了一下,拿給我看,,“你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務,還有書桌下,地上。”媽媽又指了指地上和書桌下。這時姐姐和表姑在旁邊幸災樂禍地笑起來,雖然她們沒笑出聲來,這一小小舉動卻沒有逃過媽媽的眼睛。媽媽回過頭衝她們吼道:“你們怎麼回事,巧巧沒幹好活,你們也這樣,瞧瞧,這茶几和沒擦一個樣。你們就是這樣當的榜樣嗎?”哎,可憐的我們三兒的耳朵。説完媽媽叫我們三又做了一遍,直到媽媽滿意為止,從那以後,我做事情再也不敢馬虎了。

其次表現在做人上。做人要誠實、誠信、知錯就改。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做錯了事,只要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了也是好孩子,“誠信是做人之根本,立業之基。”這句則是爸爸的口頭禪。

再次,媽媽還要求我要珍惜時間。

星期五放學以後,我回到家,打開書包,拿出作業和筆,就迅速做起作業來,想一下就把作業做好。樓下時不時傳來小夥伴歡快的笑聲,我一再提醒自己不要聽認真做,可是我還是經不起誘惑,跑下樓去。我邊跑邊對自己説:“不怕,反正今天才星期五,沒寫完明天還可以寫嘛。”我來到樓下和小夥伴們愉快地玩起來,時間過得真快呀!天黑了,我戀戀不捨地回到家。一到家,媽媽就問:“你的作業做完了嗎?給我看。”“沒。”“今天星期五,我明天再寫。”媽媽聽了生氣地説:“今日事,今日做,明天有明天的事要做。你不知道‘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這個道理嗎?你這個學習態度怎麼行?現在馬上去寫。”我不敢怠慢,立馬跑進了房間奮筆疾書起來。

這就是我的家風,正是有了家風,才讓我在接受嚴格教育,享受愛的呵護的同時,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的家風徵文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爸爸媽媽和屬於自己的那份家風家訓。

很多的家長會用嚴厲的態度對待孩子,這使得絕大多數的孩子都開始討厭自己的家長,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在受到家長批評後體會到他們的良苦用心。而我呢,兩種都有可能。

我的爸爸是個不怎麼愛生氣的人,所以,大多數時候,他不會兇巴巴的對着我。上次我問他問題時,我很多題目都不會,其實那時候,我就覺得,爸爸可能會罵我一頓,因為那些題以我的能力只要動動草稿本就可以完成的,但我這個人就是愛犯懶。我拿着作業本來到爸爸跟前,指着作業本上空白的題目,對爸爸説:“爸爸,這幾道題怎麼做?”爸爸放下手中的手機,接過我手中的作業本,看看題目,又看看我,此時的我甚至有些後悔:要是爸爸罵我怎麼辦,那我還不如自己做呢!突然,爸爸説了一句:“草稿本拿來。”我頓時心花怒放,剛才的緊張感一下子煙消雲散,蹦着笑着進了房間,拿出了一本草稿本和一支筆,我心想,爸爸真好,無論在什麼時候,他都願意耐心的教我。但事後,我轉念一想,爸爸如此耐心的教我,不就是希望我懂的題目更多,對這些題目理解的更深嗎?

隨着我的長大,我漸漸有了自己的觀點。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檢查作業時,我認為這題是對的,但爸爸非説這題是錯的,於是,我和爸爸就這樣吵了起來,媽媽也來勸我改正,但我偏不!這時,爸爸就説:“你就是脾氣倔,跟你説‘錯了就是錯了’,怎麼不聽呢?你再仔細看看,想想。”我不高興了,説:“憑什麼你説錯的就是錯的,萬一你這次判斷錯誤了怎麼辦,都説了這是對的,對的就是對的,你再説也沒用。”這句話氣的爸爸把本子一扔,我頓時罵了爸爸一句,撿起地上的作業本,把房門關了起來。第二天,老師講評作業的時候,我才發現是我錯了,是我沒將定義理解透,爸爸兇我不是因為我錯了,而是錯了卻不改。

我的家風家訓就是這樣,我爸爸的教育方式也是這樣,都是希望我對每一道題都理解透了,不要錯誤的理解他們,做題要有自己的觀解,更是希望我的未來更加美好!

