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精華】幼兒園説課稿集合十篇

【精華】幼兒園説課稿集合十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幼兒園説課稿集合十篇

幼兒園説課稿 篇1

尊敬的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微笑》,下面我將從説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準備、教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七個環節展示我的説課。

一 説教材

童話故事是富有濃郁幻想的虛構故事。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並編制生動的情節來反映生活。富有教育意義,易於幼兒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滿濃郁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蝸牛用微笑的方式給大家帶來快樂,從而自己也快樂起來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讓幼兒充分感受到小蝸牛的助人之心和與朋友的友愛之情,體會到為朋友做事的快樂。

二 説教學目標

《新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環境"並 "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我根據這一要求,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了情感、能力、認知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使幼兒懂得只要有愛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幫助別人並願意給別人帶去快樂。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欣賞文學作品的興趣和能力,發展幼兒的感受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知識目標:初步理解故事內容,掌握故事的名稱、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三 説重點 難點

根據我班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我制定了一下重點、難點:

重點:使幼兒理解故事情節及內容,瞭解故事的含義。

難點:能主動幫助別人,願意給別人帶來快樂。

四 説教學準備

1 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故事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

2 空白圓形卡片、彩筆,幼兒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加深對故事含義的理解。

五、説教學法

説教法:

托爾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因此,我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實際情況,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法、討論法、講述法和提問法。

1 直觀演示法:活動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成形象直觀的動畫,既可以分段播放,又能完整欣賞,通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內容。

2 講述法: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根據需要,我注意控制語速、音量的大小和抑揚頓挫的變化,採用不同的音色來講述不同事物的對話,從而較好的表達作品的感情。如:小蝸牛給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揚鼓勵的口吻説:"小蝸牛,你真了不起!"激發幼兒為別人服務的願望,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點,並能較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為提高教學效果和突破重、難點做準備。

3 討論法:在活動中,我將討論法結合在講述故事過程中。如:小朋友們更同討論:小蝸牛為什麼不快樂?

4 提問法:提問是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我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小蝸牛為什麼會給大家送信?)、假設性提問(如:如果你是小蝸牛,你會怎麼做?)等等。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説學法:

本次活動,主要採用欣賞法、發現法、講述法。

1、欣賞法:在活動過程中我生動形象的講述,引導幼兒來體驗幫助別人的那種心情,感受作品的語言美,從而突破難點。

2、發現法:在活動中,請幼兒回憶、討論故事中人物的對話,通過提問和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自己得出結論,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講述法:在活動中,我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為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啟發幼兒用宏亮的聲音、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且注意為每名幼兒創設講述的機會。

六、 説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分為三大部分:

一 導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故事主題

出示兩個表情圖片,引導幼兒説一説你喜歡看哪一個表情?為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分組進行討論,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2分鐘)

二 展開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我有感情地講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據幼兒的無意注意佔主要地位,有意注意還不穩定的特點,為了避免幼兒分散注意力,影響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感知,因此,我運用豐富的表情、優美的背景音樂來表現故事,講完後,提問簡單的問題:(1)故事的名稱;(2)有那些角色;(3)小蝸牛做了一件什麼事?(6分鐘)

2、分段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我分別提問:(1)森林裏的動物們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動物們在為自己的朋友們做什麼?(2)朋友感到怎樣?(3)看看小蝸牛怎麼了?(4)幫小蝸牛想個辦法,想想它還能為朋友做什麼?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7分鐘)

3 完整欣賞故事:請幼兒邊看課件,邊完整欣賞故事 ,我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1)小蝸牛為朋友們做了一件什麼的事情?(2)為什麼小蝸牛會想到把微笑送給大家?(3)大家喜歡小蝸牛的微笑嗎?為什麼他們都認為小蝸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義:小蝸牛雖然能力很小,只會爬,但它有一顆愛心,它想到了要讓自己的朋友快樂一點,它把微笑送給了大家,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所以大家都覺得它很了不起。我將這個環節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7分鐘)

三 結束部分:遷移故事主題,滲透思品教育。

我依據幼兒的生活環境從三個方面引導幼兒説説自己是怎樣為大家帶來快樂的:(1)為爸爸媽媽做什麼;(2)為小朋友做什麼;(3)為老師做什麼。本環節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思考、討論,使幼兒有了行動的願望,促進幼兒發散思維的發展。解決了本活動的難點達到了教育的目標。(3分鐘)

最後是製作"微笑"標誌:幼兒自制兩枚"微笑"標誌,即在圓形卡片上畫上微笑的表情。啟發幼兒將其中一枚"微笑"標誌別在自己胸前,另一標誌則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圍中,活動自然結束。(3分鐘)

七、教學反思:

本活動貫穿《新綱要》精神,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吸引了幼兒注意力,發展了幼兒的感受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幼兒懂得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以上是我的説課,有不足之處請老師們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大家!

