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徵文 >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徵文吧,徵文一般都具有意味深長的結尾。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1

家風,簡單地説,就是一家人的作風。家風是一家人的道德標準,也是品行,作風上的一面鏡子,能夠很好地為家人做到告誡,警示的作用。它就如同是家中的成員,是一個家不可缺少的,只有擁有它的存在,這個家庭才能稱得上是完整的。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就像是一個傳統,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關注它並且重視它,然後以它為標準,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更好地弘揚。

對於我來説,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説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風,我們才成了一個合格的家庭成員。有時,我所學到的家風,是從父母的身上借鑑而來的。我覺得在此方面,父母對我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風就會養成一些優秀的品質,正是有了這樣良好的家風,我們才能更好地成長。

家風雖是一個家庭的指路明燈,如若它指引家人做好了,那家中的人也就差不到哪去,要是把一個國家的千百個家風組合在一起,那就是一個國家的家風,一個國家的風氣,就需要我們每個人共同去努力進取,遵紀守法,互幫互助,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能算得上是一個強國,才能更好地體現國風的重要性。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2

中國的每個家庭都有良好的家風、家訓、家規,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有人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家有國法,學校有校規,每個家庭也有各自的家規、家訓、家風。

尊老愛幼有禮貌:一天,爺爺奶奶來我家做客,我在屋裏做作業,我雖然聽到了有人來,我也沒有和爺爺奶奶打個招呼。他們走後,媽媽進了屋裏説:“一個三好學生,連尊老愛幼的品德都沒有,只顧自己的事,真不應該”。媽媽走後,我鼻子酸酸的,流下了懊悔的眼淚。從那天起,我只要聽到有人來,就温柔熱情地説一聲“叔叔、阿姨好”他們就會誇我真有禮貌!我心裏美滋滋的,讓我也感受到了尊老愛幼原來是那麼幸福的事情!

勤勞節儉懂持家:我是一位班裏的班幹部,這是因為我從小受爸媽的影響,因為他們十分勤勞,節儉,懂持家。

每天早上,媽媽都會把地拖一遍,那些涮拖把的水總不捨得倒掉,爸爸用那些水來衝馬桶,稍微乾淨一點的還用來澆花,所以家裏的花草長得都很是茁壯。

還有媽媽很是孝順,有一次姥娘突然得病,媽媽知道後,很是着急,便把姥娘接到沂水來治病,在住院的時候,媽媽每天還要姥娘送飯,卻從沒有抱怨舅舅不去給送飯。媽媽有時陪着姥娘出去散散步,就是在媽媽細心的照顧下姥孃的病很快就治好了,媽媽的臉上也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也明白了:做一個勤儉持家孝順的人,雖然很辛苦,但是卻很幸福!

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個清明節,我去了北京,在過一個馬路路口處,我看見了一位大姐姐蹲在路旁,在她的前面還有一個本子,上面寫着:“給我十元錢我要當車費,謝謝!”那個大姐姐骨瘦如柴,頭低垂着,頭髮有點亂。看到這些,爸爸對我説“媛媛,你應該怎麼辦?”這時我想起了爸爸經常和我説的一句話:“授人玫瑰手有餘香”,於是我問爸爸要了十元錢,跑過去給了那位大姐姐,大姐姐接過錢嘴裏不住的説着:“謝謝,謝謝……”我聽着姐姐道謝聲,心裏美滋滋的。是啊!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會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少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時候,不管穿衣、起牀……我都需要媽媽的幫助,自從上二年級,媽媽告訴我:“今年你是二年級的學生,懂事了、長大了,自己能做的事情應該自己學着做了。”聽了媽媽的話我也覺得我確實長大了,於是有一天晚上,我洗完腳後,悄悄地把我的襪子自己洗了。媽媽看見了,誇我學會了自立。慢慢地我學會了掃地、拖地、洗碗、擦桌子……週末的時候我總是早早的完成作業,幫媽媽幹一些簡單的家務活。這時爸爸總是誇我:“媛媛,你馬上就能評為我們家的勞動小標兵了”聽到這些話,我心裏總是樂陶陶的。

