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該怎麼去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1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最後一課》是人教版七年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與《黃河頌》等幾篇文章一起構成以愛國主義為主題的單元,成為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重要組件。這是一篇膾炙人口的短片小説,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朗士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中的見聞和感受,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的人民遭受異族統治的悲憤和對祖國的熱愛,以及爭取祖國解放和統一的堅定意志,集中地表現了法國人民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通過學習這篇課文,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的薰陶和感染,從而去愛自己的母語——漢語,愛自己的祖國,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説形象生動地塑造了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這兩個人物形象,學習時應讓學生重點掌握通過外貌、動作、語言等各種描寫方法來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學目標

上課前,我先請學生預習文章,提出本文他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些什麼並擬訂出來,這樣,綜合學生的意見,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再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課的特點,我最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瞭解小説文體知識。閲讀課文後,複述《最後一課》故事情節。

(2)、學習環境描寫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而分析韓麥爾先生和小弗朗士兩個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説所表現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3、學情分析

以四個目標的設置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根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學習重點,並結合七年級學生的學習實際,確定目標2、目標3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七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閲歷貧乏,再加上時代背景久遠,因此,我把熱愛祖國語言是一種愛國的理解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1、説教法

(1)《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儘可能多的製造語文學習的自由空間,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大力提倡小組自由研討,交流意見。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可以強化視覺和聽覺效應多種感官共同協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另外,

一個優質的課件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感情薰陶,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貫徹寓教於樂、快樂教學的原則。

(3)根據“大語文觀”的要求,將課外與課內相結合,將課堂教學與寫作相結合,以深化對文章的感悟,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2、説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理論認為:只有學會的,沒有教會的。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進行綜合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同時指導學生善提問題,進行質疑交流,充分地給學生自由活動的空間,鼓勵學生想説、敢説,讓他們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意見,小組內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讓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三、説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

1、通過師生共同交流所蒐集的普法戰爭、以及作者的有關資料導入新課。(對於此文來説,背景的理解相當重要,不可忽略)

2、屏幕顯示普法戰爭的歷史畫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閲讀興趣和理解。

第二環節:預習交流

1、屏幕顯示生字,採用點名讀、齊讀的方式。

2、檢查學生的預習筆記。

學生通過預習初步感知課文,掃清文字障礙。通過預習筆記,培養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讓他們讀完一篇文章之後,有自己的獨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有自己的疑問。這對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學習自主性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環節:合作探究

1、通讀全篇後簡要地説出本篇小説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節。

這一問訓練學生概括複述,要求: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絡。

2、最後一課和平日上課的情景有怎樣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運用了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教師出示投影,供學生考。

4、根據故事情節可把課文劃分成哪幾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什麼變化?找出描寫其心理變化的語句。

學生自由發言,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小弗郎士是一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得認真聽課的人的孩子”一種見解。明確:小弗郎士是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寫,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究竟是什麼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討論,點撥)教師點撥:是樸素的愛國情感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這一環節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二課時

第一環節:課前學習交流

讓學生小組內比賽複述課文,要求既能體現情節發展的脈絡,又能説出人物形象。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

(一)韓麥爾先生是怎樣一個人?

學生自由發言,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説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説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

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

(二)小説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有哪些?能夠反映人物當時的什麼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刻畫韓麥爾主要通過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

讓學生在文中快速查找勾畫,既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又掌握了刻畫人物所用的描寫方法。

(三)體會重點句的深刻含義。

1、為什麼説“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

2、“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3、為什麼小弗郎士今天聽講會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四)品味語言。讀24-29節,思考問題:

1、課文中“忽然”一詞在這裏説明了什麼?2、課文中“我──我──”兩個破折號表示什麼意思?該怎樣讀?3、怎樣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和寫出的“法蘭西萬歲”?這兩個字的含義是什麼?