幼兒園説課稿 篇2

活動由來:

1、剛入園的小班兒童年齡在3—4歲之間,正是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其中良好的傾聽習慣對於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我班兒童人數是50名,在這個大集體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太陽”,做起事來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傾聽習慣的培養能讓他們逐漸學會尊重、剋制;懂得去關注別人,更好地去適應集體生活。

活動目標:

1、培養兒童認真傾聽的習慣。

2、學會辨別聲音的音色、語義。

3、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兒童熟悉歌曲《碰一碰》。

2、物質準備:各種動物叫聲的錄音磁帶;貓、狗、雞、鴨等動物頭飾;《碰一碰》歌曲磁帶;小動物叫聲課件。

活動過程:

1、遊戲:聽一聽、猜一猜

(1)、老師播放貓、狗、雞、鴨等動物的叫聲錄音,請兒童逐個猜一猜是什麼小動物在叫,兒童每猜對一種小動物的叫聲,老師就在大屏幕上播放該種小動物的圖片及叫聲,引起兒童傾聽的興趣,區分不同的音色、語義。

(此環節設計比較簡單,每名兒童都能聽清並説出是那種小動物在叫,設計這個簡單環節目的是先引起兒童傾聽的興趣,並引導兒童從單音節的聲音開始聽起。)

(2)、請兒童聽一聽小動物給咱們帶來了好吃的東西,幼師播放錄音“蘋果、香蕉、橘子、西瓜”播放後,請兒童説一説都有什麼好吃的。告訴兒童現在天氣乾燥了,要多吃水果

(此環節設計較上一環節增加了難度,兒童要聽兩個字的聲音,並要連續聽,這就要求兒童要注意去傾聽,這一環節中有大部分兒童可以説出來,但必須是在注意聽的情況下。這個內容就不再是兒童觸手可及的東西,但也並沒有多大難度。)

(3)、小朋友一起來聽一聽小動物喜歡吃什麼呢?幼師播放錄音“小貓喜歡吃老鼠、小雞喜歡吃蟲子、小狗喜歡吃骨頭、小鴨喜歡吃小魚”請兒童説一説小動物喜歡吃什麼?

(到這個環節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兒童要傾聽的是四個小短句,聽一個字——聽兩個字的詞——聽一個小短句,聽的難度逐漸增加,在這裏兒童不光要注意聽還要能夠很好地去表達,對於三歲的孩子這就有了一定的難度,這就是一個拔高的環節,兒童不光要認真地聽,要認真的記憶,還要有會説完整話的意識。)

小結:小朋友們説得都非常好,表揚自己“我真棒”,胡老師送給你們小動物的帽子,戴上帽子來跳個舞。

2、遊戲:《碰一碰》

兒童集體聽音樂玩《碰一碰》的遊戲,在音樂中兒童注意傾聽當音樂停下時,小朋友相互碰一碰的部位,在愉快的遊戲中感受傾聽的快樂。

(在《碰一碰》遊戲中,讓兒童體驗傾聽帶來的快樂。)

整個活動兒童都是在興趣濃厚、精神愉快的狀態下進行的,活動目標基本完成。

各位家長觀看完本次活動之後,您對這節活動、對我們小二班的各項活動有什麼想法、建議可以暢所欲言,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幼兒園説課稿 篇3

小班語言活動説課:起牀了

一、課題來源:

近些年來,我們開始關注幼兒的早期閲讀問題,而早期閲讀的教育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那如何培養呢?我認為從小班開始,就應該讓幼兒接觸一些圖書,培養幼兒看書的興趣,掌握一些看書的基本方法。對剛接觸閲讀的小班幼兒來説,選擇適合的教材很重要。《綱要》中説,"課題的選擇要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起牀了》這個內容比較生活化,遊戲化,很適合小班幼兒。而怎樣的畫面更適合小班孩子閲讀呢?《起牀了》這個故事本來只是四幅很小的畫面在一頁紙上,這可能更適合中大班幼兒閲讀。於是我重新繪製了圖書,採用單頁單幅的畫面,這較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識發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教會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初步掌握閲讀畫面的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圖書的習慣。

