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課文 >

獅子和兔子課文

獅子和兔子課文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課文,內容簡單易懂,下面為大家獅子和兔子的課文教案,一起來看看吧!

獅子和兔子課文

獅子和兔子原文

從前,有一隻獅子,他力氣很大,脾氣也很大。他自認為是百獸之王,根本不把別的動物放在眼裏。

一天,獅子躺在草叢中曬太陽,沒想到一羣紅螞蟻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癢。

獅子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想把紅螞蟻趕走,可是累得筋疲力盡,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

兔子蹲在一邊“哧哧”地笑。

獅子惱羞成怒:“笑什麼?這討厭的東西沒叮你是不是?”

兔子笑嘻嘻地説:“如果紅螞蟻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裏去。”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裏,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兔子在岸上説:“這回你明白了吧,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附:獅子和兔子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獅子和兔子》是北師大版語文書第四冊中的課文。《獅子和兔子》是第十單元《動腦筋》中的第二篇主體課文。通過兔子提醒獅子開動腦筋擺脱螞蟻叮咬的故事,説明做事、解決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而應動腦筋想辦法。這個童話故事生動有趣,語言簡潔、淺顯,孩子們理解起來比較容易。獅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畫得非常傳神,特別是二者的對話、神態、語氣都非常生動,想象空間比較大。因此,這篇課文正好為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藉助拼音認識生字,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後説的話,懂得遇到問題,光憑力氣和發脾氣是不行的,應該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重難點與關鍵:

1.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課時劃分: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圖片導入:

1.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兩個動物朋友。你們看看它們是誰?

(1)出示獅子圖片。你們覺得獅子是什麼樣的?

(2)出示兔子圖片。你們覺得兔子是什麼樣的?

(整體感知獅子和兔子,為學習下文做鋪墊)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獅子和兔子》。

板書課題

3.你們看了課題有什麼疑問麼?

二、學習課文:

1.師:有疑問就要到課本中去尋找答案。請同學們按照自讀要求自學課文。

幻燈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

2. 師:剛才同學們都讀得非常流利。老師,相信課本中的詞語也一定難不倒你們。現在,課文中的詞語,變成了一個個高高在上的蘋果。誰願意讀準詞語,把蘋果摘下來。

生讀詞語

3.師:同學們的詞語讀得可真準啊!現在和同桌一起來學習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1)幻燈出示要求,學生自主學習。

(2)生根據幻燈片上的提示,完成對課文內容的複述。

4.師:課文的內容你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你們再來找一找,課文市怎樣介紹獅子的?看誰能最快從課文中找出這一段話?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學生齊讀這一句話。

(3)師: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獅子?

生A:這是一隻驕傲的獅子。

生A有感情地朗讀

師:你能做一隻驕傲的獅子,讀一讀麼?

生B:這是一隻得意洋洋的獅子。

師:你能讀出它的得意洋洋麼。

生B:有感情地朗讀。

(4)全班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5.這樣一隻驕傲的、神氣的獅子卻遇到了麻煩。它遇到了什麼麻煩?

(1)生反饋,老師幻燈出示語段。

(2)如果你身上一直有一羣紅螞蟻爬來爬去,怎麼也趕不走。你的心情會怎麼樣?

(3)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

6.一羣小小的螞蟻卻讓獅子這麼難受。獅子得趕緊想個好辦法趕走螞蟻。他用了哪些辦法趕走螞蟻?結果怎樣呢?請大家默讀3~7自然段,用三角形標出表示動作的詞。

(1)學生反饋詞。

(2)學生邊做動作邊讀。你從獅子的動作中體會到了什麼?

(3)獅子是用盡了力氣,結果是累得——筋疲力盡。

(4)這麼累,他趕走了螞蟻麼?(沒有)獅子這時的心情該是怎樣?

(5)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7.獅子累得筋疲力盡,兔子卻在一旁笑。獅子看見兔子笑,有什麼反應?——惱羞成怒。請同學們惱羞成怒地讀一讀獅子的話。

生讀。

師:老師覺得你們剛才讀得感情特別好。那惱羞成怒是什麼意思?

