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説課稿,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圖形》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1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4單元《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之後進行教學的,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學生分析

本課面對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一年級的學生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同時,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比較關注自己周圍的事物。在參與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學習技能:能夠根據老師的具體要求進行有目的嘗試,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組合作意識,有一定的觀察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等。

設計理念

1、注重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在實際情景中豐富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3、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教師要隨時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給予適當的評價。在設計時,注重設計開放式的學習環節,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像的空間;注意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組織適當的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的語言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把操作與數學思考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特徵。初步認識什麼樣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能根據它們的特徵從具體的情境中辨別這四種圖形。

2、通過摸、畫、找、説等活動,初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樣性,並在小組活動中培養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

3、通過創設情境,在實際操作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慾望。

教學流程

課前交流:今天我們請來了三位老朋友和大家一起來上這節課,來看看它們是誰?(出示課件)它們想和大家比一比,看誰最愛動腦筋,最會聽別人發言?敢和它們比一比嗎?那讓我們一起開始這節課吧!

一、創設情景,遊戲導入。

師:小朋友們喜歡搭積木嗎?現在想試試嗎?那我們就把自己帶來的盒子當成積木,合作搭一件作品。先在小組裏商量一下準備搭什麼,可能用到哪些形狀的盒子?(師可控制一下時間。)開始完成你們的作品吧!(小組合作。)

生交流彙報:你們的作品是什麼?用到了哪些形狀的物體?

找兩個小組介紹,引導學生髮言,你們商量了嗎?(生説,師將其用到的形狀貼在黑板上。)

二、組織活動,進行教學。

1、“畫”面。

(1)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看看老師做了什麼?(師取盒子。)

這是老師最喜歡的盒子,你也拿一個你喜歡的盒子給老師看看(師邊摸其中的一個面邊説),請你也摸摸你拿的物體的一個面,有什麼樣的感覺?

師:那怎樣才能得到你剛才摸的那個面呢?你來想個好辦法。

(學生回答:畫的方法,在沙灘上蓋的方法,印章的方法……如果學生只説出畫的方法,師可引導:想想看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師:小朋友們真愛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種方法,請你選一種合適的方法得到你剛才摸的那個面吧!

生操作,師收集作品。

(2)智力遊戲。

師:老師邀請小朋友們一起來玩一個智力競猜的遊戲。

(師出示一張作品,問:猜猜看,這個圖形是從什麼形狀上畫下來的?你知道它是什麼圖形嗎?)

(3)出示三稜柱。

師簡介三稜柱,並按照剛才的方法從三稜柱上畫下一個圖形(在展示台上畫)展示。提問:你知道這是什麼圖形嗎?

(4)小結。

(師拿圖形,生説,師貼。)請你觀察一下,今天認識的圖形與以前認識的物體的形狀有什麼不同?

今天我們學習的圖形都是平平的,只有一個面。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認識圖形。)

【此處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慾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創設出讓學生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的學習活動,注重讓學生以自己的內心的體驗來學習數學,意在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意識,使學生初步感知這些實物的表面,獲得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初步認識由體出面。】

2、“找”面。

師:其實現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些圖形。不信,咱們找找看。從你的桌子上拿一個長方體,看看能不能從長方體上找到一個長方形。

(指名演示,邊摸邊説從什麼形狀上找到的什麼圖形。)

拓展:聰明的小朋友,看你還能不能從桌子上其他形狀的物體上找到其他圖形。

【教師先引導學生從一個長方體上試找出不同的長方形,之後,又提出拓展性的問題,“那你們能不能從桌子上的其他形狀的物體上找到其他圖形?”意在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先扶後放,使學生從具體實物操作和形象發展到抽象地認識圖形,進一步體驗到“面”由“體”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總結。

師: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引導學生説),揭下長方體並同時板書長方形(邊説邊揭)……今天我們認識的圖形有……(生回答,師板書。)

我説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説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也可以試試邊想邊用手指畫一畫。(給學生留出想的時間。)

三、練習。

1、“説”面

(1)師:讓我們一起到生活中去看一看,出示課件。

問:你看到了什麼?老師把它們蒐集一下。你能從這些標誌中發現什麼數學問題?你知道這些標誌是什麼意思嗎?他們提醒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

(製成課件,在道路上滾動出標誌,引導學生髮現,教師進行蒐集,師在課前將標誌中的數學問題分別做成可閃動狀,當學生説到時,可方便大家辨認。)

(2)討論、交流。

你在生活中認真觀察,還在哪裏見過這樣的圖形?

