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選幼兒園説課稿大班模板彙編10篇

精選幼兒園説課稿大班模板彙編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大班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幼兒園説課稿大班模板彙編10篇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1

分析與思考:

所謂工具,指的是人類在生產勞動時所使用的器具。它具有針對性使用對象或範圍的特點,是人類在勞動實踐中的智慧結晶。工具廣泛存在於生活及各行各業中。人的一生都離不開工具的使用。對於大班幼兒來説,他的生活周圍也充滿各種各樣的工具。他見過也已經使用過不同的工具併成功地完成各種任務。但是,所有這一切經驗都含糊地存在他的頭腦中。正因為工具太常見,反而容易讓人熟視無睹了。如何把這些經驗從他的腦海中喚醒,進行概念上的明晰並激起他再一次的興趣和好奇就是成功開展學習活動的關鍵。

再者,《勞動者的工具》這個內容非常廣泛,大到人類發明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小到一根秀花針。工具不僅代表着一件具體的器具物品,更凸顯住深層的精神內涵。如何從這個浩瀚的工具海洋裏汲取適合大班幼兒認知和探索的學習內容併產生情感上的觸動和共鳴是本次活動的根本。

大班幼兒所擁有的經驗和技能使他樂於自我發現和探索,他們不滿足於知識的傳授而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更多的經驗和知識。同時,他也能夠通過同伴間的合作完成更艱難和具有挑戰性的任務,享受成功的滿足。《勞動者的工具》所顯現的內容是完全靜態的成品。大班幼兒會滿足於這樣的學習方式嗎?怎樣讓靜態的東西動起來,成為孩子樂於探索,能夠發現的新材料呢?正確選擇跟學習材料適合和匹配的教學方法,讓枯燥的認知活動成為快樂的事,是成功開展本次活動的精髓。

思路定位:

1.選擇幼兒熟知的、同時具有安全操作性日常生活工具作為本次科學活動的探索和認知對象。引導幼兒用“陌生”的眼光去重新審視熟悉的材料,激發好奇心和活動的興趣,

2.讓靜態的材料“動”起來。將認知的重點從被動接受轉移到主動發現探索上。通過幼兒的親歷親為去發現工具的特點,並通過與同伴的交流探討建構成新的內需的知識。

3.在與同伴的合作中常識使用工具並獲得成功的體驗。通過操作和實踐來驗證自身的發現,同時也進一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具體教案與環節分析:

活動目標:

1.運用多種感官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積極探討交流自己的發現和見解。

2.嘗試和同伴合作使用某一工具完成任務,體驗合作的快樂和嘗試的成功。

3.初步瞭解工具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激發自豪感。

活動準備:

1.安全工具:小刀、小鏟、螺絲刀、剪刀、夾子、小推車等若干。

2.輔助材料:水果、大積木塊、黃豆、布袋、布、玩具點心、大嘴娃娃

活動流程:

引題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拓展經驗→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活動環節:

(一)引題,激發興趣

1.教師講述故事《小熊造房子》,引發幼兒思考。

輔助問題:“有了木頭、釘子,小熊就能造房子了嗎?”

“它還需要什麼可以幫它又快又方便地造房子?”

2.談話理解工具的概念

講解:工具就是一些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快、更順利地做好一件事情的物品。

(簡單的提問,有懸念的小故事,將枯燥的內容巧妙地隱身其中。通過小朋友自己的思考和探討,將日常的常見工具呼喚出來,在喚起生活經驗的同時,言簡意賅的講解幫助幼兒迅速明晰和梳理已有的模糊概念。全新的審視目光激發了內心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二)自由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祕密

1.明確探索目的

輔助語:“工具為什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做事情呢?”

“它的祕密在哪裏?”

2.自由挑選工具,探索和發現工具的用途及祕密

3.集體交流探討

圍繞中心話題:“我發現XX是用來幹XX的。”

“它的祕密是XXX。”

“使用它的好處是XXXXX。”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發現工具的祕密”這一充滿挑戰性的任務強烈地激發了幼兒無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他們簡直迫不及待要大展身手。原來已熟悉的操作材料重新變得陌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正好為他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必要的基礎。他們會想盡辦法運用各種可以運用調動的器官,去探索、去發現,並樂此不疲。每一個細小的成功和發現可以激勵他更深入再一次的探索。認知在過程中慢慢得以積累和形成。充分的嘗試達到經驗的概括。

因地制宜的工具材料,讓孩子真切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工具就是人自己發明創造的。通過幼兒的操作,材料揭示出的有關特性和事物間的關係,正是我們所期望幼兒獲得的,也為下一個環節做了很好的知識積累。

讓孩子自由選擇工具是根據大班幼兒的特點決定的。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選擇探索的材料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條件,不僅有利於幼兒運用原有經驗,澄清自己想法,按自己的方式方法獲得有益的經驗,還有利於他們產生一種想法進行發現的要求,一種前進的動力,這種熱情會讓他們專心致志地投入研究和探索。

集體的探討交流促進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幫助幼兒在與同伴的觀點交融、碰撞中豐富和建構新的知識經驗,完善自己的想法,獲得成功體驗。)

(三)拓展經驗

1.引導思考:工具從哪裏來?

