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關於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

關於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詩句吧,詩句是高度凝練的語句,集中地反映着社會生活。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句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

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1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宋代〕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別詩二首·其一

範雲〔南北朝〕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唐代〕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除夜雪

陸游〔宋代〕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除夜/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崔塗〔唐代〕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

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異鄉人一作:異鄉春)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雪梅·其二

盧梅坡〔宋代〕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別董大二首

高適〔唐代〕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

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

春雪

韓愈〔唐代〕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絕句

杜甫〔唐代〕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早梅

張謂〔唐代〕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村路一作:林村)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塞下曲

盧綸〔唐代〕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雪的優美詩句,下雪有意境的古詩2

夜雪

詩人:白居易

原文: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賞析: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裏,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温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裏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説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户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説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裏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已。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着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全詩詩境平易,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

江雪

詩人: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詩人背景

柳宗元,唐代詩人。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參加永貞變法,失敗後屢被流放,最終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後世又稱“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也寫得很好,古詩和韋應物齊名,世稱“韋柳”。

注詞釋義

絕:絕滅,消失。

徑:小路。

蹤:指腳印。

孤舟:孤單的一條小船。

蓑笠:用草編成的雨衣和帽子。

古詩今譯

千山寂靜鳥兒都飛走不見了,萬條小路上已經人跡杳渺。小船上漁翁穿戴蓑衣斗笠,獨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釣。

名句賞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只用二十個字,就把大家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位漁翁獨自垂釣。也許他什麼也釣不到。詩人要告訴大家的是,孤獨和嚴酷的環境算不了什麼,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惡劣的環境也不能把大家摧垮。詩裏的漁翁實際就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孤獨而堅強,雖然屢遭流放,屢遭打擊,但他一直不屈不撓,保持鎮定自若的態度,堅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大家好好體會。

風雪中作

朝代:唐代

詩人:白居易

原文:

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老夫何處宿,暖帳温爐前。

兩重褐綺衾,一領花茸氈。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穩眠。

是時心與身,了無閒事牽。以此度風雪,閒居來六年。

忽思遠遊客,復想早朝士。蹋凍侵夜行,凌寒未明起。

心為身君父,身為心臣子。不得身自由,皆為心所使。

我心既知足,我身自安止。方寸語形骸,吾應不負爾。

《風雪中作》鑑賞

詩歌描繪了“歲暮風動地,夜寒雪連天”的場景,記敍了自己閒居六年無所事事,“忽思遠遊客,復想早朝士”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渴望建功立業的情懷。

詩人介紹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陝西、出生於河南鄭州新鄭,葬於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gn8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