古人云:“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弟之家”我的爸爸媽媽每時每刻都在教育我要做一個乖巧、尊老愛幼的孝順女兒,我也希望自己在我家良好的家規、家風、家訓下健康、快樂的成長。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3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裏,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會尊老愛幼、認真學習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約好了在公園一起玩,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麼辦?媽媽説:“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他去了怎麼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公園,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就這樣我明白了的誠信意思,那就是誠實守信。

我的媽媽也是一個知識分子,每當下班時,媽媽都拿起一本關於學習的書認真的看,俗話説得好:“人永遠是要學習的。死的時候,才是畢業的時候。”聽媽媽説她小時候還幫老師講過課呢!就這樣我也就成了一個小書蟲。我每天放學都和媽媽看同一本書,同一時間讀一本書,讀完一本書。爸爸説:“你們這兩個小書蟲,該休息了。”就這樣,媽媽和我不知道讀了多少書。懂得了多少道理!

我的爸爸也是一個喜歡練書法字的業餘愛好者,每當星期日我們都會開一個家庭書法大賽,每次爸爸都能得了一個第一,而我呢?我每次也能得了一個第一,可惜是倒數的。媽媽寫的也不賴,每次都和爸爸並列第一,我真是太慘了!我絕定加強鍛鍊,希望下一個第一是我的,我要做最棒的自,耶!

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告訴我或老師。”!上小學了,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因為我記住了要與他人和諧相處,寬以待人的處事原則。

爸爸愛給我講:“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語文中學到的“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為了響應爸爸的教育,我現在每天早上六點起牀,六點四十分從家裏出發步行去學校,每天早上我都要走40分鐘,媽媽很是心疼我,總是提出“還是開車送你吧!”可每次我都會很堅定的説“不用,我能堅持。”是的,我真的一直在堅持,因為我喜歡那快速步行的感覺,況且這不僅提高了了我的身體素質,更增強了我堅韌的意志力。

我喜歡聽有關詩的故事,比如李白“謝眺樓”題詩的故事,比如王之渙“涼州詞”詩改詞的故事,近來我愛聽李白登黃鶴樓的故事,説是大詩人李白登上黃鶴樓準備題詩,忽然看見崔顥的題詩,思考良久,不得佳句,只好寫下:“一拳搗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我覺得咱們國家流傳下來的語言真是美,連生氣時候的狀態都表達得那麼好。這也是父母天天督促我勤奮好學的理由。

在長輩的薰陶下,我一天天地長大.在學校,我和同學和睦相處,尊敬老師,作為班級裏的一員,我能幫老師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同學之間有問題我能幫助解決,成了大家信賴的小夥伴.在家裏,我孝敬長輩,不做小公主,幫長輩做事從不言苦,鄰里都説我是一個有擔當的孩子。在學習上,我踏實,認真,學海無涯,我從不放棄,付出汗水總會成功,好家風,讓我受益一生。

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着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有失規範,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我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我們終身的財富。無形中好的家風的養成,是正能量的傳遞,也是以後對自己教育的回饋,只要家風好了,國風才會好。

好的家風就是美的體現,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對於父母説的,要求我做的,有的能理解,有的不理解,我都得努力去做,期待自己能夠向善、向上、向美!

