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的説課稿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的説課稿

一、説教材。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的説課稿

圓錐的認識和體積計算是《人教版》內容第十二冊41—43頁的內容。本節

課是在認識了圓柱體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的內容。學習圓錐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圓錐體,理解和掌握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教材是從觀察入手,到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圓錐體的有關概念,體積計算公式從實踐中認識,然後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根據教材內容,確定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演示,使學生認識圓錐體,掌握它的特徵和體積計算公式,並能根據具體問題靈活應用計算方法。

2、讓學生理解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認識圓柱體和圓錐體之間的關係,滲透辨證思維的方法。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讓學生養成嚴謹、仔細的良好習慣。

4、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1、重點:(1)認識直圓錐並掌握它的一些特徵。(2)圓錐體的體積計算。

2、難點:(1)圓錐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2)解答有關直圓錐體實物體

積。

3、關鍵:要充分應用直觀教具和電腦,進行演示和實驗,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從而推導出計算公式和有關概念。

二、説教法和學法。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直觀操作,突破難點。

在這節課中,充分運用實物讓學生認識直圓錐,通過圓錐體的點,線,面,

認識圓錐體的底和高。發揮學生四人小組的作用,大膽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出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並懂得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係。通過動手操作,讓學生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獲取感性知識,使操作與思維緊密結合,加深對直圓錐及體積的認識。

2、運用電腦課件的動感突出重點。

圓錐體的認識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圓錐體,把生活中

的錐形物體放在屏幕上(如小麥堆,漏斗等),運用電腦閃動形式認識圓錐體的底面,側面,頂點,高。認識圓錐體積的大小也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着重引導學生去探索等底等高的圓錐體與圓柱體體積之間的關係,充分運用電腦屏幕顯示操作推導過程,把靜態轉化為動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直觀印象,生動、形象、具體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由具體到抽象,由感覺到知覺進行順利的`過渡。

3、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

維和創新意識。

在認識圓錐體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發現,認識圓錐體的特徵。在認識圓錐體的體積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去和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的體積進行比較,通過對比、分析、綜合、歸納出圓錐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在充分認識了圓錐體和圓柱體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練習,啟發學生做一些有創新能力的題目,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創造力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能力。

三、  説教學程序設計。

<一> 懸念引入。

首先讓學生回憶近來學習了什麼立體圖形(圓柱體),在電腦屏幕上展示圓

柱體和圓錐體的實物,讓學生認識圓柱體,説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然後提問:屏幕上還有一些什麼圖形呢?(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初步感知圓錐體,另一方面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 探究新知。

1、圓錐的認識。

(1)圓錐的組成。

①面。圓錐有幾個面?哪兩個面?[教師板書:圓錐有兩個面(一個側

面,一個底面)。]

②稜。提問:圓錐有幾條稜?是什麼樣的一條稜?[教師板書:圓錐

有一條稜(一條封閉的曲線)。]

③頂點。提問:圓錐有沒有頂點?有幾個頂點?[教師板書:圓錐一

個頂點。]

④高。提問:圓錐的高在哪裏?教師出示圓錐教具(電腦顯示),把它一分為二,讓學生觀察,得出高的概念。[教師板書: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

提問:圓錐旁邊(手示圓錐側面)這個長度是不是圓錐的高?圓錐有幾條高?(一條高)

(2)圓錐的特徵。

①一個底面是圓形。

②一個側面展開圖是扇形。(通過電腦演示得到。)

(3)指導學生看圓錐立體圖。

2、圓錐體積公式推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yvgo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