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1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話形式來説明科學常識的講讀課文。課文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繫,教給學生通過動物行為的變化來觀測天氣的方法。這既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語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理解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尤其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在理解“搬”時,首先我讓一名學生上台表演搬的動作,其次讓學生觀察老師手中的粉筆能不能用搬,為什麼,該用哪個詞。進而讓學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東西時才會用到這個詞。

二、注意聯繫,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繫。如:燕子為什麼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着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理解。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麼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燕子的思考過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潮濕→所以要下雨。

三、及時滲透品德教育。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互相關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説:“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觀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

四、加強朗讀訓練,注意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來説,朗讀是體會文章感情,理解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通過反覆朗讀,讓畫面呈現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2

一、説教材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説明性的科學小品文,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注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看書的習作實踐中去。

二、教學目標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説明性的科學小品文,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説明方法,所以在教學《蟋蟀的住宅》時不把學生掌握説明方法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本節課中重點達到以下學習目標。知識目標:瞭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同時體會抓住説明對象的特點,形象生動地説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標:訓練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悟情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熱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

難點:讓學生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説教法、學法

長期以來一直關注教師如何教,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在這節課中將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學生自主閲讀的基礎上受到薰陶感染,再把學生的感悟與老師、同學交流。

在此設計理念的指導下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學法、多媒體直觀法、以讀促悟法。學生主要採用以下學法:自主質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讀自悟法。

五、教學流程

如何轉換學生角色,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想讓學生轉換角色,把自己當作蟋蟀,介紹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經過。因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學生在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學生會非常自豪,能踴躍地説。再加之已經學過《明明上學》一文,學生已經知道蟋蟀的歌聲動聽,對蟋蟀的可愛、有趣早已銘記在心。這樣二者結合起來,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舊知遷移,為學生轉換角色,改變學習方式作準備,也為學生髮展口語作準備。

這樣讓學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聯繫起來,自然而然地導入課題。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在導入課文後,我設計讓學生研讀課文,自主感悟。請學生快速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生能很快體會出文章主要內容: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這個環節落實本期教材訓練重點:提高學生閲讀速度,達到閲讀有一定的速度,能體會文章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這個環節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分別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麼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每個學生要先認真讀書,體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或怎樣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隻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覆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並且估計一下,其它小組的同學有可能向你們提出什麼問題,該怎麼解答。學生在自讀自悟幾分鐘後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共同推測一下其他組同學會提的問題,一起解答別人提出的問題。這樣先讓學生自讀自悟,再在小組討論交流,就真正達到人人動口讀書,用心體驗,實現人人自主學習,而不讓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個別優秀學生的一言堂,從而提高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達到設計理念中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學生把自己轉換成蟋蟀這個角色,彙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時,就有可能根據自己在讀中的感悟,用朗讀勾畫批註法,邊朗讀邊結合自己的體會介紹,也有可能會根據課文內容繪製示意圖介紹。在聽完介紹後,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這樣促使學生自讀自悟時更認真,在本小組交流討論時更合作、更投入。在學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難時教師適時點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參與,自主質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實現設計理念中關注學生的學法,用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在此過程中適時出現CAI課件,蟋蟀住宅的資料、圖片。)

由於通篇採用擬人手法敍述,學生在閲讀中會產生渾厚的興趣,在彙報蟋蟀住宅經過時,學生除了邊朗讀邊談體會,還很可能會自然而然轉換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動作介紹修建住宅的經過。在轉換角色的同時,學生一方面對課文自讀自悟,自主學習讀懂了課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對蟋蟀產生認同,自然就體驗到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樣就既突破了教學難點,又實現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維一體這一設計理念。(在這一過程中相機出示CAI課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交流,已經激發了學生對蟋蟀的喜愛和讚揚之情,就進入拓展延伸、情感昇華這一環節。讓學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於作者的相關資料,在學習小組內交流,再把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説的話寫下來,鼓勵學生用我筆寫我心,暢所欲言。然後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讓學生有準備地説一段話,實現讀、寫、説結合。