瞭解工具是人類的智慧結晶。

2.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説説還見過或用過什麼工具?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的啟蒙教具,他的知識主要是經驗性的知識。通過自身的探索,幼兒獲得了大量的豐富具體的實際經驗,在這裏,通過老師巧妙的鋪路搭橋,用幾個小小的問題就幫他們歸納、概括最終理解、內化對工具的認知。引導幼兒從眼前的幾件具體工具拓展到整個工具海洋,逐步將經驗遷移和拓展,通過回憶、思考在脱離實物的狀況下驗證自己的知識使經驗真正得以內化。)

(四)小組合作嘗試使用工具。

1.提供材料,明確任務目標

工具任務:

小刀水果拼盤

小推車運送大積木塊(上下坡)

小鏟將黃豆裝袋

螺絲刀組裝小木盒

剪刀剪布片

夾子喂娃娃吃點心

2.小組成員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任務

3.集體探討,説説自己是怎樣完成任務的,工具幫了什麼忙?

總結:工具的用處真大呀!工具是在勞動時發明的,我們只要會動腦筋,也可以發明有用的工具!

(通過剛才的探索、討論,幼兒發現了許多工具的優點。但這只是表面上的發現,要驗證工具的真正本領,讓孩子心服口服,真正認識工具為勞動帶來的便利,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事實説話。”俗話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親身的體驗才能使經驗真正的內化。

孩子是主動學習者。他們要主動讀探索、研究和發現才能主動建構知識經驗。教師要儘量創造條件讓他們實際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幼兒在多的過程中真實感受,才能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活動內容的生活化,讓孩子體驗和感受到這就是我想要知道、想要解決的問題,更能激發起自豪感和成功感。

小組合作探究共同的主題和內容,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合作能力發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相互交流和協作機會。在這過程中,他們會在過程中不斷思考,會控制自身,會主動協商,會發現和認識別人的長處和價值,獲得更多的新信息、新經驗。每一個孩子都會通過集體的、成功的探索獲得新的經驗,都在自身的基礎上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提高!)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2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通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為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説教材(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為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通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 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 書、雨傘、風車、有關龍捲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户外感受風。

三、説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為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4、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通過看龍捲風的碟,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啟發聯想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為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户外感受了風。以增加幼兒對風認識。

四、説學法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説一説、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期間,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五、説活動過程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六、説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持、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為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通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乾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捲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為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捲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捲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為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為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户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3

背太陽

説活動教學思想

美是一種藝術,美的因素無所不在。審美作為一種高級的情感體驗,在我們的兒童時代更是發展為強烈的審美情感。幼兒園的審美啟蒙教育是將各領域的審美體驗交織、滲透、強化,最終提高幼兒的審美素質。就美術活動而言,應該將啟迪智慧與美好的心靈作為教育的首要目標,努力在創設富有詩情畫意的情景中,給幼兒以豐富的感官刺激,鼓勵他們將發自內心的強烈感受用自己的表達方式自由地釋放出來.從而得到審美心理的滿足和情感的昇華。 所謂美術,美是體驗,術是表現。兩者必須和諧統一。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卻很容易出現兩者對立的情況:一是有美無術,幼兒只是在接受一些十分概念化的圖式,因而失去了表現和創造美的熱切願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美與術的統一,如何將各種美的因素加以整合。使幼兒獲得完整的審美體驗,我想這是我們審美啟蒙教育要努力追求的目標。所以我想在這一方面作一個初步的嘗試。

説話動教材

《背太陽》這一內容選自一篇優美的文學作品,它講述了一個帶有一絲童話色彩,情節不斷變化的故事。故事以擬人化的手法將人人熟知的太陽作為主人公,將房子、大樹等比作地球上的朋友,為了讓太陽工作得輕鬆一點,朋友決定輪流出來背太陽。故事雖簡單.卻充滿了兒童情趣,而在幼兒繪畫創作中,欣賞感受始終是第一位的。幼兒表現創作的慾望只能通過充分感受才能萌發,又只有在表現創造的親身體驗中才能領悟美的真諦。這裏所説的情趣即為審美情趣。在繪畫創作中。技能水平可以有高有低,但情趣是不能沒有的,所以我想用這篇富有情趣的童話故事《背太陽》作為貫穿始終的線索,營造一個優美動人的意境來感染幼兒,大膽地表現美,創作美。