二、目標定位: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教材情況,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 能觀察瞭解小熊嘟嘟起牀後做了哪些事,並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2、 能初步和老師一起翻看圖書,培養幼兒看圖書的興趣及初步的閲讀習慣。

3、 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難點是初步掌握閲讀畫面的能力。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培養幼兒的閲讀習慣。教師指導幼兒正確地閲讀圖書,這很重要,只有形成良好的閲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本次活動採用分組教學,以便讓幼兒獲得指導的機會更多些。

三、説教法、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猜一猜、看一看、説一説、指一指、做一做,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通道的參與,使幼兒不知不覺就對活動產生興趣,積極主動地投身於活動之中。 而採用示範、模擬練習的方法,能讓小班幼兒更直觀、具體地掌握閲讀圖書的基本方法,理解故事的內容。最後運用聽音樂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進一步體會故事的內容,既滿足幼兒好動,好模仿的特點,又將語言、藝術、健康領域的內容巧妙地結合起來。

四、説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1、 自由猜測閲讀:為了吸引幼兒閲讀的興趣,我創設情境,並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小熊嘟嘟起牀以後會做什麼事情?然後老師引導幼兒自由閲讀。看看小圖書裏小熊嘟嘟起牀以後做了哪些事情?這個問題不僅引起幼兒閲讀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幼兒提高閲讀的指向性,以取得較好的閲讀效果。而在這個環節中,我給幼兒創設自己閲讀的機會,這很必要,它可以讓幼兒自主地去認讀畫面內容,在活動中獲得有關的信息。同時教師可提出適當的閲讀要求,這樣可以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正確的閲讀方法。如幼兒閲讀時,教師提醒幼兒輕輕翻書,以免弄破圖書,提醒幼兒仔細、完整地閲讀,培養幼兒良好的閲讀習慣。通過自由閲讀,能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2、 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閲讀。在幼兒自由閲讀的基礎上,教師採取提問的方式,帶領幼兒按照書的順序從前往後一頁一頁地閲讀圖書,並讓幼兒用手指點畫畫面。這對於剛進行圖書閲讀的小班幼兒來説,這種方式更直觀、具體。這樣不僅能正確地引導幼兒有序地閲讀圖書、學習閲讀圖書的基本方法,而且能幫助幼兒正確地理解畫面內容。

3、 教師與幼兒邊看大書,邊做模仿動作。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教師與幼兒一起看大書,讓幼兒猜測後面一頁小熊在做什麼,並讓幼兒假想成"小熊嘟嘟",模仿學習洗臉、梳頭、疊手帕等動作。這樣做一方面能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要情節,另一方面,可以激發幼兒表演的積極性。

4、 聽音樂表演。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引導幼兒也來學小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幼兒聽着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體會故事的情節,滿足幼兒好動,好模仿的特點。最後自然地與客人老師再見。

幼兒園説課稿 篇4

長城,若將其從字面上翻譯成英文,應為“long wall”,但稍懂英語知識的人都知道,“長城”在英文中用法為“greatwall”——偉大的城牆。那是一種特定用法。是不可更改的。因為長城這一概念已滲入國人心中、深人世界人民的心中,那是一道偉大的城牆,它在中國,它是中國的驕傲。

中國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戰爭時代的國家軍事性防禦工程,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和驕傲。同時長城又是一座歷史的豐碑,記述着各代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歷史,附會着雄略的將帥和聰明工匠的事蹟,也凝聚着無數戰士和百姓的血汗。

有關長城這一教材,至今為止不知有多少幼教工作者曾經使用。對於這樣一個孩子們耳熟能詳,老得不能再老的教材,還有必要如此大張旗鼓地拿到教學中來嗎?那麼.讓我們先來挖掘一下這一教材所藴含的教育價值吧。

教材《長城》中所藴含的教育價值

科學領域:瞭解長城的構造、起止地等科學知識。

社會領域:通過學習長城的悠久文化歷史,激發幼兒的愛國主義情感。

藝術領域:欣賞長城的雄偉之類,開展再造想象繪畫活動。

健康領域:通過長城遊戲,鍛鍊幼兒的大肌肉,小肌肉動作。

語言領域:通過講述,表達“我見到的長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現今。由於“四二一”家庭結構的普及,孩子成為一家人的中心,他們遊戲、玩樂,去的地方多,獲取知識的媒介多,知識面也越來越廣。但是,家長們對孩子的關注更多的是成長方面的,真正意義上思想方面的教育(諸如關心愛護他人、愛集體、愛祖國等)可謂是少之少。但是,我們知道.要成為一個社會人,為社會所接受的人,思想道德素質是最重要的。只有具有良好素質的人,才可以真正稱得上是一箇中國人。那麼,萬里長城這一中國瑰寶在新世紀的教育價值就顯而易見了——“通過學習,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美好情感”,這是出發點,也是最終的歸宿。