六、説板書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因此我的板書簡單明瞭,課文的內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對國王控訴的那段話是文章的重點部分,也是整堂課一個重要的訓練點。為此,我出示了這段話: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堂是個開放的大課堂,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思維更活躍了,嘴巴也更會講了。但是,語文課還是姓“語”,課堂教學還是應該立足於語文學科的根本,學語文,用語文。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讓學生多次想象練説的環節:想象調達當時的鄭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訴時的內心憤恨;想象國王聽了之後的內心活動以及國王會如何懲罰調達等,通過角色的置換、想象,讓學生充分感受民間故事所特有的豐富的體驗。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説話,從字裏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最後一環節——誠信格言的補充,一方面有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後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範作用,有利於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最後,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3

一、説教材

《觀潮》是四年級一篇課文。本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積累寫作材料》,這篇講讀課文,按順序抓特點通過“我”的耳聞目睹,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中洋溢着作者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由低向高發展的關鍵的階梯,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觀察事物,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根據大綱目的要求,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觀潮》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4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理解並運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

4.給課文分段,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3、4自然段。

教學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

①理解重點詞、句、段。

②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教具:錄相帶、投影片。

二、説教法

運用電教手段,採用情境教學法。

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應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使編者情、作者情、教師情、學生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認識是有意識心理活動和無意識心理活動的統一,是理智活動和情感活動的統一。我抓住學生和教師感情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響的心理特點,採用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説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我説的是《觀潮》一課的第二課時。

四、説教程

1.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學生答後教師板書,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的思路即觀潮的順序,為學習下文奠定基礎。)

2.齊讀第一段,投影出示:

a.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b.這裏是觀潮的好地方。

請大家讀後説説“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走上講台,當小老師,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江潮還沒有來,作者看到了什麼?大家輕聲讀第二段,然後同桌互説。

(學生通過讀理解課文內容,因為每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與壞,實際上是教師導、學生演“戲”的演出效果如何的體現。課堂教學不僅在於老師的導,還在於學生的學。學生通過讀書,理解了潮來前江面的平靜,體會到“人山人海”觀潮的熱鬧場面和人們期盼的心情。

4.那麼,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今天讓我們隨着錄像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麼?看完後前後桌四人小組討論。

教師巧設疑問,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一下子沉浸在錢塘江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中。學生看得如夢似醉,這就是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同時圍繞單元重點訓練這一個面,巧設三個點即三個小問題,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由易到難,強化課堂教學的語言文字訓練,注意訓練的坡度、難度。看完後,學生情緒激昂,興致勃勃展開討論,興趣就是的老師,學生有的説聽到潮來時的聲音從小變大;有的説先看見一條細白線,然後又看到白浪翻滾,還有的説我真想大喊一聲“太美啦”,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學生眼睛看得細、耳朵聽得真、討論得熱火朝天。播放錄相把握時機,將視覺手段和聽覺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有助於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態形象的思維能力,學生見其形、聞其聲。這樣做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藝術水平,落實了本單元重點訓練項目,抓住了本節教學重點,為突破教學難點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5.教師趁熱打鐵,抓住機遇巧引導:

閲讀3、4自然段,思考:a.作者觀察順序是怎樣的?你是怎樣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來寫?c.用“”劃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同桌可以討論。

學生通過讀、劃、議,明白以“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白色城牆”、“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這些詞語中,抓住潮來時的形狀特點。在觀看錄相之後,再回到文中細品評,學生陶醉在有聲有色有形的情景中,潮水越來越近,潮頭越來越高,聲勢越來越猛的景象中,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美的薰陶,落實了大綱要求,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課堂上給學生學習和思考的時間,落實了“三為主”的教學原則。

6.引導學生美讀3、4段。

讓學生自己在讀中學,學中讀,如“橫貫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牆、白色戰馬:浩浩蕩蕩”讀得頓挫有力,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了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來。通過教師導讀,學生試讀、領讀、自由朗讀、齊讀、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7.再次觀看潮來時的錄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後説一説自己的感想。

把情境教學法和看、聽、讀、品的學習方法通過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有機揉合在一起,把課文中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壯麗景觀和文中所表達的強烈的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教學藝術的境界,真是“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

8.學習第五自然段,讀讀,想想,潮過後是怎樣的情形?