【此處設計了一個問題,即:“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過這些平面圖形?”創設出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2、找名字(第36頁:連一連)。

師:有幾個小朋友不小心把自己的名字弄丟了,請你用今天學習的本領幫忙找一找吧!

獨立練習,同桌互查。

3、猜謎語。

師:我們今天請來的三個朋友看到了大家的本領這麼棒,終於忍不住要來考考我們了。他們出了幾道謎語,你有信心猜出來嗎?

(演示課件:出示三個朋友,可出聲,出示謎語,點擊謎語會變大。淘氣:先看我的謎語。)

指名扮演“淘氣”、“笑笑”、“機靈狗”,給大家讀謎語。

指名説答案,老師畫連線。

4、塗顏色。

指導學生髮現圖形,並按要求塗色。

四、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略)

五、佈置作業。

回家給爸爸、媽媽展示一下你的本領,找找看,你們家裏有哪些今天認識的圖形。

課後反思

1、這節課設計的“摸”面、“畫”面、“找”面和“説”面幾個環節,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面”由“體”得和“面”與“體”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學生學習興趣較為濃厚,同時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2、教師通過設計“在日常生活中,你還在哪兒見到過這些平面圖形”問題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的新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使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有用,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增進了學生對數學的價值和作用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本節課缺少讓學生表述的機會。如:讓學生從身邊的物體上試找今天認識的四個圖形,並且到講台上展示摸給大家看,學生雖興趣很高,但反思後發現此處只注重了讓學生動手摸,如果能夠讓學生邊説從什麼形狀的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邊摸着展示給大家看,效果會好一些,孩子既有了表述的機會,同時也會對這些圖形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2

一、説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中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直覺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因此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2、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複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示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土坑”若干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小塑料筐。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鋪石頭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鋪石頭”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朋友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遊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五、説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情景表演,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係

在活動中,我幫幼兒複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並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説一説(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分。

3、鋪路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鋪路”的遊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於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4、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説説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後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3

設計意圖:

在平日的區角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小朋友對周圍事物比較感興趣,總會有小朋友叫老師,老師你看這像朵小花,這就像餅乾,這就像電視機......基於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對圖形的探討慾望所以選擇了這次活動。

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幼兒活動的引導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因此本次活動我採取了觀察法,比較法,討論法,遊戲法等方法和幼兒一起來進行本次活動。

學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幼兒應該是活動的主人而不應該是接收東西的機器,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能更好的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幼兒使用了觀察法,遊戲法,比較法,探討法等方法進行了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對數學活動產生興趣。

2.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對圓形、方形、三角形正確認識。

3.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並將圖形分類。

活動重點:

正確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活動難點:

能初步排除圖形大小、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並將圖形分類活動準備:

1.光碟、三角形積木或麪包、方形抱枕2.用紙盒做一個"魔術盒"(裏面有不同的關於三角形、方形、圓形的物品)。

3.不同顏色、形狀和大小的三角形、方形;圓形卡片活動過程:

一、導入,做客引出話題1、師:小朋友們今天咱們班來了那麼多的客人老師你們高興嗎?現在我們站起來轉過去給她們打個招呼吧!

2.今天呀咱們班還來了其他的客人呢,你們想知道它們是誰嗎?現在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吧!

二、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説一説、找一找初步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

1.教師出示光碟師:看看第一個客人是誰呀?(光碟)它是什麼形狀的呀?(圓圓的)小朋友們説的很對,那讓我們來摸一摸圓形是什麼感覺?