説活動目標

作為一次美術活動,我想教師應該十分注意美的形式對激發孩子審美體驗的重要作用。本次活動在技能目標上必須解決的問題是運用重疊的方法來表現前後關係。在構圖上,那些連成一片的房子,鬱鬱葱葱的樹林或是手拉手的雲朵等襯托着一個半圓形的大大的太陽,大與小、名與少的對比配合。給人以平衡的美感。

在情感目標上,我想讓孩子感受道德情感的美應是整個活動的靈魂。故事中人與人之間的關心,羣體之間的互相幫助及團結的巨大力量,這些抽象的情感品質通過內容語言及圖象會給孩子一種具體、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並使幼兒通過自己的創作進一步體會到這些美麗情感品質的美.而這種美會使整個活動極有光彩。

説活動準備

工具與材料是美術創作的必要條件。恰當地選擇工具將會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更主動地投入創作。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供給他們常用的水彩筆和蠟筆外,還提供了記號筆和多種顏色的水粉顏料及大號的水粉筆,便於幼兒表現大面積的色塊,嘗試多種作畫方法,可

以用記號筆描線,可以用蠟筆勾邊,也可以用油水分離法。這樣一來,無疑又構成了美術創作中的形式美。

説活動過程

1.主題引入

為了更好地把握幼兒對內容所產生的強烈的情感體驗,滿足幼兒運用更好的方法大膽表現自己體驗的要求,我設置了這樣的主題引入:“太陽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們商量着怎麼讓它工作得輕鬆一點。”從而引出後面的演示討論,許多房子、許多大樹、許多花草都來背太陽。使這種情感體驗逐步深化與昇華,並能貫穿於整個美術活動的全過程。

2.提問設計

在感受物體重疊關係時,我用了簡單的動畫效果,視覺效果較好。在活動設計中,為了讓幼兒理解創作技能或為了提出讓幼兒爭論的話題.我很注重設問的技巧。如:一級提問(較為籠統的問題)、二級提問(有各種答案的問題)、封閉式提問(即尋求標準答案的問題)等等。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有時往往會注意了設問的內容如何為目標服務,而忽視了完整性,教師則成了既是情景的創設者又是情景的破壞者。

為了設問內容與情景巧妙地結合,在引導觀察房子間重疊關係時,我設計了這樣一組提問:“一幢房子背太陽背得動嗎?”提示幼兒應有許多房子才能背太陽。演示二三幢房子後又問:“咦!這幢房子怎麼造了一半就背太陽了?”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這幢房子給別的房子擋住了。所以只看見一半。讓幼兒感知房子怎麼擠進去呢?從而告訴幼兒重疊的表現方法: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提示房子與房子可以不斷地重疊。當許多房子終於將太陽背起的畫面出現後,孩子們的喜悦是不言而喻的。

有了以上的觀察感受,下面的嘗試就變得簡單了。用大樹作為相關繪畫經驗的遷移為孩子在後面的創作打下了基礎。同樣的,教師在示範講解時所用的設問都圍繞着文學作品情節的展開而設計的。

3.活動拓展

在引導創作時,我用“一年有幾天”的問題激勵幼兒想像各種圖象.拓展創作思路。如果説,在欣賞與討論環節教師面對的是幼兒整體的話,那麼在指導創作中的教師面對的則是不同層次水平的幼兒個體。教師必須用敏鋭的眼光及時捕捉幼兒創作過程中可能產生的新奇的構想或預設外生成的問題,並通過語言這一媒介將信息整理反饋給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使幼兒充滿激情地投人創作。

為了保持活動的完整性,這個環節教師富有情境性的語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創作中由於兒童對重疊與省略的認識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幼兒時期也只是這一過程的初步認識階段,在這裏是沒有對與錯之分的。教幼兒一種方法,只是為了讓幼兒更大膽地表現,而不是限制。美的構圖形式是多變的,對於幼兒所表現出的各種圖式,教師的隨機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講活動特色

審美教育的根本在於幼兒情感的培養,個性的陶冶。“背太陽”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體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快樂。我想在活動結束後的評價中教師不應單純功利性地評價誰的房子畫得好,誰的小花畫得美,而應從請來了哪些背太陽這個角度進行評價:第一天房子背太陽.第二天請了誰背太陽?……在不斷介紹幼兒創作內容的過程中使幼兒的心靈得到淨化。這樣一來,將重疊與省略這一枯燥乏味的技能訓練,融會在優美感人的文學作品的意境中。這樣幼兒最後得到的體驗是“勤勞工作的太陽得到了地球上許許多多朋友的關心和幫助”,而不是僅僅學會了重疊和省略。

俗話説:“畫無成法,教無定法。”我想那種“為追求技能而技能至上”的做法在幼兒園的美術活動中是應該避免的。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我長大了》,這是二級主題《人在變》中的一個活動。