學生通過自己學習,明白潮過之後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這從水量之大講江潮的壯觀,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9.師生共同總結全文。

把你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從寫作、詞句、思想等方面來考慮)。

學生想好後,自告奮勇説給大家聽。在總結全文時,教師有意識從思想、知識、能力方面引導學生,變教師“一言堂”小結為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課堂小結”。這種形式獨特新穎,能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書設計: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平靜

聲音 形狀 氣勢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橫貫江面

白色城牆

山崩地裂 千萬匹戰馬 浩浩蕩蕩

潮過後 平靜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4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爬山虎的腳》,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對本堂課進行具體説明。

一、説教材

《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課文以觀察與發現為主題,意在使學生在理解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爬山虎的腳》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葉聖陶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爬山虎。第一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位置,第二段是爬山虎的葉子,第3.4.5段是寫爬山虎的腳。課文介紹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是通過葉子的變化來講,側重講長大了的葉子的顏色變化、靜態美、動態美。介紹爬山虎的腳的特點是分三個方面來講。先講爬山虎腳的樣子和顏色,再講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最後講爬山虎的腳與牆的依賴關係,巴住牆與沒巴住牆的不同結果。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細緻、連續地觀察事物的,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習慣;二是學習作者是怎樣把觀察到的事物具體地、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二、説教學目標

我們今天上的課與以往有所不同,是一節20分鐘的課,所以我們把這堂課的重點只放在學習第二段爬山虎的葉子。這是一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而我們今天面對的學生卻是三年級的學生。三年級的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處在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過渡階段,在理解文中關於爬山虎的葉子時,教師要提供大量的直觀圖片幫助學生形成感性認識,同時要藉助學生的想象感受到葉子的美。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均勻”2個生字,會寫“均勻虎”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課文並背誦,瞭解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3.學習作者細心觀察的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的意識。

重點:通過朗讀和重點詞句的品析和理解,感受爬山虎葉子的美。

難點: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三、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達成教學目標的途徑,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以讀代講、讀想結合”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與文本充分的對話中突破重難點,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品悟朗讀、展開想象等方式充分感知文本,走進文本,學會學習,得到發展。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們把整個教學流程分為四大版塊: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本課堂,我們採用的是談話導入法,教師先在黑板上板書腳字,然後讓學生説一説哪些東西有腳,由學生的回答總結出大部分動物有腳。接着教師話峯一轉,其實在自然界中也有長着腳的植物,從而引出爬山虎,同時板書爬山虎,指導書寫虎字,特別強調虎字的第三筆,然後課件出示圖片,簡介爬山虎。教師通過這樣一步一步地設置懸念,引出課題,激起了學生求知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可以把握課文的概貌,形成對課文的初步印象,為後面的分析深入理解課文奠定基礎。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程度直接影響對課文的學習效果。在這一環節,本來可以設計一個問題: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介紹爬山虎的。但是我們考慮到今天面對的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我們降低了一下難度,把它設計成了兩個問題:1.課文的哪幾個段寫到了爬山虎的腳?2.課文除了寫了爬山虎的腳還寫了爬山虎的什麼?學生帶着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然後通過對問題的梳理,讓學生很輕鬆地就知道了課文主要從爬山虎的位置,葉子和腳三個方面來寫,這樣一來學生就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

