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荷花》語文説課材料

《荷花》語文説課材料

一、教材分析

《荷花》語文説課材料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課文寫“我”在荷花池邊觀賞荷花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展開想象,讚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再現瞭如詩如畫的大自然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五個自然段。作者以觀察的程序為線索敍寫。先從正面(1-3自然段)對荷花的清香、形狀、姿態等做了細緻的描繪,然後用側筆(4-5自然段)通過作者美麗的遐想,進一步表現荷花隨風搖曳的動態美和“我”對荷花深深的迷戀,虛實結合,寫出了荷花的極致,使讀者既賞心悦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設計流程

1、觀看影片,導入課文

2、整體感知,理情思路

3、圖文對照,品析文字

4、美文欣賞,拓寬視野

三、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在這堂課中的一些做法:

一)由影片導入,萌發情感

一堂新授課,導入是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樑。通過橋樑,師生的心拉近了。影片具有較強的直觀的表現力,它能將書上語言文字所描述的畫面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喚起學生內心強烈的感受,於是,我在課文開始便安排了觀看影片《採蓮》片段,學生的聽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於被調動起來了,學生都看得很投入。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

二)讀議結合,深讀悟情

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文章的“美”是學生通過多種讀法品味出來的。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的紐帶,學生只有真正明白了藴涵在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讀出感情:而讀的過程正是學生正確理解文本,領會作者表達的過程,這種體驗是心靈深處的,也是最長久、最深刻的。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式,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荷花》一課,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手法加強了文章的藝術性和感染力。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荷花的讚美和熱愛之情。教學時,為了讓學生多讀這些句子,從中體會這些句子的表現手法,進一步領悟這篇文章的語言藝術之美。我採用邊讀邊想,邊讀邊議,以讀代講,以讀促説等方法。例如:在學習“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句話時,讓學生通過換詞比較,以領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在讀的形式選擇上,我視教學內容而定有配樂朗讀,配畫朗讀,表演朗讀等等。引導學生細細品讀,反覆玩味,把自己置身於課文之中,讓自己的心與作者溝通,同作者一起去觀察,去揣摩,學生也因心領神會而產生情感共鳴。在讀的具體指導上,為避免孩子乏味,課堂上我採取多樣的讀來指導學生有範讀,自讀,個別讀,齊讀,小組讀等等既避免了學生失去興趣,又幫助了孩子更好地瞭解,理解所讀內容。

三)創設意境,激發想象

現代教育觀念認為:創造是現代人的本質特徵。創造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顯著標志之一。人的創造力的核心是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發展學生的想象,則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積極主動的學習心境是兒童智慧活動的能量和動力,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景,極易點燃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火花,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和情節,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活躍學生的想象思維,把課文內容製成課件,融畫、情、聲、景於一體,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去體驗,去想象。在上《荷花》時我主要創設了這樣兩個問題:白荷花冒出來幹什麼?以及設想在靜靜的荷花池中還會聽到什麼動聽的故事?在進入第二個問題時我先讓學生伴着優美的樂曲閉上眼睛將自己想象成美麗的荷花仙子,並隨之出示這樣一幅畫面,魚兒在水中自由嬉戲的江南採蓮圖,也就是在這樣的意境下將學生的想象思維推向了高潮,學生的答案層出不窮,並極富想象的。關於“冒”出來幹什麼的問題,我記得有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他説:“荷花想冒出來呼吸二氧化碳。”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這個平時並不起眼的孩子竟然有這麼豐富的課外知識,並能與自己的想象合理地結合起來,還有許多平時不太愛回答的學生在課堂上也紛紛舉起了手,讓我不得不驚歎於孩子的想象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是意境激發了他們想象,是意境激發了他們的靈感。

評張珏老師的《荷花》

葉聖陶先生對"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所做出的精當評價。“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於談,則其功至偉。”“讀”一直就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學習方法之一。在教學中,我注意讓“讀”深入課堂,落在實處。留給學生儘量多的讀書時間,讓他們採取多種形式的讀,盡情陶醉於美文境界,較好領略文章真味。