結合上面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第三環節:當堂檢測

這一環節能有效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

第四環節:佈置作業

第五環節:課後複習

試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從上課到下課部分的內容。

四、説教學反思

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根據小説故事情節分析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基本實現了。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麼熱烈。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更加體會到學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為課文作旁批之後,不會將相關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東西告訴大家;在談小弗郎士內心變化的時候,對老師的態度變化只想到由於老師變得温和而產生的親切感,未能注意到韓麥爾先生由一個普通教師變成一個愛國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須對學生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2

起首,來明白本節課的講授目的及重點:

1、從闡發人物形象入手,造就學生正確掌握小説主題的闡發本領。

2、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心情、行動和生理運動的形貌要領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3、感悟小説所體現的猛烈的愛國主義精力,引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緒。

其次,談一下我的教學設想:

學生自讀——掃清文字障礙——學生誦讀——教師、學生質疑釋疑——學生感悟。

解説:文章的自讀是教學本課的關鍵。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提出疑問。質疑可能會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詞上的,或是詩句上的,或是關於時代背景、作者情況等方面的,均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對提出來的疑問,教師不必一一作答,先發動全班同學來討論解決,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存疑,或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在課外作深入探討。然後讓同學説説或寫一點各自感悟到的東西。

具體過程以學生探究討論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閲讀課文,篩選課文信息,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組織學生研討分析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⑴你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讓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調皮、搗蛋、不遵守紀律、馬虎、不認真學習、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⑵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小弗郎士是一個由於這是最後一課而變得認真聽課的人的孩子”一種見解。

明確:小弗郎士是由一個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的孩子變成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的孩子

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寫,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⑵究竟是什麼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討論,點撥)

教師點撥:是樸素的愛國情感使這樣一個活潑、調皮的孩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2.組織學生研討分析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⑴你認為韓麥爾先生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可討論,可朗讀。要求學生根據預習內容回顧全文,思考全文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言。

學生自由發言可能認為韓麥爾先生:①是一個可憐的人②是一個原先不大負責的人③是一個嚴厲的人④是一個普通的人⑤是個温和而嚴肅的人⑥是一個有勇氣的人⑦是一忠心耿耿的人⑧是一個愛國的人⑨是一個留下了高大形象的人……

⑵然後教師進行調控,組織討論三種“見解”。

①韓麥爾是一個普通的人(鎮上的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課堂教學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時還“玩忽職守”……)

②韓麥爾是一個“可憐”的人(最後一次上課。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一動也不動地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臉色慘白,話説不下去。教了一節課又一節課……)

③韓麥爾是一個愛國者(換上禮服,紀念這最後一課。自責及對阿爾薩斯人直率的批評。讚美法語。説明語言好比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我們。內心的極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寫“法蘭西萬歲!”。課文七處點至韓麥爾先生的愛國。)

在討論中重點放在第③種“見解”。結合討論,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誦讀課文最後一部分,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的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

3.作者為什麼不把韓麥爾寫成一個“高峻”的“戰鬥好漢”,把小弗郎士寫成一個“少年好漢”,而讓他們都以一個平凡人的身份出現?(討論,點撥。)

老師點撥:

正由於平凡,韓麥爾老師和小弗郎士才可以大概成為千萬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質樸、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緒,才氣被明白成是全部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氣使這篇小説所體現的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配合心聲……

4.放《國際歌》,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回憶故事情節,想象故事情境,體會文章主旨。

5.從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身上我們學習到了哪些金子般的東西?對於愛國主義你有什麼樣的認識?(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悟)

最後根據本堂課內容設計一個作業:

把你對愛國主義的認識、感悟寫出來,在班內交流,字數在300字左右。

《最後一課》語文説課稿3

我所説課的篇目是《最後一課》,它是初中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

一、大綱對初中閲讀的要求

大綱對初中階段在文學作品方面的閲讀要求主要有:1 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2 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最後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説。這篇小説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中最後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鋭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出來了。

三、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通過聽讀,瞭解小説的主要情節。這樣,才能更好體味和推敲作品語言的意義和作用。(2)學習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寫法。

2 情感目標: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我們通過這課兩個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時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這樣非常自然地把培養學生的情感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3發展目標:在學習本文出色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他們創新寫作。

四、教學重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們在向學生傳播新知識的同時,應考慮到教學對象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針對性確立重難點。對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説,整體感悟一篇較長的文章有一定的難度,根據這個情況,我確立以下的教學的重點、難點。

1、小弗朗士在最後一課前後的變化,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感情。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時上課不一樣的具體表現

難點:文章中重要語句含義的分析和文章中處處照應是本文的難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應加以啟發和點撥。