(三)品讀詞句感受葉美

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教學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關注,才能讓學生入境生情,才能讓學生生情並茂地通過朗讀,感受到葉子的美。於是在這一版塊中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教師範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認真聽讀,讀後讓學生説一説爬山虎的葉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美),並板書美。

2.學生自由朗讀,劃出能夠感受葉子美的詞句。

3.彙報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交流品析重點句子。

句子一:爬山虎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不幾天葉子長大,就變成嫩綠的。

A.引導學生抓住“嫩紅”到“嫩綠”兩個詞感受爬山虎的葉子顏色變化的美。

B.並通過課件出示爬山虎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葉子顏色的變化

C.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讀出這種顏色變化的美

句子二: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兒空隙。

A.抓住一順兒朝下、均勻、沒有重疊、不留空隙等詞讓學生感受葉子的靜態美

B.隨文學習生字均勻並書寫,結合圖片理解“均勻”“一順兒朝下”的意思。

C.指導學生抓住這些重點詞朗讀出葉子這種綠的新鮮的美又密又勻稱的靜態美

句子三: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A.通過想象畫面,觀看視頻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微風吹拂下葉子動態的美。

B.讓學生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4、再現美景,激發情感:在學生充分通過語言文字口味葉子美麗之後,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情感,再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達到了音樂和情感的融合。

5、這麼美的葉子,這麼美的句子,光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還不夠,還要把它們背下來,於是第五環節,我們採用關鍵字詞填空的形式,背誦第二段,讓學生在背誦的過程中積累了課文中的語言文字。

(四)課堂總結體會寫法

教師結合板書,進行總結,讓學生明白葉聖陶能夠從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靜態美,葉子的動態美三個方面把爬山虎的葉子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是因

為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的,是因為他細心觀察,長期觀察的結果。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

最後以課文後的討論題: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麼一順兒朝下,為什麼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呢?設置懸念,讓學生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激發他們繼續學習的興趣。

五、説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能直觀形象地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我們的板書設計雖然簡明扼要,但是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也是老師在最後進行課堂總結,學習寫作方法的依據。

人教版小學語文説課稿5

一、説教材

從內容來看,《秋天來了》是一首現代詩,作者以擬人的手法,把秋天滿懷希望、滿載收穫的“形象”充分表現出來;從課文所處位置來看,本篇課文是三年級(上)的領篇課文,課文的教法與學法,對於學生第二學段的學習應該具有引領性作用。這首詩歌寫得富有童趣,語言活潑、生動,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學生逐步由以識字為主到閲讀中解詞析句過渡的實際情況,因此把目標確定為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認讀“涼爽、潔白、神奇”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閲讀,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秋天的情感體驗。感受秋天給人們帶來的歡樂,體會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4、初步學習一邊讀一邊想象的閲讀方法,用自己的方式表現秋天。

三、説教學重點

進入第二學段,閲讀教學要求在感受語言優美的同時,使學生樂於交流閲讀感受,在課外閲讀和生活中積累語言材料。結合這一理念,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感受到詩歌語言的韻律美,還要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積累關於秋天的語言材料。因此把引導讀懂課文,充分利用生活積累,體會秋天的風采,感受秋天的美好作為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四、説教學難點

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詩歌的教學更提倡拓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感受美好的情趣,使其對秋天的感悟更加的深刻全面。所以我把初步學習一邊讀一邊想象的閲讀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説教學方法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內容並不難理解。但由於詩歌體裁和課文所處的重要位置決定,教學在學生讀文品析的同時,還要注重低中過度階段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及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這一理念把教學方法確定為,“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六、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1、出示一系列詞語,問學生:你想到了什麼?(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蘭飄香、秋雨綿綿、春花秋月、丹楓迎秋、楓林如火、金風送爽、秋色宜人、天朗氣清、落葉紛飛、秋高氣爽、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月春花)