鑑於幼兒情感發展的趨勢,我把“萬里長城”這一教學內容定在大班年齡段,因為此時的孩子情感脈絡日益豐富起來,已經可以瞭解集體、國家這種寬泛的概念,所以在這一年齡段進行改教材的學習較為合適。同時.“萬里長城”這一教材所藴含的知識點豐富,並非一個活動就可以囊括其中,因此對這樣的教材應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

説活動目標

本次活動選取的是主題網絡中的一個內容:大班科學——萬里長城。目標定位如下:

(1)引導幼兒瞭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築,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

(2)知道長城是由勞動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激發幼兒對勞動人民的敬愛和愛國主義情感。

【分析】要激發孩子對一種事物的熱愛必須先要認識它、瞭解它長城這一建築的構造並不複雜,由烽火台和城牆連接而成,孩子們也基本熟知。但長城存在於古時和現今的作用卻是離孩子們的生活較為遙遠的,需要教師通過多種形式來達成。因此,將活動的重點定位在“瞭解長城是中國的代表性建築,初步掌握其在古時、現今的作用”。由萬里長城的學習,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和對祖國的熱愛需要幼兒情感的遷移。

而情感遷移對於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説又是十分困難的,因為獨生子女的盛行使這些孩子自主獨立意識過於強烈,情感的激發較難,因此將其定位為活動的難點。

為解決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採用多媒體重現的手段,讓孩子們置身於當時的場景,讓他們的鮮血在場景中沸騰起來,從而達到情感遷移的目的。

説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

2.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有關世界各國的標誌性建築、萬里長城的雄偉景象、古時人們建造長城的景象、古時抵禦外敵入侵打仗時的景象、現今長城作為旅遊勝地的景象。

説活動特色

首先是老教材與新媒介的完美結合。作為被許多教育工作者曾經反覆使用的老教材,如何上出新意,如何挖掘其適合現今社會的教育價值至關重要。本次活動運用最新的教學媒介——多媒體課件,重現了古時人們的建造場面,古時長城抵禦外敵入侵時的場景,使孩子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該老教材的獨特魅力。原來長城是如此雄偉,它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中國人是這麼偉大,這一切目標的達成都得歸功於新教學媒

介帶來的感官享受。

其次.突出情感教育功能。活動始終圍繞着中國的萬里長城——人類的驕傲開展,包括長城在古時、現今的作用,都為更好地抒發情感做了鋪墊。

幼兒園説課稿 篇5

一、説幼兒:

1、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探究、分析、觀察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能主動地去探究周圍和環境的變化。

無意記憶較多,較少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記憶。能根據自己的表達方式將感知到的加以表現。

語言表達能力及審美能力有一定發展,能夠比較連貫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已能清晰地談話,詞彙開始豐富。

2、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幼兒想象的有意性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大的表達與創造的空間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需要具體的活動情境與活動形式。幼兒進一步發展的自主性與主動性,需要寬鬆、安全的探索環境。

二、説教材:

《布娃娃》,是一節語言活動。孩子與布娃娃有着天然之緣,他們喜歡與他們為伍。他們聆聽故事,觸目所見。孩子們對布娃娃的世界充滿着興趣和好奇,布娃娃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布娃娃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而且有着鮮明的外形特徵,較易引發幼兒的多種聯想。綱要中指出"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大班語言活動《布娃娃》恰恰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生活,讓幼兒在講述中懂得每個人各有優點,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情境,成為他們觀察的對象,遊戲、表達、表現的主角。孩子不但熟悉布娃娃,親近布娃娃,而且有目的、有意識地認識、瞭解布娃娃走進布娃娃的生活世界。

三、説目標:

《幼兒園教育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幼兒園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這篇童話故事以淺顯的文字生動地描寫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同時配有圖文形式敍述了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以及最後變成青蛙的有趣過程。從教材編排看,童話中動物角色較多,語言生動、趣味性強,是幼兒進行表演的典型教材。從教材結構看童話中對話較多、重複式結構較多,幼兒很感興趣,也是最容易掌握的最佳範例,同時活動目標也明確指出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畫面內容,並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演故事。

