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歇後語 >

歇後語分解與綜合

歇後語分解與綜合

歇後語是中國語言文化中極其特殊的一部分,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精粹部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關注本土文化和民族的語言文化形式,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大,勢必會引起新一輪的中國文化輸出熱。與中國在世界各地開設孔子學院相輝映的就是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外學生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他們來到中國學習語言的同時,也不自覺的會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精粹的內容,比如曲藝形式中的京劇、四川變臉、相聲表演、演唱歌曲等,在中國語言文化中,對來中國學習和生活的留學生以及外國人來説,歇後語成為他們瞭解中國語言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渠道,也是我們輸出優秀傳統文化的一種途徑。

歇後語分解與綜合

將關聯理論運用到歇後語的教學中,首先要了解歇後語這種語言文化形式的核心要素及其格式。歇後語通常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一句話,前一部分像謎面,後一部分像謎底,通常只説前一部分,而本意在後一部分。[1]如“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等,它們從形式上具有兩大特點,其一是利用漢字的諧音和比喻,其二是利用漢語的會意。

歇後語是中國語言文化中一種特殊的形式。在英語中沒有一個專門的詞與漢語中的“歇後語”相對應。偶見詞典中出現“sequels”作為歇後語的英譯詞,但它卻不是“歇後語”的等譯詞,因為英語中不存在歇後語這種形式。因此,歇後語的學習對於來華留學生來説是一種全新的語言文化形式,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首先需要將歇後語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百科知識以及詞彙信息進行分解,然後再將之綜合成一個完整的信息教授給學生。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從邏輯信息角度對歇後語進行詮釋

根據關聯理論,聽話人根據説話人所提供的顯映方式結合其原有認知環境的舊信息對話語信息進行推理,在推理中便使用到了邏輯信息。如“聾子的耳朵――擺設”,“閻王爺貼告示――鬼話連篇”,在歇後語中如謎面的前一部分就是説話人所提供的信息,聽話人要理解這兩個歇後語就需要用自身的邏輯信息進行推理。這種邏輯信息其實是一種語義推演,它一方面體現的是某一國家人民的思維方式,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各人不同的智力反映。如外國朋友聽到“聾子的耳朵”,他的推理可能會是“聾子的耳朵”就是“聽不見”。但是,根據中國人的思維進行推理,聾子的耳朵雖然是“擺設”――聽不見,但有沒有它可大不一樣,有了它至少沒有缺少器官,起到“裝飾”作用,所以這樣的耳朵就是“中看不中用”――擺設。

第二、從百科信息角度對歇後語進行詮釋

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文化背景和百科知識,也會決定他對異文化的理解程度的深入與否。當聽話人聽到一個信息,首先就會用自己頭腦中固有的知識儘可能快速地理解它,其次,對於知識淵博、百科信息瞭解全面的人來説,理解起來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百科信息在理解歇後語中至關重要,如“過河的卒子――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螃蟹與蛇為伴――橫行霸道”,這兩個歇後語需要學習者有寬泛的常識才能領悟謎底的真正意義。第一個歇後語如果學生不懂中國象棋的下棋規則,則難以領會和理解;同樣,如果不瞭解蛇、蟹的行走方式,螃蟹橫着行走,而蛇經常橫穿小道,所以這兩種動物走到一起的時候,人們就會想到 “橫行霸道”這個成語,來形容某人或勢力胡作非為,不講道理,如果這些知識不瞭解,那麼聽話人就好像是聽天書。因此,如果學生的百科知識較為豐富,那麼這樣的歇後語經教師簡單指點後學生便會恍然大悟,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否則對外漢語教師首先要教授留學生相關的背景知識,如中國象棋的產生、發展、在中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圍繞象棋所形成的俗語,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一着不慎,滿盤皆輸”。而這種藴含百科信息的歇後語經常是比喻式的,

第三、從詞彙信息角度對歇後語進行詮釋

詞彙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聽話人對漢語詞彙的掌握。詞彙信息體現在歇後語教學中主要有要把握漢字的`構成和詞彙的諧音,如“巨木――水到渠成”,“ 六月裏戴手套――保手(守)”。第一個歇後語是一個關於“渠”字構造的歇後語,這也是來華留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記憶漢字方法。如漢語教師經常在教授“臭”字時會使用與之相關的一個歇後語就是“自大一點兒――臭”。這是留學生包括本族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漢字習得方式。第二個是詞彙諧音歇後語,“六月裏戴手套”,為的就是保護手,諧音為“保守(手)”,指跟不上形勢,思想守舊。這種構字法歇後語和諧音歇後語是來華留學生最能接受的一種形式,因為其認知過程也是根據詞彙信息進行推測理解的,在這種過程中,學生會學到更多獨體字、合體漢字和同音字。 第四、從百科、邏輯和詞彙信息整合的角度對歇後語進行詮釋。

用關聯理論來解讀歇後語的時候,不只侷限於上述三種簡單的認知方式。它們可能是其中任意兩種信息的組合構成聽話人的舊信息。如“八戒――悟能(無能)”,即為百科信息和詞彙信息的組合;“瞎子――盲人(忙人)”,為邏輯信息和詞彙信息的組合;“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是百科信息和邏輯信息的組合。還有一種最複雜的就是三種信息的整合用於解讀一個歇後語,如“孔夫子的包――書袋子(書呆子)”,“老太太的腳――小足(小卒)――窩囊一輩子”。理解這兩個歇後語需要學習者既有百科知識、邏輯知識還要有詞彙知識。對於中國人來説,這些歇後語都是人們隨口而出,較易理解的一種熟語形式,但對於來華留學生來説,教師需要學生提供諸多的信息幫助學生通過推理最終完全明白。如果留學生甚至都沒有孔子、孔夫子即孔子這樣的百科信息,那麼即使他有着相關的詞彙信息,即“袋”與“呆”的諧音,他也無從獲得邏輯信息以徹底理解這個歇後語所要表達的深層意思。同時如“老太太的腳――小足(小卒)――窩囊一輩子”,這個歇後語可以説含有兩個謎面,也可以説含有兩個謎底,前一謎底做為後一謎底的謎面最終導出所要表達的思想。留學生要理解這個歇後語,一定要明白為什麼老太太的腳是“小足”。如果學生不懂中國社會歷史上曾有過“裹腳”、“三寸金蓮”的文化,不知道中國象棋文化,那麼他便無法繼續“諧音”、“比喻”進而推理得出“窩囊”的結論。這兩個歇後語就需要有三種信息的整合才能讓留學生明白其真正的意思,也能讓聽話人據此推導出它的“謎底”。

總之,關聯理論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用性。將這種理論運用於語言學教學中,尤其是極具民族特色、體現民族文化的歇後語教學中,理論聯繫實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之目前國內語言學界對於歇後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研究甚少。因此,將歇後語作為外國學生學習中國語言的主要內容之一,不僅可以讓他們儘可能快的掌握中國的語言形式,而且也相應地提高外國學生對中國傳統語言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這是跨文化交際的需要,同時也是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需要。

標籤: 歇後語 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xiehouyu/xxoq8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