2、炎熱的夏天過去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隨即板書。

3、出示詩歌,老師激情朗誦:(紅色的蝴蝶,黃色的小鳥,在空中飛翔,在風中舞蹈。那不是蝴蝶,那不是小鳥,是楓葉在舞,是黃葉在飄。像秋姑娘發來的電報,告訴我們秋天已經來到。)看!秋姑娘悄悄地披着彩虹,一路撒下花香,一路飄着果香,帶着迷人的景色,帶着豐收的喜悦已經來到了我們的教室。請同學們滿懷激情再讀課題。

[教師以詩歌的特有韻律導入課題,使學生入情入境。]

二、美讀入境,

1、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詩歌的韻律美,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學習。

2、指名讀文,正音正字,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3、第一節最有詩的韻律:指導朗讀,畫出動詞。隨即學習生字“乘”和“騎”。

4、學習本節其他生字:“爽”和“落”,掌握多音字“落”。

[隨文識字,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同時,認識生字]

三、熟讀背誦,

1、第二節最能表現秋的美麗:自由朗讀,嘗試背誦。

2、指名朗讀,引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畫面,注意讀出詩句表達出的秋天的美感。

3、引導學生畫出本節動詞,隨即學習生字:“揮灑”“潑”“染”“展”。

4、學習本節其他生字:“紫”,掌握多音字“露”。

5、合作識字

(1)小組交流二類字,相互幫助。

(2)小老師領讀詞組。

[學生自主識字,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記憶,有助於學生識記生字]

6、選擇你喜歡的小節,讀一讀。

7、嘗試背誦全文。

[這一課時,把朗讀作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得到一種整體的語感把握,從而選擇恰當的讀法表現出來。在入情的誦讀中,學生不僅深入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增強了語感,豐富了語言積累。]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1、複習背誦:自由朗讀或背誦全詩。

2、導語:讀了詩歌,感受到秋天的美嗎,詩歌中美感的句子我們再來讀一讀,好嗎?

二、細入品讀,秋之味

(1)引導找出描寫“秋天的色彩”的句子,帶着對秋天的讚美讀句子。

(2)賞讀了句子,在小組內交流交流:詩歌是選擇了哪些顏色和相應的景物來寫秋天的?

3、生彙報,相機點撥,朗讀體會。

4、課件展示(説一説,填一填描寫顏色的詞語)

課內:( )的田野( )的大海( )的葡萄

課外:( )的楓樹( )的果樹( )的菊花……

5、你喜歡哪種顏色?把詩歌中有關句子讀給大家欣賞。你也可以自己創造出新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

(仿照詩歌句式讓學生在前一填空基礎上嘗試創造新的句子:秋天是五顏六色的,金黃的(),雪白的(),天藍的(),紫紅的……()的楓葉,()的柿子……啊,秋天真美呀!)

[這一設計,既進行了朗讀訓練、語言文字訓練,又使學生提升了閲讀的層次,課內外有機結合,增強了閲讀的興趣。]

[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來體驗秋天帶給人們的美感。]

三、讓學生感受一個別樣的秋天。

1、多媒體出示不同角度描寫秋天的句子,讓學生感悟積累。

2、出示描寫秋天的詩,讓學生抄寫在積累本上。如: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劉禹錫《望洞庭》張繼《楓橋夜泊》。

[借用有關描寫秋天的詩、文章片段、成語各種表現形式,積累和感悟不一樣的秋天。]

四、作業:

1、抄寫本課重點詞語,在積累本上抄寫描寫秋天的成語和本首詩歌。

2、繼續查找描寫秋天的詩句、文章,將自己查找的所有材料進行分類,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發現。

[這一部分的設計,是為有效利用收集的材料,針對學生課前蒐集的材料的不同而進行的區分處理,讓學生初步感受秋天“瑟瑟”、“豐收”、“爛漫”、“蒼翠”不同的情緒情感,以此來表現內心對秋天的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vmq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