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諺語 >

清明節諺語節選

清明節諺語節選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諺語很是熟悉吧,諺語一般是通過口頭傳播,流傳下來的。你還記得哪些諺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諺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節諺語節選

清明節諺語 1

1,清明不拆絮,到老沒成器。

這個諺語出自清人王有光的《吳下諺語》卷二。它的意思是説,到了清明,春這個季節已經過了一半,夏天在逐漸的來到,棉被、褲需要拆洗了,讓太陽曬掉裏面一個冬天的陰氣。春天是個很讓人困頓的季節,很容易使人養成嬌惰的性情,這些對於一個人來説“都是晏安鴆毒”,不振作起來是成不了大器的,到老也沒什麼出息。

2,清明不帶柳,來生變黃狗。

出自清人潘榮升《帝京歲時紀勝》。到了清明的這一天,人人都會佩戴新折的柳條出門踏青、掃墓。婦女們會把這些柳條插在頭髮上,而男人們又總是把柳戴在衣襟上或用柳圈戴在頭上,唐玄宗曾經説過這一天戴柳“可免蠆毒”。這個諺語從另一個方面説明了當時沒有一個人不配戴的柳條的,因為不配戴,來生是要變成黃狗的',很戲謔的説明了事實。

3,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

這條諺語與上一條意思相近,但有點兒雅了,像是經過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傳更廣,出於明代田汝成的《熙朝樂事》,清明這一天,誰要是不戴柳的話,小孩子也會變成老頭了。如在清人顧鐵卿的《清嘉錄》卷三,“三月,插楊柳”條目下,這條言語被增加了一個字,成了“清明不戴楊柳,紅顏成皓首”。

4,清明前掛金錢,清明後掛銅錢。

出自清人李光庭的《鄉言解頤》,李光庭這樣解釋,他説,清明前後半月,吳俗都有“標插墳墓”的習俗,用紙錢配掛在上面,稱為“寓錢”。它既不是金的也不是銅的,為什麼卻稱為金錢、銅錢呢,這主要是用來表達哀思者的孝心。掛在清明之前,説明孝思深厚是最可珍貴的,其錢雖不是真的金錢卻勝似金錢;掛在清明之後,説明孝薄而不值得提倡,這錢不是金的而是銅的了。

明代的徐光啟在其《農政全書》裏引用了有關清明的三點諺語:

5,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這條在卷十一“農事,占候”條目下。徐光啟説道,二月最怕夜雨,如果晚上是晴的,即使雨多,也沒有什麼妨礙,如果有十個夜晚以上下雨,鄉下人都會叫苦連天了。初四下雨,叫做春水。初八前後,一定有風雨。因此他引用了這條諺語,意在説明天氣的自然規律,天氣是逐漸暖和起來了。這條諺語還出現在清人樑章鉅的《農候雜佔》、明人徐應秋的《玉芝堂談薈》裏。

看,這些就是關於清明節諺語的欣賞了,你們會學會欣賞了嗎?每一句清明節諺語,背後都有它們欣賞的地方,我們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才會懂得欣賞哦!

很多人對清明時節如何養生很重視,但是卻找不到好的方法。究竟清明時節如何養生呢?下面就來看看小編是怎麼介紹清明時節如何養生的。

1、換衣不宜過早:俗話説“二月亂穿衣”,説的是清明節前後,因為氣候變化多端,早晚温差大,應該準備一件可以隨便穿脱的外套。早上出門上班時穿一件風衣,注意保暖,中午感到熱時,可脱掉,晚上下班回家再穿上,這樣就會有效預防感冒。一般來講,應根據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體生髮,抵禦外邪侵襲,才有助於身體健康。

2、悲傷莫要過度: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通過祭祖和掃墓活動來緬懷先人,寄託哀思。當看到親人的墓碑,許多人難免睹物思人,悲痛萬分。此時此景,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不過,悲傷過度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嚴重的,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更應控制情緒,以防舊病復發。另外,春季又是多種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再加上清明掃墓容易使人情緒低落、抑鬱,誘發精神疾病。因此,清明前後人們不要過於悲傷,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舒暢的心情。