1、教材來源:在一次常規的身高體重測查後,我把前一次的測查結果和這次的測查結果同時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對自己成長的關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為此,我設計了這個主題系列活動,一方面滿足孩子們的心理需要,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另一方面讓孩子瞭解長輩對自己的關懷、愛護,改善孩子只會享受長輩對自己的愛,而不懂得會報的心理狀態。綱要中要求: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我認為選擇此教材有一定的階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活動內容既適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魯納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融合了語言、科學、社會、藝術領域的整合。目標為:

(1)通過各種方法引導幼兒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2)激發幼兒欣賞自己的成長,展示自己的能力,樹立自信心。

(3)樂於與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長的快樂。

(4)讓幼兒嘗試製作個人成長冊,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

(5)讓幼兒體會父母的辛苦、關心,增進親子之情。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感受“我長大了”,主要是發現自己成長與變化。通過觀察、比較小時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錄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根據人的成長過程進行排序、製作個人成長冊,主要是通過自主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培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對自己的成長充滿了期待。在目標定位上,樹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各領域內容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幼兒小時候的照片、衣物、用品佈置於牆上,桌椅呈同字型便於評價和集中。

(2)物質準備:“人的成長過程”圖片,卡片紙、彩筆、彩紙、剪刀、膠水等美工材料與工具若干,已製作本領樹的樹幹,小時候的錄像(或小中班在園的錄像),胎兒的生長髮育以及新生兒的養育的錄像。

(3)知識準備:幼兒向家長了解爸爸媽媽的故事及自己小時候的趣事,觀察各個階段自己成長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徵。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5

一.説教材

幼兒園數學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特點和規律,密切聯繫着幼兒的生活,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時間是世界和萬物運動、變化的表現形式。因此,我運用幼兒較熟悉的一日生活的作息時間,引導幼兒認識整點,這樣一起幼兒的積極性。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實際情況,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為:

1.幼兒認識鐘錶,能叫出名稱,基本掌握鐘面的主要結構。

2.使幼兒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能正確辨認整點,認識整點的讀法及記錄方法。

二.教法與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的主要是幫助幼兒認識整點,時針與分針之間的運轉關係,使幼兒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讓幼兒撥一撥,看一看的過程中掌握整點、半點,知道時針、分針、以及它們之間的運轉關係。對能力差的幼兒在看圖撥指針時,教師注意加強輔導,如:7:00時,提醒幼兒分針在12上,時針在7上。

三.活動準備

1、製作鐘錶一個.

2、幼兒每人制作一個鐘錶。

3、幼兒用書大班下冊《科學與數學》

四.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出這節課的內容。

誰?師:今天我們要認識一個新朋友,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他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大家猜猜他是誰?

引導幼兒學説:“鐘錶”

2、師:剛才的謎底是“鐘錶”,請幼兒説説鐘錶的用途,總結出鍾能告訴我們時間,人們的學習、生活、工作都離不開它。今天老師就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位鐘錶朋友。(出示製作的鐘表)

3、引導幼兒觀察鐘錶的表面。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鐘錶,鐘錶上都有什麼呢?

有數字寶寶,有針,請小朋友從小到大的順序讀一讀。1-12

3.。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引導幼兒觀察時針和分針的區別。

幼兒學説:“分針”“時針”“分針跑得快,時針跑得慢。”

4.通過撥動鐘錶調時鈕,認識鐘錶的“整點”。

(教師將分針和時針都撥到12上,然後撥動鐘錶的調時鈕,分針轉一圈從12點轉到12點,讓幼兒注意時針有了什麼樣的變化。教師反覆撥幾次,讓幼兒明白分針每走一圈,時針就走一格,就是走了一個小時。引導幼兒説:“1點、2點、3點、4點……”)

板書:1點2點3點……

5、師:現在請一個小朋友到前面來聽老師的口令撥動鐘錶。(找3-5個小朋友示範)

6.給幼兒每人發一個製作的鐘表,幼兒聽口令撥動鐘錶(老師巡迴指導)。

師:請小朋友仔細聽老師口令,老師説幾點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撥表,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正確。

現在9點了,小朋友該起牀了。

現在10點了,我們該吃早餐了。

現在12點了,我們該到室外去做廣播操了。

現在1點了,我們該吃午飯了。

7、老師撥動鐘錶調時鈕,幼兒看老師撥到幾點,然後記錄在紙上。

8.示意幼兒把幼兒用書翻到22頁,聽指令做題。教師巡視。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6

一、説教材。

水是孩子喜歡玩樂的憑藉物,在課間總會看到孩子在衞生間玩水,對於剛升入大班的孩子,對水不在是停留在單純的玩弄中,而且會思考這水怎麼從手指縫裏流出來、水能抓住它等等的問題,因此我就想把動畫與水的特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動畫中的水給孩子有所啟發有所收穫。我選取的動畫是抽象型的幾何形體動畫,這更能發揮孩子的想象,更能吸引孩子的有意注意,但由於孩子是大班初期,一些有關知識點的選取得充分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如對於水的在態變化,我只要求孩子瞭解有這三種形態而不要求瞭解三態的變化過程,三態的變化過程瞭解我定位於大班下學期。在我選擇《小水珠旅行記》這則動畫時,我考慮主要原因是這個動畫片製作精良,形象可愛,想像大膽豐富,從視覺感官上刺激了幼兒發散自己的想象能力,適合大班上學期的幼兒。