我的家風徵文5

中國的每一個家庭應該都有自己的家訓、家規、家風,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訓是:做人正直,節儉持家,戒驕戒躁,熱愛祖國。

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熱愛自己的祖國。給我講愛國的故事,讓我看新聞,解國家大事,教育我努力學習,將來要為祖國做出貢獻。

父母教育我為人要正直,説到就要做到。我借別人一本書,爸爸媽媽就要我記好還書的時間,要求我準時還書,兑現自己的諾言。有一次,我送給同學一個玩具,但我又後悔,我非常喜歡那個玩具,想要回來。爸爸知道後,立刻阻止我,説:“你把東西送給別人,你就要説到做到,東西就不能再要回來。”

父母的生活一直很節儉,從不浪費。吃飯的時候他們要求把飯吃完,每次做的飯菜我們都能吃光。他們還要我養成出房間隨手關燈的好習慣,不該開的燈和電源不要開。每次洗手和洗澡的時候,他們要我把水調的小一些。

父母從小就教我為人謙虛,不要因為一時成功而驕傲。每次我取得成功時,他們都會提醒我不要浮躁。有一次,我考試考得不錯,在學校到處炫耀,回家我奔向父母,拿成績給他們看。我本以為他們會表揚我,誰知他們不僅沒表揚我,反而把我批評一頓。從此我再也不驕傲,養成謙虛的良好行為。

家風家訓在點點滴滴中塑造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家庭幸福和社會發展。在良好良好的家風家訓影響下,每個人的道德品質會逐步提高。

我的家風徵文6

總是聽人們説“家風”,家風到底是什麼呢?好奇的我無時無刻不在追尋,總想了解這個聽起來陌生,卻感覺離我特別近的東西。看到新聞上的叔叔阿姨們説:“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家風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去認識別人家中的優良美德。”“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通過各種渠道我瞭解了什麼是家風,在家裏我也知道了怎麼做才是良好的家風。前幾天我撿了個手機,反正沒人回來取,再説了我們班大多數同學都有自己的手機了我也想要一個,可是沒高興幾天就被爸爸發現了,爸爸告訴我撿到東西要還給失主,自己拿着可不行,如果社會上人人都這樣,豈不是亂了套麼。於是爸爸通過信息和電話找到了失主。不知道真相的失去居然還誇我是好孩子,回想我所做的,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於是我下決心,一定要成為真正誠實的好孩子。

沒多久,放學路上看到一個同學的錢掉了,我喊他,可他沒聽見。我想,幾塊錢,又不是特別貴重的手機,而且我喊他也沒聽見,就當是別人撿到了。於是壓抑不住饞蟲的我,買了吃的。當爸爸來接我的時候,看到我在吃東西。便問:“吃的從哪來的,我今天也沒有給你零花錢呀?”我告訴了爸爸那錢是我撿的,我喊他,他沒聽見,所以我買吃的了。爸爸跟我説:“你忘了前幾天我跟你説的話,撿到東西要還給人家,如果你喊他他沒有聽到就跑到他跟前説。”爸爸給我了幾元錢讓我還給人家。第二天,到了學校,我把錢給了他,對他説:“對不起昨天我撿到你的錢,我喊你你沒有聽到,所以我花了。”他聽了説:“沒關係,我不怪你,是怪我沒聽到。”我一愣,然後我們哈哈大笑起來。我慶幸他對我的寬容大度,我想他的家風一定也很正。

通過這兩件事,我覺得家風對一個成長的孩子來講特別重要,好的家庭環境,良好的家風,早就出的一定是一個品質優秀,做人誠實,守信,善良的人。我為我有一個良好的家風而感到驕傲。

我的家風徵文7

家,是成長的搖籃,是休憩的港灣,是對我們人生影響最最深的地方。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族的精氣神。對於一個家庭而言,家風是一種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引導,是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涵養。

我的家庭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們身上的品質就是我們家無形的家風。

勤儉節約,是我的父母潛移默化教會我的第一個品質。父母是典型的白手起家,從小馬車到手扶式拖拉機再到貨車,車子的變化始終伴隨着我們家庭的成長。從小父母就教育我們,做事要勤懇,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懸樑刺股、鑿壁借光的故事父母講述了一遍又一遍。在我眼中,父母是一刻也閒不下來的人,就連房前屋後的空地上也總是瓜果飄香。也正是因為勤懇,家裏的日子才蒸蒸日上。爸媽常常教育我們“死水經不起瓢舀”,金山銀山也有坐吃山空的一天,節約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不能丟。母親常説:“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於是我和妹妹有了補了又補的“新”書包。