3、防高血壓復發:清明節前後,人們的情緒波動較大,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病的中老年人,由於過於懷念親人,寢食不安,極易造成血壓升高。可選擇動作柔和、動中有靜的太極拳運動,轉移思維。還應避免負重活動,以免引起屏氣而致血壓升高等。

清明節諺語 2

1、高粱早播秸稈硬,穀子早播多發病。

2、清明要晴,穀雨要雨。

3、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4、清明雨星星,一棵高粱打一升(黑)

5、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6、清明筍出,穀雨筍長。

7、稻怕寒露一夜霜,麥怕清明連放雨。

8、清明無雨旱黃梅,清明有雨水黃梅。

9、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種莫遲延。

10、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11、清明要晴,穀雨要淋。穀雨無雨,後來哭雨。

12、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冀)

13、清明有雨麥苗肥,穀雨有雨好種棉。

14、清明不怕晴,穀雨不怕雨(黑)

15、雨打清明節,幹到夏至節。

16、清明霧濃,一日天晴(豫)

17、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18、祭罷祖,就種瓜。

19、清明刮墳土,莊稼漢真受苦。

20、清明冷,好年景。

21、清明種瓜,立夏開花。

清明節諺語 3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頻繁。

清明雨星星。一裸高粱打一升。

清明起塵,黃土理人。

清明響雷頭個梅。

清明霧濃,一日天晴。

麥怕清明霜,谷要秋來旱。

清明宜晴,穀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剎動土,要剎四十五。

清明有霧,夏秋有雨。

清明暖,寒霧寒。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北風十天寒,春霜結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風,當年天旱黃風多。

清明南風,夏水較多;清明北風,夏水較少。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清明睛,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掛屋角。

清明琳,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贏。

三月清明不見青,二月清明滿山青。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遲疑。

麥子不怕四季水,只伯清明一夜雨。

清明曬乾柳,窩窩撐死狗。

清明刮動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不插柳,死後變黃狗。

清明前,去種棉。

二月清明你莫趕,三月清明你莫懶。

清明節諺語 4

“清明前後,安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等是人們最常提及的諺語。此外,有些諺語中雖提到清明節或寒食節,但仍然是從節氣和節令角度來講述的。“春到寒食六十天,丟下籃兒七十天”指立春到清明六十天,再過七十天,就可收麥。“風吹十六燈,雨打清明墳”,指正月十六颳風,往往會清明時節下雨。這些諺語多與農事相關,屬於農時節令諺語。

“三月裏寒食又清明,燕燕鑽滿圪棗林”,這條諺語上“三月”是約指,因為清明節和寒食節往往在夏曆三月初,有時也在夏曆二月底。“燕燕鑽滿圪棗林”則包含了介子推焚死綿山,民眾寒食禁火冷食的習俗。“燕燕”,民間又稱“寒燕”、“子推燕”等,巧手婦女們用白麪捏製成形狀各異的雀雀燕燕,點以眉眉眼眼,捏上翅翅腿腿,染成紅紅綠綠,栩栩如生,可在寒食禁火期間冷食。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插柳,死了變黃狗”等説得是清明戴柳和插柳的風俗。相傳,介子推被焚燒死於一棵大柳樹旁,柳樹也被燒焦。第二年,晉文公登綿山祭奠,看到那棵柳樹死而復活,抽枝吐葉。於是,拽了一條柳枝,編成柳圈,戴在頭上,又把那棵樹賜名為“清明柳”。上行下孝,老百姓也折柳戴頭。插柳,説的是清明上墳後,在野外折些柳條,插於自家門上,既有盼春之意,也有辟邪觀念。

從以上這些諺語中,不難看出,清明節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也是一個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其中體現的“慎忠追遠”、“敦親睦族”的優秀傳統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體現了濃郁的感恩情懷。

標籤: 諺語 清明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yanyu/y0pee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