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燕子的小學説課稿(通用5篇)

燕子的小學説課稿(通用5篇)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燕子的小學説課稿(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燕子的小學説課稿(通用5篇)

燕子的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一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燕子》。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説課。本組課文以“可愛的生靈”為主題。通過本單元的學習,意在引導學生試着學習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體會優美生動的語句。《燕子》一課以爛漫無比的春天為背景,描寫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飛行、休憩的姿態,表達了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因此,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學情及編者意圖,我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一至三自然段。

2、積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詞語,體會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

3、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

為了順利實現以上教學目標,我把進一步交流並積累文中優美生動的語句,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邊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對燕子的喜愛之情確定為本課教學的難點。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緊緊圍繞“為用而教,為用而學”的原則,靈活採用點撥法、抓關鍵詞品讀詞句法和朗讀感悟等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讓學生通過圈畫、批註、邊讀邊想象畫面的方法讀懂課文,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美好。

本教學預計兩課時,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課時。基於我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本節課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複習導入,回顧內容

首先,我以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入手,理清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飛行、休憩”這三個方面來寫燕子的,喚醒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從而提出本節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本節課的學習情境中來,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品詞析句,體會情感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因此,在此環節中,我緊緊圍繞本節課主要問題“從這段文字裏,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展開教學,讓學生在反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趕集”、“聚攏”等進行品讀感悟。 在學生交流彙報中,有意識關注學生髮展的兩個基本點,即生成點和生長點。適當利用學生的回答加以引導,不斷追問,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燕子的可愛與春光的並讓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突破和收穫,最後達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

(三)遷移應用,落實語用

語文新課標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最基本的性質。所以在學生感悟文本內涵的同時,我特別關注文本的表達。本節課我通過預“如毛的細雨、趕集似的聚攏”等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讓學生關注到了就是這些畫面感的詞語才使得課文的語言生動優美了,就是這些有畫面的詞語從讓我們看到了一幅爛漫無比的燕子春光圖,並以此為訓練點,讓學生積累了更多這樣優美的詞語,從而提高了學生語言結構的能力,落實了語文雙主題的教學。

(四)總結全文,佈置作業

一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終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基於此,在本節課,我佈置了“課後將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摘抄到積累本上並背會有” 的作業。由此把語文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這也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五)板書設計

在板書設計方面,我堅持簡潔明瞭、突出重難點的原則。此板書簡潔的將講述的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地凝聚着強烈的情感。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更突出了主題,給整節課起到畫龍點睛,總結全文的作用。

總之,這節課我將會盡大量的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爭取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感悟。但教學設計只不過是一種設計,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很多生成性的問題,我會隨機改變教學策略的。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燕子的説課稿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裏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課文內容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

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

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可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二、説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畫一畫、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四、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本課安排兩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疑。第二課時:探究第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拓展延伸,自由創作。

五、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激情導入由學會聽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

(2)給課文每個自然段概括段意,並歸納主要內容。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研究課文作好鋪墊,也能培養學生閲讀的能力。

(三)深入探究,質疑解疑

(1)細讀課文,思考並勾畫理解:課文從那幾方面描寫了燕子的外形美?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再出示燕子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小組內討論交流。

(2)“湊”字是什麼意思?(幾方面合起來)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點擊電腦課件,與學生一起邊敍述燕子的外形,邊演示“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使羽毛閃動),“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使翅膀閃動),“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閃動)這幾部分合起來就“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一個“湊”字就使文章頓顯生動,可愛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躍然於紙上。

(3)指導並背誦第一自然段。

(四)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教師邊板書邊幫助學生理解本段內容,板書的外形猶如一朵鮮花,體現了一種美感,有助於學生體會春天的美,並利用板書展示的形象幫助學生理解“趕集”和“聚攏”這兩個詞。

(3)欣賞教學光盤中本段描繪的花紅柳綠、鶯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美的情感。

(4)指導感情朗讀。

(五)探究第三自然段

(1)運用“讀——劃——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感受燕子飛行時的特點。

(2)投影出示練習題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唧唧的叫着,有的()過湖面,尾尖偶爾()一下水面。①按課文內容説一説②展開合理想象,想一想鳥兒具體的“掠”“沾”的姿勢和叫聲。這一練習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學生的思維,把學生放飛到想象的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取得語言文字訓練與思維同步發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

(4)指導背誦,強化記憶。

(六)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詞、句。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辨析“幾痕”和“幾根”教師在黑板上畫兩組線,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在兩組線上分別添上幾筆,利用板書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形象直觀,使學生一目瞭然。

(3)以讀代講理解最後一句話表達的思想感情。

(七)質疑問難

總結全文“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鼓勵學生勤發問多發問,有利於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同時也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學生根據板書總結全文,可促進學生對全篇課文內容進行梳理,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可使學生的思維再次受到薰陶,感情得到昇華。

(八)拓展延伸

自由創作《語文新課程標準》重視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針對本課的內容自由創作一張春景圖,把自己眼中的春景描繪出來。

燕子的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 教材內容簡介

今天,我準備的説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課文《燕子》,《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全文按照主要意思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二部分寫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第三部分寫燕子飛掠和憩息的特點 。我設計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及方法。

2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設計

根據教學大綱對本冊的要求,即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抓住重點觀察事物,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樂於動筆的習慣;陶冶愛美情趣,擬定本課教學目標:

⑴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盪漾,音符"等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背誦全文。

⑶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⑷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燕子》一文描寫細緻生動,感情充沛激越,字裏行間流露着作者對報春使者——小燕子的喜愛之情,因此,怎樣引導學生從作者對春天裏的小燕子的描寫中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景色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由於小學生受自身活動範圍及全面分析認識事物能力的限制,難以體會文章的寫作特色,基於此,本課的難點是體會作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

