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找春天説課稿(精選3篇)

找春天説課稿(精選3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找春天説課稿(精選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找春天説課稿(精選3篇)

找春天説課稿1

一、説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礎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和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找春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課。這次訓練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找春天和用不同的方式讚美春天,來豐富見聞,增加感受,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二、説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瞭解春天的特點,積累詞彙,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口語交際過程中,學會按順序觀察圖畫,學習用恰當優美的語言、古詩、歌聲、舞蹈等表現春天的美;

3、通過口語交際中的交流、評價,讓學生在增強口語交際能力的同時,學會傾聽,豐富自己的見聞和感受。

三、説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完整、生動”的説話;

難點——讓學生學會如何把話説得生動。

四、説學情:

一年級大部分的孩子存在“説話不完整,不會主動與人交流,別人説話的時候不會傾聽”的現象;看圖説話時,存在“順序混亂,語句不夠生動”的現象;而且詞彙貧乏,不會合理運用,口語交際能力有待提高。

五、説教學設計:

一、美景播放,賞春天;

講課伊始,以優美動聽的音樂和色彩鮮豔的畫面作引導,通過各種富有春天氣息的圖片和美文解説,把抽象的內容轉為具體生動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喚起春天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激發起學生對春天的喜愛,觸發他們的交際慾望。

二、結合生活,找春天;

從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走進大自然融入春天,自由自在地感受春天的美。讓學生暢所欲言説説身邊的春天,學生有話可説,能把自己看到的説出來與大家交流,再同桌交流,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三、觀察圖畫,説春天;

這是整堂課的訓練重點,也是一年級學生的訓練重點。在孩子們説身邊的春天時,也許能做到把一句話説完整,但對於一副圖,卻不能做到説得“有序和生動”,這也是低年級説話的難點,這個環節的安排目的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訓練孩子們能把一副圖按照一定的順序、採用比喻和擬人的方法,説得生動。

説話能力的指導:

在孩子們隨意説的時候,老師隨時糾正其説話的不完整,培養他們從小把話説完整的語言習慣;

不斷強化站起來發言的孩子“能把一種景物當成人一樣來説”,“把這種景物比作什麼來説”,這就是“生動”,讓學生展開豐富的翅膀,盡情地想像,構築自己心中最美麗的春天;讓接下來説的學生有章可循,孩子們會越説越生動;

然後讓學生觀察歸納出“天上、地上、河裏”這樣的規律,並指導孩子們説話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體現了“有序”這一説話方法的指導;

按“天上、地上、河裏”分成三大組,進行説話訓練,每組派代表説完後,再找一兩個同學把整副圖連起來説一遍,體現了整副圖的完整性,避免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教學現象。

這一環節教學貫穿“詳略得當”這一理念:每一方位的三處景物指導孩子時不平均用力,先抓住一處進行詳細指導,另兩處學生模仿説一處;三方位中“天空和地面”的景物詳細説,河裏景物的簡要説。這樣使得整副圖重點突出,詳略得當,體現了層次美。

交際能力的培養:

把學生分成三大組,又讓學生以“四人小組”的方式練習説話,給孩子們創設一個交流的平台和空間,培養了孩子們的交際、合作的能力;

在某個孩子説的時候,引導其他孩子傾聽和補充,也是一種交流的體現,遵循了口語交際的宗旨;

課中操的安排,從內容的選材上,《春天在哪裏》是一首描寫春天的歌曲,旋律優美,符合主題;另外在孩子們隨意説完圖上的景物後,注意力有些分散,身體也有些疲勞了,此時安排一個課中操,緩解了學生的疲勞,為下半節課的學習注入了新的動力,十分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四、擂台競賽,贊春天;

這是詞語的複習鞏固和積累,課外知識的拓展。以讚美春天的成語課文、古詩作為擂台賽的內容,既和主題有密切的聯繫,又符合低年級學生喜歡遊戲的心理特點,在競賽氛圍中,幫助學生積累詞彙,豐富文化底藴,為説話能力儲備大量的“食糧”。寫繪作業是使口語交際成為了閲讀的自然延伸。對整堂課的延伸,選擇喜歡的描寫春天的古詩配畫,除了加深孩子們對古詩的理解,同時還用“繪畫語言”再一次讚美了春天。