孝老愛親,是我的父母言傳身教的第二個品質。俗話説:“有愛才有家”。黑暗中點亮的一盞燈温暖了多少人的心,家裏飄香的餃子味又讓多少人魂牽夢繞。父親常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太奶奶已經過世十多年了,但母親那次給老人家送去一層一層認真包裹的糖葫蘆的畫面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僅僅是因為太奶奶説想吃串糖葫蘆,母親便大老遠買回來給她嘗一嘗。太奶奶在86歲高齡去世的時候還在一個勁誇兒孫孝順。去年年初的時候奶奶突然查出得了肺癌,一家人一下子像泄了氣一樣。沉寂了幾天,大家心照不宣地忙碌起來。有的想方設法給奶奶找名醫找偏方,有的天天陪着兩個老人聊天。奶奶病重吃不下飯,大家竟然不約而同給奶奶買了酸奶,那天爺爺奶奶的房間堆滿了各種類型的酸奶。一聽説老人家想吃什麼,下午的飯桌上肯定就有這個菜。三個月以後奶奶還是離開我們了。奶奶去世以後,家裏人遵從爺爺的意願,給爺爺換了房間,換個新環境。沒有奶奶的陪伴,家裏人就儘可能陪着爺爺聊天看電視,讓爺爺在兒孫滿堂的熱鬧氣氛中生活。爺爺最終還是突發疾病離開了我們,但家裏人孝敬長輩的故事也被村裏人連連稱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兒童時代,也都有老的一天。從古至今,社會在變,時代在變,但“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卻始終不變。勤儉節約,孝老愛親,淳樸的家風伴隨着我成長。如今,我也成為了一名母親,將這份淳樸的家風傳承下去,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看到女兒把啃了兩口的蘋果丟到垃圾桶裏,我是又氣又急。苦口婆心給她講爺爺奶奶那個年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故事。飯後又牽着她到村後的地裏去看看她爺爺奶奶剛種上的菜苗。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好像漸漸明白了要節約糧食。吃飯的時候也不再動不動就倒掉碗裏的飯了。吃東西的時候也學會先把東西分給爺爺奶奶了。父母看着我把自己學到的家風傳給孫女的時候,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和萬事興。家風和家教是中華民族延續不息的精神營養。只要我們千千萬萬“家和”的力量匯聚起來,社會和諧就有了強大的精神動力,夢想之花定能遍地開花。

我的家風徵文8

有人説家風是家庭子孫代代恪守的家庭文化,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產,是每個家庭成員自豪感的源泉;家風是融化在我們血液中的氣質,是沉澱在我們骨髓裏的品格,是我們立世做人的風範。這句話道盡了家風家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勤儉持家”。

這還要從我的爺爺奶奶説起,那時候他們還生活在農村,農村的生活是艱苦的。我們家所在的地方是丘陵地帶,自然條件很差,從事農業生產要消耗大量的體力。可是我的爺爺奶奶不但不抱怨,反而更加勤苦。他們不僅能把土地種好,生產出比別人家更多的糧食,還發展養殖業,先是養牛,後來養羊。儘管這樣,他們還不滿足,他們還揀村裏有人進城後拋荒的土地耕種。他們辛勤勞動的收入,從來沒有過大肆的揮霍,在子女生日的時候僅僅是煮兩個雞蛋。奶奶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過日子比樹葉還稠”。就這樣他們養活了十三口的家人,也把我的爸爸和其他四位叔叔培養成有文化的人。

如今,我們一家在城裏生活。爸爸在煤礦工作,工作很辛苦。他經常加班,很少回家。我們很少見到爸爸,雙休日是這樣,甚至在年節裏也是這樣。看到別的孩子在節假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很開心的時候,我好羨慕。媽媽總是説爸爸辛苦是為了咱們這個家,慢慢的我就理解了爸爸。爸爸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回報,不斷的加職加薪。媽媽操持家務,把我們這個家收拾的井井有條,家裏有了麻煩事,她從來不去牽絆爸爸,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解決。一次我和弟弟都生病住院,想喝梨湯,她不顧一身的疲憊回家為我們熬梨湯。弟弟上了幼兒園,雖然媽媽每天還要接送他,週末還要照顧好我們的生活,她還是在小區超市找了一份工作。旁邊一家地產公司的經理見媽媽工作那樣勤勞利落,動員她去房產公司做保潔呢。在很多人抱怨工作難找的時候,媽媽竟然遭搶,我為媽媽感到自豪。