我們家的家風,願它常駐我家。願那不輟的改進之風飄在中國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户之中。願我的家庭會因它變得更充實,更美好。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4

古人説:“百善孝為先,孝敬無底線”,我要牢牢記住這句話,把它作為我們的家風家訓,從小就要做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懂得感恩的人。

良好的家風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優良品質在家庭中的磨練和傳承,也是家庭留給每一個成員寶貴的精神財富。古有仁智、禮義信,今有勤孝、謙和思,良好家風因背景各異,也各有千秋:或仁愛寬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鄰里友愛;或克勤克儉,常懷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之念,靠勤奮興家聚業,講節約精打細算;或本分做人,不為富動,盡職敬事,誠信待人。以上種種,在無形中影響着家人,讓代代子女終身受益,其價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良好家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磨練與薰陶,應該加強教育,反覆訓練,注重養成,成為每個成員的自覺意識和行為。

好家風就是一所好學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滲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觸者裏,諄諄誘導,親切教誨,熱情鼓勵,嚴格要求,無不影響着家庭的每個成員,並且影響到鄰里和社會。讓大家都來關注家庭文明建設,給社會留下一片和諧、一片温馨。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5

媽媽在家裏給我定的規矩不少,如:吃飯時不準挑食,不能説某個菜不好吃,就算真不好吃,也要吃一些;要學會尊老愛幼,不能頂撞父母;要養成懂禮貌的好習慣,家裏來了客人,要説“叔叔、阿姨好!”;遇到朋友要説“你好”、“再見”;為人要誠實,不準撒謊;不愛佔小便宜等,這些就應該是我的家規吧。

媽媽經常給我講一些尊老愛幼如“孔融讓梨”之類的小故事;爸爸教我背古詩《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的人生經歷,告誡我“現在能勤勞節儉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你要從小學會勤勞節儉,否則長大了幹不成什麼大事的”;小時候,奶奶經常送我去上幼兒園,還買包子給我吃,奶奶這時會抱着我説:“劉航宇,你到了幼兒園先把作業交給老師再去玩,千萬注意安全,別玩太危險的遊戲,別和小朋友們發生衝突,不然你會被傷着的,回家會挨媽媽罵的??”經過奶奶的長篇大論教育後,我現在與同學團結友愛,從沒與同學發生衝突。

有爸爸、媽媽愛着,爺爺、奶奶疼着,家象是温柔的港灣,我是航船,無論我長大航行多遠,總希望早日回到家温柔的港灣,家規、家訓、家風如航船的航線,有了它們航船才不偏離正確的航道,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養成好的習慣,健康的成長,我一定謹記我家的家規、家訓,謹記父母對我的教導,以此來鞭策我做一個自強、自立的好少年。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6

世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可我家的家風卻很平凡,即不包含人生哲理,但卻會讓人學會怎樣做一個人。

我的媽媽對我很嚴格,又非常關心我,她總是對我説:“一定要講禮貌。”“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要去動。”“要尊老愛幼,要誠實守信。

記得我小的時候,在學校裏,看見同桌有一個彈球,彈球上有很多花紋,非常好看,就想把這個彈球拿走。等到下課,她出去玩了,我趁着他不在的時候,偷偷把彈球偷到手,再放進自己的書包。放學回家後,我把彈球拿出來玩,媽媽剛好看見了,走過來問我:“你這彈球從哪來的?”沒想到被媽媽發現了,我支支吾吾地説:“撿,撿來的。”媽媽又追問:“到底哪來的?”見媽媽這麼兇,我只好實話實説。然後媽媽平靜地給我講道理:“別看只是偷一個彈球,長大後,就會偷大的東西,有句話説的好;“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是一種犯罪行為,會坐牢的,所以不管是大的東西,還是小的東西,我們都不能去動。”就如孔子説的一句名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有時,我感覺媽媽老是對我這麼兇,現在我長大了,也明白了母親這麼嚴格對我都是對我的愛,我們的生活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正因為有了這些多彩的家風,才會構成了我們新鮮又不失快樂並且有活力的家,才會讓我們愛上自己的家,愛上自己多彩的家風。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7

