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幼兒《秋天的雨》活動説課稿

幼兒《秋天的雨》活動説課稿

説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説,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幼兒《秋天的雨》活動説課稿,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幼兒《秋天的雨》活動説課稿

一、活動背景

活動室一角,幾位孩子對着窗外的雨談論着。陽陽説一下雨又不能出去玩了,真沒勁。

紅紅説秋天下了雨,菊花會開很美麗的,明明説秋天能吃到很香的糖炒栗子……,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着自己的意見。我發現幼兒對於秋天的感受只侷限於視覺,除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花給幼兒較深印象,對秋天的認識還較狹窄、片面的,他們不能體會到秋天的雨中萬物會發生着各種變化,同時更不能感受雨景中的美。

為此,我精心設計、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利用多媒體把散文《秋天的雨》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讓幼兒在身臨其境、輕鬆愉快的情景中主動參與活動,獲取知識,同時又受到美的薰陶。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秋天的美,知道秋天是充滿喜悦的豐收季節。

2.能細心傾聽,初步理解詩中的擬人表現手法。

3.理解並掌握詞彙"五彩繽紛"、"温柔"等。

 (二)活動準備:

自制多媒體課件。

 (三)活動過程:

1.猜謎"雨":千條線,萬條線,落入水中看不見。

2.完整欣賞散文詩《秋天的雨》。

1)教師演示課件,幼兒欣賞一遍,完整地感受整首散文詩。

2)幼兒自由討論、講述。(重點引導幼兒簡單講述散文詩的內容)

3)提問,引導幼兒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感受,教師可適時用散文中的語句予以引導。

①師:詩裏説了些什麼? 幼A:秋天的門開了……。 幼B:小樹葉慢慢離開了樹媽媽。 幼C: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唱起了歌,它給小朋友帶來了音樂。

幼D:各種顏色給了菊花,金黃色給了農田、橙色給了水果……。

②師:你聽了這首散文詩有什麼感覺? 幼A:我聽了這首詩覺得很美、很好聽。

幼B:我覺得好象聞到了梨子的香味。 幼C:我覺得菠蘿甜甜的`,有點讒。

3.幼兒再次欣賞一遍,並學習運用散文詩中的句子來講述。

師:這次請小朋友一邊聽,一邊把你最喜歡的、覺得最美的話記在心裏,等會兒告訴大家。 (評:幼兒積極、踴躍、大膽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就運用了散文詩中的語言。)

4.結合五個畫面,分段欣賞。

1)欣賞第一畫面:着重引導幼兒注意傾聽、感受。

2)提問,理解清潔、温柔。 師:為什麼説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秋天的門?

幼A:因為秋雨一下,花兒都開了。 幼B:雨下了之後,我們的城市就變得很乾淨。

師:秋天的雨下過後,自然界就有了很多的變化,就好象一把鑰匙輕輕地把門打開看到了許多東西。 (評:由於幼兒對於温柔這個詞不理解,因此感受不到詩中所表現的秋天的雨如何温柔,這時教師採用靈活方法,反覆播放、定格觀看,幫助幼兒進一步來感受及理解秋天的雨的温柔。)

3)欣賞第二畫面:在動態畫面中感受色彩的美。

4)提問,重點指導幼兒説出各種植物、花卉的色彩變化。

師:為什麼説秋天的雨有一盆五彩繽紛的顏料? 幼A:雨下到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就變顏色。 幼B:秋天的雨落到田野上,田野變得金黃;落到楓樹上,楓葉就變成紅色;落到菊花上,美麗的菊花都開了……,所以它有各種各樣的顏色。 幼C:因為秋天的雨落到銀杏樹上、楓樹上、田野上,它們都變成各種顏色,所以是五彩繽紛的。 師:因為秋天到了,各種植物都有了變化。銀杏葉變黃了,水稻成熟變得金黃,各種顏色的菊花都開了……所以秋天是五彩繽紛、是四季中最美的。

5)欣賞第三畫面:進一步傾聽,感知語言的美。

6)提問,引導幼兒從氣味上説出秋天的雨給小朋友帶來了什麼。

師:為什麼説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這氣味是從哪裏來的?

幼A:因為秋天水果都成熟了,好聞的氣味是從水果中發出的香味。

幼B:糖炒栗子、烤山芋都很香,我在很遠都能聞到,所以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

師:秋天來了,水果成熟了,都發出很多好聞的香味。而且在秋天遠遠都能聞到糖炒栗子、烤山芋的香味。

7)講一講秋天來了有些什麼變化。

8)欣賞第四畫面:引導幼兒感受動、植物的過冬方法。

師:為什麼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小動物、小樹是怎樣過冬的?

幼A:天冷了,小動物們開始穿上厚厚的、亮亮的衣裳,忙着準備一些食物,準備過冬了。 幼B:要給小樹刷上一些白的東西……。 幼C:大風吹過來有點冷,小樹葉鑽到泥土裏會温暖一些,還有小草可以蓋在樹葉上當被子,温暖一點。

師:……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落葉樹的樹葉紛紛飄下來,工人叔叔也開始為小樹過冬作好準備,冬眠的小動物忙着儲藏食物……。

標籤: 説課稿 秋天 幼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pk3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