二、説活動目標。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以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目標為依據,確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徵,我分為了三大目標:

學會綜合運用感官觀察水的用途,發揮幼兒的聯想能力,用語言描述水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知道節約用水,感受自然中水的美麗。

瞭解水的三態變化,運用簡單的圖畫表示水的形態。

三、説重、難點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看動畫,知道水與我們生活的關係;教學難點是欣賞動畫,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瞭解水的三態變化。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紙即小水珠旅行圖每組一份。

五、説教法和學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直觀法、提問法、講述法等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法突破教學難點,提問:小水珠經過了哪些地方?小水珠遇冷會怎麼樣?遇熱會怎麼樣?課件直觀的表現了水的形態,幫助幼兒更有效地理解教學難點。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動畫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以看動畫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用啟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

操作法在本次活動中也運用的比較多也是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第一次操作掌握水的三態變化條件,在操作中讓孩子的經驗(什麼遇冷遇熱的情況)進行整理提升經驗,對剛建構的知識(三種形態)經驗進行遷移;第二次操作掌握水珠與生活的關係,提升幼兒有關水的用途零碎經驗。

六、説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流程分六部分進行的

1、老師帶領幼兒進入活動室,自由找位置做下來。

出示小水珠後談話:哪兒看見過小水珠,讓幼兒聯想生活經驗,知道水與人們的關係。

欣賞課件第一部分,瞭解水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此環節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講述法,把動畫進行分析。

提問:我們來看看小水珠它在做什麼?欣賞動畫1<第1遍>水珠有什麼本領?從哪裏看出來的?(發揮幼兒的聯想能力)

再欣賞動畫1<第2遍>,把剛才遺漏得、沒找到的再仔細找一找,大部分幼兒能總結出小水珠的用途了。

提問:小水珠一共經過了哪些地方?碰到了哪些朋友?

總結:花朵--澆水、頭髮--洗頭、火苗--滅火、小魚--存活小動物。運用多媒體,根據幼兒的講述,講出一個用途,出示該標記,這樣更形象地總結出水與人們的關係。

觀看動畫2:突破難點,瞭解水的三態變化,並嘗試組合三態變化圖。

欣賞動畫2,開放提問了解水的三態變化。

觀看動畫2,小水珠有哪些變化?它來到了什麼地方?(冰山頂、熱騰騰的鍋裏、飄到天空裏變成雲)引導幼兒講出小水珠來到冰山頂上就結成了冰塊,到了熱騰騰的鍋裏就沸騰了,又飄到了天空中蒸發變成了雲朵。

小結:小水珠經過了這麼多地方,來到冰山上,遇到冷空氣變成了冰塊(出示冰塊圖)、小水珠跳進鍋裏遇到熱空氣加熱加熱成了水蒸氣飄到天空中。(出示水蒸氣圖)

三態變化圖提升幼兒講述經驗

提問:什麼情況下水變成冰,什麼情況下水變成水蒸氣?出示三態卡片,並由遇冷遇熱的字樣,冰塊(圖)---遇冷(文字)-水---遇熱(文字)---水蒸氣(圖)。

提問:水還會遇到哪些冷的時候變成冰?還有遇到哪些熱的時候變成水蒸氣?

此環節用課件與圖例相結合,突破教學難點,知道水有三種形態,並瞭解三態變化的條件是遇熱與冷。

4、小組合作,經驗遷移,鞏固難點。

導語:這是小水珠的旅遊圖,小水珠到什麼地方變成了水蒸氣,到什麼地方變成了冰塊?你把它們畫下來。

提供小組操作材料:水三態圖一套、繪畫筆紙一套。

小組合作要求:自由選擇畫紙的方塊小格,根據三態變化的要求,畫出遇冷遇熱情況,如:遇冷-冰山等表示,遇熱---燒火、火山等表示,每組組成不同的水珠三態變化圖。

5、連貫觀看課件,完整了解水概念

簡單提問用途及三態後老師小結。

小結: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都需要它,每個生物都離不開水。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小朋友要節約用水。

在原來三態旅行圖的基礎上讓幼兒再進行用途的聯想補充完整旅行圖。

提問: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把小水珠的旅行畫下來好嗎?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引導幼兒回憶動畫中小水珠遇到的好朋友,也可以自由想象,水還有那些用途也能畫下來。提問:小水珠除了能澆花、洗頭髮、滅火、養魚,還有什麼用處?幼兒發揮想象,根據自己平時的知識經驗進行繪畫,培養了幼兒的合作能力。