五、總結回顧,唱春天。

簡明扼要的總結各個環節的內容後,讓孩子們伴隨着輕鬆歡快的音樂,唱起《春天在哪裏》的歌曲,把課堂氣氛再一次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整堂課的教學。

整堂課通過“賞春天——找春天——説春天——贊春天——唱春天”這幾個教學環節,利用各種媒體設施,引導學生大膽説出對春天的發現,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大膽思考、想像,挖掘孩子的潛力,激發孩子的情感,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全體參與、合作的精神,讓學生在自主輕鬆的環境中來練習口語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做到會説、樂説,在教師的引導與指導下,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説得有序、完整、生動,使口語交際訓練真正做到紮實有效。

找春天説課稿2

【説教材】

本課是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文章結合時節,把孩子們引領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培養留心觀察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的情感。課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認真讀這篇課文,領會其中的情與趣,我們會感到回味無窮。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會認九個字,會寫九9個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的情感,調動學生主動去觀察、發現。

教學重點:識記生字,積累詞語,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體會春光的美好,體驗投身大自然懷抱中去的情趣,養成主動觀察發現的習慣。

【説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説教法】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能夠在遠教資源的情境中體驗、感受,達到情感的共鳴,同時也較多地積累了不少與本課有關的生活素材,這也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

【説學法】

朗讀感悟法

閲讀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而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積累,在讀中形成語感、在讀中學會讀書。因此,淡化教師的講,讓學生通過自由讀、默讀、合作讀、賞讀等多種形式來理解感悟課文是本課主要的學習方法。

【説過程】

(一)創設情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不竭動力。上課一開始我是這樣導入的:冬季過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輕輕地向我們走來,孩子們想去找她嗎?這時媒體出示動畫的圖片,用美麗的圖片,可愛的動畫,引起學生的注意。看後我讓學生練習用我看到了什麼來説一句完整的話。春天多美啊,春天在哪裏?孩子們我們一起唱這首歌吧!

這時候的孩子們,已經被那精美的畫面深深吸引,已經被那歡快的歌曲深深感染,再加上我的語言引導,都想一起去尋找春天,很順利的把孩子們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這時我在板書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找春天。

(二)整體感知

自主學習,能發掘和提升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成長。在這個環節,我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覺得難讀的字做上符號。再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如加偏旁、去偏旁、換偏旁、熟字變形、找規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如:猜謎語、編兒歌、比動作、引用同學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進行識記。運用媒體對生字進行直觀的教學,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在他們的朗讀中對於難讀準字音的利用媒體進行一一範讀,這樣學生就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完成了識字任務。對於寫字,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寫字要領,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自主發現,獨立完成寫字任務,通過媒體演示難寫的字:這樣用形象直觀的演示,加深學生的印象,正確書寫生字。在不知不覺的教學中,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三)感受領悟

自讀自悟是閲讀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我安排了多種朗讀方式。首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讓學生説“孩子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並讓孩子抓住“脱”“衝”“奔”等關鍵字詞體會孩子們當時的喜悦,興奮的心情,再讓孩子們小組討論讀課文、交流課文中的小朋友們找到的春天是什麼樣的?再用媒體資源出示相關段落,我相機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看圖,並讓學生圖文結合想為什麼把小草説成是春天的眉毛呢?用同樣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的5、6、7自然段,學生再選擇自己最喜愛的段落比賽讀。並要求生仔細聽,認真評,這樣通過師生的互動學習和學生的自主學生已經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多姿多彩。

接着我説孩子們你們找到了美麗的春天,現在心情怎麼樣?孩子們會説“高興、愉快、興奮”等,那就用你們現在的這種心情讀課文最後一段,(媒體出示)體會找到春天的欣喜與激動,通過播放春天景色的錄像我介紹錄象資料,生閉目想象。,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美麗的畫面中,在老師的激情導入中,就能感受到春光的美好。

(四)課內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激趣導入:春天的景色美不勝收,音樂中的春天充滿幻想,孩子們朗讀中的春天猶在眼前,孩子們把自己眼裏的春天畫下來吧。讓學生動手畫,畫好後讓生上講台介紹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鍛鍊。課內課外的春天場景達地到了有機的整合。孩子們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得到了昇華。

