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學二年級語文《金色的玉米棒》説課稿

小學二年級語文《金色的玉米棒》説課稿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金色的玉米棒》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金色的玉米棒》説課稿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湘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9課《金色的玉米棒》。《金色的玉米棒》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講的是在秋天小兔藏起了三個玉米棒。到了冬天,松鼠、松雞、刺蝟分別找小兔借玉米棒,小兔沒有借給他們,而是送給他們幹蘑菇、豆子、紅棗。到了春天,小兔種下了玉米,秋後收了好多玉米棒。送給他們各一筐,松鼠、松雞、刺蝟他們也挑了三個的玉米棒藏了起來。教材借這個童話故事,讓學生知道:只有留下種子,才有足夠的糧食!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糧食,要從小愛勞動!

2、學習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天**動、富於想象的特點的認識,特制定瞭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認識16個生字;其中會寫8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利作多媒體輔助教學、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激活教與學的氣氛,力求教學過程的生動活潑。

3)情感態度目標:從內心喜歡閲讀、朗讀童話故事;充分讓學生體會到豐收果實帶來的樂趣。

3、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閲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尤其是對二年級學生更不能做過多的講解,而應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生字。

因為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他們的閲讀能力,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藴涵的情感世界,真正品出語言的味道來,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小兔不借玉米棒的原因。

二、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配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誦讀、發現、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三、説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着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感受樂趣——研讀課文、體驗樂趣——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激趣導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的老師”,這一點對於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常言道: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於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讓學生猜謎語,猜出後我出示一個玉米棒實物,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從而引出課題:金色的玉米棒。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內容。

(二)研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閲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於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第二版塊“研讀課文、體驗樂趣”的教學中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1.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説:圍繞這金色的玉米棒,森林裏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然後學生自由讀課文,自主識字。最後再聽課件中的範讀,加深印象。

2.深入研讀。

新課程關注的不只是學習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過程。我採用分段研讀的方法幫學生理解課文。首先,跟隨課件學習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思考回答:這一自然段寫了什麼?接着跟隨課件學習松鼠向小兔借玉米棒的事。針對學習過程,我設計了幾個問題:

(1)為什麼借?

(2)小松鼠借到玉米棒了嗎?為什麼?

(3)小松鼠帶什麼東西回家了呢?

(4)小兔不借玉米棒,可為什麼又給了松鼠一把幹蘑菇?

學生邊讀邊想,然後回答這四個問題,理解詞語:肯定。從而明白:小兔是心地善良的,是樂於助人的。同時在讀的時候,隨文識字。

後面我就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説一説,松雞、刺蝟向小兔借玉米棒的經過。同時理解比喻句:北風颳在臉上像針扎一樣。

然後理解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讓學生説説你發現了什麼?理解詞句:“淅淅瀝瀝”的春雨説明是春天播種的季節到了。“一個個小坑”説明挖的'坑多,多播種,就有多的收穫。

最後討論:小兔原來不借一個玉米棒,現在卻送一筐玉米棒,這是為什麼?刺蝟、松鼠、松雞收到玉米棒後是怎樣做的?為什麼?

3.猜心理,感情朗讀,現場表演。

首先讓學生猜猜小動物心裏想什麼,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會説些什麼話。然後指名猜,想猜哪句就猜哪句。充分肯定學生多元化的理解。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演動作、扮角色表演,進一步理解課文,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並且對錶演得好的學生未完行表揚。

(三)拓展思維、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生命。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於教育學生從小熱愛勞動,做一個勤勞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昇華樂趣”中我讓學生談談:你通過勞動,得到了哪些收穫?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台。

(四)佈置作業、延伸樂趣

一節好的語文課一般都有扣人心絃的“起調”,引人入勝的“主旋律”和餘音饒樑的“終曲”,這種精彩的“終曲”不但可使課堂氣氛**迭起,而且能讓學生把這種情感延伸到課外,達到“課雖終,思未了,趣不盡,情更濃”的境界。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設計了一個延伸性和開放性很強的練習:

1.續編課文。

2、做課件中的練習,這是一個可以動手的題。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自由輸入詞語,句子。

四、説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形象直觀,條理清晰,便於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

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並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q3g8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