爸爸媽媽的勤儉也深深影響了我。我把勤用在了學習上,早起晚睡,學習成績在學校名列前茅。我把勤用在了生活上,幫媽媽做家務:掃地、拖地、洗衣、做飯、雙休日照管弟弟,做得有模有樣,鄰居都誇獎我是個懂事的孩子。我從不奢望什麼饕餮盛宴,我覺得媽媽煮的飯是最好的;我也不奢望名牌的服裝,衣服得體就行;在過生日的時候,我甚至不需要一份蛋糕,父母的陪伴才是最温馨的。上幼兒園的弟弟似乎也懂得了勤儉的道理,自己能做的事情不再麻煩媽媽,不再吵着媽媽要玩具,不再鬧着吃零食。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讀的書越來越廣泛,漸漸明白了勤儉持家的道理。勤儉持家,不僅能夠讓一個家庭順利度過艱難時期,甚至能造就成功的家業;在物質豐富,經濟繁榮的今天,能夠讓我們遠離浮躁的世俗,做好自己的事情,成就美好的品格,體驗到人生幸福的真正內涵。

我的家風徵文9

家和萬事興,是我們家的家風。它主要的意思是“家和”,代表一個家庭和睦,家人幸福安康。“萬事興”是事業、家庭、生活等樣樣美好。可以説,“萬事興”是建立在“家和”基礎上的。

每年,我和爸爸、媽媽都要回爺爺奶奶家過年,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我和爸爸、媽媽、奶奶一起做年夜飯。吃着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裏甜滋滋的。首先,先來做年糕和餑餑吧!年糕代表“年年高”,是祝福我們在新的一年裏學習、工作都越來越順利。年糕的製作方法可簡單,我不一會兒就做好幾個。接下來,我們又開始做餑餑。餑餑分為“大元寶”和大棗餑餑兩種。其實,餑餑就是饅頭,只不過奶奶家都叫餑餑而已。“大元寶”就是做的像元寶的餑餑。把面揉成圓柱體,再把兩邊都捏一下就大功告成!“大元寶”當然是祝福我們新的一年發大財嘍!還有,在元寶餑餑做完後,一定不要忘記插棗喔!插棗時,要把面摁一下再挑。我問奶奶這是為什麼,奶奶告訴我,這樣可以生個“雙眼皮”,雙眼皮的小孩漂亮。做完“大元寶”,我和奶奶就開始做大棗餑餑。大棗餑餑上插着許多棗,一色的紅,可漂亮!或許就是祝我們來年紅紅火火吧!

做完餑餑後,就可以包餃子。爸爸擀皮,我和媽媽包。奶奶就沒活兒幹,笑眯眯地在旁邊看着我們包餃子,我們包得更賣力。一個個雪白的餃子服服帖帖地排着隊,等待着跳進鍋裏好好地洗一個熱水澡呢!

當最後一道菜上桌後,年夜飯就開始。和家人一起,吃着餃子,看着春晚。窗外,天空閃着五顏六色的光。這是多麼幸福啊!

家和萬事興,是多麼普通而又與眾不同的家風啊,因為它飽含着我們對家人的祝福和對祖國的希望!

我的家風徵文10

家風家訓就在父母的言行裏,它充滿正能量。記得小時候,我揹着書包去讀書,爸媽交代的就是:要聽老師的話,不要和同學打架,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他們還告訴我在外邊碰到長輩一定要叫人,小一點的叫哥哥、姐姐;大一點叫叔叔、阿姨,老一點的叫爺爺、奶奶等。禮貌、友愛、誠實是爸媽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家風的一個體現吧。記得有一次和同學打架,老師告訴了爸媽,爸媽一個勁的賠不是,還讓老師儘量管我,不乖就打。所以如果在外面我被欺負,一般情況下我不敢跟家裏人説,因為一説,爸媽都會馬上責備我:“一個巴掌拍不響,你肯定也惹人家了!”出了問題,首先要從自身找原因——這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

平民百姓家的家風大多充滿正能量,是要把孩子培養成好人、老實人,誠實做人,老實做事,還要尊敬長輩。教育我們做一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蓮”。