説板書、練習。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筆畫的設計,把孩子們找到的春天一一展現,充分給學生以美的體驗。在讀課文以後,讓孩子們來進行補充、添畫,這樣的板書,既歸納本課的重點,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展現自我的機會。

練習是讓學生在“手抄本”上選擇本課裏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段落進行摘抄,再寫一兩句讚美春天的句子。目的在於有意識的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發展思維。擴展課內學習的內容。

【教學反思】

教學《找春天》,最讓我欣慰的是孩子們始終保持着高漲的熱情。這裏有驚訝、有欣喜、有展示時的成功感,學習成了一件非常主動、快樂的事。在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興趣的誘發,給學生營造寬鬆的氛圍,採用平等對話,個性閲讀,並讓學生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培養語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以致生活走進了語文,語文走向了生活。

找春天説課稿3

説活動意圖:

帶着親近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開展了此次數學《找到的春天》的活動。數學活動比較抽象,枯燥,幼兒難以理解和運用的。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神奇的同時逐步地願意親近數學喜愛數學。用多種途徑學習感知和體驗數學。找到數學知識與幼兒生活經驗的結合點,有效地促進幼兒對數學的探索興趣和認知發展。

説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説説、做做中,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2、從不同的現象中把握春天的季節特徵。

3、發展幼兒觀察能力及思維抽象概括能力。

説活動重難點:

嘗試數一數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操作材料包。

説活動過程:

一、再現情景:(PPT1-PPT3)

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都在尋找春天,那請你告訴大家你找到了哪些春天的朋友?

教師根據幼兒説的進行小結歸類:

1、當我們找到小蝌蚪、蝸牛、蚯蚓、鴨子和剛孵出的小鳥,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2、當我們看到花園裏五顏六色的花越開越大,嫩嫩的小草越長越高,樹葉發芽了,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3、當人們脱掉了厚厚的冬衣,換上了輕便的春裝,我們知道春天來了。

二、觀察圖片:(PPT4)

它們都是怎麼排列的?和我們以前數數時看到的東西排列有什麼不同,用什麼方法可以數得準確呢?

小結:我們在數這種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一定先要確定一個起點(可以去觀

察它們的不同特徵出發),之後記住它的位置後,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這樣我們就不會重複數也不會漏數。

三、嘗試操作:

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粉色的花兒越開越大,蝴蝶圍着花朵翩翩起舞,小蝌蚪也在找自己的媽媽呢,鴨司令帶着小鴨們去池塘游泳,現在你們去找一找春天的朋友,你們能幫忙數一數嗎?

幼兒操作要求:

1、數一數分別有幾朵花、幾隻蝌蚪、幾隻鴨子?

2、數好後圈出相對應的數字。

3、和同伴説一説你是用怎麼樣的方法來數的?

四、分享交流:

1、有幾隻蝴蝶未在花朵旁邊?有幾隻蝌蚪在找媽媽?鴨司令帶着幾隻小鴨在游泳?你是怎麼樣數出來的?

小結:原來數這樣圓圈式(呈封閉狀排列)的物體時先要觀察它們的特徵是否一樣,我們可以先找出不同特徵的物體(比如方位、大小、顏色等),可以從它先數,逐個數到起點前一個物體為終止點。

2、出示沒有任何特徵的圓圈式排列:

這些刺蝟一樣嗎?那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又該怎麼來數呢?

小結:像這些特徵一樣的物體,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比如先用手指按住一個物體作為起點,再往下數,數到手指按住物體的前一個作為終點;也可以用做標記的方法進行數,這樣就能做到不漏數、不重數了。

説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許多的東西都是圍起來的,碰到的時候要試着數一數,看小朋友能不能數對。

説活動反思: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活動中孩子對排列順序似乎也明白了很多。作為老師,除了教給他們知識外,還得關注他們的思想。要幼兒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引導觀察發現實物有規律地交替排序,並能講述出排列的規律。根據中班孩子認知特點及發展水平。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提高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發散性思維能力。

標籤: 春天 精選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8xr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