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百善孝為説課稿

百善孝為説課稿

一、 學情分析

百善孝為説課稿

我們今天的學生,他們大都是獨生子女,雖然能夠對父母的愛有一定的感知,但普遍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而不予以關注,從而導致了他們回報父母的意識並不強烈,有些學生即使有關心,體貼父母的想法,卻也缺少正確的方法指導,以至於在實際生活中難以實施。而對於生活中關心過、幫助過他們的人,更是缺少感恩之心,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孝道、感恩意識以及方法指導都是需要重點指導的。

二、 説教材

1、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淡淡書香,暖暖親情是我們學校的氣質文化,為了更好地體現這一氣質文化,使學生對孝道意識更為強烈,因此學校開設了《二十四孝》,意在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孝文化紮根於學生心中。本節課的內容是對二十四孝故事的延伸和昇華,有助於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弘揚孝文化。

2、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分析及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蒐集董永的有關資料,瞭解博興縣關於孝子董永的有關傳説。 過程與方法:學會運用各種渠道收集、整理、分析、組織所需要的資料,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繼承與發揚中華傳統美德,讓學生體驗父母對自己的愛和付出,從而學會理解、體諒父母,並且懂得感恩、報恩是善良人應有的品德,要常懷感謝之心,以期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3、説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校本課程的開設初衷,為了體現校本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結合學生認知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董永故事和相應資料,體會孝道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體現;

難點:1.學生如何用具體行動實踐孝文化;

2.如何將“孝”的內涵由小“家”擴大到大“家”。

三、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我主要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直觀展示圖片和影音資料,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組交流法:以小組為單位,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還原生活法:從學生生活取材,用於指導學生的生活。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暢談身邊存在的孝故事,交流自己敬老重孝的事例,從而使學生形成孝敬長輩,感謝他人的內在動因。

2、説學法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很差。因此可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好奇心強、好表現是兒童的一些基本特徵,因此觀看多媒體和交

流發言是他們最樂於接受的學習方式。

四、説教學程序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所以本節課分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資源共享,走進孝文化。

1、課前播放歌曲《百善孝為先》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情景,烘托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2、學生彙報自己蒐集的有關董永故事的資料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董永故事有初步瞭解,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教師複述董永故事的主要內容,並與學生一起欣賞有關董永故事的圖片。

4、通過學生彙報及教師補充,學生們對董永的故事有了一定了解,讓學生説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圖片、文字資料加深對資料的感性認識,並對董永故事有了全面瞭解,使學生對孝文化有初步感受。

(二)明理導行,發現孝文化。

1.幻燈片展示博興董永文化藝術節、博興“孝星”評選、京博“孝工資”、實驗小學幼兒園舉行二十四孝詩歌故事評選,學生談談感想。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身邊的孝文化無處不在,感受“孝”所傳遞的正能量。

2.學生舉例説説在生活中見到的“孝”的故事。(教師引導從父母孝敬長輩、周圍人孝敬長輩、小夥伴孝敬父母長輩)教師小結,昇華到國家對孝文化的重視。

設計意圖:從實例出發,感受孝文化的'強大魅力,以昇華對孝文化的的認識,體會孝文化無處不在。

(三)走進生活,學做孝心少年。

1.學生髮言自己做過哪些孝敬父母的事情以及父母平時是如何照顧和關心你們的?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父母對自己的愛和自己敬老重孝的事例,使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無私的付出,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2、利用問卷調查表,使學生感知自己對父母的瞭解情況。

設計意圖:通過問卷調查,使學生感知對父母的回報太少,對比父母對自己的無私付出從而產生孝敬父母的內在動力。

3.小組討論並記錄現在該如何孝敬父母,彙報討論結果(交流過程中教師根據情況可以從有好東西怎麼分享,父母勞累一天,你該怎麼做等方面來引導,給與學生正確的方法指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來尋找孝敬父母的恰當方式。

4、教師小結由孝敬父母昇華到感恩社會。

設計意圖:使學生由愛“小家”擴大到愛“大家”。

(四)拓展延伸:從今天起,每天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表達自己對他們的孝心。

設計意圖: 使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對於孝道意識更為牢固,並且落實在具體行動之中。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我只寫了課題和一個孝敬父母之心。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以董永故事為平台,以孝文化為線索,將傳統文化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通過資料展示、彙報交流,讓學生真正懂禮孝,知感恩,將孝道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課堂實踐,能比較順利的完成預設。但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比如讓學生舉例説説生活中見到的孝故事時,預設目標沒有達到,學生舉例太少,在以後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更有利於以後的以後的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lp2j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