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短歌行》説課稿範文

《短歌行》説課稿範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短歌行》説課稿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短歌行》説課稿範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個單元的詩歌可以説是高中學生學習詩歌的第一階段。單元內容包括:《<詩經>兩首》、《離騷》、《孔雀東南飛》、《漢魏晉詩三首》。按照詩歌發展的歷程漢魏晉五言詩這部分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詩經》和《離騷》的基礎上接着學習的,為以後學習唐詩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在第一課時的時候給學生梳理《漢魏晉詩三首》(即《迢迢牽牛星》、《短歌行》、《歸園田居》)的思路及基礎知識,這節課打算從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養上,把曹操的《短歌行》作為一個突破點,上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 根據新《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這節課應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注重語文應用、審美、探究與遷移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發揮語文課的育人功能。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在於:注重古體詩對學生的文化薰陶。讓學生在查找資料、進行綜合、展示表達中學體驗古體詩的情感魅力和藝術趣味;讓學生在遷移閲讀名著《三國演義》中瞭解個性獨特的詩人曹操。

教師指導學生找到資料後要儘量多分析,篩選出自己需要的資料,然後圍繞主題進行綜合,在上課的時候按照什麼思路來展示自己的收穫。這是教學的難點所在。

教法: 通過學生擴展探究、展示表達、遷移閲讀和交流提高的活動環節,培養同學們語文學習的興趣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提高他們創造性的審美和探究學習的綜合素養。

依據:在學第二單元的時候,已經試過了自己查找資料介紹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這次可以增加難度,要求學生更多的是自己的分析。

目的:學習詩歌採用活動課的形式,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選擇的教學手段:多媒體展示

教學程序:

(1)課前探究準備階段 (分好學習小組,6或7人/組,共8組)

在古典詩歌單元的教學結束以後,佈置以下的探究活動作業:

①自選或編輯一段樂曲,進行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

②查找資料,製作PPT、Flash等形式的電腦課件,介紹詩人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

查找關於“曹操”的故事,課下相互交流。

(以上作業要求學生在一星期內獨立完成,也可另外自選形式)

此環節設計目的:通過探究活動鞏固課內學習的知識,發揮同學們的個性優勢,擴展課外知識能力的同時,形成獨特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課內展示表達和比較閲讀階段

步驟一:教師在音樂聲中導入

①導語設計:在《沁園春.雪》説道:“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詩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中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但是歷史上還有一個人可以站在這樣的高度與他們相提並論,這個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②歌聲漸稀,教師點明主題:這是一節知識擴展和探究的活動課,需要同學們的積極思考和參與。(這節展示課的目的和意義) ③由兩位學生主持展開

步驟二:課內展示(分兩部分展示,基本上由學生組織完成)

第一部分:

①學生展示曹操詩作《短歌行》的配樂朗誦(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簡單歸納小結,並播放《短歌行》的名人朗誦,讓學生從中找出差距。

第二部分:

①按照自己的理解介紹曹操和他的詩歌作品。(抽查一到兩個組)

②教師歸納小結,對同學們的探究活動過程和作品做啟發性的點評。

步驟三:比較閲讀

①節選《三國演義》中能表現曹操鮮明個性的章節(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點評。老師不作統一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

②播放簡短的有關曹操的影視片,加深學生對這個人物的印象。

③教師總結,並提出思考題作為作業:曹操的文才在歷史上素有爭議,人們對他是褒貶不一的,你對他又有什麼看法,查找相關的資料後寫成一篇評論的文章。

步驟設計的目的:

通過課堂互動的形式,提供更多參與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在學生展示、點評的分析和表達過程中,培養運用語文的能力和張揚個性化的語文學習。

(3)課後交流提高階段

課後交流以針對作品和個人評出以下獎項的活動形式展開:

最具個性創意獎 、最具配樂完美獎 、 最具詩人氣質獎 、最具演講口才獎

此環節設計目的為了使課後交流學習提高不流於口頭形式,讓沒能出來展示作品的同學也有機會參與交流學習和提高,他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利用課餘時間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觀看,爭取更多的選票。教師也可以根據他們評選出來的結果瞭解到自己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wlem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