生反饋。

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

4、獅子後來又是怎麼趕走螞蟻的呢?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引讀第7自然段)

一句話提醒了獅子,他縱身跳進河裏,河水立即把紅螞蟻沖走了。

(1)獅子用的這個辦法好麼?你從哪裏看出來了?(立即)

(2)他是怎麼想到這個好辦法的?

指名讀兔子的話。

5、對比讀,體會

(1)再來看看獅子剛開始是怎麼做的?引讀。

(2)那後來呢?——引讀第七自然段。

③剛開始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還是趕不走身上的螞蟻,可後來跳到河裏,毫不費力就把紅螞蟻趕走了,這是為什麼?

(1)生反饋

(2)師小結。

6.這也是兔子想讓獅子明白的道理。

(1)出示最後一段(指名讀)

(2)你們明白了兔子對獅子説的話麼?

出示練習

三、拓展延伸:

1.師: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什麼困難,是你通過動腦筋解決的?

2.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3.師:希望大家以後在遇到困難時,都能像兔子一樣學會動腦筋,不能像獅子一樣遇到問題,就只會用力氣和發脾氣

獅子和兔子説課稿

今天我上的是新課標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十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獅子和兔子》。下面,我從教材、教學準備、目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板書設計幾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獅子和兔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圖文並茂,語言淺顯易懂,藴涵了做事應該多動腦筋,不能只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文章主要講述了獅子和兔子對待困難的不同方法:獅子憑着力氣大,想用跳起來,吼着,蹦着,翻滾着的辦法去掉身上的紅螞蟻,卻累得筋疲力盡,毫無效果;小兔子卻動腦筋想出了一個既簡單又有效地辦法,提醒獅子跳入水中,沖走了身上的紅螞蟻。課文故事生動,淺顯易懂,充滿童趣,很適合於讓學生朗讀。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培養動腦習慣的生動教材。

二、説教學準備

本節課進行的第二課時教學,在第一課時我委託本班教師讓學生預習了課文,標出了自然段序號,學習了生字疑難詞語。還完成了第一段的學習。基於這篇課文內容的需要,我設計了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我還請學生自己製作了小獅子和小兔子的頭飾,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增加了閲讀的樂趣。

三、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二年級學生認知水平及第一課時目標完成情況,我確定本課時教學目標是: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讀,議議,瞭解獅子與兔子的表現。理解獅子、兔子對話的意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兔子最後説的話,懂得解決問題要動腦筋,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養成動腦筋解決問題的習慣。

四、説教學方法

(一)教法:

1、教師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專心致志地去鑽研、學習。教學過程中的第一個板塊“複習,導入新課”就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設計的。課開始出示兩隻可愛的小動物給學生以形象的感受,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設懸念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產生許多遐想,立刻對學習課文產生了興趣。

2、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第三板塊中,主要採用了自學、小組討論、集體反饋、對比等形式,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教師是一個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指導者,當學生思維受阻或遇到困難時,及時啟發引導,當好學生的引路人。

3、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上的聽、説、讀、寫是進行語文實踐活動的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的第

二、三板塊中,安排了較多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找一找,讀一讀,出示多媒體,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用“筋疲力盡”“如果——就”來説一句話體會含義,拓展説話練習。在這些活動中,教師不必用過多的框框去束縛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落落大方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學生的回答有偏差或不合理的地方,適當給予引導,幫助學生樹立2表達的自信心。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積累比較規範的句式、語段,進行知識遷移,從而逐步提高語文素養。

4、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要片段讓學生展開想象。

5、注重語言實踐,為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台。我在本節課教學當中充分引導學生去説,比如在拓展練習和複述課文環節中,時刻注意給孩子一個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探究式教學重視教學過程,“釣勝於魚”,知識是無止境的,課時是有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窮盡一切知識,關鍵是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情感、態度和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現自己。