二、説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3、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畫面內容,並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演故事。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三、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重點:嘗試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述畫面內容,並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演故事。活動難點: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成長過程。

四、幼兒現狀分析

大班幼兒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在教學這一活動時,幼兒已經能説一句較完整的話,並能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次活動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次活動的有利因素。

五、説教法學法、

本次活動教學,以幼兒指導綱要為指導,根據故事內容的特點,創建了"多向互動、合作探究"的主體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針對教材內容和分析我主要運用了遊戲表演法、視聽結合法和分段觀察的三種教學方法。

六、學法指導

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大膽表述。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教幼兒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語音、語彙和語法規則。第二方面的學法指導是在啟發幼兒通過對故事的理解行分角色表演。

七、説活動過程

1、猜謎激趣,導入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時,我用謎語引出蝌蚪,引發幼兒的興趣,並通過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為幼兒創設情景,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幼兒的思維,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另外還給幼兒提供了一次自由表達的機會。整整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2、完整欣賞故事,幼兒感知故事內容

整體感知是掌握故事內容的重要前提。我讓幼兒看課件欣賞故事,幼兒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動聽的故事,身臨其境後,就能輕而易舉地初步感知了故事的整體內容。教師通過

提問:

1)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

2)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説了什麼?

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通過一系列的啟發性提問讓幼兒深入瞭解故事中的運用,感受詩歌中的重複式結構的語句特點,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3、看圖片讓幼兒講述故事。

(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

(2)、看課件第二段。遇到魚媽媽時,他們説了些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放映相應的幻燈圖片)小蝌蚪遇到龜媽媽時又會説些什麼?一起來説一説。分段欣賞法更有助於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能力,使幼兒頭腦中更為清晰,為下面的角色表演奠定基礎。

4、在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還有對幼兒進行思維訓練。活動中,我通過質疑: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對其進行思維訓練。在此基礎上,讓幼兒回顧故事,自己來解決問題,變幼兒被動求知為主動求知,培養了幼兒的綜合判斷能力。在次看課件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並讓幼兒通過肢體來表示小蝌蚪到青蛙的成長過程。本節課的難點就輕易解決了。

5、分角色表演故事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表現出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活潑可愛的樣子;對鯉魚媽媽有禮貌的問話;叫媽媽時高興激動的心情;鯉魚、烏龜和青蛙媽媽説話時慈愛的語氣。這樣,充分體現個性化表演,讓有兒童在表演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6、小結:教育幼兒要保護小青蛙。

活動結束注重對幼兒的情感教育,教育幼兒要愛護小青蛙,知道保護小青蛙的措施。也達到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之一情感目標。

八、活動延伸,拓展創新

課堂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課堂延伸到無限的課外去,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繫,加強語言教學與其它領域的整合。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張揚學生個性,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製作連環畫來表現故事的內容。

九、活動反思:

由於課件出現的問題導致課堂出現了停歇,整節課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最後也沒有總結。

幼兒園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這是一首短小的兒歌,具有童趣和快樂的風格,兒歌中“學小鳥”、“學小兔”、“學小魚”等活動又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再現,特別適合小班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我選擇這首兒歌作為此次活動的內容。針對小班學生的學習特點,在整個活動中我突出強調遊戲性和趣味性。孩子們在模仿動物特徵的遊戲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兒歌內容。學生玩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同伴、老師的互動,而這個互動的過程,也是我給孩子創造一個想説、敢説、願意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二、説目標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為此次活動制定兩條教育目標。第一,通過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理解兒歌內容,初步學説兒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言教學中的重點,因此,理解兒歌、學説兒歌應是此次活動的重點。第二,能大方的表演和回答問題。

三、説教法

首先,此次活動通過讓學生學學、做做、看看、説説等活動 ,變被動記憶為主動探索,使學生在玩玩樂樂中理解、感受兒歌 ;其次,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課件演示,使學生對兒歌有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能初步學説兒歌的目的。

四、説設計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學生自由選擇道具: 小鳥頭飾、小雞頭飾、小魚頭飾、小兔頭飾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游戲,教師在活動中是學生的遊戲夥伴,和學生一同遊戲並隨時啟發引導學生:“你戴的是什麼頭飾?在幹什麼?”。學生在愉快的遊戲中便理解了兒歌。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幻燈片展示。我設計了五張符合兒歌內容的幻燈片,展示的過程是學生再次欣賞、理解、記憶的過程。