五、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就要制定合適的科學的教法、學法。首先要把握兩個原則1、把基礎知識落到實處。2、重視素質教育,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其次採取以下的方法:第一,文獻法。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瞭解課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資料,充分預習,掌握生字詞,熟讀課文理清層次。逐步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自學能力。第二,主要採用討論式和對話式,讓學生學會與老師對話與文本對話。第三,為了加大課堂容量,我將使用投影和錄音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下面是我的具體的教學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將分為三個環節,三個課時來完成。由於本篇是教讀課文,在每個教學環節裏,我都力圖將學生置於閲讀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依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將文章分為三部分。

第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完成知識的積累。首先談一下我是怎樣導入新課的:從現實生活入手,引發學生的求知慾,所以我將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的宣傳片,讓學生感受申奧成功後全國上下歡慶的景象,引入什麼是愛國主義精神,然後説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

第二:檢查預習情況:出示投影,給生詞注音,初一的學生還處於識字認字過程,這一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

第三:提問學生,瞭解他們課後查閲資料的情況 :作者的情況,故事發生的背景。

完成了以上的知識積累的過程後,將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聽讀——整體感知課文,理請文章思路。

(1) 聽讀課文,感知主要人物。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板書:小弗郎士、韓麥爾先生)

(2) 默讀全文,討論文章思路

指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默讀全文,不動脣、不指讀邊讀邊思考這篇小説的故事情節。最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並用簡要的語言表達出來。最後老師要明確全文按情節分為三部分:1-6為第一部分、7-23為第二部分、24-29為第三部分。

在這個環節裏,完成了知識目標的第一點。

第二課時:進行第二個教學環節:品讀課文——體味語言,感悟思想。這個環節把學習方法的傳授落實到具體的課文分析中,使學生掌握閲讀分析的方法。

教學要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見聞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教室中異常情景的描寫,小弗郎士心理反應和思想感情變化的描寫。

如何在這一步裏突破重難點呢,我把握的方法是討論,交流對話,給學生搭知識的台階,引學生思維上路。

首先先讓學生閲讀第一、第二部分,從以下幾個話題入手:

1、小弗郎士在上課如中見到、聽到、想到了什麼?文中為什麼不直接從上課寫起?教師在這個話題中需要明確:直接描寫小弗郎士的同時,也間接表現了先生的嚴厲,對下文寫老師態度的變化,突出主題,有烘托作用。不直接從上課寫起,而是着意渲染一種和平的氣氛,跟下文的悲劇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2、《最後一課》的情形與平日上課時大不一樣,你能從文中找出不一樣的具體表現嗎?並説説這種不一樣説明了什麼?教師要向學生明確以下幾點:首先是氣氛不一樣、學生不一樣、老師不一樣,這種種不同為最後醫科渲染了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氛,為下文蓄足了氣勢。

3、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上,思想感情發生了明顯變化,你能從中找出這種變化的具體表現嗎?並説説變化的的原因嗎?在與學生討論以上話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筆勾畫出一些重要的句子。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和交流的同時,也對作品進行了品讀,我們突破了重點,把握了小弗郎士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

第三個課時,繼續第二個環節的主題——品讀課文。但是教學要點是分析韓麥爾先生的形象。在這步裏,我把握的方法是朗讀法和討論法。

讓同學接力讀11-19段,引導同學對下面的問題進行分析:(1)在最後一課裏韓麥爾先生為什麼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2)韓麥爾先生講話,連用了兩個“最後”,它們的含義各是什麼?表達了他什麼樣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胎氣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裏,一動也不動,瞪着眼看周圍的東西,好象把小教室裏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裏”,讓同學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麼?(4)他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時,為什麼要使出全身的力量?以上幾個問題分別從韓麥爾先生的服飾、語言、神情、動作進行分析的,解決了這幾個問日,也就突破了重點的第一點。

然後請譯名同學讀第20自然段,引導同學進行分析:怎樣理解“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教師在小結時要指出這裏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在分析完主要人物形象之後,要對這篇文章的中新思想和寫作特點進行歸納,和進行創新寫作,這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節——運用,激活思想,創新寫作。歸納本文通過典型的環境,如在上學路上,小弗郎士見到了普魯士士兵的操練,廣告牌等等,這些描寫實際上是告訴我們故事的背景,運用語言、表情、動作等的描寫,突出典型任務的性格的寫法。這些在寫作上都要會學習和運用。佈置作文,題目設計為《最後一課》之後,要求學生展開合情的想象,緊承文末的一句話進行續寫。

以上的教學中,我沒有改變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但這個設計是符合學生認識的規律的,充分發揮了他們的積極性,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標籤: 一課 語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gk8o0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