家長是老師,我們是學生。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家風如春雨,它滋潤萬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每次我們闖禍家長就會很嚴厲的批評我們,告訴我們上牀上一定要脱鞋、起牀一定要疊被子、不準玩火、玩電、上完廁所一定要洗手、一定要一天刷兩次牙、少吃零食多吃蔬菜水果等等。。。。。。又一次我吃完飯,剩了一碗大米飯,爸爸媽媽跟我講起了他們小時候的故事,爸爸説:“現在你們想吃什麼,穿什麼都有,可是,我小時候連一塊錢都花不上,最多最多隻能花五分錢,想吃一個蘋果有時候一年都吃不上一個,睡覺只能好幾個人蓋一個小被,寫作業一個本的反正面都用完了再用橡皮把寫過的字都曾下去,繼續用着一個本,一塊手錶都要好幾塊錢,有一塊表可以説很好了。”

媽媽説:“是啊,我小時候想有一條裙子都很困難。”後來,我每天吃飯的時候,吃得一粒米都不剩。

我們學了一首詩,詩裏的內容是這麼寫的,“慈母手中線,遊子生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讓我們一定要尊重父母。媽媽口渴,我給倒一杯開水;爸爸累了,我給揉揉肩。

媽媽常跟別人説我學習還行,還説是我自己寫作業,那是因為爸爸媽媽都不怎麼會我們的作業,所以只能自己寫作業。

媽媽還跟我説,吃完東西的垃圾不要亂丟、寫完作業要把書包收拾好、不要看時間太長的電視、幫助大人乾點家務活。

父母經常告訴我們不要挑食。可是我一直不太喜歡吃青菜,我媽媽老説我挑食,後來我一點一點的喜歡吃青菜了。

現在,我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經常給我講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她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如果樹立優良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傳遞“正能量”,那麼我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8

家風如細雨綿綿,隨風入夜,潤物無聲;家風如明燈盞盞,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我家也有家風,它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爸爸從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誠實。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媽媽的一條項鍊弄斷了,那條項鍊是爸爸送給媽媽的,媽媽非常喜歡。那天,媽媽回到家,我害怕受到責備,沒有立即向媽媽承認錯誤。過了幾天,媽媽發現她心愛的項鍊斷了。這時媽媽的目光移向了我,我顯得非常緊張,站在那一動也不敢動,偷偷地瞟了爸爸一眼,只見他正盯着我看呢。爸爸若有所思地説:“你一定知道是誰把項鍊弄斷的吧?”這時,我慚愧地低下頭,吞吞吐吐地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爸爸媽媽。可是爸爸並沒有批評我,還表揚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爸爸對我説:“項鍊斷了還可以再買,可是誠實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爸爸的話深深地埋在了我的心底。

爸爸媽媽不僅教育我要做個誠實的孩子,還教育我要孝敬老人,做到“百善孝為先”。爺爺和奶奶住在農村老家,每逢週末和節假日,爸爸都會帶着我們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回到老家,媽媽總是第一時間給爺爺奶奶換上乾淨的牀單,再把他們的被子拿出來曬曬。然後再把他們的衣服拿出來洗乾淨。爸爸媽媽想把爺爺奶奶接到我們這裏住,可是爺爺奶奶怎麼也不肯。他們總是説:“我們在這裏住習慣了,在那裏上下樓不方便。”爸爸只好依着他們,可是每隔兩三天他都會讓我和姐姐打電話問候爺爺和奶奶。爸爸和媽媽孝順的品質一直感動着我,影響着我。

惜時也是我們家的家風。媽媽是一個很有時間觀念的人,每當媽媽和別人約定什麼事情的時候,她總要提前幾分鐘到達,不讓人久等。而我也一直依次要求自己,每當我做事拖拉,沒有時間觀念的時候,總會想起媽媽的告誡:“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誠實、孝順、惜時,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現如今,耳濡目染,我的身上已經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它時刻影響着我,教育着我,伴着我成長。

家風伴我成長征文(五篇模版)9

家風,一個令人深受感悟的詞語成就了我,使我不禁覺得心中滿滿都懷着感激之情。在生活中,我薰陶着那獨一無二的好家風。它伴着我成長,讓我從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變成一個積極向上、謙虛、誠實守信的好孩子。

