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描寫秋雨的句子和詩句

描寫秋雨的句子和詩句

描寫秋雨的句子

描寫秋雨的句子和詩句

1、秋雨霏霏,飄飄灑灑。如絲,如絹,如霧,如煙。落在臉上涼絲絲,流進嘴裏,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夢,如痴,如醉。

2、我喜愛秋雨,更喜愛在秋雨中漫步。秋雨瑟瑟,在雨中感受秋天的詩情畫意,卻有別樣的情趣。秋雨不像春雨那樣的温和,不像夏雨那樣的急驟,秋雨的雨點很細,牛毛細雨灑在身上如玉般涼爽宜人。

3、秋雨是那麼的纏綿,淒涼,她推開了秋天的大門,預示着我們:秋天已經來到。她的美麗感染了棵棵樹木上的葉子,葉兒欲追尋她的足跡,隨風飄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動,給人以靜靜的遐想和沉思。

4、這便是秋雨。沒有春霖可帶來的希望,也沒有夏雨可帶來的繁榮,甚至連冬雪可帶來的醖釀也蕩然無存。它只會帶來失意,帶來沉痛。難怪人們常説秋天永遠不會是戀愛的季節!而是分手的好季節!

5、當我憂愁時,倚樓聽秋雨,不禁歎道:“這此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躺在牀上聽雨,雖沒“倚樓聽秋雨”的情調,卻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這是一種撩人心絃的天籟之音,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縹緲的又是極現實的,像泉水的叮咚作響,像母親的慈愛嘮叨,像貝多芬在演奏樂曲,像朋友在傾訴心事。

6、秋雨,它是豐收的前兆,秋雨會給成熟的莊稼最後一次澆灌,使農民們得到了豐收。同時每場雨都會給每個孩子帶來快樂。他們在秋雨中嬉戲,即使是雨水把它們的頭髮衣服打濕了也不覺得冷。這就是秋雨的快樂之處!

7、秋風秋雨夜,最是秋思時。“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任歲月流走,蒼老了滄海桑田。季節依舊,卻已物是人非。聽秋雨呢喃,如同你對我細語未來:執手相伴,觀天邊雲捲雲舒;籬邊品茗,享田園靜悠隨意;黃昏漫步,笑談生活百味雜陳;這一切的一切,笑着聽着看着想着,思緒走進我的夢裏,這就是我一直渴望和追求的寧靜淡泊,與世無爭。就在這個美麗的季節,曾是相遇相知相戀相思,這多情的深秋,温柔的深秋,迷人的深秋,繽紛的深秋,詩意的深秋。

8、我喜歡在秋雨中扔掉傘,大膽地淋雨。秋天的雨涼絲絲的,像喝過薄荷茶,喉口的感覺,在秋雨中,一任淋洗,一種淡淡的淒涼,淡淡的憂愁像薄紗般矇住心靈。時常在我憂愁時,淋到秋雨,會感覺它也如此憂愁,有個伴,心裏也好受些。淋雨,讓我全身解脱,零距離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妙。它為我的思想增添美感,腦海中總會跳出一些詩文來點綴她;它為我的感情渲染色彩,心裏常會躍出一些感受來修飾它。於是它便成為了我心中獨一無二的。

9、我喜愛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那絲絲清涼。在秋雨中漫步,感受秋雨對人們的“洗禮”,對世界萬物的“洗禮”。伸出雙手,雨水落入你手中就像牛奶一樣光滑;用嘴去品味雨水,帶有一絲絲的甘甜;用鼻子去細聞那秋雨的味道,似有幽幽的芬芳;用眼睛去欣賞秋雨,那秋雨就如同一個個精靈跳躍着歡樂的舞蹈,從天空中歡快的落入人間。

10、秋雨冰涼,因為它從那麼高那麼高的九重天上掉落,太高了太高了。“高處不勝寒”,所以怎會不冷呢?秋雨苦澀,從那麼高那麼高的天空掉落又滲入那麼深那麼冷的地下,怎會不苦怎會不澀呢?秋雨是淚,是天空的淚水,冰冷徹骨,所以捱到秋雨的東西,才會都準備冬眠吧?只有松柏不會,因為松柏的根扎得那麼緊那麼深,深到秋雨都無法到達,深到讓松柏有一顆古代斯巴達戰士般的心,早已容不下柔情,早已感受不到秋雨的冷秋雨的苦秋雨的痛……

11、俗話説得好“一場秋雨一場寒”,當你躲在房檐下躲雨的時候,當你躲在空曠地方的時候,當你躲在沒人地方的時候,你似乎就會聽到了秋雨“沙沙沙”的聲音,我打開窗户,伸出我的小手,“嗒”一滴秋雨落在了我的手裏,我看了看雨滴,秋雨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這秋雨不光代表着淒涼和傷感,還代表着一種非同尋常的氣息,對啦!我明白了,這裏面還含蓄這一種豐收的氣息,秋雨落在高粱上,高粱笑紅了臉,秋雨落在稻穀上,稻穀笑彎了腰,大地一片金黃……啊!好一派豐收的景象!