活動的第三個環節:師生互動,朗誦兒歌。

1、學生戴上頭飾,按角色輪流朗誦並表演兒歌。

2、集體完整朗誦兒歌。

3、結束:讓學生變成快活的鳥飛出活動室。

在這一環節中採取分角色表演和完整朗誦的方法,引導學生和教師一起表演兒歌,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掌握了兒歌內容。同時我還多采用賞識激勵法,比如:表揚學生聲音好聽、動作做的好看、送給學生一個大拇指或者抱一抱學生。教師每一句鼓勵的語言、每一個鼓勵的動作都會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做到寓教於樂。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使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優美,受到了語言藝術的薰陶。

附兒歌:

快活得像小鳥

我學小鳥飛飛,我學小兔跳跳,

我學小魚游泳,我學小雞嘰嘰,

在可愛的學生園裏,我快活得像小鳥。

幼兒園説課稿 篇8

一、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的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加.

體育活動“小兔拔蘿蔔”就是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兔媽媽教小兔子學本領這一主要遊戲環節完成的。

二、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雙腳向前跳。

2.初步培養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悦身心的經驗。

活動準備:1.小兔子頭飾若干;

2.胡蘿蔔若干,四散在場地一端。

3.塑料圈若干。

通過拔蘿蔔吸引幼兒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我們班的孩子就問我,老師我們今天要幹什麼啊?我讓他們看完活動準備的東西以後告訴她們我們今天要變成小兔子,並給他們帶上頭飾,他們就和我玩起兔媽媽和兔寶寶的遊戲了。孩子們對活動準備的內容很感興趣而且很快進入遊戲角色。

活動重點:初步掌握跳躍的基本動作。

活動難點:兩腳併攏向前跳。

在我組織活動的過程中,難點就是兩腳併攏向前跳,所以我在

幼兒活動的時候特別注重,腳要併攏成正步位,注意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其中有個孩子並不能很好的進行雙腳向前跳,所以我在這個時候及時給他幫助,當孩子跳了幾個圈以後就可以雙腳向前跳。

三、説教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

遊戲法、提問法

首先創設環境、激發興趣,用起牀鍛鍊身體,念兒歌的形式引出小白兔的走路方式是“跳”。

重點和難點主要集中在兔媽媽教幼兒學習本領,及《小白兔拔蘿蔔》這個遊戲活動中進行,所以在這個部分主要看幼兒的動作是否正確,大多數幼兒是否已經掌握了。

在活動最後,孩子拔完蘿蔔以後,我發現班裏的很多孩子累了,所以這時,我沒有按教案上馬上結束活動而是讓他們休息放鬆了一會,再進行下一環節的遊戲。

幼兒園説課稿 篇9

一、 活動來源:

由於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車輛越來越多,而馬路成為了一個非常不安全的地方。斑馬線作為可以讓行人在預定時間內安全通過的通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幼兒這一弱勢羣體,他們缺乏一定的自我保護能力,對其灌輸正確的交通知識就顯得極為重要。我準備在這節課上教導幼兒如何安全的過馬路,樹立起幼兒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遵守交通規則,養成正確的交通安全習慣。

二、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於保護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識是極其缺乏的。

《幼兒教育綱要》指出: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不少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來接幼兒的話,幼兒一出幼兒園就跑開了,過馬路也不肯拉着大人。為了讓幼兒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萌發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幼兒身心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為此開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動。

三、重難點:

幼兒能瞭解斑馬線,並理解它對安全的重要性。

增強幼兒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制定重難點的依據是:幼兒在情感及認知方面的特點,即小班幼兒理解水平有限,對理解隱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難。

四、活動目標:

1.認識斑馬線的作用,瞭解斑馬線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性。

2.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做個遵守交通規則的好孩子。

五、目標分析:

1.由於現在社會道路安全的不穩定,幼兒能夠安全暢通的通過馬路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不僅需要讓幼兒理解斑馬線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讓幼兒明白安全的重要性。養成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自己和他人的良好習慣。

2.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準則: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

六、説課流程:

1.導入:

由故事<馬路上的斑馬線>導入。

①。向幼兒講述森林裏的小動物是如何過馬路的。(是通過斑馬先生把他們一個個都背過去的。)

②。提問幼兒為什麼斑馬先生能夠把他們都背過馬路而車子能夠輕易的發現。

③。講述小猴子想出把馬路刷成斑馬先生的花紋的樣子,就能避免斑馬先生每天早上的忙碌,也能讓過往的車輛看清楚是否有小動物正在過馬路。

2.內容:

