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關於好好讀書的詩句110句

關於好好讀書的詩句110句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句吧,詩句通常按照詩文的格式體例,限定每句字數的多少。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詩句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好好讀書的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好好讀書的詩句110句

1、讀書貧裏樂,搜句靜中忙。——裴説《句》

2、讀書能養氣,乃為善讀書。——汪瑩《示兒》

3、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孟郊《勸學》

4、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劉過《書院》

5、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劉巖《雜詩》

6、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彭兆蓀《讀書》

7、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於鵠《題鄰居》

8、書多筆漸重,睡少枕長新。——姚合《別賈島》

9、閒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劉昚虛《闕題》

10、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陶淵明《雜詩》

11、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法式善《讀書》

12、常日好讀書,晚年學垂綸。——高適《答侯少府》

13、書味在胸中,甘於飲陳酒。——袁枚《遣懷雜詩》

14、宅從栽竹貴,家為買書貧。——許渾《寄殷堯藩》

15、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楊循吉《題書櫥》

16、讀書三十年,腰間無尺組。——王維《偶然作六首》

17、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陶淵明《讀山海經》

18、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歐陽修《畫地學書》

19、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韓愈《符讀書城南》

20、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吳衝卿》

21、寂歷彈琴地,幽流讀書堂。——劉希夷《蜀城懷古》

22、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觀書》

23、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陸游《讀書》

24、獻賦今未售,讀書凡幾秋。——岑參《送薛弁歸河東》

25、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袁枚《寒夜》

26、讀書復騎謝,帶劍遊淮陰。——王維《送從弟蕃遊淮南》

27、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28、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讀書》

29、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潘際雲《廠橋》

30、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王禹偁《清明》

31、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勸學詩》

32、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33、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章碣《焚書坑》

34、又是今年憶去年。——呂本中《減字木蘭花·去年今夜》

35、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楊繼盛《言志詩》

36、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37、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王建《寄舊山僧》

38、驛亭幽絕堪垂釣,巖石虛明可讀書。——歐陽修《詠零陵》

39、兒大詩書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黃庭堅《送王郎》

40、草堂棲在靈山谷,勤讀詩書向燈燭。——薛令之《草堂吟》

41、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宋應星《憐思詩》

42、謗書盈篋不復辯,脱身來看江南山。——謝逸《送董元達》

43、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謝逸《送董元達》

4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4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46、賣卻屋邊三畝地,添成窗下一牀書。——杜荀鶴《書齋即事》

47、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杜甫《柏學士茅屋》

48、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蘇軾《和董傳留別》

49、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50、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鶴《閒居書事》

51、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黃庭堅《寄黃幾復》

52、田中讀書慕堯舜,坐待四海昇平年——高啟《練圻老人農隱》

5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54、田中讀書慕堯舜,坐待四海昇平年。——高啟《練圻老人農隱》

55、觀書老眼明如鏡,論事驚人膽滿軀。——辛棄疾《送湖南部曲》

56、燈火紙窗修竹裏,讀書聲。——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57、詩非易作須勤讀,琴亦難精莫廢彈。——劉克莊《贈玉隆劉道士》

58、窗間白髮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湯顯祖《正覺寺示弟儒祖》

59、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岑參《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

60、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户忽驚雙鬢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61、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62、傷心秦漢,生民塗炭,讀書人一聲長歎。——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63、早知逢世亂,少小謾讀書。——岑參《行軍詩二首(時扈從在鳳翔)》

64、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65、我閉南樓看道書,幽簾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

66、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蘇軾《送任極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67、憐君白麪一書生,讀書千卷未成名。——岑參《與獨孤漸道別長句兼呈嚴八侍御》

6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縮?讀書小窗前,不見青矗矗。——環山樵《薛寶釵·雪竹》

69、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70、二客東南名勝,萬卷詩書事業,嘗試與君謀。——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71、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翁森《四時讀書樂》

72、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73、木落水盡千崖枯,迥然吾亦見真吾。坐對韋編燈動壁,高歌夜半雪壓廬。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元翁森《四時讀書樂》冬

74、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韓愈《勸學詩》

75、春讀書,興味長,磨其硯,筆花香。讀書求學不宜懶,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語鶯歌希領悟,桃紅李白寫文章。——熊伯伊《四季讀書歌》春

76、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杜牧《讀韓杜集》

77、不去讀書就沒有真正的教養,同時也不可能有什麼鑑別力。——赫爾岑

78、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7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棲遲那可追。——宋蘇軾《宋安淳秀才失解西歸》

80、人心如良苗,得養乃茲長;苗以泉水灌,心以理義養。一日不讀書,胸臆無佳想。一月不讀書,耳目失清爽。——蕭掄謂《讀書有所見作》

81、少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神童詩》

82、物變極萬殊,心通才一曲。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吳衝卿》

8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8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85、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宋陸九淵《讀書》

86、讀律看書四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兒欲畫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楊繼盛《言志詩》

87、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88、讀書如樹木,不可求驟長。植諸空山中,日來而月往。露葉既暢茂,煙打漸蒼莽。——法式善《讀書》

89、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會有歲稔時。——劉過《書院》

90、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91、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王貞白《白鹿洞詩》

92、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月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93、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94、一個渾身有幾何,學書不就學兵戈。南思北想無安着,明鏡催人白髮多。——宋應星《憐愚詩》

95、細雨無塵駕小車,廠橋東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輿夫語,莫典春衣又買書?——潘際雲《廠橋》

96、讀書不放一字過,閉户忽驚雙鬢秋。——陸游《寄題吳斗南玩芳亭》

97、當怒讀則喜,當病讀則痊。恃此用為命,縱橫堆滿前。——楊循吉《題書櫥》

98、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99、人讀等身書,如將兵十萬。兵多行慮譁,書多語愁蔓。何以節宣之?一心制眾亂。不見陸士衡,才富轉為患。亦有淮陰侯,多多乃益辦。要以我用書,勿為書所絆。——彭兆蓀《讀書》

10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101、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神童詩》

102、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觀書有感》

103、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

104、有書堆數仞,不如讀盈寸。讀書雖可喜,何如躬踐履。——劉巖《雜詩》

105、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勸學詩》

106、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鶴《閒居書事》

107、尹家在皋橋,喧闐井市區。何以掩市聲,充樓古今書。左陳四五冊,右傾三兩壺。——文徵明《飲子畏小樓》

10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09、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1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errzy9.html
專題