俗話説“父愛是船,母愛是帆。”父愛破着浪前行,母愛引導我在茫茫人海中不迷失方向的行駛,他們讓我在成長的海洋中乘風破浪,讓我不畏前險。”誠實守信,誠信待人”隨着時間的腳步潛移默化地成了我的好家風,他就像春天柔和的雙手温暖着我的心田,讓我心中的花朵絢麗地綻放,讓傳統的文明美德發揚光大。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句話是我的家風之一。深深的教導: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有一點兒害人的想法,也不能丟了那麼一點兒預防壞人的一種正確的心裏”。而且,要尊敬長輩、勤勞節省、誠實守信、樂於助人、不驕不躁。記得那次我還小,去郊外遊玩過程中,閒着無所事事的我,一邊用小手牽着媽媽的大手,一邊觀賞着唯美的畫面,突然,"呸"的一聲,一口痰調皮的從我的小嘴跳了出來,隨即,又不聽話地蹦到了地上,這時媽媽的順風耳和千里眼察覺到我的動靜,立馬張口就急的着火了似的“哎呀”!你怎麼能這樣破壞環境呢?你知道嗎?環衞工人早出晚歸,不管什麼節日都沒有假期,可辛苦了!你的不文明的行為會深深

1的刺痛他們的心!害人之心不可有呀,!聽着媽媽喋喋不休的教訓中,我漸漸的把紅的像小蘋果的小臉低到了地上——那次後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有可能把“害人之心不可有”改成了“害人之心不可無”了,所以即使這件小事有多麼的小,也教導了我待人處事。最後,我想説“好家風養育着我,成就了我!”

家風,正像“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穫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穫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穫了一種命運”這句話。是啊,家風給我們播下、收穫了一種習慣、性格、命運,最終成就了這麼一個我,它還讓我有一技之長立足之地,讓我的生活多彩多姿、無憂無慮、井井有條。現在的我,就是你澆灌過的樹。你就是一頂小傘幫我擋過那一陣陣風,一滴滴暴雨。謝謝你,你成就了我,你的恩情我一定用行動湧泉相報!

2良好家風家訓伴我成長

“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是從太爺爺嘴裏流傳下來的家訓,我們家代代正是憑藉這一點被鄰居們稱為孝順家庭。而我這顆“小種子”也沐浴着淳樸茁壯成長。從我記事起,就聽媽媽説孝順老人就是要順着她(他),要不折不扣的做到“色難”,于丹教授在一次講座中説,兒女有條件很容易做到給父母買車、買房,但是最難做到的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孔子曾經對他的學生們説過,孝敬父母什麼最難是“色難”,“色難”就是不給父母臉色看最難。也正是這一點我的爸爸媽媽做到了。我們一家和爺爺奶奶同處一屋,奶奶愛囉嗦,就是一句話要重複好幾遍,爺爺愛發脾氣,甚至有時候會有點無理取鬧,有時候我都感覺想阻止他們或説他們,但看到爸爸媽媽沒有一點報怨的意思,還是一如繼往的尊敬、關心,我內心深處徹底的感悟到了爸爸媽媽始終有着一顆恭敬的心,有一個謙和的態度,始終和顏悦色的去對待他們的父母,他們是我心目中的標杆。隨時都給父母好臉色,這是舉手之勞的事情,體現一個人的素養,可現實中不管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到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又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給父母一個“好臉色”,關鍵是心懷感恩之情,多想想長輩們的付出和哺育之恩。

做到“色難”成了衡量一個人孝心的道德標尺。“孝”字為先是我們家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家風家訓,正是這樣的家風家訓薰陶着我們家的一代又一代,我希望這樣的家風家訓能一直傳承下去,伴着我們家一代又一代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zhengwen/km0dx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