①。向幼兒出示現實生活中馬路上斑馬線的圖片。

②。問幼兒有沒有見過斑馬線、哪些地方有斑馬線、他們過馬路的時候是走什麼地方。

③。與幼兒討論為什麼要走斑馬線。斑馬線有什麼作用。

④。講解斑馬線的重要性,教導幼兒過斑馬線時注意安全遵守交通規則。

3.延伸:

與幼兒一起做<過馬路>的遊戲。要求幼兒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信號燈,過馬路時走斑馬線。

七、 使用方法:

1. 直觀演示法:運用直圖片教具進行示範,引導幼兒瞭解斑馬線。

2. 講述法:通過生動地講述故事,來激發幼兒的情感共識,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 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掌握的知識,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提問在教學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運用瞭解釋性提問(如:為什麼斑馬先生過馬路就容易被發現?)。在提問問題時,針對不同能力層次的幼兒,比較容易的問題可讓水平比較差的幼兒回答,需要幼兒描述的問題就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回答,像總結、歸納性的問題請能力最強的'幼兒來回答,使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4. 討論法: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如:請小朋友們共同討論:斑馬線對我們小朋友的安全有什麼作用?

八、 使用方法的作用:

能激發幼兒對故事的求知慾。能使幼兒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內容和想要表達的注意點。刺激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能讓幼兒更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為幼兒提供了講述的空間。

九、教案:

①、由故事導入

1.今天有小動物到我們班級來,他們要給我們説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馬路上的斑馬線》。

1)講述故事"有一羣快樂的……主動放慢了速度"

2)小動物們是怎麼過馬路的?(坐在斑馬叔叔的背上,讓斑馬叔叔馱着過馬路)

3)可是斑馬叔叔每天這麼背小動物過馬路,他多累啊,你們有沒有好辦法?(幼兒想辦法)

4)你們想了很多好辦法,小動物們也想到好辦法了,讓我們來聽聽他們的辦法。

2.講述故事"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就一點也不害怕了"

1)小猴子想了個什麼辦法?(在馬路上塗上跟斑馬身上一樣的白色條紋,畫斑馬線)教師出示斑馬線圖片。告訴幼兒馬路中間人行橫道上的一條條白線,就叫斑馬線。

2)為什麼要叫斑馬線?出示斑馬圖片。

3)現在小動物們有了斑馬線,他們是怎麼過馬路的?(看看旁邊有沒有車,再走斑馬線)

3.現在小動物們找到好辦法了,在馬路上畫上斑馬線,過馬路再也不怕了。

②、討論:斑馬線的作用

1.你們有沒有看到過斑馬線?

2.哪些地方有斑馬線?

3.你過馬路的時候是走哪裏的?(斑馬線)

4.為什麼要走斑馬線?斑馬線到底有什麼用?

5.小結:過馬路要走斑馬線,斑馬線是專門為行人準備的,來來往往的車輛看見我們從斑馬線上過馬路,都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這樣我們可以放心地過馬路了。

③、遊戲:過馬路。

遊戲規則:要遵守交通規則,注意信號燈,過馬路要走斑馬線。

附:

馬路上的斑馬線

有一羣快樂的小夥伴,每天早上他們都要穿過小路,去幼兒園。後來,汽車、摩托車多了起來,小路不夠寬了。大家一起動手,修了一條寬寬的馬路。早上,小夥伴們走到寬寬的馬路邊,看着來來往往的車輛,嚇得不敢過馬路。這時,一匹斑馬出來晨跑,路過這兒,説:"我來幫你們!"斑馬叔叔讓小夥伴們都爬上他的背。斑馬叔叔馱着小夥伴們踏上馬路。真奇怪,來來往往的車輛立刻發現了他們,主動放慢了速度。樹上的一隻猴子看見了這一切。晚上,聰明的小猴子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用白漆在動物過馬路的地方塗上跟斑馬身上一樣的白色條紋。

第二天,來來往往的車輛看見小動物們拉着手從斑馬線上過馬路,都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這下好了,大家要過馬路時先看清來往車輛,再通過斑馬線,就一點兒也不害怕了。