本課擬定二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將重點實現目標1,2,3。

二,説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體驗,有所感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還要求教師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根據課標精神,我的整個教學設計立足點在於:教學中,一方面要靈活地利用教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領學生自讀自悟,啟迪聯想……讓學生自己對課文內容的領悟取代教師的灌輸,用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答案。《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吟喔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出示課題,激發興趣

由齊唱耳熟能詳的少兒歌曲《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導入,即觸動孩子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也從另一個角度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歌詞裏的"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與課文結尾"譜寫一曲春天的讚歌"有異曲同工之效。這樣,學生就會很快走入課文裏那個光彩奪目的春天,感受到小燕子為春天增添的生機,不必用教師點撥,學生的體驗就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教學目標。

燕子的説課稿4

一、説教材

《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裏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着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

二、説教法

《燕子》篇幅短小,描寫生動,文筆優美,很適合學生朗讀品味,讀中品味,讀中感悟,因此,本課教法以朗讀教學為主,新課標倡導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包括引導,點撥,範讀以及必要的講解,歸納和小結。

三、説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我們學校提出的教學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所以課堂上應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預習質疑可以採取自學方式,因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素質是存在差異的,自學階段,學生容易有自己的獨特體驗,交流探討則是互學階段,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通過小組討論或單獨發言,達到解疑的目的。課堂積累可以算是共學階段,在全體學生的誦讀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體會習得的快樂。

四、説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談話引入課題。這樣導入,讓學生對本文的主角 燕子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為我們更好的學習它做好鋪墊。

第二環節:首先自由通讀課文,因為通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學生通讀時,教師提出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同時巡迴指導,然後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認知情況。

第三環節:學習課文,知道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説板書設計

隨機抓住學生彙報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進行板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更好的把握文章的重點,起到引領的作用。

燕子的説課稿5

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三年級下冊第一組中的第一篇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

首先我先説説我對教材的理解:

這篇課文是第一組當中的一篇。第一組共有四篇課文,教學的主題是瞭解和認識自然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培養他們發現、觀察、創造能力。這四篇課文的組合是按照從小到大、從簡單到複雜景物、場景的順序編排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具體景物的觀察思考逐步推進到廣闊複雜場景的觀察、理解和想象。

本組課文從新課改的角度上説,採用了課文學習點的深入和整體訓練延伸發揮的編排方式,融知識學習、個性培養、審美教育、創造發揮為一體,較好的體現了學習的綜合性、自主性、創造性的教學理念。

本課是鄭振鐸先生的散文刪改。主要通過春天景色特別是“燕子”這一形象的描寫謳歌了春天及生活的美好。課文采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分不同的側面刻畫燕子的形態、動作及所體現的美麗內藴。

下面我再説教學內容。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

(1)引導學生具體觀察燕子的外形、動作等的特點。

(2)體會課文中詩化的語言美。

(3)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4)掌握本課字、詞及句子。

難點在於:

(1)培養學生做細微、具體、準確的觀察。

(2)從課文具體描寫出發,使學生更開闊、生動的想象。

我再説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一方面,運用情景教學在情感化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另一方面一誦讀為線索整體感悟和具體指導分析相結合,加強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本可的學法主要採用自我吟誦、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方法。

下面我具體談一下本課的執教過程:

本課我分為四個環節:

1、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2、初度課文,整體感知;

3、分讀賞析;

4、回讀昇華,積累拓展。

下面我分步説明我的教學設計:

一、 在導入環節根據本課內容,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春天,燕子在空中翻飛往來的場景,並配音樂,設置情景引入課題。在播放畫面的同時,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播放的畫面中,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學生回答。然後過度到本課的學習。

二、 在初讀感知環節採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投入感情,然後教師範讀,整體感知全文。

三、 分讀賞析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感情分讀課文,並體會情感。為了推進課文的朗讀和理解,我準備採用“誦讀小標兵”的競賽方法最後評出“誦讀小標兵”。在這個環節中我準備採用以下幾個步驟實施教學:

1、帶着“小燕子是什麼樣”的問題誦讀第一段,然後投出一隻燕子的具體畫面,讓學生詳細觀察燕子的色彩、翅膀、尾巴等的形狀,同時在觀察過程中結合自己的生活來理解燕子翅膀輕快;尾巴似剪刀的特點,並板書燕子特點的重點詞語:活潑、機靈。

2、投出燕子在春天成羣結隊歸來的畫面,讓學生觀摩畫面後,帶着“小燕子為春天帶來了什麼”的問題朗讀第二段,引導學生理解和想象“趕集似的聚攏”。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趕集似的聚攏”及“增添生機”,我特別設計了一個學生模仿燕子叫聲的教學細節,理解“增添生機”。

3、播放燕子在微風中、陽光中翻飛的畫面片段,在畫面的啟發下,採用小組代表競賽的方式,形象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創造性的模仿小燕子飛翔的樣子,突出重點詞語:掠過、一轉眼、橫掠過、偶爾、波紋、盪漾。分組討論這些詞語的形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對燕子聲音和動作的模仿、關鍵詞語的體會和想象,來觀察和理解燕子飛翔的動態特點,從而突破課文重、難點。

4、投出燕子在電線杆上的畫面,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最後一段,放下課本,觀察多媒體畫面,想象燕子和電線杆的構圖像什麼,引導學生沿着“五線譜”想象到音樂,然後鼓勵誘導學生根據這個畫面唱出一兩句自己創作的春天的歌曲。最後讓學生明白用五線譜打比方,我們不僅看到燕子的空間想象,同時彷彿聽到春天美妙的旋律。

5、通過讀課文最後在整體播放整篇課文的畫面和《嘀哩嘀哩》的歌聲中結束本課。

八、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把本篇課文有感情地朗讀給父母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xj08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