12、秋雨渲染了一幅靜秋雨韻圖,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樣的喧鬧,但是在經過秋雨的洗禮後,一切都是那樣的靜,更加顯示出了秋雨的韻味,靜秋雨韻,淒涼淡雅……

13、秋雨帶來了豐收的喜悦,雨淅淅瀝瀝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無保留地滋潤了大地萬物。稻田上,田野裏,農民伯伯們歡樂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讓我感謝了秋雨,他們春天滿懷希望地將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個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澆灌,到了秋天,他終於能品嚐到豐收的喜悦,正如辛棄疾在詩中寫道: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而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勞,她將自己的露水無私的奉獻給了大地。

14、雨不大卻下個不停,這場秋雨似温柔的春風,卻又似那冷酷的冬風,飄落在我身上,沖洗我內心深處的那份傷感。我在憶夢中飄逸,彷彿除了秋雨,這個世界與我無關。今晚的雨格外清新,而我今夜的心情似那秋雨,有一絲淡淡的哀傷。

15、你看那細密如織的秋雨,就象一個經歷滄桑的耄耋老人一樣,在經歷了太多的轟轟烈烈之後,方知曉平平淡淡才是人世間最最重要的,所有的榮譽光環成就……都只是暫時的,不管是任何人,都不能永遠站在頂峯,總有坐在山下休息的時候。

16、午夜時分,窗外,秋雨,淅淅瀝瀝,清清冷冷,宛若跌落凡塵的精靈,曼舞輕歌,卻又縹緲無着。立秋早已過了,前段時間,秋老虎無所忌憚的肆虐,悶熱潮濕的氣温讓人不暢,期盼着能有一股涼爽的秋風拂面而來,將籠罩周身的熱浪一掃而光,多好!終於等到了,陣陣秋風吹起,一股一股的涼意撲面而來,站在屋外,盡情的享受着這久違的涼爽。沐浴着秋風,驀然從心底對秋風產生了一種從未有過的親切感。秋風襲過,涼意頓起,我不由沏一盞熱茶,靜靜地看着一片片葉子在裊繞的煙霧中慢慢舒展身姿,嗅着淡淡的茶香,輕抿,熱流驅散了絲絲涼意,思緒卻隨着這雨聲,越來越密。

17、秋雨,沒有春雨般細膩温柔,也沒有夏雨般豪爽熱烈,卻是如此地寧靜典雅。秋雨中,我領略到了一種煙霧般的渺茫,一種水晶般的清爽。那是一位靦腆的小女孩,羞澀地卻又如此靜謐地傾聽我的心事。

18、秋雨,給人們帶來的既有快樂,又有悲傷。也許你會問,秋天,這個豐收有趣的季節,怎麼會變得悲傷呢?這是因為秋天有中秋節,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而那些漂泊在外的遊子難道不會覺得悲傷嗎?由這些從樹上離開的黃葉我便想到了那些離開故鄉的遊子,想到不能和家人團圓,不能一塊兒吃圓圓的月餅,心中有多麼難受,多麼悲傷!萬物在秋天的腳步慢慢的`開始沉睡,滿地的落葉被這風雨慢慢帶走。

19、漫步在雨中,獨自一人感受着雨的寂莫孤獨。憑寄離恨重重,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秋雨絲絲,彷彿生命已到盡頭,無比絕望。驀然間,一朵秋菊傲然於風雨中。惜春更選殘紅折。這又讓我看到了生命的活力。剎那間,心中愁雲煙消雲散,我又顯現出了活力和生氣。

20、獨自散步於鄉間小路,也許是因為秋雨的陪伴,似乎不感到寂寞。秋雨淋漓了我的心事,撫平了我的心緒。所有的孤單都隨秋風而去,只剩我和秋雨互相訴説對方的心事。彷彿它就是思夢。

21、打開窗户,清新的芬芳隨着泥土的飄香撲面而來,那意藴彷彿詩歌般凝練優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約,三份東坡的豪邁,三分陶潛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曠達,三分納蘭的心緒,湊成何等的愜意,再來傾聽這自然的雨聲。

22、秋雨,悄然無聲的飄落着,像是無數蠶娘吐出的銀絲,密密地斜織着,淒涼幽怨早已顯露出來,她的雨簾是那樣的密,為天地間掛上了一道珠簾。

23、夜雨瀟瀟,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躺在牀上,聆聽窗外的雨聲,如歌般美妙,如詩般愜意,好似行雲流水,又宛似一位嬌滴滴的姑娘在竊竊私語。這是秋雨嗎?是,它是。但它不再是那令人憂愁的秋雨,而是充滿希望的。就像生命一樣,有傷心也有快樂。這條路上也許風景悽清,但也許下個轉折口,將會看到一個全新的景色:微雨朦朦,煙雲籠罩,小徑紅稀,芳野綠遍,翠葉藏鶯,朱簾隔燕……

24、也許因為是秋雨吧,所以雨滴總是帶着一絲淡淡的哀愁。忽然感到無比的思念,思念去年那一場秋雨,思念那雨中蕭瑟的背影,思念那令人心寒的笑容。

25、秋雨沙沙地下着, 這是它在演奏。奏黃了一片片稻田,奏紅了一棵棵楓樹奏出了遍地金黃,奏出了象徵着成熟、豐收的秋色。

描寫秋雨的詩句

《中秋月》【唐】白居易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誰人隴外久征戍?何處庭前新別離?

失寵故姬歸院夜,沒蕃老將上樓時。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

《秋夜曲》【唐】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唐】李白

江城如畫裏,山曉望晴空。雨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秋登蘭山寄張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雲裏,隱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登高》【唐】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中秋月》【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長恨歌》【唐】白居易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描寫秋雨的詩句(三)

應天長【唐五代】馮延巳

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挑銀燈,扃珠户,繡被微寒值秋雨。

枕前各淚語,驚覺玉籠鸚鵡。一夜萬般情緒,朦朧天欲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jgyjn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