(二)學法: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學生主要有三種學習方法:自學、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對課文整體感知通過學生自讀課文完成,教師在學生朗讀完課文之後,通過指名説説大意,討論、交流教師所涉及的問題,瞭解學生對課文的感知程度,並及時給予鼓勵。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內,學生們各自闡述自己的見解,思維的火花發生碰撞。語文能力培養方面,則需要在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討中得以實現。要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的精妙之處,光靠學生的自學、小組討論是不夠的,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帶着問題深入學習,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讀一讀、演一演、比一比、悟一悟、練一練、説一説,從課文中汲取文化營養,積累語言,提高能力。

五、説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一:複習,導入新課。

教學流程二:讀一讀,議一議,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教學流程三:總結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教學流程四:拓展延伸。

教學流程五:作業佈置。

具體教學策略:

(一)複習,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複習詞語時我利用課件摘蘋果活動,調動學生興趣。讓學生很輕鬆的進入學習。之後,我抓住兒童喜歡小動物,愛聽故事的心裏,從小動物的故事入手切入話題,親切自然,容易激發興趣。通過故事引出兔子和獅子,説一説它們的特點,點出課題。

(二)讀一讀,議一議,品讀課文,交流感悟。

首先,為了連接第一課時,我安排學生朗讀了第一段。接着開展了闖關活動一(課件展示)我設置的問題是:獅子遇到了什麼麻煩?它是怎麼做的?學習的方法是:讀一讀,議一議,找一找,説一説。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讀為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加強生生合作,進行生生間、師生間的互動交流,體驗了學習的快樂。設計了四個不同方式的讀法;1、請小朋友自讀,找獅子遇到的麻煩。

2、採用齊讀,比讀的方式練習朗讀

3、通過生生互讀,師生分角色讀引導學生體會獅子和兔子不同的説話態度。

4、鼓勵想象獅子和兔子的心裏,帶上學生的親身體會,讀出感情。多種形式的朗讀,促使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與文中的動物融合在一起,在讀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個性化的感受,真正進行了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無論自讀、小組讀、男女聲互讀、齊聲朗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讀課文,交流感受的同時,我還播放了多媒體課件,加深學生的理解,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讓學生愉快的加入學習。在知識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找出重點詞,體會意思,練習説話。接下來我又組織開展了開4展闖關活動二(課件展示)。問題設置是:兔子在笑什麼?它的辦法什麼?結果呢?學習方法是:先讀一讀4--7段課文,議一議每一段中的問題,然後找一找重點詞語,理解意思,進行説話練習,再説一説自己的體會並分角色讀一讀獅子和兔子的話,最後引導學生髮散維,説一説還有什麼辦法能去掉獅子身上的紅螞蟻?預期效果:

1、通過讀議結合,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理解獅子遇到的麻煩,感知獅子的動作,明白獅子憑的是力氣和發脾氣。

2、通過讀議結合,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理解兔子的辦法,學習兔子動腦筋的習慣。

最後學習課文8自然段:先請學生比較獅子和兔子的方法,由學生總結出兔子的話,然後想象一下獅子會對兔子説什麼?

(三)總結課文,練習複述課文。

我先引導學生依據板書總結課文,讓學生對全文有個整體認識。再出示闖關練習三(課件展示)組織學生多種形式的複述。

(四)拓展延伸:

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結合課件實例進行動腦筋,説話練習,培養學生動腦筋的習慣。

(五)作業佈置:

在作業中,我佈置了摘抄詞句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的任務,鞏固所學課文。

六、説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是精華的體現,好的板書更應具有深刻的啟發性。我的板書力求顯示這些。設計時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既體現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學重難點,讓孩子感受到遇到問題不能光憑力氣和發脾氣,動腦筋想辦法,才能解決。本課板書在設計上力求簡潔、直觀、條理清晰。既概括本課要點,又便於學生理解記憶,進而輔助教序,提高學習效率。

標籤: 課文 兔子 獅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kewen/0ypk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