每組提供一張摺好的長方形紙,折成9格,在每組完成三態變化的幾格後,餘下的自由填充完水珠的旅遊圖。

最後,請幼兒將自己組上完成的水珠旅行圖交換,看看其他小朋友畫的小水珠經過了哪些地方。讓幼兒與同伴和老師分享,這也是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想法的重要機會。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7

一、選材

此活動的`選材來源於生活,筷子是幼兒比較熟悉的一種餐具,他們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進食是我國的一大特點。

常言道,心靈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細協調動作。用筷子夾食物時,不僅是5個手指的活動,腕、肩及肘關節也要同時參與。從大腦各區分工情況來看,控制手和麪部肌肉活動的區域要比其它肌肉運動區域大得多,肌肉活動時刺激了腦細胞,有助於大腦的發育。可見,及早進行手的活動功能訓練一方面可以讓幼兒享受用筷子進餐的樂趣,另一方面對幼兒的智力發育也有好處。中班幼兒的小肌肉不斷的發展,可以掌握多種動作技能,而且會比較協調。但班裏大部分幼兒不會使用筷子吃飯。因此,我選擇此教材讓幼兒在遊戲練習中學會使用筷子,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二、教學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瞭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國人的發明創造。

2、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

3、嘗試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定位於: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為此,我作了以下的準備:幼兒人手一雙筷子、一隻碟子;每組一隻托盤,內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賣湯圓》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三、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本次活動中,我還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示範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教師準確的示範動作讓幼兒掌握學習內容和基本動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練習筷子的正確使用方法。此時不必強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勢,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有個逐漸改進的過程,學會主要動作要領就可以。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拿筷子的姿勢會越來越準確。第二次操作是實踐活動,通過品嚐食物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嘗試使用筷子進行各種活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並體驗其中的樂趣。

3、遊戲法:中班幼兒處於遊戲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遊戲,讓幼兒充分體驗筷子帶來的樂趣。

説學法:

1.操作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動中我就引導幼兒練習筷子的使用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對教師示範的觀察進行練習,他們不一定會使用的很正確,那也不要緊,在第二次的實踐活動中,幼兒通過品嚐,強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師適時的個別指導,就鞏固了練習方法。在嘗試筷子進行各種活動時,孩子們通過使用筷子打擊節奏、搭建遊戲等活動中,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了發展。

四、教學過程:

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導入活動——學習筷子使用方法——練習筷子的實踐活動——筷子游戲

1、導入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我就採用謎語引起幼兒對筷子的興趣,“姐妹雙雙一樣長,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熱熱都經過,酸甜苦辣一起嘗。”這個謎語形象的講述了筷子的外型特點和用途。在孩子們興趣勃勃的猜出謎語後,教師出示筷子,簡單介紹它的來源和用途,激發幼兒操作筷子的慾望,為下一環節打下基礎,並落實了第一個目標。

2、學習活動。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標準,因此,我在幼兒第一次練習前,先示範講解使用筷子的動作要領,再讓幼兒練習自由練習。第二次的學習,我配上了音樂,讓孩子在輕鬆快樂的氛圍裏練習併攏筷子撥飯、張開筷子夾菜等動作。

3、實踐活動。

學習筷子的目的在於在實踐活動中的運用,在這環節裏我為幼兒提供了豆類食品,讓他們通過品嚐鍛鍊手部肌肉的靈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協調性,落實了第二個目標,在音樂中,孩子們無拘無束的使用筷子,邊吃邊和同伴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幼兒。最後是小結使用筷子的好處。

4、遊戲活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因此,在幼兒使用筷子品嚐活動即將結束時,教師隨音樂用筷子敲出歡快的節奏,吸引幼兒一起來打擊節奏樂。這個遊戲活動滲透了藝術活動,在幼兒跳完節奏舞后,教師提問:“筷子還可以怎麼玩?”這個問題的設計為幼兒提供了創造發揮的空間,在這環節中幼兒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遊戲活動。

五、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筷子”來進行。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使用筷子的樂趣。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8

設計意圖:

隨着春天的來臨,花成了幼兒關注的焦點,大家談論着字跡喜歡的花,瞭解着花的特殊作用與有趣的寓意,我帶着孩子們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花,觀察花的特徵,認識花蕊與花瓣,花枝和花葉。

為了讓幼兒進一步個性化的表達對花的情感,提升對生活中美的追求與嚮往,我設計了這節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美術教學活動。

活動中我利用音樂引起幼兒興趣,用ppt認識各種花,最後利用一張摺紙的示意圖讓幼兒觀察學習,學會折向日葵的方法,最後利用大幅的卷畫呈現幼兒的作品,再讓幼兒通過合作進行添畫。

活動目標:

1、能運用折、剪、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製作,體驗成功的快樂。

2、通過觀察討論等方法,學會觀察示意圖,嘗試用這一方法創作。

3、體驗合作與創造的樂趣,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摺紙示意圖。

2、大幅卷畫背景。

3、人手一份操作紙,彩筆,膠水。

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五個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觀看春景圖,瞭解春天的特徵在這一部分,我找一些關於春天的景色圖,讓幼兒觀察。瞭解春天的特徵,並説一説最喜歡春天裏的什麼?為第二環節做好鋪墊。

第二部分,觀看ppt,瞭解花的特徵第二環節我利用一段非常美的過渡語,很自然的引出今天的主題,花兒朵朵,讓孩子們來講講花的特徵與組成,讓幼兒對花的組成有一個初步的瞭解。

第三部分,出示示意圖,學習摺疊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今天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需要和小朋友一起觀察示意圖,來學習折向日葵的方法。在觀察示意圖時我提了六個小問題來幫助幼兒,學會觀察,學會摺疊。

(1)圖一告訴我們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做?

(2)做好圖一,圖二又是什麼意思?

(3)圖三上出現了幾個字,是什麼意思?

(4)圖四的角落上有虛線是什麼意思?

(5)圖五中有把小剪刀,需要小朋友剪,你覺得應該剪在那裏?誰來試一試?

(6)最後誰來試一試把他變成一朵向日葵孩子們學會了摺疊,然後就是利用小朋友已有的知識對背景進行添加,花草樹木藍天小鳥,都是小朋友已經畫過的,在這裏進行一次全面的練習。

第四部分,幼兒操作,添畫春天的背景這一環節主要是幼兒的操作,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在幼兒操作時,我改變傳統的個人作畫方法,利用長卷畫的方法,讓幼兒把作品進行粘貼,並一起在長卷畫上合作添畫,即改變了作畫方式,又能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

第五部分,評價作品,展示春天的花園在幼兒的作品進行展示後,讓幼兒來説一説,現在的花園是什麼樣的?你能用一個成語來説説嘛?最後利用一個音樂遊戲《蝴蝶找花》自然結束本次教學活動。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9

一、説活動教材

隨着社會的發展,各種禮儀存在與生活中,禮儀包括見面禮儀、餐桌禮儀、電話禮儀。這些禮儀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根據我對孩子的瞭解,發現孩子們最常用到的還是見面禮儀。孩子們對於見面禮儀並不陌生,見面禮儀是指兩個人見面時如何打招呼。學會用正確的見面禮儀,能提高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大班小朋友已經有了前期的生活經驗做鋪墊,而且更加活潑,願意與同伴交往,如果從小能學會正確的禮儀,將對其一生有影響。

二、説活動目標

基於我對教材的分析,挖掘,特制定以下目標:

1、瞭解見面禮儀的方式、方法。(重點)

2、知道不同的見面禮儀適用在哪些場合。(難點)

3、感受不同的見面禮儀和同伴交往帶來的快樂。

難點分析:大班小朋友的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較強,有自己的思想。見面禮儀有很多的種類,對於不同的見面者、不同的場合都有着其特定的見面禮儀。大班小朋友的生活經驗依舊比較缺乏,經常接觸到的只是家人,對於這些禮儀顯得比較陌生,尤其是對於不同禮儀適用在哪些場合對於大班孩子來説是個難點。

三、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一段視頻、一個小故事以及相對應的圖片、小朋友人手一份的操作圖片

2、經驗準備:對同伴交往有一定的瞭解

四、説活動流程:

一、談話,激趣

(一)提問:1、你們和好朋友見面,會怎麼樣呢?目的在於讓小朋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並拓寬小朋友的思路。

(二)播放一段視頻,提問:視頻中的小朋友們、叔叔、阿姨見到好朋友了,都是怎麼做的呢?目的在於讓小朋友瞭解見面禮儀的方式、方法,併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二、植入故事,討論

講一個故事,在故事中“經商的爸爸見到了生意上的夥伴就握握手,在公園見到自己的好朋友就擁抱,並出示相應的圖片,並提問:為什麼他的這些禮儀不一樣?目的在於讓小朋友知道不同的見面禮儀適用在不同的場合。

三、經驗遷移,轉化為行為

小朋友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一些不同的場合、人物、以及一些不同的見面禮儀,連線為這些不同的見面禮儀找到相應的場合,鞏固小朋友的知識經驗,從而突破難點。

四、延伸

請小朋友在課外找尋其他的禮儀。

幼兒園説課稿大班 篇10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誌》,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誌”。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標誌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併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誌的內容含義,有着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誌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誌符號,通過遊戲方式輕鬆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誌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誌進行分類,瞭解禁止標誌、警告標誌和指令標誌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誌。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着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着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誌》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誌,按照標誌的要求來規範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隱性之處在於能將知、情、意、行諸要素和諧的統一其中,同時指向於幼兒生活質量的提高,即安全與健康。