好的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現實在平時的學校教育中,家風體現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們經常説的一句話就是這個孩子有家教,那個孩子沒家教。家教也是一個家風的體現,它是通過孩子的言行表現出來了。大凡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為習慣作為學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為家長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已經幫學校教育好了。當然也有一些家庭教育,家風不怎麼的家庭,表現在孩子也是很難管理和教育的對象。有的時候甚至家長也拿他沒有辦法。家風雖然是一些道德教育、禮貌教育、規矩教育,它就是對我們的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

家風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培育好的‘家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手段。”

“家風”不僅是一種規範、一種風氣、一種文化,也是主流道德價值觀大眾化最有效、最簡潔的途徑。

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能還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領會,但是通過了挖掘學生‘家風’中的優良因素,將核心價值觀融入了其中,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傳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精髓。”

學校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風傳承做貢獻。“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學校可以把家風教育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起來,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各方面,發揮家庭教育在學生成長當中的重要作用。

我的家風徵文11

我生活在農村的新時代,似乎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家風祖訓,只是憨厚的爸爸常對我嘮叨:做人要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尊老愛幼之類的話。嘮叨長了,我也就只當耳旁風,現在想想這幾句話大概應該是我們的家風祖訓吧!

我今年已經上三年級了。從我上學前班的時候,爸爸就叮囑我上課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認真聽講,努力學習,不要和同學打鬥,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幫助,不許撒謊,做誠實守信的孩子。至今我仍然牢記爸爸的話,在學校謹遵老師的教誨,團結同學,認真學習,從不和同學鬧矛盾,每當同學有困難如沒有筆寫字、沒有筆擦等,我都會主動幫忙;當在某個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時候,我總是笑笑説:“那就那麼辦吧!如果不行,再採取別的辦法。”就這樣,班級同學都很願意和我交流問題。到頭來,常常還是我的辦法好,同學們都説我是“樂於助人的小諸葛”呢!

有一次,同桌的筆擦丟了,我就幫他找,正在這時,一名同學説是我拿走的,就在我的文具盒裏,是呀,我的筆擦和他的一模一樣,可是我的是爺爺早上新給我買的,不是他的,後來老師經過仔細調查,真相大白了。老師誇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把這件事説給了家人聽,得到了家人的肯定,並鼓勵我今後遇事不要慌,也要做誠實的孩子。

記着有一次,爺爺來學校接我,我揹着書包高高興興的張開雙臂奔向爺爺,此時爺爺手中正好拿着幾個被人亂扔的塑料瓶,於是,我疑惑不解的問:“爺爺,撿塑料瓶有什麼用?”爺爺不慌不忙地回答“賣錢,給你買雪糕呀!”我當時就愣住了,爺爺看到我此時的情境,就笑眯眯地對我説:“勤儉節約,才能有吃有穿嗎。”我和你奶奶就是這樣勤勞節儉才讓你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啊,每當我亂扔紙張、還有半截鉛筆時,爸爸也總是這麼説我:“不要浪費,要勤儉節約。”從此以後,我就慢慢養成了一個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説到尊老愛幼,我深有感觸,特別是去年的夏天,天氣非常炎熱,我特別想吃一根雪糕解解涼,正在這時,從南邊的衚衕口走過一位飽經風霜奔波勞累、瘦骨嶙峋的老人,他就是我那年近八旬的爺爺來接他的“心肝”放學回家,他看到別的家長都給自己的孩子買雪糕,他也從兜裏掏出一張舊的一元錢,也買了一顆遞給了我,當我接過雪糕送到他的嘴邊,爺爺輕輕地舔了一下説:“你快吃吧!回家好寫作業。”我的這一舉動被旁邊的人看在眼裏,情不自禁地説:“多懂事的孩子呀!知道尊敬老人,現在的孩子能有幾個這樣的,早把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美德給丟了,您老人家為有這樣的孫子多自豪呀!”聽了別人的誇獎,我高興極了,爺爺也笑了。從此,我吃好吃的都先給爺爺奶奶吃,再給爸爸媽媽吃,最後我在吃,現在我也有一個可愛的小妹妹了,所以有好吃的也先緊着她吃。我的行為不僅受到家人的誇獎,也受到老師同學及親朋好友的讚許。

好的家風,能成就一個人的夢想。能給社會帶來許許多多的正能量,而這些正能量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印證了那句話:“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我,一定要把好的家風傳承下去,讓我的家鄉、我的祖國更強大。作