(一)、速讀與思考同步,感受課文整體美

一篇課文的信息很多。同時也是分主次的,有的是重要的、關鍵的,有的是枝節的、次要的。張老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儘可能的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邊讀邊想,進行有效地取捨,在思考的過程中,把重要的信息收入記憶庫中。思考就是要"帶着問題讀",其目的在於“授之以漁”,避免學生在讀課文過程中的盲目性,增強閲讀的針對性,提高學生的讀書效率。

所以在開課時,我開門見山,提出問題: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一看哪幾個自然段是寫荷花的?從課文中你感受到了什麼?這樣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邊讀邊想,邊想邊找,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學生自讀完課文以後就找到了答案,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學生還從自讀過程中初步感受到了荷花很美,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細讀與想象並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閲讀的過程是把文字信息轉換為生動的表象組合的過程,如果是朗讀,那就是一個把無聲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着想象,充滿着不可言喻的情感體驗。如果説理解能夠再現形象美,那麼想象更能體驗到美的意境。在實現這一目的的過程中,細讀應該起到重要作用。

細讀就是對課文的重點描寫部分進行細緻閲讀,在理解宇、詞、句的基礎上.去感知課文的思想內涵和所表達的情感。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張老師引導學生畫畫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小組合作:説説讀文後的感受,互相解疑。

學生按照學法細讀課文,依託於他們尋找的關鍵詞句,在讀的過程中產生想象,自己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荷花池邊,看見了千姿百態的荷花,進入到了課文美的意境。在這一環節,學生的想象也很豐富,説出了自己想象到的許多荷花的姿勢“荷花有的只展開兩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低頭看着水中的倒影:有的`花瓣全都展開了,好像是可愛的娃娃在曬太陽呢。……”通過這種表述,我們就可以看出學生的確開動了腦筋,發揮了他們的豐富想象力,而且這種想象力又是從細讀中所找到的重點詞句為依據。從這裏,可以看出只要把細讀這一環節在教學過程中切實貫徹了,學生是有發現能力的,而且學生的想象會像沒有套過韁繩的小馬駒,縱橫自如,無羈無束,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想象,有助於學生置身在美的意境之中。

(三)、感情朗讀,體味課文情感美

“言為心聲”,心中的情感如何,就會從言語的表達中體現出來。朗讀就是這樣一種表達情感的重要方式。它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涉及到語音、語調、語速和情感等諸多因素,通過朗讀也是檢查學生對課文理解程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兩次朗讀第四自然段後,在課件音畫效果的襯托下,學生大受感染,不僅聲情並茂的朗讀起課文來,還促進了學生體味課文的情感美。 在這裏他們投入的是真情實感,他們的情感、興趣、思維都在朗讀表演中得以反映,我想對課文的理解也會更加地深入、透徹。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具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張老師在教學《荷花》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讀,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自主的氛圍,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對課文的理解,對文章所描摹的意境之美的把握,對作者情感的體味,都得以很好的掌握,從而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的。

在教學中張老師又注意讓學生在朗讀詞句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並且説出想到的畫面,以此來突出培養學生感受美好事物、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教育。如在讀完課文中的想象部分後,讓學生想一想如果自己也是一朵荷花,會有哪些小動物來告訴“我”什麼等。我想這樣的設計不僅讓學生想象了美,也表達了美,使美感進一步得到深化;既鍛鍊學生想象力,又對第二自然段總分寫法進行遷移,訓練學生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對荷花美的認識。可謂一舉三得。

在學生感受了課文講到的荷花美后,張老師及時出示《荷塘月色》中的精彩片段,向學生滲透課外積累的意識,鼓勵學生課外閲讀名篇佳句,養成積累語言的好習慣。

當然,在張老師的這次教學中,還是有不足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最主要是幾個教學環節銜接導入語言上的把握還不夠生動優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xm9m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