幼兒園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

一次性的物品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這些物品隨便丟棄又造成了環境的污染。根據新綱要的要求:指導小朋友利身邊的物品或廢舊資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為指導思想。利用一次性物品來大膽進行創新制作,既培養了小朋友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小朋友的創新意識,讓小朋友體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最近,我們班搞的主題是海底世界,針對以上問題以及結合本班的主題活動,我特設計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小朋友在欣賞廢舊物變寶發明出來的美后,自己動手利用平常經常丟棄的廢舊物也來發明一種美,從中增進小朋友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我認為,選擇這一活動就如《綱要》中所説,"既符合小朋友的愛好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小朋友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小朋友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小朋友的生活。

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小朋友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製作的作品,培養小朋友的合作意識,進步小朋友的協商能力。

2、嘗試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體驗發明的樂趣。

3、增進小朋友的創新意識與環保意識。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用多種廢舊資料製作海底世界,培養小朋友的合作意識,進步小朋友的協商能力。

活動難點:

如何有效地合適地選用各種廢舊資料製作漂亮的海底世界。總之,我們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系統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製作活動之中。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預備:

1、物質預備:收集製作玩具的廢舊資料,師幼共同收集各種廢舊資料製作的有關海底世界的成品和圖片。

2、經驗預備:小朋友對海洋的水生動物有肯定的經驗。

3、空間預備:小朋友座位呈框字型擺放,展示台呈半弧形放置於小朋友視線前面。

全方位的預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可能。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以參觀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以自己的語言啟發小朋友的創新意識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取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的教法有:啟發提問法、直觀法、自主探索法、分享交流法

1、啟發提問法:本次活動最經常使用這種方法,引起小朋友的思考,啟發他們的發明思維,讓他們在老師的提問幫助下,更好地完成作品的製作。

2、直觀法:本次活動的開頭,老師就採取了這個方法,讓小朋友通過欣賞別人的作品,引起小朋友創作的愛好,初步感受藝術中的美。

3、自主探索法:讓小朋友自己選擇喜歡的形式進行廢舊物的創作,並在製作過程中學習合作,並進步小朋友的協商能力。

4、分享交流法:本次活動的結尾部分,我讓小朋友將自己的作品與同伴與同伴一同交流分享,讓小朋友學會互相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取了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小朋友獲得對廢舊物的理解和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以小朋友為主體,發明條件讓小朋友參加發明活動,不僅進步了熟悉,錘鍊了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小朋友採取的學法有:

1、多感官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小朋友)"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廢舊物變寶發生了愛好。

2、嘗試法:陶行知先生説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在創作活動中我就鼓勵小朋友自己尋找資料進行創作。在這一過程中小朋友通過商量、合作、嘗試用各種廢舊資料進行創作。通過交流分享,又把大家的經驗作一匯合,學會了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進步".為了讓小朋友對廢舊物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取了直接參與創作的過程,在創作活動中,體驗廢舊物變寶的創作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小朋友間的合作創做,交流分享。表達着各自的豐富、多樣性的熟悉,體現着"以小朋友發展為本"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我採取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愛好→自由選材→分工合作→動手製作→交流分享→審美延伸

(一)激發愛好(2分鐘)

"愛好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就讓小朋友欣賞由廢舊物製作的作品,引起小朋友製作的憧憬和愛好。

(二)自由選材,合作創作(3分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輕音樂播放的輕鬆氛圍中,讓小朋友自己選擇資料,並和同伴一起商討如何創作漂亮的作品。然後共同製作。

(三)動手製作作品(20分鐘)

在這個環節中,小朋友開始製作作品,作為一個引導者、參與者以及合作者。我始終以參觀者的身份,利用提問引導、啟發小朋友更好地發明作品。

(四)交流分享(10分鐘)

在最後小朋友作品的展示中,我讓每組派一位小朋友上來交流自己小組利用什麼來製作作品。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欣賞、相互交流,進步了他們對廢舊物變成寶的愛好,並在這個過程中,體驗了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樂趣。相信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以後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廢舊物他們會持着如何利用的想法,環保的意識也增加了。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以後也可以自己動手利用家裏的廢舊物品來製作其他的物品。

五、資源利用:

讓家長幫忙收集各種廢舊物。

六、活動預期成果:

1、讓小朋友在製作的過程中,進步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以及協商能力。並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嘗試運用廢舊物品發明新的藝術作品,培養小朋友的創新意識,並讓他們初步感受環境、生活和藝術的美,體驗發明的樂趣。

3、學會和同伴一起分享交流,進步小朋友的口語表達能力。並學習相互欣賞、相互交流。

4、引導小朋友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小朋友表示美和發明美的情趣,並初步具有環保意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2xooy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