我的家風徵文12

央視開展的“家風”大討論,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烈反響。在我看來,家風是指家長的言傳身教而養成的家庭良好作風,家風總體上是與社會大環境相關的,家風在受社會風氣影響的同時,又反作用於社會風氣。家風屬於社會文明的範疇,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家風與家訓、家規、家教一樣,是中華文明的優良傳承。

在上世紀相當一段時間裏,是非常注重家訓、家規、家教和家風的,而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頻率最高。比如評價某一個人的品行,多以這個人“有家教”或“沒家教”來形容,現如今被用爛的“素質”一詞,在當時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風和家規也是經常使用的,比如稱讚某個人家,總是説“這個人家的家規重、家風好 ”等等,至於家訓,尋常人家是比較少見的,畢竟寫得《朱子家訓》之類傳世佳作的,多為學富五車之人。

話又説回來,寫不了家訓的尋常人家,也不乏各種各樣的治家格言。象我家裏,父親是行行伍出身、母親是普通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做事”是他們三天兩頭用來敲打我們兄妹三人的。在小時候,記得我家的家規特別多,什麼“笑不露齒、食不出聲”,“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積善積德,尊老愛幼”云云,記得大妹妹一次吃飯時咀嚼出聲,臉頰上立即捱了老爸的一筷子,馬上就熱淚盈眶,我們更是抿緊了嘴咀嚼。

家規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習慣。記得那時還沒有空調,連電扇都是稀罕之物,夏天酷熱難耐之時,我們都習慣在門前空地邊乘涼邊吃晚飯,我和兩個妹妹負責搬桌椅、端飯菜,然後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們下樓,只有等外婆端起飯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後,我們兄妹三人才端碗開吃。那時候許多鄰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飯,孩子多的家庭有時哄搶得厲害,就無形中有了對比,時常聽到鄰居們誇獎我家小孩規矩好、有家教。每次聽到鄰居誇獎,我們發現父母親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會後,從實踐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覺到家教匱乏對人生的妨害。記得八十年代中期,我們公司召開職代會,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時,時任公司行政(後勤)科長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闖進分餐間,給自己挑選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點的)份菜,眾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氣得公司總經理臉色鐵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時青筋直露,聲音巨響,遂成同事間一段笑談;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個晚上,公司黨政班子商討提任後備幹部事宜,年近升職極限的他,或許是害怕趕不上最後一班車,竟躲在會場門外學潛伏。因女書記突然開門上洗手間而躲避不及,連人帶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裝掃地),弄出巨響震驚全場,淪為笑柄的同時,更是斷了前程,許多同事得知後搖頭,連稱“家門不幸啊”!

中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是以無數家庭的優良家風為基礎的,在注重素質的當代,家訓、家規、家教、家風又重新被喚醒,這是件好事情。

我的家風徵文13

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平常的晚上,當我回到家,把書包扔了的時候,我想開始我的長篇大論。但我還是有話要説。爸爸寫了一本“戰爭書”:敢打嗎?如果你不打,就拍拍手等着,看我是不是殺了你!我的心好緊張:嘿!早了,晚了,但此時,原來的負擔已經沉重如山,而且還在下棋,這真是一場屋頂漏雨一夜之間發生的事,船晚了,被風打了各種各樣的無助,我不得不趕緊去戰鬥。

雖然平時我也是個棋迷,和爸爸下棋,互相下棋,但是現在我要做作業了,爸爸的心情也很好。第三,我汗流浹背地跑回家,問我怎樣才能以最佳狀態參加比賽,怎樣才能完全有把握贏得桂冠。

“仙女指的路!”“做第一槍!”我嗎?他不太忙。他來回跑了十幾圈,我不知道誰更好誰更差。突然,我爸爸用馬槍出其不意地抓住了我。我的力氣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卻被踩了回去。我固執的脾氣和爸爸的固執在早上正好是最棘手的問題。無論我的兩門大炮插在哪裏,我都覺得自己像個火鍋。就像螞蟻一樣,當我陷入困境時,我的車在戰鬥中被殺死了。這真是火上澆油,使雪更糟了!此時此刻,這是敵人,我已經回到天堂的技巧也難以支持海洋中父親的自滿,和我母親也樹下來,分散依賴我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壁花——雙方的風,我不會被打敗,不能打敗我的字典只有被打敗了!

