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海底世界説課稿

關於海底世界説課稿

工團 《海底世界》是圍繞海底四方面的內容:海底寧靜而黑暗的景象;海底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而且活動方式各異;植物種類繁多以及礦產資源豐富。整篇文章所有的文字都在説明一個主題——那就是海底世界。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的説明文,這類課文在處理時有一定難度,上不好就變成了自然課。語文課要上得有十足的語文味。我仔細讀它的課文語言,很生動,很精練,而且通篇的結構層次很清晰,是一篇適合三年級學習閲讀的課。

關於海底世界説課稿

《海底世界》一共有七小節,不到五百字,每讀一次離文本更走近一步,整篇文章結構是總分總,開頭是一句設問句“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來引出下文,結尾以“景色奇異、物產豐富”八字來總結提煉出主題,仔細研讀每一小節內容,筆觸也是非常細膩,層次也使清晰的。例如:在介紹海底景象這一節,作者將海面的波濤澎湃——海底的寧靜形成對比。“依然”用得非常貼切,將海底深處的黑暗與光點閃爍形成對比,不僅讓它讚歎海底世界的魅力,隨後又巧妙地運用了一句設問句“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介紹海底動物活動方式的這一節,語言也非常有特點,課文例舉了四種動物,應該説是作者精心挑選的這些動物的活動方式是很有特點的,有趣的,有快有慢,有動有不動,有進有退,來突出海底世界奇異和豐富。在介紹植物時,例舉了海藻類的一大一小來突出種類繁多。我覺得在這教學設計時要充分利用課文語言的特點、語言的因素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再根據三年級階段的教學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要求。

“關注語言因素,在動態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語言。”這篇課文共有九個生字,但是三年紀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對於在教學中,我認為重點讓學生理解三個詞語“波濤澎湃”“藴藏”“竊竊私語”。但在教學處理上我認為詞語的理解上要力求準確,哪怕是積累意思相近的詞語,哪怕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對於詞語的理解要一錘定音,不可含糊。例如“波濤澎湃”通過畫面、視覺的效果,讓學生積累一些相關句詞語(波濤洶湧驚濤駭浪)。我在歸納時強調“波濤澎湃”是指波浪相互撞擊的一種宏偉氣勢。又例如課文中的一句中“藴藏”“儲藏”,力求用簡潔的語言説清它們之間的相似點、很細微的一種差別。再例如教學“竊竊私語”時,通過指名學生朗讀海底動物的叫聲,怎麼讀,理解詞語含義。指導學生讀得輕一點,細微一點,好像在説悄悄話,這從朗讀指導中理解詞語,從小狗“汪汪”叫聲回到“竊竊私語”,理解後再在朗讀中體會,這樣比較紮實,在正確理解基礎上積累運用。

句子教學中能夠比較自然的把語言領會其中。例如教學兩句設問句,第一句是課文的第三節,我是通過師生合作朗讀,隨後告訴學生,這樣自己提問自己回答的問句叫設問句。還有一句設問句是在課文的開頭“你可知道,大海深處是怎樣的嗎?”,它是以整篇文章作為回答,這句設問句不是一句很明顯的設問句,所以在課文上完以後藉助板書,在歸納的時候再提煉出這個知識點,這樣也把整篇文章的結構講清楚了:總領(設問句也是總領),然後最後一個總結是總分總的`形式給學生呈現出來。句子教學中有一個轉折,轉折句的教學中不提轉折二字,通過自然的方式讓孩子接受分句之間是轉折關係。先是講解前後句子發生變化,再問連接詞是什麼,找到“卻”,在通過朗讀,老師引讀,加入(雖然——但是,儘管——可是)這一類比較規範的關聯詞滲透體會,把當時的奇異情景表示出來,帶着理解去讀。引讀是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既是能力的訓練,又是思維訓練。教學海底動物的活動方式各異這一小節時,採取引讀的方法,老師讀總起句,學生讀下文,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總起分述的結構,隨後在引讀時加入一些簡練的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體會作者的用意。

動筆墨讀書,寫了一些,給孩子一個台階,一些把手,這樣孩子容易達成。句子的出現“有的------有的------有的”是對前一次的運用。借讀課文的內容可以填寫,也可以借用提供的資料填空,同時還可以調動孩子的一些知識慾望去探索來表達,學生有話可寫,寫得又不相同,動筆效率就會高一些。

今後自己的努力方向是:解讀材料要有高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要有深度;引導學生思考要有力度,教師始終要有厚度。

標籤: 説課稿 海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vke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