總結:哦,圓形只有一條邊沒有角。好現在我們先讓圓形寶寶休息一下吧!讓我們請出第二位小客人,掌聲歡迎2.教師出示抱枕師:小朋友們這是什麼呀?(抱枕)你們家裏有嗎?他又是什麼形狀的呀?讓我們也來摸一摸吧,一會兒請小朋友説説方形和圓形的感覺一樣嗎?有什麼區別?

師:正方形有幾條邊?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它有幾個角呢?一起來數數吧!

總結:小朋友們説的很正確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

3.教師出示三角形麪包師: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個小客人是誰呀?(麪包)你們想吃嗎?請小朋友看看老師這塊麪包是什麼形狀的?(三角形)三角形是什麼樣的呀?我們一起來摸一摸,看一看吧!

總結: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我們先讓小麪包休息一會兒吧,等遊戲結束後我們一起吃麪包好不好?

4.出示圖片,提問師:你們看,老師這裏有好多好看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都是些什麼形狀的吧!教師出示ppt圖片引導幼兒説出圓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師:哦!你們説得太好了,這些圖形寶寶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是,你們看它們還會變魔術呢!

師:出示由三角形和正方形組成的圖形。方形和圓形組成的圖形。三角形和圓形組成的圖形等等。這些都是圖形寶寶變出來的圖案。你們來看一看它像什麼啊?由哪幾個圖形寶寶拼成的呢?(多媒體演示:用方形、三角形、圓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幼兒欣賞。)幼:樹,是由三個三角形和方形組成的。

幼:小雞是有三個圓形和四個三角形組成的幼:房子,是由一個三角形和兩個方形組成的。

三、遊戲--找家。

師:圖形寶寶變了這麼多魔術,我們也一起來變魔術吧!

教師出示魔術盒,現在老師請小朋友從魔術盒裏變東西出來,看看你們都變出什麼呢?(幼兒一次從盒子裏抽卡片)拿出來以後把它舉高讓小朋友一起説出它是什麼形狀的.

師:剛才小朋友們表現的太好了,老師想獎勵你們一下;想和你們做一個遊戲。好不好?遊戲的名字叫説找朋友。老師拿圖形你們説圖形名字,誰的圖形和老師手裏的圖形是一樣的説明我們是好朋友你們就站起來。看誰又快,又準!(師依次拿出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幼説圖形,對錶現好的組或個人及時加以表揚。)師:噓,聽(老師做聽聲音狀)剛剛遊戲中!剛剛老師聽到了一個聲音,圖形寶寶不開心了,因為圖形寶寶累了,想回家了。想讓我們小十三班的小朋友送它回家。那讓我們一起送他們回家吧!

師:小朋友們看一看手裏的是哪個圖形寶寶,老師這裏呀前面是圓形的框子呢就是圓形寶寶的家,前面是正方形的呢那就是正方形寶寶的家,那前面是三角形的呢肯定就是三角形寶寶的家了,所以一會兒你們要看清楚哦,別把圖形寶寶送錯家了。(事先準備好的籃子,上面貼有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片;讓幼兒按上面圖案分別放好。)活動結束:

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玩一玩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好玩的東西。

師:小朋友們幹得真漂亮!圖形寶寶已經回到家了,你們也累了吧?來我們一起出去找一找、玩一玩有這些圖形寶寶組成的好玩的吧!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4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

(二)活動準備

1.學會了各種圖形的特徵。

2.自制的“示路”上面畫有大小不同圖形“坑”若干

3.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卡片若干,幼兒人手一個塑料框。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撿石頭”,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撿石頭!

(2)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麼多五顏六色的小石頭,大家可能挑自己喜歡的顏色,形狀的石頭。

(3)引導幼兒觀察、操作、鼓勵幼兒邊操作邊交流。

(4)請小朋友大膽介紹自己喜歡的石頭(顏色、形狀)

2.幼兒操作——鋪石頭

(1)談話引入。

大家撿到了那麼多漂亮的石頭,我們用它來鋪一條石子路,好嗎?