到了第二局,哦,吃了長智慧,處處留心,處處防備,出其不意,出其不意,“將軍,我的話處處充滿驕傲,爸爸只會誘捕動物,今天誰死了?”我當然是。

這時,我真的“春風得意馬蹄病,看所有長安花在一天。”我的那種驕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不禁想起那傷感的詩句:“要同西風作戰,就得身披金甲!”爸爸放下他的嘴:“不,它比我曾經更好!”輸贏是家常便飯。此外,我們都是平等的。對我們來説,輸贏很正常!”爸爸很狡猾,“又玩了一個遊戲!”我發誓要把我父親的心放在心上。對我來説,雄心勃勃是很長的一段時間。

第三場比賽一開始,我就殺了很多人。我父親和我努力工作。比賽在白熱化的階段開始。每一個士兵,即使是在死前的最後一刻,也不會白白犧牲。我的想法是殺一個。本殺死了兩個在戰場上掙點小錢的士兵,已經破了網。此時,這個領域一片混亂。乍一看,真的是“醉在沙裏,不笑,古時候有多少人打過架?”即使一個殘疾士兵輸了,他也會戰鬥到最後一個人,用最後一顆子彈,流最後一滴血!最後,我改變!瘋狂的殺戮!每個士兵都有很多收穫。他擊敗了爸爸,向我表示祝賀。我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喜悦。

家是歡樂的故事,歡樂的故事,興奮的故事,它們每天都在我家上演,讓我們的家人幸福。

我的家風徵文14

我有一個瘦爸爸和一個胖媽媽。雖然我從不覺得我媽媽胖,但我媽媽説如果她聲稱自己胖,別人就不會認為她胖。

媽媽説他爸爸的身材就像莫文蔚,他全身找不到一絲肥胖的痕跡。我不知道莫文蔚是誰。媽媽説那是一位女歌手。媽媽還説爸爸的身材很好,可以穿旗袍。

我父親説我母親是隻懶豬,所以她明白,當她吃東西和睡覺時,她吃的是撥浪鼓。我問這是什麼意思。我父親説,她只是走來走去。

媽媽問我是否喜歡她。我會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喜歡爸爸。實際上,這對我來説是一個小技巧。我知道媽媽會問為什麼,然後我會回答,因為我爸爸經常給我買玩具。然而,我的母親從未愛上我。她知道我喜歡她就像我在心裏喜歡她一樣嗎?

我喜歡我的家。

我的家風徵文15

良好的“家教”之於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良好的“家風”之於一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的和睦、和諧、文明、進步也是不可或缺,這個綿延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説它是中華民族的一條根,也毫不為過。

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源是很豐富的,家訓、家教、家風就是極具價值的一個系列。《大學》裏提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正是個人與國家、社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點。每個人都是由“家”走入社會的。毫無疑問,良好的家風、家規、家教對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標準、操守品行,乃至生活習慣的形成,有着無可替代的重要性。社會由個人組成,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

良好家風的形成必須靠家教。不幸的是,我們今天已經不自覺地將“教育”窄化為“學校教育”,以為“學校教育”就是“教育”的全部。我們並沒有將“家教”安置在“教育”的重要位置上。在這種語境下,“家教”甚至成了校外補課的同義詞。這難道不讓人擔憂嗎?曾國藩晚年在《與弟書》中寫道:“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我們真應該三思其言。

在傳統中國,幾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訓,通常在匯聚族人祭祀祖先時,由族中長老領誦,敬謹恭讀,這就讓族中子弟從小耳濡目染。可惜的是,這一優良傳統曾經被我們自己摧毀並且遺忘;可喜的是,近年來,它已經在民間復甦並且復興。凝聚着祖先智慧的教誨、訓誡,又重新在子孫後代的耳畔響起,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培育着良善的種子。

“家訓”不僅是每個家族的財富,也是社會的財富。“家教”不僅關乎每個家族的子弟,也關乎社會整體。良好的“家風”,非常有助於構建和諧社會。

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教育不等同於教養,文化不等同於文明。教育必須體現為教養,文化必須落實為文明,才有真實的價值與意義,否則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都是令人懷疑的。從教養、文明的角度看,家訓、家教、家風的地位和作用,就更加不言自明、毋庸置疑了。

標籤: 家風 徵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y4wv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