過程分析

總述: 整個教學過程、時間大約需要30—35分鐘。 基本流程:以“棋”導題→標誌分類思考→小組按要求重點討論一類標誌→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感知學習並掌握標誌特徵、名稱、作用及與人們生活的關係→幼兒製作標誌讓學習內容生活化→玩“棋”結題 教學方法有: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個體操作、分組遊戲等 教學重點:重點在於引導幼兒能根據標誌上的圖案分析與辨別基本瞭解安全標誌的符號、名稱和意義。初步感知三類不同標誌的特徵與含義。 教學難點:一類標誌的規範性名稱及其教育意義。如:指令標誌、警告標誌、禁止標誌等。 整個活動過程首尾呼應,環環相扣,教學思路清晰明確,上一環節是下一環節的感知基礎,下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鞏固提高。我通過這種層層遞進、循序漸進的教學策略來精心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幼兒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並在此過程中致力於促進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和諧的發展。教學中,我始終扣住“社會性教育”這個要素把握教學重點、解剖教學難點,並把目標達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兒學習方式的轉變作為衡量本活動成功與否的標準。

分述:

第一環節為活動的起始部分(大約需要2分鐘)。我以“棋”的有關問題性情景,導出學習內容:安全標誌。 在活動的開始我設計了大部分幼兒都接觸過的 “棋類”問題引出一張嵌有各類安全標誌的棋盤,繼而通過“要想下這盤安全標誌棋,首先要認識棋盤上的一些安全標誌”為要求,提出今天學習的任務,這樣就能讓幼兒很有興趣的進入學習活動。 第二環節為活動的主要部分(大約需要25分鐘)。這部分含量較大,分量較重,是解決教學重點、達成教學目標的關鍵部分,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出示12個安全標誌,讓幼兒先思考,如果請你把這些標誌分成三類,你想怎麼分?之後一組小朋友操作分類,感知三類標誌的色彩、形狀及圖案等特徵,初步建立類概念,為下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層:採用小組討論方式,圍繞四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

(1)這些標誌有什麼特徵?

(2)在哪裏見到過這些標誌?

(3)它們表示什麼意思?

(4)你能不能説出這些標誌的名稱?

請幼兒分成三組,每組各選擇一類標誌進行研究、討論、相互交談。這個層面的安排主要是啟發幼兒聯繫生活經驗進行回憶,並藉助於孩子社會見識資源及能力發展差異來實施“生生互動”型學習。第三層:本過程採用組間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集體性學習,分別由三組選派1 至多名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向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探究的把類標誌的符號及圖案所表示的含義、標誌名稱、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間,我一是隨機地結合幼兒交流進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問題,如:當心火災(應怎麼辦?)、當心觸電標誌(應該怎麼做?)、必須戴安全帽(在哪兒見過?)、必須戴防護手套(什麼地方,什麼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兒通過生活經驗圖景在幼兒腦海中的再現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安全標誌。二是引導幼兒去尋找發現一類標誌的共同特徵,即顏色、圖案、符號、形狀等,學習並記憶一類標誌的規範名稱並初步理解一類標誌的概念如:這類藍色圓形,圖案是白色的標誌,都是指令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它們叫做指令標誌。這些黃色的、黑色三角形邊框,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提醒警告我們要當心注意的,這一類警告人們的標誌叫警告標誌。這類紅色圓環、中間有一斜槓,底色為白色,圖案為黑色的標誌,都是禁止我們做的事情的標誌,那這一類禁止的標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禁止標誌。

禁止標誌上的事情都是我們千萬不能做的事情。三是因勢利導的進行社會規則及安全意識的教育,通過問與答適時地讓幼兒明確:安全標誌規範着人們的行為,告訴我們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應該怎樣去做。所以,我們一定要嚴格按照安全標誌上規定的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的保護自己和別人的生命安全,我們大家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這個層面主要用來解決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第一及第二個活動目標,我認為應在這個層面的教學中體現如何把握《綱要》中所提出的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支持者的理念,為此我在幼兒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第四層:採用操作活動法,讓幼兒遷移學習經驗,聯繫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嘗試設計並製作一些安全標誌。在幼兒設計製作標誌的操作活動中,我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加以引導:能力弱的可以繼續完成他的設計活動,能力強的可引導他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安全標誌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會尋找老師幫助,而教師則是把這個“包”推給了能力強的幼兒,建構了積極有效的生生互動。

“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綱要。藝術》)倡導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現代兒童學習方式(《綱要。幼兒的學習方式》) 這個層面也是完成活動的第三個目標的主要手段。 第三環節為活動的結束部分(大約需要5分鐘)採用遊戲法讓幼兒分組玩“安全標誌棋”,對所學的安全標誌的內容進行鞏固性練習。簡單介紹玩棋的規則、方法後,要求幼兒5人一組自行結合分成四組,推選小組裁判並分成黑白兩隊開始下棋,這環節的一安排,主要引導幼兒通過“玩中學、玩中記”,複習鞏固本課所學的安全標誌的知識,並與起始部分相前後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kpl2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