(2)提出幾點要求:

①要把“坑”填滿。

②不要用太多的膠水。

③遇到問題動腦筋想辦法,找夥伴幫忙。

(3)幼兒自由操作:把撿到的“石頭”一一對應嵌入相應形狀的“坑”裏。

3.開動腦筋——拼石頭

(1)拋出問題:小石頭沒有了,但是正好有坑沒有鋪好的,該怎麼辦?

(2)幼兒再次操作

(3)引導幼兒想辦法互相合作,用撿來的“石頭”拼在一起鋪平地上的“坑”。

(4)教師小結:用幾個不同形狀的圖形能拼出一個新的圖形來。

(四)活動延伸

1.幼兒操作材料放入活動室計算角,讓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繼續操作。

2.讓幼兒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東西也是這種形狀。

《有趣的圖形》説課稿5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叫李建霞,來自平羅縣第一幼兒園,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小班數學活動《有趣的圖形寶寶》。下面我就從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領悟教材、把握重點。

1.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寧教版》小班數學要求幼兒認識一些簡單的幾何圖形。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於單調、抽象。3-4歲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綱要》中也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綜上所述,我設計了《有趣的圖形寶寶》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並能進行簡單的圖形組合,通過遊戲活動,使幼兒鞏固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感知相同圖形,不同圖形之間的關係。

2.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活動最終的歸宿。活動目標的制定既要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又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的實際水平,我主要從幼兒認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具體如下:

目標一:鞏固認識三角形、圓形、長方形,並能進行簡單的圖形組合。

目標二:能夠積極參與遊戲,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3.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難點體現了幼兒"學"和教師"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我們才能在教學中合理設計教法以及學法,使教師有目的地引導"重點",從而突破幼兒學習的"難點",本着這樣的觀念,我設計本次活動重點為:鞏固認識三角形、圓形、長方形,進行簡單的圖形組合。難點為:能在紙上進行簡單的圖形拼貼。

4.活動準備:多媒體、圖形卡片、白紙、漿糊等。

活動室有三個圖形寶寶的家(用粘貼紙分別圍成,並有三個相應的形狀)

二、精選教法、在愉快中學。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能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為了實現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我採用了"藉助媒體、通過動覺來展示認知"的方法。動包含了:動口回答問題、動腦想像具體形象、動體態模仿、動手拼貼,最終使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抽象的圖形組合。因此,本次活動我精選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遊戲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和圖形寶寶做遊戲"的情節,並通過動態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具體的圖形組合形象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感性經驗,初步瞭解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係。二是教師通過誇張的動作演示,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此外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教師説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三、暗授學法、在無形中學。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採用的學習方法有:

1.遊戲激趣法:遊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形式,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開展一些與教學有關的遊戲活動,同時能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提高活動質量。

2.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拼一拼,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進一步瞭解圖形之間的組合關係。

3.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幼幼互動"得到真正體現。

四、巧設程序,提高興趣。

1.和圖形寶寶做遊戲,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通過三個不同的遊戲形式,引導幼兒鞏固對圖形的認識。也增強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為下面的環節奠定了基礎。

2.圖形寶寶變變變

在活動中,通過多媒體和教師誇張的身體動作,引出本活動的難點,使幼兒在看看、説説、做做中瞭解圖形與圖形之間的關係,為突破難點做了鋪墊。

3.操作活動

在這一環節中小朋友用這些圖形寶寶自己變一變,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也進一步瞭解了幼兒知識的掌握成都,便於教師個別指導。同時也給於不同發展水平孩子們表現的機會,在操作中反覆感受、反覆體驗以突破難點。

五.抓住特色,從興趣入手。

俗話説: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着新《綱要》的進一步實施,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也為我們教師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還感受到了數學活動的有趣,提高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標籤: 有趣 圖形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pw802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